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脏解剖PPT演示课件.ppt
119页肾脏解剖1 目 录一、肾脏的位置二、肾脏的毗邻三、肾脏的结构四、肾脏的血管2 一、肾脏的位置3 所以,我想通过更多的图片来了解肾脏的解剖情况肾脏的解剖学起来比较枯燥4 前面观前面观肾脏是成对脏器,肾脏是成对脏器,外形似蚕豆,其长轴呈外形似蚕豆,其长轴呈““八八””字形5 后面观后面观6 肾交感神经肾脏肾脏外侧缘凸,内缘凹,凹面为肾门,有肾动脉、静脉、外侧缘凸,内缘凹,凹面为肾门,有肾动脉、静脉、神经、淋巴管及肾盂等通过的,其间充填脂肪组织,组成神经、淋巴管及肾盂等通过的,其间充填脂肪组织,组成肾蒂肾动脉肾静脉7 肾门肾门 renal hilum renal hilum •肾内缘中部凹陷处称肾内缘中部凹陷处称为肾门为肾门 •有肾血管、肾盂、神有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8 肾门9 肾窦 renal sinus •由肾门深入肾由肾门深入肾实质所围成的实质所围成的腔隙称肾窦腔隙称肾窦 •被肾血管、肾被肾血管、肾小、大盏,肾小、大盏,肾盂,神经、淋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巴管和脂肪等占据占据 10 肾蒂 renal pedicle •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由出入肾门的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所组成神经和淋巴管等所组成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有规律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有规律由前向后由前向后: :肾静脉、肾动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肾盂•由上向下由上向下: :肾动脉、肾静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肾盂 11 前面前面右肾上方为肝所右肾上方为肝所覆盖略低于左肾,覆盖略低于左肾,故右肾上缘约在故右肾上缘约在第第12 胸椎,下缘胸椎,下缘在第在第 3 腰椎水平;腰椎水平;左肾则高出一个椎左肾则高出一个椎体,即上缘约在第体,即上缘约在第11胸椎水平,下缘胸椎水平,下缘在第在第 2 腰椎水平。
腰椎水平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肾窝内,肾窝内,12 Ø肾的位置:肾的位置: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官外位器官13 Ø肾的位置:左肾在第肾的位置: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胸椎体下缘至第2腰椎体下缘,腰椎体下缘,右肾在第右肾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腰椎体上缘14 胸腰椎体的定位•胸九前与剑突平•腰三肚脐水平线•髂脊相连腰四行15 体表投影体表投影 后正中线后正中线两侧两侧2.5cm2.5cm和和7.5-8.5cm7.5-8.5cm处各处各作两条垂线,作两条垂线,通过通过T11T11和和L3L3棘棘突各作一水平突各作一水平线,两肾即位线,两肾即位于此纵、横标于此纵、横标志线所组成的志线所组成的两个四边形内两个四边形内 16 肾门的体表投影肾门的体表投影 •在腹前壁位于第在腹前壁位于第9 9肋前端肋前端•在腹后壁位于第在腹后壁位于第12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此角称肾角或脊肋角。
肾病变时,此角处,此角称肾角或脊肋角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17 18 19 二、肾脏的毗邻20 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肾窝内,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肾窝内,其后面紧贴后其后面紧贴后腹壁腹壁与腰方肌,与腰方肌,横膈之下横膈之下21 22 23 肾的毗邻肾的毗邻 –后面后面•第第1212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 •第第1212肋以下部分,除有肋肋以下部分,除有肋下血管、神经外,自内向下血管、神经外,自内向外为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外为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方的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等沟神经等 24 •肾背侧上方与膈相贴,下方自内向外依次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邻接。
