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修身篇第一节论自省.ppt
24页文化经典《论语》 -----------论修养 第一节自省 v本单元共选录十三章首章本单元共选录十三章首章孔子勉人修德、讲学、孔子勉人修德、讲学、徙义、改过徙义、改过,为本单元纲领第二章曾子自述,为本单元纲领第二章曾子自述省身省身之大端,第三章孔子之大端,第三章孔子告诫人勿恃才而骄吝告诫人勿恃才而骄吝,这些都是,这些都是德的重要内容第四章子夏论德的重要内容第四章子夏论为学首重人伦为学首重人伦,第五章,第五章重在重在见贤自省见贤自省,这些也属于讲学、修德的内容至于,这些也属于讲学、修德的内容至于第六章的第六章的“见其过而自讼见其过而自讼”,第七章论,第七章论“君子之过君子之过”,第八章论,第八章论“小人之过小人之过”,第九章的,第九章的“过而不改,是过而不改,是谓过也谓过也”,都属于改过、徙义之事第十章的,都属于改过、徙义之事第十章的”患所患所以立以立”、、”求为可知求为可知”,与第十一章的,与第十一章的“病无能焉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不病人之不己知”,第十二章的,第十二章的“不患人之不己不患人之不己知知”,义理可以互相阐发,第十三章,义理可以互相阐发,第十三章“君子疾没世而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不称焉“,这些是孔子勉人及时进德修业,因此收,这些是孔子勉人及时进德修业,因此收录在本单元的各章。
录在本单元的各章7·3子日: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4’,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述而》》)v 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许多人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v 评析:在这里,评析:在这里,孔子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孔子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进行道德修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正自己的过失,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识才可以丰富l-4曾子曾子①①同:同:“吾日三省吾日三省②②吾身:为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人谋而不忠③③乎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与朋友交而不信④④乎乎?传不习乎传不习乎⑤⑤?” (《《学而学而》》)v 译文译文 曾子说朚曾子说朚“我每天多次反瘁自己:䘺别人办事是我每天多次反瘁自己: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删诚实可䯡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删诚实可䯡了呢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v 评析:儒家十分重襆个人的道德评析:儒家十分重襆个人的道德䷮䷮养养�以求塑造成吆想以求塑造成吆想人格。
而䜬章人格而䜬章≀ ≀讲犄讲犄自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自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论语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v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忠”和和“信信”的范畴忠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的特点是一个“尽尽”字,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办事尽力,死而后已信信”的涵义有二,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个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人立身处世的基石v 思考:思考: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丽不忠乎为人谋丽不忠乎?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不习乎?”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提示:曾子的做法对于我们当夸的每个人来说曾子的做法对于我们当夸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为别人谋事应当忠诚,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为别人谋事应当忠诚,对待朋友应当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当对待朋友应当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当认真学习认真学习 8·ll子曰: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泰伯伯》》) 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鄢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鄢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v 评析由本章可见评析由本章可见孔子强调德比才还重要孔子强调德比才还重要骄骄”和和“吝吝”是德中最容易导致事业失败的重要因是德中最容易导致事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最容易让人失去朋友和支持者因此素,同时也最容易让人失去朋友和支持者因此只有不矜己傲物,不悭吝财货,才能容人容物,只有不矜己傲物,不悭吝财货,才能容人容物,建立功业建立功业l·7子夏子夏①①日:日:“贤贤贤贤②②易易③③色;事父母,能竭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学而》》)v译文子夏说: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对妻子,重品德、一个人能够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入,尽管他自己说没有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入,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v 评析:子夏认为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是看他的道德修养问的好坏,主要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一观点这一观点进一步说明了进一步说明了孔子教育重在德行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 思考:子夏的这段话表现了孔子在教思考:子夏的这段话表现了孔子在教育上的什么特点育上的什么特点?v提示:孔子的教育思想,提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以道德教育为中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心,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孔子把书本孔子把书本的知识放在第二值,首先强调的是学做人的知识放在第二值,首先强调的是学做人4·17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内自省也《《里仁里仁》》)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v 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方法之一实际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方法之一实际上这就是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的过失为鉴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5·27子日:子日:“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公冶长》》)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着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够着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v 评析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评析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要做到有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自知之明、有错即改,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难的都是很难的19·2l子贡日: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皆仰之《《子张子张》》)v译文子贡说: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v 评析:心地光明磊落,肯修养道德的君子,不评析:心地光明磊落,肯修养道德的君子,不必担心犯错,也不必担心别人看见自己的过错必担心犯错,也不必担心别人看见自己的过错知过而又能改知过而又能改,那才算是真正的君子那才算是真正的君子 19·8子夏日:子夏日:“小人之过也文小人之过也文《《子张子张》》) 译文:子夏说: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必定要掩饰小人犯了过错必定要掩饰v v评析:子夏认为评析:子夏认为小人对待缺点、错误、过失,小人对待缺点、错误、过失,总是想方设法去遮盖它、掩饰它,结果就是总是想方设法去遮盖它、掩饰它,结果就是得不到改正得不到改正而君子对待错误,此处虽未言而君子对待错误,此处虽未言明,但可想而知是明,但可想而知是“闻过则喜闻过则喜”,,”知过必知过必改改”了15·30子日:子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卫灵公》》)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锗了。
