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德责任感的讨论.pdf
2页医德责任感的讨论“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对病人极端地热忱,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中国是一个从来都不缺乏自豪元素的国度,比如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医学然而,中医的魅力与光辉并不仅仅来源于她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色彩的医德!医德责任感现状:1.医源方面少数医务人员对病人态度“ 冷淡、生硬 ” ,甚至 “ 顶撞、推诿、拖拉”;有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对 “ 大款 ” 热情有余,对贫困的病人爱理不理;个别医务人员滥用职权,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等,更有甚者,收受红包,甚至索要好处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延误了病情, 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有些医院为了争“ 效益 ” ,搞“ 创收 ” ,采取各种手段, 巧立名目乱收费有些医院不尊重病人的选择,把本可看普通门诊的患者诱导到专家门诊去看;把不需要住院的拉去住院;把本不需手术的病人诱导去手术;把本不必做的某些检查项目硬是让病人去做;把本不该用的药也开进了病人的处方;把没有的服务项目也搭载在应有的服务项目中。
所有这一切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度不满2.社会方面在社会上 “ 一切向钱看 ” 的不良风气影响下,少数医务人员受利益驱动,医德医风出现了偏移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更有甚者,有人认为,为病人看病、做检查、做手术、受病人吃请、收病人红包和礼品是等价交换,合乎情理,导致了医德沦丧各级医疗单位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但在执行中随意性大,流于形式,大都成了 “ 软”规定 虽有监督机构,但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的氛围不浓,医德医风自查互查活动也流于形式病人因担心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等因素,也很难用投诉、 举报等方式与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作斗争3.教育方面医疗行业放松了医德医风教育是导致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医疗单位的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抓经济效益,弱化了社会效益,忽略了医风医德的教育缺失原因 : 1.管理方面医院的管理制度不严,存在很多的收红包,一味的追求收益的现象医院缺乏对患者的尊重,和最基本的沟通,和细心地聆听患者的需求2.社会方面中国人口基数大,医疗困难,医疗资源不足并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的城市有很多设施很好的医院,然而在乡镇就医就比较困难,有的人大老远的到大医院就医,然而就诊时间还不足十分钟,自然会出现医疗矛盾。
还有就是大部分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诊所空无一人,严重的浪费了医疗资源再有就是人们对于医疗知识的缺乏,把就医当做是一种消费,而不是一种合作3.政策方面 国家对于就医问题的法律不完善,对于患者和医生的规范不完全因此才出现了各种医闹现象应对措施 :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入脑入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相应法规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制度保障医德规范对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起导向作用,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为了使规范得以践行,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监督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及时改进工作;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奖优罚劣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医德医风好与不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深化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克服 “大锅饭 “体制和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实行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实行人才任用的淘汰制,建立科学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等势在必行。
有了思想教育和制度上的保证,医德、医风建设必将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