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pdf

16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6728422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3.82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要 市发改委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 央、国务院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大连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前所 未有的历史机遇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快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推进“大大连“建设,特制定本 规划纲要 一、振兴大连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大连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建国以来为国家工业化和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作出了 巨大贡献经过多年的积累,大连已形成了特有的区位口岸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 优势、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优势和良好的城市环境优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连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炼化基地;是国内重要的数字化电子视听产品的生产、 出口基地;装备制造业中机车、机床、制冷、轴承、柴油机、石化通用设备、大型 起重设备等产品居全国前列;造船业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是国内 10 万吨级以上 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制造基地有比较完善的科技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技术力 量资源丰富,产业工人素质较高。

      大连位于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 是环渤海和东北经济区重要连接点, 交通发达, 具有独特的区位口岸优势特别是大连港,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 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承担了东北地区 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 90%以上 的集装箱运输,为东北地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功能较为完备的物流平 台大连是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东北唯一的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已形成 96.53 平方公 里开放功能区同时,拥有众多的外资银行、保险和信息服务、客户服务机构,会 展业发展很快;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服务中心 和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 “十五“以来, 市委、 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大大连“的战略目标, 明确了“产业强市, 工业先行“的发展思路,在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基础上,加快工业经济和国有企业的 改革发展步伐,举全市之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开放先导区,推进四个专业化功能 园区建设;实施了“北三市“开发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实施了“两城三星 “、“西拓北进“;坚持“以港兴市“,加强城市功能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 进一步优化,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前三年, GDP 年均增长 13.7%, 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已超过“九五“时期的总和经济发展质量不断 提高,经济和城市发展空间框架进一步拉开,构筑了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实践证 明,市委九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同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战略决策是完全一致的振兴大连老工业基地,是建设“大大连“的主要内容, 为建设“大大连”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强劲动力;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建设“大大连“的内涵和外延,老工业基地振兴必将有力地推进“大大连“的 建设步伐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长期计划经济带来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日益显现,资源 约束对大连可持续发展也形成新的制约主要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内在 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比较重, 设备和技术老化,经济效益较差;传统产业比重大,缺少能够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发 展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 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 社会保障压力大; 经济与社会、 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够协调;在新一轮发展中,水资源和电力约束加大,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我们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必须加大改革和调整力度, 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走出一条新路子。

      振兴大连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东 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坚持统筹城 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进“大大连“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实现“两个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构筑“一个中心“(东北 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四个基地“(石化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 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基地),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农业现代 化,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推进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快速发展,较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力争通过“十五“、“十一五“ 的努力,率先基本实现大连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主要指标:到“十五“期末,全市 GDP 达到 2000 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3%以上。

      到 2007 年,全市 GDP 达到 2500 亿元,2003 年到 2007 年,5 年 平均增长 1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 2530 亿元,工业增加值 1100 亿元;5 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3000 亿元到 2010 年,全市 GDP 达到 3420 亿元, 人均 GDP 达到 7000 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 万元,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 1 万元 二、构筑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是国家对大连城市功能的进一步 定位,是建设“大大连“,实现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任务用 10 年左右时间, 基本完成以海空两港和口岸集疏运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口岸城市多功 能服务系统制度环境,初步形成枢纽港地位突出,口岸环境优越,航运市场化国际 化程度高,信息流通畅的集装箱枢纽港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到 2010 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实现货物运输总量 9 亿吨,其中港口吞吐量 2 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 800 万 TEU;大连空港旅客吞吐量 8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30 万吨到 2020 年,港口吞吐量 3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200 万 TEU;大 连空港旅客吞吐量 15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80 万吨。

      1、全力提升口岸功能,加速区域干线枢纽港建设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大连的区位、岸线等优势,围绕集装箱、石 油及其制品、粮食、矿石、汽车、滚装运输等优势货种,加快集装箱、石油及液体 化学品、铁矿石、滚装运输的码头深水化、船舶大型化、航线国际化和货种专业化 建设一是在大窑湾港区新建集装箱泊位 20 个,能够停靠 8000TEU 以上的超大 型集装箱船, 确保 2020 年大窑湾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 1000 万 TEU 以上; 二 是在建设 30 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 300 万立方米国家储备油库的同时, 根据储备、 中转的需要,适时增建、扩建油品码头及仓储设施,吞吐能力达到 5000~8000 万吨,形成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学品分拨中心;三是充分发挥北良港的专业化码头优 势,整合资源,搞好粮食码头的合理分工和优化重组,形成年处理能力 3000 万吨 的国际化散粮转运、加工中心;四是完成 30 万吨进口矿石码头和配套的“水转水“ 泊位建设,形成年处理能力 2000 万吨散矿分拨中心;五是建设专业化进口汽车码 头,成为东北亚地区汽车的重要集散地;六是整合客滚码头资源,建设新的客滚基 地,形成以大窑湾汽车滚装码头、烟大火车轮渡和大港国际邮轮城、国内客运中心 为重点的汽车及客滚旅游中心;七是以大连湾港区为重点的钢铁、化肥、成套设备 等散杂货及煤炭转运中心,年处理能力 2000 万吨。

