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21页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探测器机器零部件均由特殊耐高温耐低温材料制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探测器机器零部件均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月球轨道半径小 B. 太阳活动极强C. 月球没有大气层 D. 距离太阳更近2. “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环月球轨道后( )①始终在太阳系②已脱离了地月系③始终在银河系④进入了河外星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因此,该探测器机器零部件均由特殊材料制成,C正确;与月球轨道半径、太阳活动、距离太阳远近关系不大,ABD错误2题详解】“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环月球轨道后并未脱离地月系,始终在太阳系,始终在银河系,没有进入河外星系,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点睛】月球的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主要是因为月球的空气密度极低,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增温快,热量散失快。
3. 太阳最外层大气中大片的不规则暗黑区域称为“冕洞”,其出现时往往会有大量高速等离子体被抛向宇宙2022年10月26日,美国某天文台捕捉到了一张太阳照片,照片中太阳因“冕洞”的存在看起来仿佛在“微笑”据此,太阳“微笑”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全球各地普降暴雨②地球上磁针指向不准确③卫星通信受到干扰④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冕洞”出现时抛射出的大量高速等离子体会冲击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造成地球上磁针指向不准确,②正确;同时也会扰动地球大气层,干扰与卫星之间的无线电短波通信,③正确;“冕洞”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但是该现象不会使地球各地普降暴雨,①错误;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一般不会出现极光,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4.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图可知( )A.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B. 青藏地区大气上界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东北地区C. 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 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受纬度因素影响,与近地面太阳射分布规律不一致,D错误,C正确。
读图可以看到,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但并不是均匀递减,A错误青藏地区纬度低于东北地区,青藏地区大气上界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东北地区,B错误5.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B. 江南丘陵受地形影响,太阳辐射较弱C. 青藏地区比云贵高原纬度低,太阳辐射强D. 四川盆地主要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A正确;江南丘陵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与多山地地形关系不大,B错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相比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应较小,西藏比云南太阳辐射强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C错误;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较弱,与海拔较低关系不大,D错误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2024年6月中科院某研究团队在苏皖交界处一距今约2.49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裂齿鱼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吴氏三叠鱼”。
该发现对研究裂齿鱼类的早期演化和分类提供了新的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吴氏三叠鱼”所在地层形成于(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7. “吴氏三叠鱼”所在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A. 两栖动物盛行时期 B. 被子植物出现时期C. 联合古陆形成时期 D. 重要的铁金成矿期8. 吴氏三叠鱼化石的发现,可以( )A. 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 B. 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C. 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 D. 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答案】6. C 7. B 8. D【解析】【6题详解】读题干可知,科学家在距今约2.49亿年的地层中发现吴氏三叠鱼化石读图可知,距今约2.49亿年属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7题详解】由图可知,“吴氏三叠鱼”为中生代,此时期被子植物出现,B正确;联合古陆形成时期和两栖动物盛行是古生代,AC错误;重要的铁金成矿期是前寒武纪,D错误8题详解】吴氏三叠鱼生活在海洋环境,该化石的发现,可以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陆地,D正确化石是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不能重现海陆变化的格局、不能由此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AB错误;研究该化石能够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不能促进生物的演化进程,C错误。
故选D点睛】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丰富的金属矿产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使用更清洁的航天级氢能,首次以“微火”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火炬燃料由氢气替代原来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可( )A. 减排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B. 增排固体颗粒物,利于成云致雨C. 降低大气含氧量,利于人体健康D. 增加水汽比重,提高大气能见度10. 以下措施与“微火”理念相符的是( )A. 减少制冷剂的使用 B. 工业废气排酸处理C. 减少煤、石油的使用 D. 使用无磷洗衣粉【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甲烷为温室气体,氢气代替甲烷,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天然气和氢气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增排固体颗粒物,B错误;火炬燃烧会消耗少量氧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C错误;会适当增加水汽的比重,降低大气的能见度,D错误。
故选A10题详解】减少制冷剂的使用,能够抑制南极臭氧空洞的进一步发展,与“微火”理念不相符,A错误;工业废气排酸处理,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与“微火”理念不相符;B错误;减少煤、石油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微火”理念相符,C正确;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微火”理念不相符,D错误点睛】这是北京冬奥会唯一绿氢火炬,也是近百年冬奥史上首支以绿氢为燃料的火炬 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燃烧时只产生水,与以煤炭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灰氢和蓝氢相比,从源头上实现了零碳排放,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读“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11. 若放升一探空气球,在其往30-40千米的高空上升过程中( )A. 大气密度不断升高 B. 气温先升高后降低C. 外部气压越来越高 D. 能见度先低后高12. 图中①~⑤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在数量上相等 B. ②和③均为短波辐射C. ③和④只在白昼发生 D. ④和⑤在多云时较强13. 与I~Ⅳ各段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环节和影响因素是( )A. I与③直接相关,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B. Ⅱ与⑤直接相关,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C. Ⅲ与②直接相关,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D. Ⅳ与①直接相关,主要受距日远近影响【答案】11. D 12. D 13. A【解析】【11题详解】若放升一探空气球,在其往30-40千米的高空上升过程中大气密度不断降低,A错误;随海拔高度升高先经过对流层再经过平流层,气温先降低后升高,B错误;外部气压越来越低,C错误;探空气球由对流层放升,在升至30-40千米(平流层)的过程中,对流层水汽含量较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能见度差,平流层水汽含量较少,能见度高,因此,能见度先低后高,D正确。
故选D12题详解】①处于地球高层大气,②位于地球的平流层和对流层,由于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时,会被大气削弱,而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密度越来越小,导致削弱作用越小,因此①②在数量上不会相等,应该是①大于②,A错误;②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③是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B错误;③从地面指向宇宙,代表地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二者白天和夜晚都可以发生,C错误;⑤代表云的反射作用,云量越多,云层越厚,云的位置越低,反射最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也就越强,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当夜晚多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会越强,D正确13题详解】Ⅰ段表示的是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③代表地面辐射,根据所学可知,地面是加热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A正确;Ⅱ段表示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太阳光的紫外线导致的,由于平流层基本上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也不会影响其气温特点B错误;Ⅲ段气温与①太阳辐射直接相关,C错误;Ⅳ段气温迅速升高与高层大气吸收太阳光和宇宙射线的能量发生导致的,与距日远近没有关系,D错误点睛】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③散射,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横风是指昼夜方向相反,且与道路延伸方向垂直的风下图为“某地交通警告标志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图中所示交通警告标志牌,最可能设置在( )A. 公路隧道内 B. 山地迎风坡C. 城市高架桥 D. 沿海高速路15. 解释“横风”现象,主要运用的是( )A. 大气削弱作用 B. 大气保温作用C. 热力环流原理 D. 大气垂直分层【答案】14. D 15. C【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标志牌所在公路一侧是宽阔的水面,应在沿海高速路,D正确;公路隧道内、山地迎风坡、城市高架桥附近并没有宽阔水面,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形成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海洋和陆地白天和夜晚气温不同,气温产生差异导致在同一水平面气压产生差异,进而形成热力环流,产生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C正确;与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无关,AB错误;大气垂直分层涉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而图示的大气环流只在对流层范围内,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