25 26 右肾上方偏前内侧有肾上腺,中上部前方为肝脏,前方偏内侧为胆囊,前下部与结肠肝曲为临,内侧缘邻近十二指肠降部27 前面28 左肾上方前内侧由左肾上腺遮盖,前上方为胃底后壁,中上方与胰尾和脾血管相邻,中下方与结肠脾曲相依29 三、肾脏的结构30 肾脏的被膜•由外向内被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包膜)包绕•肾筋膜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许多结缔组织束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对肾起固定作用;纤维囊为紧贴肾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薄膜(纤维膜与肾实质容易剥离,可以引起被膜下积液,而肾实质表面为肾组织形成的表面光滑的肉质膜);筋膜与纤维囊间有较多脂肪组织,并经肾门伸入肾窦,形成较厚的囊状脂肪组织保护垫31 肾的被膜肾的被膜32 肾筋膜肾筋膜renal fascia(Gerotarenal fascia(Gerota筋膜筋膜) )•质质较较坚坚韧韧,,分分为为前前、、后后两两层层((前前层层为为肾肾前前筋筋膜膜,,后后层层为为肾肾后后筋筋膜膜))。
由由于于肾肾前前、、后后筋筋膜膜在在肾肾下下方方互互不不融融合合,,向向下下与与直直肠肠后后隙隙相相通通,,经经此此通通路路可可在在骶骨前方做腹膜后注气造影骶骨前方做腹膜后注气造影•肾肾筋筋膜膜发发出出许许多多结结缔缔组组织织纤纤维维束束,,穿穿过过脂脂肪肪囊囊与与纤纤维维囊囊相相连连,,对对肾肾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固固定定作作用用由由于于肾肾筋筋膜膜的的下下端端完完全全开开放放,,当当腹腹壁壁肌肌减减弱弱,,肾肾周周围围脂脂肪肪减减少少,,或或有有内内脏脏下下垂垂时时,,肾肾移移动动性性可可增增大大,,向向下下形成肾下垂或称游走肾形成肾下垂或称游走肾33 肾筋膜肾筋膜34 脂肪囊脂肪囊 adipose capsule adipose capsule•脂脂肪肪囊囊, ,又又称称肾肾床床,,为为脂脂肪肪组组织织层层,,成成人人的的厚厚度度可可达达2cm2cm,在肾的后面和边缘,较为发达在肾的后面和边缘,较为发达•脂肪囊有支持和保护肾的作用脂肪囊有支持和保护肾的作用•经经腹腹膜膜外外作作肾肾手手术术时时,,肾肾囊囊封封闭闭药药液液即即注注入入此此脂脂肪肪囊内,且易于游离肾脏。
囊内,且易于游离肾脏•由由于于该该层层为为脂脂肪肪组组织织且且厚厚,,易易透透过过X X射射线线,,在在X X线线片片上可见肾的轮廓,对肾疾病的诊断有帮助上可见肾的轮廓,对肾疾病的诊断有帮助35 36 37 纤维囊纤维囊 fibrous capsule fibrous capsule•又又称称纤纤维维膜膜,,为为肾肾的的固固有有膜膜,,由由致致密密结结缔缔组组织织所所构构成成,,质质薄薄而而坚坚韧韧,,被被覆覆于于肾肾表表面面,,有有保保护护肾的作用肾的作用•纤纤维维膜膜易易从从肾肾表表面面剥剥离离,,利利用用此此特特点点,,可可将将肾肾固固定定于于第第1212肋肋或或腰腰大大肌肌上上,,治疗肾下垂治疗肾下垂•在在肾肾部部分分切切除除或或肾肾外外伤伤时时,,应应缝缝合合纤纤维维膜膜,,以以防肾实质撕裂防肾实质撕裂38 肾脏的内部结构肾脏的内部结构•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外层为实质,厚约外层为实质,厚约1.5—2.5cm,皮质厚约0.50.5~ ~0.70.7cm,cm,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部分伸展至髓质间形成肾柱。
部分伸展至髓质间形成肾柱•包在皮质内的部分为髓质,由包在皮质内的部分为髓质,由1010~ ~1212个圆个圆锥形的肾锥体组成其底部连接皮质,锥形的肾锥体组成其底部连接皮质,尖端呈乳头状凸向肾窦,称肾乳头尖端呈乳头状凸向肾窦,称肾乳头39 •肾窦部分主要由尿液收集管道和血管,肾窦部分主要由尿液收集管道和血管,包括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包括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一些组织围绕肾乳头周围形成一些组织围绕肾乳头周围形成8 8~ ~1212个肾个肾小盏,肾小盏汇合形成小盏,肾小盏汇合形成2 2~ ~3 3个肾大盏,再个肾大盏,再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40 肾肾的的构构造造 41 肾脏实体的解剖图肾脏实体的解剖图42 1、形态大小:、形态大小: 1).肾脏是一对实质性器官,形如蚕豆,外观圆润,饱满胎儿肾原呈分叶状,叶间有凹陷,使肾表面凹凸不平。
