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年运动生理学真题.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18173686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7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5年运动生理学真题声明:本题目解析由高分师兄、师姐编写,不代表标准答案,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若干条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将运动单位分为运动性运动单位和紧张性运动单位2•呼吸商: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气的分子比3•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负荷的运动中人体的供能全部由有氧代谢供能而转入由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共同供能的转折点称为无氧阈4•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二、简答题5•何为氧离曲线?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⑴氧离曲线是反映血红蛋白和氧气结合量随氧分压而变化的曲线⑵氧离曲线的特点:氧离曲线表明不同PO2时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情况,也反应不同po2时的解离情况氧离曲线呈“S”形,而不是直线⑶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① 氧离曲线上段:即PO2在60〜lOOmmHg的阶段此时处PO2于较高阶段,是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部分,这段曲线较为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因此在高原、高空或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时,即使吸入气或者肺泡中PO2有所下降,但是只要不低于60mmHg,血液仍然可以携带足够的氧气,不至才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② 氧离曲线中段:即Po2在40~60mmHg,此段曲线较陡峭,是氧合血红蛋白解离的部分,Po2稍下降便引起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释放氧气,其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的氧供应③ 氧离曲线下段:即Po2在15〜40mmHg,是曲线上最陡的一段,Po2稍微下降,氧合血红蛋白就解离出大量氧气,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消耗氧量急剧增加,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更多氧气,说明氧气的储备能力使机体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的需求6•何为最大摄氧量?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⑴最大摄氧量:人体在心肺功能被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摄入并被机体利用的最大的氧气量,是评价有氧耐力的重要指标⑵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① 遗传因素,不同个体的血量、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心脏的泵血功能不同,使得不同机体的最大摄氧量不同② 性别、年龄因素,一般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最大摄氧量高,而且大多数机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会降低③ 运动训练因素,通过一定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肌肉利用氧气的功能、氧气运输的功能、肌肉耐受咼温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咼最大摄氧量的能力三、论述题7•何为运动性疲劳?有哪些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方法?⑴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过程中,机体不能将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生理现象。

      根据产生的部位、运动方式以及机制不同可以分为①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及呼吸系统疲劳②快速疲劳、耐力疲劳③整体疲劳、局部疲劳④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⑵缓解运动性疲劳的办法① 运动性手段包括整理活动和积极休息整理活动是指运动后进行的各种较为轻松的身体练习,其目的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比如使参与运动的肌肉进行一些伸展和牵引运动,加速乳酸和代谢产物的消除和利用,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和硬度,防止因氧气的补充和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的脑组织暂时性缺血,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通常整理活动为5~10分钟慢跑和走,以及5~10分钟拉伸练习组成积极性休息是指运动过程中为了消除疲劳而采取的各种变换动作或运动强度的练习积极性休息更适合于少量肌肉群参与工作所引起的局部疲劳,或运动强度较大而引起的快速疲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采取调整训练内容、变换运动形式的积极性休息,对于消除疲劳、促进恢复具有重要作用② 睡眠机体在进入睡眠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因而能量消耗较少,代谢活动以合成代谢为主,所以良好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之一③ 营养学手段运动时消耗的物质需要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补充,因此安排合理膳食营养是消除疲劳、促进恢复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不同的运动项目产生疲劳的原因不同,所以具体采用的营养学手段也不同通常运动员的饮食需要注意,用餐的间隔时间在3~5小时,以维持血糖;多食用水果、蔬菜,既可以促进维生素的补充又可以缓冲体内的酸性物质;每天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要足量,避免高脂肪食物摄入;适时进行水和矿物质的补充④ 物理学手段比如按摩、理疗、桑拿浴、冷水浴、盐水浴等⑤ 心理学手段过度训练可引起与躯体性疲劳相联系的心理疲劳,常用的心理学手段有心理暗示法、意念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呼吸调整法、音乐放松法等⑥ 中医学手段应用中医药调理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能力,延缓疲劳的出现,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机体的恢复,通常使用的中医手段有针灸、中药草剂的服用等8•运动生理学指标评定运动训练程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 选择符合运动专项生理学特点的指标专项运动能力分为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灵敏性、柔韧性,但是不同的专项能力有特定的运动指标,有氧能力指标并不反映无氧能力指标,所以选择正确的指标非常重要2) 注意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和自然下降在儿童、少年、青年时期身体素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中年时期以后,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下降。

      由于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在对青少年和中老年进行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的研究时,应该设立对照组,以排除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和自然下降对研究的影响3) 生理学指标反映训练效果的局限性① 运动项目的局限性运动训练的项目不同,训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引起人体的适应性变化也存在差异相同的生理学指标,在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说明的问题可能不同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进行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时,应该选择符合运动专项特征的生理学指标② 指标本身的局限性在进行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时,由于生理学指标本身有一些局限性,因此在评定时务必注意这种局限性,而选择适宜的生理学指标比如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完成的运动负荷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可以运用这种线性关系推测运动能力,但是超出这个范围就不存在这种线性关系,就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指标进行评定③ 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局限性每一个运动专项都有很多可以应用的评定运动员训练效果的生理指标,在这些生理指标中需要考虑不同的生理学指标具体的含义和能够反映训练效果的具体作用同时各种生理指标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指标对于正确的评定运动效果非常重要④ 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在很多室内的实际测试中需要很多仪器和复杂的实验过程,但是现实情况有很多时候并不允许,因此运动训练实践中常常采用间接推测法去计算,比如最大摄氧量。

      而且在进行生理评定时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情绪、是否尽全力等问题也会影响训练效果4) 注意可比性在利用生理学指标进行训练效果评定时,经常采用比较研究,所以必须注意可比性原则比如注意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的可比性以及生理学指标的生物周期性变化5) 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语评定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生理学变化是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而测量的生理学指标却不是全面的,只是反映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生理学评定时,应该尽可能考虑生理学指标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定,切记片面性和局限性9•运动生理学指标评定运动强度包括哪些方面?(1) 心率① 每分钟心脏搏动地次数称为心搏频率,简称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心率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生理学指标,一般测定运动后即刻10秒的心率反映运动强度因为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用心率评定运动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② 心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因为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很多指标,如血乳酸值、耗氧量、个体乳酸阈等与运动强度也存在一定关系由于测量有时因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无法测量,所以就可以通过先测量这些复杂指标与心率之间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心率的变化,推测这些指标的变化。

      ③ 测定方法测量脉搏频率的常用方法有脉搏测定法、听诊法,测定运动过程中的心率一般使用遥测发,但对运动员和遥测装置的距离有一定的要求,而在做实验室研究时对心率准确率要求较高,所以一般使用心电图法④ 影响心率测定结果的因素在进行心率测量时,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心率的测量结果,如肌肉运动情况、运动员的情绪、选择的测定方法、周围的环境温度以及运动员的进食等情况2) 运动后血乳酸在无氧代谢的大强度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增加,在运动强度达到次极限时,心率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的局限性显现出来,这时利用血液中乳酸含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作为测定运动强度的生理学指标更加合适3) 肌酸激酶在运动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肌酸激酶会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中,使得血液中的肌酸激酶含量增高,而且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后血液中肌酸激酶的含量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但是在强度较小的运动训练后血液中肌酸激酶的含量变化并不明显,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后血液中肌酸激酶含量的升高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训练强度的参考依据4) 乳酸脱氢酶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强度与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或者骨骼肌细胞受损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而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者受损都会使乳酸脱氢酶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中,使得血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升高。

      因此运动后血液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升高与运动强度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作为反映运动训练强度的参考依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