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a 坝轴线的选择.doc
2页附录 A 坝轴线选择坝轴线选择根据坝址的地质、地形条件,通过定性分析,确定坝轴线位置坝址区位于达兰河谷近出山口地段,属低中山地貌,海拔 1280~1680m,比高 400m坝区河流以下切为主,河谷呈“V”字形,现代河床宽 30~80m,河流弯急,流速大坝址区上下游两岸冲沟发育,呈梳状展布坝址区出露岩层主要有粉砂质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第四系冲积物及坡积物,冲积物厚度 0~15m,坡积物厚度 0~12m坝址区河谷两岸不对称,阶地亦不对称,河谷右岩较发育,阶地可见Ⅱ、Ⅲ、Ⅳ级,Ⅱ级阶地不发育,Ⅲ级阶地在右岸称带状分布,高出河水位近50m,Ⅳ级阶地高出河水位 70~90m坝址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发育,只发育有几条规模较小的断层和两级裂隙,现简述如下:F1断层:位于左岸,走向 43°,倾向东南,倾角 75°,总长 5.5km,破碎带宽 0.5~1.2m,属逆断层,破碎带由内向外依次有断层泥、糜棱岩、角砾石和压碎岩F8断层:位于右岸,为正断层,长 1km,倾向南东,走向 62°,倾角 80°,破碎带宽 2~8m,可见断层角砾岩该断层在右坝肩高出河面 100m 以上出露,距右坝肩水平距离 130m,对建坝影响不大。
第一组裂隙: 60°~70°SF∠37°~50°第二级裂隙:290°~295°NF∠80°~82°两组节理相交呈“X”型,其中第一组裂隙位于右岸坝脚附近,长 20m,张开宽度约 3cm,规模较小,两组节理组合形成一些小的不稳定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坝址区两岸山体雄厚,相对高差大(约 400m) ,基岩裸露,主要为粉砂质凝灰岩和凝灰质粉砂岩,岩石坚硬较完整岩层产状 350°~10°,NF 或SF∠65°~80°,倾向上游对建坝有利坝轴线尽可能与等高线及来水方向垂直,尽量选在河谷较窄地质条件较好的山谷处,这样可以减小坝轴线长度,减小工程量但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下游的消能形式上选择挑流消能,水流挑距较大,因此坝轴线东田水库坝址平面布置图 Q-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