土地沙漠化.docx
15页沙漠化的危害新华社北京9月2 0日电(记者董峻)有资料表明,土地沙化正急 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许多地方因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 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而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需要数十年、 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如果用人为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需要的投 入量难以计算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别大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 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 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 完全丧失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 降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 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 风沙危害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 面积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 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风沙活动破坏通讯、输电线路和设施,由此产生的灾害威胁居民安全根据监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微小颗粒物,这与沙漠化密切 相关沙尘污染着广大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了人民健康。
沙漠化加深了贫困程度,扩大了地区差距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 四分之一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 4 . 2%,是东部地区的五分之一沙漠化地区贫困程度加剧,发展差距扩 大,有的地方已经喊出“要生存就要治沙”的口号土壤沙化百科名片土壤沙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沙化的产生和防止有很大影响由于不合理的放牧、樵采和 开垦,严重破坏了原有沙地的自然植被,可导致土壤沙化趋于严重,加速沙化过 程防止土壤沙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土质粗松,风蚀严重,易旱易热,漏水漏肥, 瘦瘠等不良•••目录防沙的必要我国沙漠化现状 土地沙化的危害 土地沙化成因 多国防沙治沙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历程与成效 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逐步完善 新世纪初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思路 防沙的必要我国沙漠化现状 土地沙化的危害 土地沙化成因 多国防沙治沙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历程与成效 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逐步完善 新世纪初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思路■建设三道屏障,遏制土地沙化■以人为本,创新思路■明确责任目标,分区治理突破■治沙工程管理,项目责任到人■健全六大体系,完善管理手段■研究六个问题,出台政策措施编辑本段防沙的必要我国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空间。
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 从导致沙化的“五滥”源头抓起建设三道生态屏障,遏制土地沙化以 人为本,创新思路工程管理,责任到人作者期与关注中国防沙治沙的 同仁共飨编辑本段我国沙漠化现状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 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 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 测结果显示,截止2005文字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 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 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 46.30万平方公里, 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 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 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 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 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 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编辑本段土地沙化的危害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 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 10 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五年新增面积相当于一个北京总面积,我国每年新 增1400万人口,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建国以来,全国已有 1000万亩耕地,3525万亩草地和9585万亩林地成为流动沙地风沙逐步紧逼,2.4万 个村庄、乡镇受危害,使数万农牧民被迫沦为生态难民,一些村庄、县城 被迫多次搬迁,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专家预言,额济纳绿洲50年后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并非 危言耸听北京风沙源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 7年流沙面积增93%,坝上地 区9年流沙面积增91%,――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测算,我国每 年风蚀损失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数倍沙漠化 使全国草场退化达20.7亿亩,占沙区草场面积的60%,每年少养羊近5000 多万只;耕地退化1.16亿亩,占沙区耕地面积的40%沙化地区耕地产量 个别地方亩产几十斤,且要多次播种耕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 我国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40亿元,相当于西北数省财政收入 的数倍1993年5月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新、甘、宁、内四省区 72个县 (旗)受灾,116人死亡,12万头牲畜损失,50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 济损失超4亿元沙区现有国家级贫困县101个,占全国贫困县592个的 