      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和枢纽地位的支持系统主要是以集装箱、矿石、原油中转 为支撑的海上中转系统;以集装箱、汽车、滚装为主的贯通港区内外的高速公路集 疏运网络系统; 以矿石、 粮食、 集装箱、 汽车为重点的专业化铁路集疏运网络系统; 服务于国际港航和区域性物流业务的口岸电子商务系统抓好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改 扩建工程抓紧推进新机场的选址和前期工作按国际空港的高标准规划建设新机 场,争取在 2008 年投入运营建设具有保税功能的国际空港物流园区 合理规划和整合岸线资源,形成港口集群效应深化国有港口企业改革,发挥 大连港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港口功能调整与协作,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周边港 口为补充的协调发展格局本着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以及深 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重复建设和功能浪费的原则,统筹规划好枢纽港区、临港 工业区、物流园区及旅游、水产养殖等岸线的开发利用大窑湾和大连湾重点发展 枢纽港区,依托港区发展物流园区,在双岛湾、羊头洼、复州湾、庄河、长兴岛等 港湾发展临港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 12 个港区、 4 个临港产业园区和 6 个旅游港区 统筹规划水产养殖区 大力开辟国际航线,引导航运企业优化重组,引进国内外大型海运企业,以拓 展远洋航线和增加近洋航班密度为重点,增强跨区、跨洋运输能力,扩大远洋运输 辐射半径和覆盖区域,逐渐形成远近结合、覆盖全球的国际航运链、网。

      到 2010 年,大连港开辟的远洋干线达到 15 条以上,到 2020 年达到 25 条以上努力增加 空中航线,到 2010 年争取开辟大连到北美、澳洲和欧洲的直达航线,使大连国际 机场的国际(地区)航线达 15 条以上 2、构筑以口岸为核心、铁路为主干的内陆综合集疏运体系 加强对交通运输资源的系统整合,大力发展多式综合联运,提高综合交通运输 网络体系整体效能一是加强口岸与铁路的合作,促进港铁联运、联营二是搞好 海运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整合统一规划公路场站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 作用,鼓励运输企业重组三是多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整合充分利用大连五种运输 方式齐全的优势,广泛推进多式联运,发挥海运、铁路和公路的各自优势,实现运 输资源的集聚效应四是搞好与市外运输方式的系统整合把大连交通运输资源放 在区域经济的大系统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吸引国内外大的运输企业 到大连发展 3、做强做大临港产业 充分利用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竞争有序、产 业发达的特色港口经济,规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的临港临海专业园区一是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详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部分),二是依托临港优势,建设 大型石化工业基地、造船修船基地、重型设备制造基地和粮油加工产业。

      三是发展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会展、信息咨询等四是大力发展 IT 产业,发挥科技、人才及空港优势,建设电子信息及软件基地 4、健全完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 健全和完善为海空两港和整个集疏运网络提供配套服务的口岸支持系统,提高 口岸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快港口管理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物 流港工程,为用户提供船期、班列、仓储、装卸、中转等港口公共信息和订舱、购 票、交易、结算、通关、通检等口岸商务信息服务重点建设四个系统:一是以航 运市场网上订货交易功能为核心,建设口岸公共信息平台;二是以港区一体化为契 机,以国际物流园区与大窑湾二、三期集装箱码头为重点,建设大孤山国际保税物 流港的社区网;三是以东北铁路班列网与环渤海中转网为重点,建设区域间物流信 息平台;四是以整合现有公路网、口岸物流网、省公共平台、海关电子数据分中心 为重点,实现公共平台的一体化 三、建设以四个基地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其在整个工 业中的比重;增强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 业,提高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消费类轻型工业,扩大品牌效应,增强 吸纳就业能力;积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