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电厂热力设备 第四章 热力发电与核电..ppt
97页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概述 第一节 热力发电常用循环 第二节 热力系统 第三节 热经济性指标 第四节 新型热力循环/能源系统 第五节 核能发电原理及系统 第六节 核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可靠性 第四章 热力发电与核电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概述 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铀等核燃料 作为能源的发电,均称为热力发电对于用核燃 料的发电,常称为核能发电,简称核电 图4-1 表示了蒸汽动力的热力发电的生产过程 和所需的主要设备 热力发电厂通常按照蒸汽参数(即蒸汽的压力 和温度)来分类电厂容量的单位是兆瓦(MW) 蒸汽参数较低的电厂,其容量一般较小,而蒸 汽参数高的电厂,容量则较大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今将我国热电厂采用的蒸汽参数和相应的电厂 容量归纳成表4-1表中的数据仅是提供一个参考 值,不是一种严格的分类标准 插图4-1及4-2是两张热电厂的全景照片,由此 可看到煤场、锅炉房等各工作场所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项目 电厂类型 气压//MPa汽温/℃电厂和机组容量的大致范围 锅炉汽轮机锅炉汽轮机 中温中压电 厂 高温高压电 厂 超高压电厂 亚临界压力 电厂 超临界压力 电厂 超超临界压 力电厂 4.0 10.0 14.0 18.0 >22.0 >32.0 3.5 9.0 13.5 17.0 >22.0 >32.0 450 540 540 540 545 >600 435 535 535 535 540 >600 10-200MW的中小型电厂 (6-50MW机组) 100-600MW的大中型电厂 (25-100MW机组) 25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125-200MW机组) 6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300,600MW机组) 10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300,600,800MW机组) 10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1000MW机组) 表4-1 我国热电厂按蒸汽参数的分类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插图4-1 热力发电厂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插图4-2 热力发电厂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第一节 热力发电常用循环 一.回热循环 图4-2是只从汽轮机中间抽一次汽来回热加热的 蒸汽动力装置示意图。
具有一次抽汽的蒸汽动力回热循环热效率计算 式(其中忽略水泵功耗)为 (4-1)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2 具有一次抽汽的回热循环装置示意图 a)系统简图 b)回热循环图 1-给水泵;2-锅炉;3-过热器;4-汽轮机;5-发电机;6-冷凝器; 7-凝结水泵;8-加热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式中,α为抽汽份额,可由下式求得 (4-2) 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必大于朗肯循环,抽汽回热 的级数常用的是2-4级 二、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及其装置表示在图4-3通过分析,可 求得理想的再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4-3)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3 再热循环装置示意图 a)系统简图 b)再热循环图 1-凝结水泵;2-锅炉;3-过热器;4-再热器;5-高压汽轮机; 6-低压汽轮机;7-发电机;8-冷凝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再热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乏汽干度,以便在一 定的初温限度下能够采用更高的初压力,从而提 高循环热效率 通常只有大型火力发电厂并且压力在13MPa以上 时采用。
而采用再热循环的发电厂同时也采用回 热循环 三、热电联产循环 将电厂中为了实现热变为功所必须放出的热量 的部分或全部用来供给热用户的需要,从而形成 既产热又产电的热电联产循环,或叫热电循环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热电厂的热电联产循环有背压式汽轮机热电联 产和抽汽式汽轮机热电联产两种,分别如图4-4和 图4-5所示 对于背压式汽轮机,在承担基本负荷的情况下 比较合适 抽汽式汽轮机热电联产的应用更为普遍 热电联产既供热又供电,常用两个指标来确定 其经济性: (1)热电厂的燃料利用系数η(旧称为总热效 率)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4 背压式热电厂汽水系统简图 1-锅炉;2-过热器;3-背压式汽轮机;4-热用户;5-凝结水泵;6-发电 机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5 抽汽式热电厂汽水系统简图 1-锅炉;2-过热器;3-抽汽式汽轮机;4-发电机;5-冷凝器; 6-凝结水泵;7-热用户;8-加热器;9-给水泵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4-4) (2)热电比ω (4-5) 热电厂的燃料利用系数年平均应大于45%;单机 容量5-20万千瓦以下热电机组,热电比平均应大 于50%。
插图4-3及插图4-4分别是在燃气轮机发电的条 件下,进行热电联供和热电/冷联供系统图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插图4-3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插图4-4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不补燃的余热锅炉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如图4-6所示目前这种联合循环使用的是液 体燃料或天然气(也可为焦炉煤气) 其供电效率已达到50-52%,远高于其它形式 的发电设备,并能成为承担基本负荷的大功率的 独立电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有四种基本方式: 不补燃的余热锅炉型方案 ②有补燃的余热锅炉型方案,如图4-7所示 可增大联合循环的单机功率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6 不补燃的余热锅炉型方案 1-压气机 2-燃烧室 3-燃气透平 4-余热锅炉 5-蒸汽透平 6-发电机 7-凝汽器 8-给水加热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7 有补燃的余热锅炉型方案 1-压气机 2-燃烧室 3-燃气透平 4-余热锅炉 5-蒸汽透平 6-发电机 7-凝汽器 8-给水加热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③增压锅炉型方案,如图4-8所示。