1岁以后,肾皮质生长使肾脏表面变得平滑2)国人肾脏大小:长:长:10~12cm,,宽:宽:5~6cm,,厚:厚:3~4cm3)肾大小因年龄、体形、体重等体质条件有所不同,在儿童时期,肾脏随人体的发育生长逐年增大成年肾大小趋于稳定左肾较细长,右肾较宽短43 儿童肾脏的大小44 45 输输 尿尿 管管46 输尿管输尿管uretersureters是位于腹膜后隙的细长管是位于腹膜后隙的细长管状器官,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上状器官,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上端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在成人长约端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在成人长约2525~~30cm30cm通常将输尿管分为三部:通常将输尿管分为三部:•①①腹部(腰段),自肾孟与输尿管交界处至腹部(腰段),自肾孟与输尿管交界处至跨越髂血管处;跨越髂血管处;•②②盆部(盆段),从跨越髂血管处至膀胱壁;盆部(盆段),从跨越髂血管处至膀胱壁;•③③壁内部(膀胱壁段),斜行穿膀胱壁,终壁内部(膀胱壁段),斜行穿膀胱壁,终于膀胱粘膜的输尿管口。
于膀胱粘膜的输尿管口47 •输尿管腹部长约输尿管腹部长约 13 13~~14cm14cm,紧贴腰大肌,紧贴腰大肌前面向下内侧斜行,在腰大肌中点的稍前面向下内侧斜行,在腰大肌中点的稍下方有睾丸(卵巢)血管斜过其前方下方有睾丸(卵巢)血管斜过其前方输尿管腹部的体表投影:在腹前壁与半输尿管腹部的体表投影:在腹前壁与半月线相当;在腹后壁约与腰椎横突尖端月线相当;在腹后壁约与腰椎横突尖端所作的连线一致所作的连线一致48 •输尿管腹部的上、下端分别是解剖上输尿管腹部的上、下端分别是解剖上的第的第1 1、、2 2狭窄部肾孟输尿管连接处狭窄部肾孟输尿管连接处的直径约的直径约0.2cm0.2cm;跨越髂血管处直径约;跨越髂血管处直径约0.3cm0.3cm;其中间部分较粗,直径约;其中间部分较粗,直径约0.6cm0.6cm输尿管的狭窄部常是结石的阻输尿管的狭窄部常是结石的阻塞部位,尤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的狭塞部位,尤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的狭窄性病变,是导致肾盂积水的重要病窄性病变,是导致肾盂积水的重要病因之一49 男男性性输输尿尿管管50 女女性性输输尿尿管管51 •右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右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睾丸回结肠血管、睾丸( (卵巢卵巢) )血管、回肠末段,右侧与盲血管、回肠末段,右侧与盲肠及阑尾邻近,因此回肠后位阑尾炎常可引起右输尿肠及阑尾邻近,因此回肠后位阑尾炎常可引起右输尿管炎,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及脓细胞。
左输尿管腹部的管炎,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及脓细胞左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曲、降结肠血管,睾丸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曲、降结肠血管,睾丸( (卵巢卵巢) )血管也斜行越过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抵达骨盆上口时,血管也斜行越过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抵达骨盆上口时,两侧输尿管跨越髂外血管的起始部进入盆腔由于输两侧输尿管跨越髂外血管的起始部进入盆腔由于输尿管腹部的大部分与升、降结肠血管相邻,施行左或尿管腹部的大部分与升、降结肠血管相邻,施行左或右半结肠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输尿管腹部右半结肠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输尿管腹部52 输尿管的血液供应输尿管的血液供应 输尿管腹部的血液供应是多源性的,输尿管腹部的血液供应是多源性的,其上部由肾动脉、肾下极动脉的分支供应;其上部由肾动脉、肾下极动脉的分支供应;下部由腹主动脉、睾丸(卵巢)动脉、第下部由腹主动脉、睾丸(卵巢)动脉、第1 1腰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等分支供应腰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等分支供应各条输尿管动脉到达输尿管边缘各条输尿管动脉到达输尿管边缘0.20.2~~0.3cm0.3cm处,分为升支和降支进入管壁,上下处,分为升支和降支进入管壁,上下相邻的分支相互吻合,在输尿管的外膜层相邻的分支相互吻合,在输尿管的外膜层形成动脉网,并有小分支穿过肌层,在输形成动脉网,并有小分支穿过肌层,在输尿管粘膜层形成毛细血管丛。
