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原理 (1)..ppt
71页第四章 综合指标测定 ContentsContents 总量指标总量指标 1 相对指标相对指标 2 平均指标平均指标 3 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定 4 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 § § 定义:定义: 指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 方面进行概括、分析、说明总体特征的方法方面进行概括、分析、说明总体特征的方法 § § 作用:作用: 反映总体的数量规模、结构比例、平均水平反映总体的数量规模、结构比例、平均水平 、动态变化以及集中或分散的趋势动态变化以及集中或分散的趋势 第一节第一节 总量指标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总量指标也称绝对指标 即将总体单位数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 反应旅游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 的总规模、总水平 用绝对数表示 § § 20062006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 402639402639万美元万美元 § § 20062006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 上年增加上年增加4074840748万美元万美元 总量的绝对数 总量的绝对差数 第一节第一节 总量指标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特点: 1.是指标数值大小受总体范围的制约 2.是计算其他指标的基础 3.调查的对象是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内部所包含的总体单 位总数,旨在体现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它是由每个 总体单位加总得到的。
总体标志总量是各个总体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说明总体特征的总数量 一个总量指标究竟属于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 量,随着研究目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定的 (二)按反映的时间性质,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积的总量 流量: 比如一定时期内国际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 入、旅游纪念品销售量、接待旅游人数等 时点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的数量状况 存量:职工人数、旅行社数、旅游纪念品库存数等 1.时期指标的特点 § 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 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 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2.时点指标的特点 § 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 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 指标数值是一次性登记取得的,采用一次性调查 § §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最主要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就在于是 否具有可加性:否具有可加性: 不同时期的时期数相加后有意义,表示更长不同时期的时期数相加后有意义,表示更长 时期内的总量时期内的总量 不同时点的时点数相加后的总量没有意义不同时点的时点数相加后的总量没有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相对指标相对指标 定义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以 表明旅游经济现象个过程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
相对指标的优点: 1.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2.为某些不能直接便于比较的对象找到对比的基础 二、相对指标的计算单位 1.无名数 如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例:1999年上海GDP的增长率为10.2%;2000年为10.8%, 增幅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10.8%-10.2%) 2.有名数 如投资回收期指标用“年”表示 如人口密度指标以“人/平方公里”表示,劳动力装备程 度指标用“瓦/人”表示 1.概念: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相 对比而得到的一种相对指标,也叫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 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2.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作用 u计划完成情况是检查和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基 本指标,是评价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u通过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可以反映计划执 行的进度,并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均衡性 § [例4-1]某旅游饭店2000年某年计划餐饮收入 600万元,实际完成了66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为 :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660/600×100%=110% 说明该旅游饭店超额10%完成增值计划 [例4-2]表 某旅游公司三个分社计划完成情况表 分社 全年计划完成 接待量 (人次) 截止第三季度的累积 实际完成接待量( 人次) 执行进度 % (1)(2)(2)/(1) 甲6000459076.5 乙4000298074.5 丙100073073 合计11000830075.5 (二)结构相对数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 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
比 重指标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公式: 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数指标数值之和等于100 % 结构相对数指标的意义结构相对数指标的意义 1. 1.分析总体内部构成状况,说明事物性质分析总体内部构成状况,说明事物性质 和特征;和特征; 2. 2.说明各组在总体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各组在总体的地位和作用, ,分清主次分清主次 3. 3.不同时间的结构相对数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结构相对数进行对比分析, 说明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说明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发现,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为11.0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为7.69%0岁~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5.34%,5岁~9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24%, 10岁~1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97%,显然,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比例相对指标(三)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数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 对比的结果,表明总体内部比例关系公式: 可用百分数,倍数,一比几或几比几形式表示 一般来说,分子分母可以交换某些特定指标不可以交 换 [例] 人口性别比指标: 值总体内另一部分指标数 总体内某部分指标数值 比例相对数指标= § 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一般在103到107之间。