④加热锅炉给水型方案,如图4-9所示仅在用 燃气轮机来改造和扩建原有蒸汽轮机电站时才会 应用 图4-10为上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前三种基本 方式的T-S图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实质上是把燃气轮机的“ 布雷顿循环”与蒸汽轮机的 “朗肯循环”组合为 一个循环系统图4-10中的1-2-3-4-1为燃气轮机 的实际循环过程,6-7-8-9-10-6为蒸汽轮机的实 际循环过程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8 增压型锅炉方案 1-压气机 2-燃气透平 3-增压锅炉 4-蒸汽透平 5-发电机 6-凝汽器 7-给水加热器 8-排气换热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9 加热锅炉给水型方案 1-压气机;2-燃烧室;3-燃气透平;4-蒸汽锅炉;5-汽轮机;6-发电机 ;7-凝汽器;8-水泵;9-热水余热锅炉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10 三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案的T-S图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第二节 热力系统 一.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是热力发电厂实现热功转换热力部分 的工艺系统 以范围划分,热力系统可分为全厂和局部两类 。
局部的系统又可分主要热力设备(如汽轮机本 体、锅炉本体等)和各种局部功能系统(如主蒸 汽系统、给水系统、主凝结水系统、回热系统、 供热系统、抽空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等)两种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全厂热力系统则是以汽轮机回热系统为中心, 将汽轮机、锅炉和其他所有局部热力系统有机组 合而成的 按用途来划分,热力系统可分为原则性和全面 性两类 热力系统图广泛用于设计研究和运行管理 原则性热力系统图是一种原理性图对机组和 全厂而言,如汽轮机(或回热)的原则性热力系 统、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它们主要用来反 映在某一工况下系统的热经济性(一般都说明设 计工况或其他特殊工况下的热经济性);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对不同功能的各种热力系统,如主蒸汽、给水、 主凝结水等系统,其原则性热力系统则是用来反 映该系统的主要特征 全面性热力系统图是实际热力系统的反映,它 包括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所有系统,以此全面显示 出该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对不同范围的热力系统,都有其相应的原则性 和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如回热的原则性和全面性 热力系统图,主蒸汽的原则性和全面性热力系统 图等。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11为国产N300-16.18/550/550型再热式汽 轮机配1000/16.77/555型直流锅炉的发电厂原则 性热力系统图 建设火力发电厂时,必须拟订出一个合理的原 则性热力系统,并进行热力系统的计算 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是针对全厂的, 故也可简称为全厂热力系统计算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11国产N300-16.18/550/550型机组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p-压力 t-温度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通过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可确定电 厂在某一运行方式时各部分汽水流量和参数及该 工况下全厂的热经济指标,并以最大负荷工况时 计算结果,作为选择锅炉、热力辅助设备和管道 的依据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对 系统中换热设备建立物质平衡式和热平衡式,逐 个地按“由外到内”,再“从高到低”的顺序进 行计算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例4-1]某汽轮发电机组的回热加热系统如图4- 12 所示今已知该机组的功率Pe=6000kW,汽轮 机进口的蒸汽焓ho=3305.1kJ/kg,机械效率 ηm=0.99,发电机效率ηg=0.98,锅炉效率 ηb=0.85,管道效率ηp=0.98,试求各级抽汽份额 ,机组汽耗量D0 和汽耗率d0、机组热耗率q0和绝 对电效率ηe、全厂热效率ηcp和标准煤耗率 ( 计算中可不计散热损失和不考虑在泵中的焓升) 。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图4-12 三级回热加热系统 1-高压加热器 2-给水泵 3-除氧器 4-疏水泵 5-低压加热 器 6-凝结水泵 7-冷凝器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解: 高压加热器热平衡式为 则汽轮机的第一级抽汽份额为 除氧器热平衡式为 而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设则进入除氧器的凝结水 的焓 则得汽轮机的第二级抽汽(用于除氧器加热除 氧)份额为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低压加热器热平衡式为 而 故得汽轮机的第三级抽汽份额为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相应于汽轮机排汽的主凝结水份额为 因 为 和 混合而成,故由此可检验 的焓值为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此值和前面的假设值几乎相等,可以把 和 值作为计算结果进行后续的运算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可对汽 轮机的作功情况进行核算 汽轮机进汽1kg的实际焓降 (即实际作功量 )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反平衡检验 因 说明上述 计算正确。
由式(4-19)汽耗量D0为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下一页上一页结束 汽耗率d0由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