叫锗了v 评析评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但关键不在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并且保证今后不再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并且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犯同样的错误思考:请结合以上七、八、九三章的思考:请结合以上七、八、九三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己的过错v 19·2l子贡日: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子张》》)v19·8子夏日: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子张》》)v 15·30子日:子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卫灵公》》) 提示:在人生的征途上,提示: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4..14子日: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里仁》》)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所知道的人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所知道的人v v评析:这是孔子评析: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的基本态度必须首先首先立足于自身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让自己具立足于自身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让自己具备真才实学备真才实学 15·19子日:子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卫灵公》》)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人不知道自己v 评析:此章大意是说评析:此章大意是说有修养的人在意的是自己有修养的人在意的是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能力,而不在乎别人不理解、不知道自己而不在乎别人不理解、不知道自己在孔子看来,在孔子看来,人之所以应当力学励行,原是为了人之所以应当力学励行,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知否本不相干提高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知否本不相干所以所以君子只恨自己无能、不长进,不会去计较旁人是君子只恨自己无能、不长进,不会去计较旁人是否知道自己。
否知道自己 1..16子日:子日:“不患不患①①人人⑦⑦之不己知,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不知人也’’(《《学而学而》》)v 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己不了解别人v 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学生传授的为人处世之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学生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其潜台词是:道其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人了解自己15·::20子日:子日:“君子疾没世君子疾没世①①而名而名不称焉《《卫灵公卫灵公》》)v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死后没有君子担心死后没有(好的好的)名声为名声为人们所称颂人们所称颂v 评析君子在有生之年,即评析君子在有生之年,即应努力追求能为世代应努力追求能为世代所传颂的美名所传颂的美名,而不是遭人唾弃辱骂的恶名正,而不是遭人唾弃辱骂的恶名正因因“疾没世而名不称疾没世而名不称”,所以君子能勤勤恳恳、,所以君子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兢兢业业,修养品德修养品德,孜孜为善,谨言慎行,将,孜孜为善,谨言慎行,将~已所能发挥到极致,以求万世芳名~已所能发挥到极致,以求万世芳名。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v材料一:曾子曰: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不信乎?传不习乎?”v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于予与何诛?”子曰: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于予与改是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vA. 材料二主要阐述言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对人应当材料二主要阐述言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vB.孔子认为朽木不可雕,责备宰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见孔.孔子认为朽木不可雕,责备宰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见孔子认为宰予就是一块朽木子认为宰予就是一块朽木vC.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已经没有必要再污损了,干脆听.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已经没有必要再污损了,干脆听之任之,无须指责之任之,无须指责。
vD.曾子与宰予形成鲜明对比,孔子更欣赏曾子那样的人.曾子与宰予形成鲜明对比,孔子更欣赏曾子那样的人⑴⑴ C(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而不是没有必要再污损)(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而不是没有必要再污损)v宰予昼寝子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v【【译文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孔子孔子说:说:“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的?v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方法,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养的自觉性v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v 陈司败陈司败①①问:问:“昭公昭公②②知礼乎?知礼乎?”孔子曰: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③③::“吾闻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不党④④,君子亦党乎?君取,君子亦党乎?君取⑤⑤于吴,为同姓,于吴,为同姓,谓之谓之‘吴孟子吴孟子⑥⑥’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巫马期以告子曰: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论语·述而篇第七述而篇第七》》))v 子贡曰: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⑦⑦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见之;更⑧⑧也,人皆仰之也,人皆仰之《《论语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子张篇第十九》》))v((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 )) A、鲁昭公与同姓的吴姬结婚,有违周礼陈司败问孔子,鲁君这、鲁昭公与同姓的吴姬结婚,有违周礼。
陈司败问孔子,鲁君这样做是否懂礼孔子说鲁君懂礼,陈司败对此很不满样做是否懂礼孔子说鲁君懂礼,陈司败对此很不满 B、陈司败私底下对孔子的弟子巫马期说,孔子身为有道德、懂周、陈司败私底下对孔子的弟子巫马期说,孔子身为有道德、懂周礼的君子,却偏袒做出非礼行为的君主,太过偏心礼的君子,却偏袒做出非礼行为的君主,太过偏心 C、周礼提倡、周礼提倡“为尊者讳为尊者讳”,孔子明知鲁昭公违礼却在公开场合为,孔子明知鲁昭公违礼却在公开场合为他遮羞陈司败对孔子表里不一的做法予以严厉批评陈司败对孔子表里不一的做法予以严厉批评 D、子贡认为,君子随时被大家关注着,其一言一行都在众人眼里子贡认为,君子随时被大家关注着,其一言一行都在众人眼里君子难免会有过错,但过而能改,仍会备受世人称道君子难免会有过错,但过而能改,仍会备受世人称道v((1))C (陈司败的批评不是针对孔子的(陈司败的批评不是针对孔子的“表里不一表里不一”,他并不知道孔子这样做的真实用心陈司败是在,他并不知道孔子这样做的真实用心陈司败是在批评孔子偏袒鲁昭公,遮掩鲁昭公的违礼行为的做法批评孔子偏袒鲁昭公,遮掩鲁昭公的违礼行为的做法 ((2)从第一个选段中,你认为孔子真是)从第一个选段中,你认为孔子真是“改过改过”了吗?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备什了吗?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备什么样的修养?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么样的修养?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v ((2)孔子其实没有过错,因而谈不上)孔子其实没有过错,因而谈不上“改改过过”从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孔子的从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孔子的修养很高:一是敢于承担过错,周礼提倡修养很高:一是敢于承担过错,周礼提倡“为尊者讳为尊者讳”,作为臣子,孔子宁可自己承担,作为臣子,孔子宁可自己承担过错,而不说鲁君不知礼;二是受委屈时不过错,而不说鲁君不知礼;二是受委屈时不辩解,孔子受到陈司败的批评指责,仍以宽辩解,孔子受到陈司败的批评指责,仍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三是巧妙地坚持原则,孔容的心态来面对;三是巧妙地坚持原则,孔子的话中巧妙委婉地肯定了鲁昭公的违礼行子的话中巧妙委婉地肯定了鲁昭公的违礼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