尿管粘膜层形成毛细血管丛53 输尿管腹部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血液输尿管腹部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血液来源,由于血液来源不恒定,且少数输尿来源,由于血液来源不恒定,且少数输尿管动脉的吻合支细小,故输尿管手术时若管动脉的吻合支细小,故输尿管手术时若游离范围过大,可影响输尿管的血运,有游离范围过大,可影响输尿管的血运,有发生局部缺血、坏死的危险供血到输尿发生局部缺血、坏死的危险供血到输尿管腹部的动脉多来自内侧,手术时在输尿管腹部的动脉多来自内侧,手术时在输尿管的外侧游离,可减少血供的破坏管的外侧游离,可减少血供的破坏 输尿管腹部的静脉与动脉伴行,输尿管腹部的静脉与动脉伴行,分别经肾静脉、睾丸(卵巢)静脉、髂静分别经肾静脉、睾丸(卵巢)静脉、髂静脉等回流脉等回流54 输输尿尿管管的的动动脉脉供供应应55 肾上腺概述肾上腺概述56 肾上腺概述肾上腺概述•位于腹膜后隙,脊柱的两侧,平第位于腹膜后隙,脊柱的两侧,平第1111胸椎高度,两胸椎高度,两肾的上端,属腹膜外位器官,为成对的内分泌器官。
肾的上端,属腹膜外位器官,为成对的内分泌器官 •左侧肾上腺为半月形,右侧为三角形,高约为左侧肾上腺为半月形,右侧为三角形,高约为5cm5cm,宽约为,宽约为3cm3cm,厚为,厚为0.50.5~~lcmlcm,重为,重为5 5~~7g7g•肾上腺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通过腹膜后注气造肾上腺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通过腹膜后注气造影,可显示肾上腺的轮廓,对诊断肾上腺病变有一影,可显示肾上腺的轮廓,对诊断肾上腺病变有一定意义57 毗毗 邻邻•左、右肾上腺的毗邻不同左、右肾上腺的毗邻不同•左肾上腺前面的上部借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左肾上腺前面的上部借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下部与胰尾、脾血管相邻,内侧缘接近腹主下部与胰尾、脾血管相邻,内侧缘接近腹主动脉动脉•右肾上腺的前面为肝,前面的外上部没有腹右肾上腺的前面为肝,前面的外上部没有腹膜,直接与肝的裸区相邻,内侧缘紧邻下腔膜,直接与肝的裸区相邻,内侧缘紧邻下腔静脉静脉•左、右肾上腺的后面均为膈左、右肾上腺的后面均为膈•两侧肾上腺之间为腹腔丛两侧肾上腺之间为腹腔丛58 肾上腺的动脉肾上腺的动脉肾上腺的动脉有上、中、下三支肾上腺的动脉有上、中、下三支•肾上腺上动脉肾上腺上动脉 发自膈下动脉发自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肾上腺中动脉 发自腹主动脉发自腹主动脉•肾上腺下动脉肾上腺下动脉 发自肾动脉发自肾动脉59 60 肾上腺的静脉肾上腺的静脉•左肾上腺静脉通常为左肾上腺静脉通常为1 1支,少数为支,少数为2 2支支•右肾上腺静脉通常只有右肾上腺静脉通常只有1 1支支•左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由于右肾上腺静脉很短,且多汇入下由于右肾上腺静脉很短,且多汇入下腔静脉的右后壁,故在右肾上腺切除腔静脉的右后壁,故在右肾上腺切除术结扎肾上腺静脉时,应注意保护下术结扎肾上腺静脉时,应注意保护下腔静脉腔静脉61 62 63 肾单位肾单位64 一、肾单位的概述一、肾单位的概述 ★★肾单位: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肾单位: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100100万万/ /肾,肾, 整个肾单位都由毛细血管包绕。
整个肾单位都由毛细血管包绕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85%85%,肾小体位于皮质浅部,肾小体位于皮质浅部 且体积较小,髓袢较短且体积较小,髓袢较短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15%15%,肾小体位于皮质深部,肾小体位于皮质深部 且体积较大,髓袢较长且体积较大,髓袢较长 65 66 67 二、肾单位的组成和结构二、肾单位的组成和结构•1、肾小体 肾小球 系膜 肾小囊•2、肾小管68 (1)肾小球 入球微A与出球微A之间的1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功能:滤过膜69 肾小球为血液过滤器肾小球为血液过滤器•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内层为内皮 细胞层,为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层极薄的隔膜;中层为肾小球基膜,电镜下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即内疏松层、致密层及外疏松层,为控制滤过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外层为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其不规则突起称足突,其间有许多狭小间隙,血液经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滤过而保留于血液 