17%――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12 亿吨来自沙化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开封段成为“悬河”全国特 大沙尘暴频发,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 大气尘埃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北方城市沙尘暴、南方泥 雨影响到韩、日,引起国内外关注,成为生态环境外交的问题编辑本段土地沙化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植被稀疏, 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少雨,对土地沙化起到了加剧作用然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五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化扩 展的根本原因一是滥牧据统计,我国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 50 — 120%,个别地区高达300%,致使草场“三化”严重,内蒙古草原牧草亩产量由 60年代的109公斤降到80年代的43公斤,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老 鼠跑过现脊梁”。
1999年国家林业局监测区域61.9% (115.2万平方公里) 的草地沙化、退化,是由于超载过牧造成的;二是滥伐局部地区因滥伐导致土地沙化十分严重新疆和田地区因 樵采烧柴,使胡杨、灰杨等天然荒漠林 5年共破坏5.7万亩,青海柴达木 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万亩,80年代中期因樵采破坏致使1/3的土地沙化; 内蒙古兰泰镇盐湖西北部105万亩天然梭梭林仅剩30万亩,5.6万亩盐矿 床已有一半被流沙埋没;三是滥挖沙区滥挖中药材,搂发菜及无序采矿等破坏植被现象十分 突出每年进入阿拉善盟搂发菜的农牧民达 10万人,内蒙全区因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万亩已经沙化陕西榆林地区因煤田开发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土地沙化甘肃省因挖甘草5年间破坏草场502 万亩;四是滥垦1994-1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的耕地面积达 1.7万平方公里,年均开垦3400平方公里,其中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的 面积约占一半,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变 沙梁";五是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上游截水,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造成土 地盐渍化,下游缺水,荒漠植被死亡塔里木河及下游 270公里河道断流, 530万亩胡杨林枯死;黑河进入内蒙古绿洲的水量由过去的 9亿立方米降至 2亿立方米,东西居延海已干涸,1400万亩梭梭林枯死,沙化加剧。
民勤 绿洲,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片沙生植被干 枯死亡,沙丘活化编辑本段多国防沙治沙世界上有关国家高度重视沙化的防治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留下了 可贵的经验与教训日本:在5万亩的沙岸宜林地上营造150—250米宽的海岸防护林,先 设置植物沙障固定流沙,形成防护林后对沙丘内侧进行开发利用造林款 政府补贴50 % (国家40 %,地方10 %)美国:针对1934年的特大黑风暴,1935年罗斯福下令制订《大平原各 州林业工程》,通称“防护林带工程”、“罗斯福工程”,国会为此拨款 7500万美元,并通过法案,实行免耕法,授权政府对农庄主给予补助, 8年共营造防护林带28962公里,保护农田2430万亩截止1992年,美国 人工防护林带总长度16万公里,面积975万亩德国:1965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海岸防风固沙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德国 号召回归自然,造林款国家补贴(阔叶树 85%,针叶树15 %),免征林业 产品税,只征5%的特产税(低于农业8%),国有林经营费用40%—60% 由政府拨款前苏联:“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 1949— 1965年规划营造防护林8550 万亩,营造8条总长5320公里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截止1985年已完成 8250万亩,防护林地比重已从1956年的3%提高到1982年的20%。
北非5国:跨国林业生态工程一一“绿色带”建设阿尔及利亚、摩 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5国联合建设一条横贯北非国家的绿色植物 带,以阻止撒哈拉沙漠的进一步扩展或 土地沙漠化,规划在东西长1500 公 里,南北宽20—40公里的范围内营造各种防护林4500万亩以色列: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5%,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0多 毫米从发展节水灌溉和现代咼效农业入手,提咼在小范围内获取咼效益 的生产能力,从而为干旱区植被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创造了条件在荒漠地区划定景观保护区,结合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建立荒漠公园,最大限 度地发挥荒漠地区的潜在优势和价值避免自然放牧对荒漠植被的破坏, 牛羊等牲畜基本实行工厂化饲养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占75%,沙漠面积269万平方公里,占 国土面积的35%,属热带沙漠对沙区基本上实行以保护为主的管理办法, 在大范围雨后或季节性的植被生长状况用气象卫星数据进行沙化监测,政 府每年投资18亿澳元开展水、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建立示范区、 沙漠公园、轮牧、控制农户最大放牧量、发展灌木林、农民教育培训等活 动,由于人少地多等原因,荒漠植被保护良好土库曼斯坦:1954年开始新建卡拉姆运河,全长1400公里,调水到西 部灌溉5250万亩的荒漠草场和1500万亩的新农垦区,并改善10500万亩 草场的供水条件,运河两岸成为以棉花为主的农业基地。
但目前已带来生 态问题:由于大量引用阿姆河水,下流的咸海水库急剧下降,水位线后退 10 - 20公里;水位后退,导致咸海周围土地沙化迅速扩展;湖底盐碱裸露, “白风暴”(含盐)危害加剧这是跨流域、大范围调水导致下流沙化的 典型教训非洲撒赫勒地区:60年代由联合国组织实施了振兴畜牧业,解决人畜 饮水的防沙治沙国际行动,钻挖了许多深水井以水井为中心建立了固定 的生活区5年后,导致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化圈国际组织于 1987年中止了该计划编辑本段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历程与成效历程早在3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对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整体认识, 靠着物质循环再生、社会协调共生和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的生态观,维持着 其几千年稳定的社会结构对维持农林牧生态平衡更有其独特的见解孟 轲、管仲及《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是这方面的典型垄稻沟鱼”、“桑基鱼塘”就是相当成熟的生态工程模式这说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