但我国人 口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却迅速攀升 § 1995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18.38 § 2000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0.17 § 2003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1.22 § 2005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2.66 (四)比较相对指标(四)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根据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 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同一类现象,在同一时 间内各个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事物在 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公式: 注:计计算比较较相对对指标时标时 ,分子、分母指标标的 涵义义、口径、计计算范围围和计计量单单位必须须一致 ,可用倍数、系数表示分子分母可以交换 某年有甲、乙两个旅游企业,甲企业职 工劳动生产率为25000元,乙企业为35700 元, 则两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相对指标为 : 25000/35700×100%=70% 3.3.比较相对指标的作用比较相对指标的作用 uu说明同一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同类现象的说明同一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同类现象的 对比关系,反映某一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对比关系,反映某一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 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
uu各企业单位把实际达到的质量指标与平均先各企业单位把实际达到的质量指标与平均先 进水平或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比,可以说进水平或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比,可以说 明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明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 (五)动态相对数指标(五)动态相对数指标 动态相对数指标是指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是在同一总体内部、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报告期 值与基期值的对比 公式: 基期是作为比较标准的基础时期 报告期用来与基期对比的时期,也称比较期或计算期 此指标也是称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 § 某旅游企业某旅游企业2007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12001200万元,万元,2008200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13601360万元,则万元,则 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值报告期指标值/ /基期指标值基期指标值×100%×100% =1360/1200×100% =1360/1200×100% =113.33% =113.33% § § 区别区别 § § 比例相对指标与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与比较相对指标 § §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 标标 P71 P71 (六)强度相对数指标。
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 的结果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公式: 单位一般以名数和复名数表示,如商品流转次数用“次”表示 ,地区一定时期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人”. 也可采用百分数 、千分数等表示,如资金利税率、人口死亡率 旅游密度,接待强度 旅游密度是度量旅游业对某一地区社旅游密度是度量旅游业对某一地区社 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或在社会经济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或在社会经济 生活中的地位的一项指标反映该地生活中的地位的一项指标反映该地 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 ①旅游人口密度指某一时期旅游者数量与接待地人口数量之 比,也有人用接待地有效床位数与接待地人口的比值,反映接 待地旅游业现状水平下可能的旅游人口密度水平 § ②旅游空间密度指一定时间内旅游者数量与接待地空间面积 的比值 § ③旅游经济密度指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接待地国民生产总值之 比 § 通过计算不同旅游区的旅游密度,可对不同旅游区进行分类比 较,找出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旅游资源类型间相 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以此作为一定量指标,检验某一地区旅游 业发展是否超出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实际负荷能力 有些强度相对数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正指标 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
正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一般 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逆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一般 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治安事件发生率,交通事故发生率,婴儿死亡率,环境污 染事件数 不同时期 比较 动 态 相对指标 强 度 相对数 不同现象 比较 不同总体 比较 比 较 相对数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分 比 较 部分与总体 比 较 实际与计划 比 较 比 例 相对数 结 构 相对数 计划完成 相对数 同一时期比较 同类现象比较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平均指标反映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 一般水平,是总体内各单位参差不齐的标志值的代表值 ,也是对变量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 数据集中区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算术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 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除以总体 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某企业2006年12月职工平均人数为500人,其工 资总额为 1000000元,则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2000 元 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算术平均数中的标志总量必须是总体内各单 位标志值的总和,分子与分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不同标志总量的对比 算术平均数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若总体资料未进行分组,则先计算总体标志总量 ,再用总体单位数去除,计算的结果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其计算 公式为: 式中, x表示各单位的标志值; n表示总体单位数;∑x表示总 和 例如,某生产小组有6人,某天生产的产品零件数分别为12件,14 件,13件,12件,16件,11件,则平均每人日生产零件数为: 78/6=13(件) 加权算术平均数:若总体资料已经分组,编成分配数 列,这时将各组标志值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