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70 肾小体结构模式图肾小体结构模式图 71 (2) 系膜系膜• 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种特殊间充质,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为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小叶间的轴心组织,并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起到肾小球内毛细血管间的支持作用•系膜细胞的作用有系膜细胞的作用有;①收缩作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的收缩作用受系膜细胞的调节,以影响毛细血管袢的内压和滤过率②支持作用,它填充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支持毛细血管的位置③吞噬作用,能吞噬被阻留在基膜内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④分泌肾素,在肾缺血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时,系膜细胞增生且分泌肾素肾素由肾小球附近近球细胞产生) •注:进入球囊的小动脉称入球小动脉,经各级分支最后形成盘曲的袢状毛细血管网,称毛细血管袢72 系膜•系膜细胞(mesangialcell)形态不规则,细胞突起可伸至内皮与基膜之间,或经内皮细胞之间伸入毛细血管腔内,细胞核较小,染色较深,胞质内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吞噬泡等,有时还可见有少量分泌颗粒;胞体和突起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目前认为系膜细胞来源于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能合成基膜和系膜基质的成分,还可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以维持基膜的通透性并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细胞的收缩活动可调节毛细血管的管径以影响血管球内血流量系膜细胞还可分泌肾素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可能与血管球内血流量的局部调节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系膜细胞更新缓慢,但在病理情况下(如肾炎时),细胞增生活跃,吞噬和清除作用也增强•系膜基质填充在系细胞之间,在血管球内起支持和通透作用血管系膜内还可少量巨噬细胞73 74 (3)肾小囊肾小囊 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 壁 层:单层扁平上皮 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连,内有原尿 脏 层:足细胞75 76 * * 足细胞足细胞(( podocytepodocyte)) 有初、次级突起,其次级突起间相互嵌合为有初、次级突起,其次级突起间相互嵌合为栅栏状,之间有裂孔,上有裂孔膜。
栅栏状,之间有裂孔,上有裂孔膜77 ③③滤过膜滤过膜 filtrationfiltration membranemembrane 又称滤过屏障又称滤过屏障 filtration barrierfiltration barrier,,由有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 78 滤过屏障模式图滤过屏障模式图 返回79 2 2、、 肾小管肾小管 单层上皮性小管单层上皮性小管 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端小管近端小管细细 段段远端小管远端小管80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区别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区别 近曲小管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管腔管腔 狭小,不规则狭小,不规则 大,规则大,规则 细胞形状细胞形状 锥状,体积大锥状,体积大 立方,体积小立方,体积小 细胞染色细胞染色 嗜酸性强(深红)嗜酸性强(深红) 弱(浅红)弱(浅红) 细胞界线细胞界线 不清楚不清楚 清楚清楚 微绒毛微绒毛 多(刷状缘)多(刷状缘) 稀少稀少 基底纵纹基底纵纹 发达发达 发达发达 重吸收功能重吸收功能 强强 弱弱 81 82 * * 近端小管的功能:吸收近端小管的功能:吸收85%85%以上以上NaNa+ +和水,和水,全部氨基酸和葡萄糖,全部氨基酸和葡萄糖,50%50%尿素。
