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课时达标训练(四) 区域经济联系.doc
6页课时达标训练(四) 区域经济联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C.Ⅲ D.Ⅳ2.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______地区( )A.东北 B.西北C.青藏 D.西南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回答3~4题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①③④4.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1/3,可节省原煤1 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 000万吨据此完成5~6题。
5.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 )A.黄河上游的水电B.红水河流域的水电C.长江中上游的水电D.我国西南地区的火电6.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A.变输煤为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B.缓解长三角地区能源紧张局面,改善环境质量C.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减轻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D.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目前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完成7~8题7.吸引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的因素是( )①劳动力工资水平 ②土地价格 ③政策 ④市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祖国内地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到中期计算机外设部件则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祖国内地。
读以上材料及台商对内地投资的地区分布变化图,回答9~10题9.从产业部门类型看,台商对祖国内地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型——资金密集型B.高科技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型D.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高科技型10.从投资地域上看,20世纪90年代前后,台商对祖国内地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90年代以来,由珠三角、福建沿海转向长三角B.90年代以来,由长三角、福建沿海转向珠三角C.90年代以前,由长三角、珠三角转向福建沿海D.90年代以前,由福建沿海、长三角转向珠三角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1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示意图材料二 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8分)(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8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和西气东输二线,行程6 811千米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通过该线每年可向广东供应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达100亿立方米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1)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可以提高我国西气东输的供气能力,试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优势条件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中显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形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供气,产生的有利影响是什么?(6分)课时达标训练(四)1.D 2.B 第1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缺乏,能源自给率最低,据此判断Ⅳ为东部地区。
第2题,由上题分析Ⅳ为东部地区,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可以向东部地区输出能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3.B 4.D 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全线自流;劣势是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第4题,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5.C 6.B 第5题,由图可知,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第6题,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用其替代矿物能源,可改善环境质量;输电工程对沿线地区人口就业拉动不明显;单靠一个输电工程并不能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缺问题7.A 8.C 第7题,相对于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这是吸引苏南地区产业向苏中、苏北迁移的主要原因第8题,“腾笼换鸟”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有利于该市的经济发展但同时可能会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环境质量的下降9.D 10.A 第9题,制鞋、灯饰、家具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期计算机外设部件等是资金密集型产业;2000年以来则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第10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商对祖国内地的投资,从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转向长江三角洲。
11.C 12.C 第11题,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为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为原料和劳动力第12题,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使欠发达地区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的发展13.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第(1)题,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第(2)题,A地经济水平高,向B地主要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经济水平低,但劳动力、水能丰富第(3)题,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拥有充足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与之相比,珠三角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较低答案:(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消极影响: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2)A地向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向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电力)等3)香港以转口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而珠三角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14.解析:第(1)题,中亚各国是我国的主要邻国,分析时可从这些国家的能源分布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里地形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第(3)题,可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大气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答案:(1)这些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大;且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基本上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利于管道运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2)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3)可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短缺的状况,调整其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减排降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