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全册知识点梳理.docx
34页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一、单元综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二、单元时间轴第1课 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地点:非洲东北角,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二)文明兴衰1.诞生: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国家产生,文明出现2.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3.强盛: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古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强大军事帝国4.衰落: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后来又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占领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二、金字塔(一)功能: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二)影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一)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二)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地点:西亚,两河流域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区域二)文明历程1.诞生: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域南部国家产生,文明出现2.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二、古巴比伦王国(强盛)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三、《汉谟拉比法典》(一)目的:加强中央集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二)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以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三)反映社会状况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2.古巴比伦奴隶制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3.法典中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的规定,反映出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四)影响: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第3课 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地点:南亚次大陆,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二)文明历程1.诞生:大约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一度繁荣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定居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建立许多小国家3.强盛: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一)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二)内容等级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2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农民、牧民、渔民、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为三个等级服务贱民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受歧视和凌辱(三)特征: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一)时间:公元前6世纪(二)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三)基本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倡“众生平等”,宣扬“忍耐服从”四)发展:佛教在印度曾经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成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大约10世纪,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被印度教取代五)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1.北传路线:公元前1世纪(西汉时期),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中国内地(丝绸之路),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2.南传路线:经锡兰(今斯里兰卡),传往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一、单元综述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达到鼎盛公元前509年,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罗马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古希腊和罗马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单元时间轴2.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拜占庭)和西罗马两个帝国3.476年,西罗马帝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文明(一)地点: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二)早期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为“爱琴文明”,之后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二、希腊城邦(一)城邦:是指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二)出现时间:公元前8世纪(三)特点:小国寡民(四)城邦居民:公民和非公民(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1.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力,只有公民才能有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2.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1)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2)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三、雅典的民主政治(一)概况: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二)民主表现1.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2.由各地抽签产生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3.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4.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三)局限性1.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2.容易被野心家利用,沦为暴民政治四、亚历山大帝国(一)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崛起,继而控制整个希腊二)建立者:亚历山大大帝(三)东征过程: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在伊苏斯平原以少胜多,大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
此后亚历山大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回师两河流域,攻灭波斯帝国此后继续向东,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四)结果:亚历山大建立起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五)评价1.侵略战争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一)地点: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二)罗马城邦出现: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三)罗马共和国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2.统治状况: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3.法律:《十二铜表法》(1)颁布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2)名称来历:因为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3)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4)意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5.衰落:公元前73年,爆发斯巴达克起义,虽最终遭到血腥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二、罗马帝国(一)建立时间:公元前27年(二)建立者:屋大维(三)黄金时期: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罗马帝国的衰亡1.375年,日耳曼“蛮族”大举侵人罗马帝国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文学《荷马史诗》,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二、雕塑《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三、建筑艺术(一)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二)罗马建筑艺术: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庆祝胜利的凯旋门、方尖碑和宗教场所万神庙四、公历的缘起(一)起源:古埃及人的太阳历二)改进: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三)推广: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一、单元综述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
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二、单元时间轴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一、基督教的兴起(一)兴起时间:1世纪(二)地点: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三)名称来历:“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在后来被称为“基督教”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四)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二、法兰克王国(一)建立时间:481年 (二)建立者:克洛维(三)巩固统治的措施1.思想上: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2.政治上:保留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3.军事上: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三、封君与封臣(一)由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二)改革内容: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服兵役,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三)封臣与封君之间的关系1.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2.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3.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流行一句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