分泌尿素分泌H H+ +、氨、肌、氨、肌酐和马尿酸等酐和马尿酸等 * * 远端小管的功能:重吸收远端小管的功能:重吸收NaNa+ +、、ClCl- -和水分泌分泌K K+ +和和H H+ +近曲小管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83 三、三、 集合管集合管 collecting ductcollecting duct 弓形集合小管:上连远曲小管,位于皮质迷路弓形集合小管:上连远曲小管,位于皮质迷路 直集合小管:位于髓放线、构成肾锥体直集合小管:位于髓放线、构成肾锥体 乳头管:位于肾锥体的乳头部乳头管:位于肾锥体的乳头部 功能:重吸收水分、功能:重吸收水分、NaNa+ +,, 排出排出K K+ + 、氨等 1.1.集合小管集合小管 2. 2.单层立方上皮单层立方上皮84 (三)球旁复合体(三)球旁复合体 juxtaglomerular complexjuxtaglomerular complex 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 球旁细胞球旁细胞 致密斑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85 1 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管壁中的平滑肌纤维转变为上皮入球微动脉管壁中的平滑肌纤维转变为上皮 样细胞样细胞( (立方形立方形) )合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因子合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因子86 2 2、致密斑:、致密斑: 远曲小管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远曲小管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 排列紧密,形成椭圆形斑称致密斑能感受远排列紧密,形成椭圆形斑称致密斑能感受远 曲小管内曲小管内NaNa+ +浓度的变化,调节肾素的分泌浓度的变化,调节肾素的分泌87 致密斑的作用致密斑的作用-----致密斑细胞是感到致密斑细胞是感到肾小管内钠负荷的化学感到器,还是调肾小管内钠负荷的化学感到器,还是调理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肾内负反馈机构理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肾内负反馈机构88 3 3、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 位于入球微位于入球微A A、出球微、出球微A A、致密斑三者构成、致密斑三者构成 的三角形结构中。
可能起的三角形结构中可能起““信息信息””传递作用传递作用 89 肾单位与球旁复合体肾单位与球旁复合体90 四、肾脏的血管91 肾动脉肾动脉 renal artery renal artery •多平第多平第 1 1~~2 2腰椎间盘腰椎间盘高度起自腹主动脉侧面,高度起自腹主动脉侧面,于肾静脉的后上方横行于肾静脉的后上方横行向外,经肾门入肾向外,经肾门入肾•由于腹主动脉位置偏左,由于腹主动脉位置偏左,故右肾动脉较左侧长,故右肾动脉较左侧长,并经下腔静脉的后面右并经下腔静脉的后面右行入肾 •肾动脉起始部的外径平肾动脉起始部的外径平均为均为0.77cm0.77cm,肾动脉的,肾动脉的支数多为支数多为1 1支 92 肾肾 脏脏 外外 血血 管管 的的 分分 布布93 94 95 96 肾动脉肾动脉- -分段分段•肾肾A A(一级支)入肾门之前,多分为前、(一级支)入肾门之前,多分为前、后两干(二级支),由前、后干再分出后两干(二级支),由前、后干再分出段段A A (三级支)。
三级支) •在肾窦内,前干在肾盂的前方,发出上在肾窦内,前干在肾盂的前方,发出上段段A A 、上前段、上前段A A 、下前段、下前段A A和下段和下段A A 后干在肾盂的后方,入肾后延续为后段干在肾盂的后方,入肾后延续为后段A A •每条段每条段A A均有独立供血区域,各段动脉之均有独立供血区域,各段动脉之间无吻合间无吻合 97 98 99 肾段肾段 renal segment renal segment •每一段动脉供给的每一段动脉供给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肾段 •肾段共有五个,即肾段共有五个,即上段、上前段、下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前段、下段和后段 •肾段的存在为肾限肾段的存在为肾限局性病变的定位及局性病变的定位及肾段或肾部分切除肾段或肾部分切除术提供了解剖学基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础 100 肾肾动动脉脉造造影影101 102 103 肾肾 脏脏 内内 血血 管管 的的 分分 布布104 105 肾静脉肾静脉 renal vein renal vein •肾内的静脉与肾内动脉肾内的静脉与肾内动脉不同,有广泛吻合,无节不同,有广泛吻合,无节段性,结扎一支不影响血段性,结扎一支不影响血液回流。
