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63809787
  • 上传时间:2023-04-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5503课程名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 时:48学 分:3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人 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涵义、基本框架及其研究方 法论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 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相融与制约关系,初步建立起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认识与知识基础Introduction to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we can expound the meaning,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t. Space from region to city to residence, tim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inking method from the “Ekistics” of C.A.Doxiadi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the culture of Feng Shui, systematic learning the symbiosis and constraints relationship and initially establish a knowledge bas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内容、目的和结构框架,熟悉其历史演 变和发展变化,掌握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 的观察、分析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硬环境、软环境的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 综合提高学生对物质技术环境与精神文化艺术环境的素养,让学生充分明白城 市、居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重要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2.熟悉环境的构成与分类3.了解环境问题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概述1. 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 的总体 (比较《环保法》中的定义2.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人工环境3.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环境要素的基本特点:最差(小)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4.基于范围的环境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第二节 现代社会对人居环境的关注1972年的《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策;可持续发展思想; 我国的住房改善进程;广州的城市环境变迁;2008北京奥运三)思考如何理解人类环境构成诸因素的内在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我国的住房改善进程授课目标:建立制度自信,了解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不忘初心。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缘起(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了解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基本 框架与理论2.熟悉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 史发展与现状,树立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1.霍华德:田园城市(略)2.盖迪斯:城市地区规划3.芒福德:以人为中心的区域观与自然观强调以人的尺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新技术与人文关系的统一;提倡城市 密集地区的区域整体论,认为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创造性地利 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4.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框架与理论;建设步骤;基本评价第二节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1.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世界关注焦点;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2.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遗产与理念;发展人居环境科学是时代的要求三)思考1.近代城市史理论研究的现代指示意义2.结合问题谈谈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时代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中国古代规划思想 授课目标:感悟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三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涵义,熟悉人居环境的基本构成 2.掌握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熟悉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和学 科体系构成,了解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了解相关学科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居环境释义1.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2.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提:核心是“人”;大自然是基础;人居环境是 中介;人居环境内容复杂;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节人居环境的构成 1.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 支撑系统2.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3.道氏的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第三节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1.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 2.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3.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4.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 5.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组合第四节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1.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2.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第五节人居环境科学与相关学科1.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2.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科学3.环境学与人居环境科学4.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与人居环境科学(三)思考如何理解对人居环境的层次划分? 如何看待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地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 授课目标:生态原则,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居建 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树立制度自信第四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复杂性,熟悉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其思想精髓(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哲学修养 将复杂的事物作本质上的概括,从众多矛盾中找“出路”。

      集中与分散、拆 与建、内与外、整体与个体、系统的观点等第二节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系统思维与复杂性科学第三节 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融贯的综合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 综合集 成,螺旋式上升三)思考试列举一些人居环境问题,并以哲学思想分析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科学研究的哲学修养授课目标:巩固唯物辩证法思维,树立科学求真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建 立批判性思维模式第五章 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的内在涵义,熟悉和了解传统城市设计理 论与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关系2.熟悉和了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理性分析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并掌握 一些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与技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对规划设计的再思考1.历史上有关观点的回顾:综合性规划、倡导性规划、沟通性规划2.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 第二节 城市设计理论 1.建筑设计理论:综合性、知识的广泛性与相互联系、融贯 2.城市设计探索:不同的理解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三)思考 比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倡导性规划与沟通性规划授课目标:理解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是制度优势与效率的统一第六章 居住区与室内环境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居民的环境需求;2.熟悉室内环境评价因素;3.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天人合一”思想:对讨论的简要回顾与总结2.建筑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质量的改善3.室内环境与健康: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日照等,室外环境第二节 居住区与室内环境评价与创建1.居民的环境需求:出行便捷、居住安全、购物方便、交往各得其所、 环境清洁美观2.室内环境评价因素:热、气、声、光3.病态和健康建筑:健康建筑的基本要求4.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创造与改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三)思考 试分析评价住所的居住环境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讲授、讨论(五)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社区环境营造授课目标:认识具有共同价值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居住区的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影响居住区环境的主要气候要素,掌握不同地区的日照要求,较好 地把握住宅布置对日照的影响。

      2.掌握影响室内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熟悉城市高楼风效应,并了解其环 境危害;从城市区域角度进一步熟悉城市风的形成与变化3.了解城市气候成因,熟悉其基本特征和改善途径,掌握城市气候对城市 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气候要素 太阳辐射、日照、气温、湿度、风、降水等第二节 居住区的日照1.日照标准:不同地区的差异2.建筑平面体形对日照的影响3.住宅布置对日照的影响第三节 居住区的风1、影响室内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①风向投射角;②建筑朝向;③房屋间距;④建筑形体;⑤建筑群布局形式2、城市的风效应高楼风效应:高楼林立的“峡谷”效应 高楼风的环境危害:影响活动与安全、环境变异、局部空气污染等 城市热岛环流与城市风的垂直变化;城区内外风的局地差异第四节城市气候及改善途径1.城市气候成因:下垫面变化、空气污染、能耗增加、其他2.城市气候特征:气温高、散射强;空气干燥;通风不良;云、雾、降雨 增多3.城市气候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建筑朝向、间距;用地布局;防风 防洪等工程;热岛效应的规避;生活设施4.城市气候改善途径:因地制宜;发挥绿地与水体作用;合理布局建筑等三)思考1.谈谈日照标准对建筑布置的影响。

      2.以你熟悉的一片居住区为例,分析其风效应3.学习一个说明城市气候改善途径的案例,与大家交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