液回流 •肾内静脉在肾窦内汇成肾内静脉在肾窦内汇成2 2或或3 3支,出肾门后则合为支,出肾门后则合为一干,走行于肾动脉的前一干,走行于肾动脉的前方,横行汇入下腔静脉方,横行汇入下腔静脉 •肾静脉多为肾静脉多为1 1支,少数有支,少数有2 2支或支或3 3支,多见于右侧支,多见于右侧 106 两侧肾两侧肾V V的属支不同的属支不同•左左肾肾V V除除接接受受左左肾肾上上腺腺V V、、左左睾睾丸丸((卵卵巢巢))V V、、腰腰V V外,其属支与周围的静脉尚有吻合外,其属支与周围的静脉尚有吻合•由由于于左左睾睾丸丸V V多多呈呈直直角角汇汇入入左左肾肾V V,,因因此此该该V V的的血血流流可能受到一定的阻力,是精索静脉曲张诱因之一可能受到一定的阻力,是精索静脉曲张诱因之一•约约有有半半数数以以上上,,左左肾肾V V与与腰腰V V相相通通,,腰腰V V与与腰腰升升V V连连接接,,经经过过它它与与椎椎V V丛丛相相交交通通,,因因此此左左侧侧肾肾和和睾睾丸丸的的恶性肿瘤可经此途径向颅内转移恶性肿瘤可经此途径向颅内转移•右肾右肾V V通常无肾外属支。
通常无肾外属支107 108 109 110 左、右肾静脉的区别左、右肾静脉的区别•左肾静脉较长,右肾静脉短左肾静脉较长,右肾静脉短•左肾上腺左肾上腺V V及左睾丸(卵巢)及左睾丸(卵巢)V V汇入汇入左肾左肾V V,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肾左肾V V的属支与周围的属支与周围V V有吻合,右有吻合,右 肾肾V V无此吻合无此吻合111 112 113 114 115 肾脏的血液循环通路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动脉肾小球出球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段静脉肾静脉116 淋巴淋巴• 肾内淋巴管分浅、深两组肾内淋巴管分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肾纤维膜深面,引流肾被膜及其肾脂肪囊浅组位于肾纤维膜深面,引流肾被膜及其肾脂肪囊的淋巴•深组位于肾内血管周围,引流肾实质的淋巴深组位于肾内血管周围,引流肾实质的淋巴•浅、深两组淋巴管相互吻合,在肾蒂处汇合成较粗浅、深两组淋巴管相互吻合,在肾蒂处汇合成较粗的淋巴管,最后汇入各群腰淋巴结的淋巴管,最后汇入各群腰淋巴结•右肾前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腔静脉前右肾前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腔静脉前LNLN、主动脉腔、主动脉腔静脉间静脉间LNLN及主动脉前及主动脉前LNLN右肾后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右肾后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腔静脉后入腔静脉后LNLN左肾前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主动脉左肾前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主动脉前前LNLN及主动脉外侧及主动脉外侧LNLN左肾后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左肾后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该动脉起始处的主动脉外侧该动脉起始处的主动脉外侧LNLN肾癌时上述淋巴结肾癌时上述淋巴结可被累及可被累及117 神神 经经•肾肾接接受受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和和副副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双双重重支支配配,,同同时时有有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肾肾的的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和和副副交交感感神神经经皆皆来来源源于于肾肾丛丛((位位于于肾肾动动脉脉上上方方及及其其周周围围))。
一一般般认认为为分分布布于于肾肾内内的的神神经经主主要要是是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副副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可可能能只只终终止止于于肾盂平滑肌肾盂平滑肌•肾肾的的感感觉觉神神经经随随交交感感神神经经和和迷迷走走神神经经的的分分支支走走行行,,由由于于分分布布于于肾肾的的感感觉觉神神经经纤纤维维皆皆经经过过肾肾丛丛,,所所以以切除或封闭肾丛可消除肾疾患引起的疼痛切除或封闭肾丛可消除肾疾患引起的疼痛118 谢谢 谢!谢!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