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
22页《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精神的首要维度是探索和求真2. 认识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重要手段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科学精神的首要维度是探索和求真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火眼金睛1.展示图片: 2.提问: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4.预设:地球是中心,其他行星围绕地球旋转整体了解所学内容学生观察思考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通过观察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小结过渡:16世纪之前,欧洲人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去看看他们怎么说探究新知(一)认识自然(14分钟)1.展示课件:我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地心说:从地球向外依次为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2.过渡:当时这种想法被大多数人接受,但还是有人提出来不同看法3.展示课件: 哥白尼认为:我觉得不是这样通过我的观察和测算,我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也说:我制作了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证实了这一点4.过渡:我们来通过一个视频,具体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
5.播放视频:论证日心说6.提出问题:你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7. 引导回答: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追求真理、坚持真理8.过渡:这是西方对宇宙和自然的探索,那我们中国呢?活动一:畅所欲言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与发现吗?2.预设: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 浑天仪发明者据说是我国汉朝西汉时期的落下闳,汉朝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南宋《天文图》碑:碑分星图与图说两部分,星图根据元丰年间的星象观测结果绘制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使整个天球的星座都投影在其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圈,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可以看见的界线另有一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0角黄道和赤道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中央还有两条不规则的线,表示银河。
从小圆到大圆之间还画有二十八条经线,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标明星名的星339颗,加上无名的星,共计1440颗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它可以真实地再现星辰的起落等天象变化3.过渡:我国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不亚于西方,今天的中国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4.播放视频:嫦娥四号成果颇丰5.讲解: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学生认真观看PPT,了解先人对宇宙的探索和思考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认真观看视频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轻松了解古代科学家对宇宙和自然的探索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家的求真精神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学家身上的探索精神,通过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和教师的补充讲解,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天文成就有所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今天在航空领域的优秀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成就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结过渡:天文学家仰望星空,认识了宇宙,而航海家用脚步丈量了海洋和陆地二)探索世界(18分钟)活动二:奇思妙想1.展示课件:2.提出问题:假如你生活在八百年前,没有世界地图,但你想知道海的那边是什么,你会怎么办?3.预设:带上司南,出发!有了司南,我们就能把握前进的方向4.追问:现在你得到了一张世界地图,请你规划一条航海线路5.过渡: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航行,看看他们选择的航海路线跟你是否相同?活动三:学习任务单1.展示课件:活动规则:(1)分成3个小组,选择一位人物2)观看视频,填写表格2.播放视频:三次重要的航行3.给出答案: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单通过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探索世界产生兴趣通过视频,以直观方式展现枯燥知识点,让学生更好接受分组合作也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小结过渡:在人们仰望星空和扬帆远航的同时,人们也会把目光投向人类自身三)认识人类自身(18分钟)1.展示课件:2.提出问题:想一想我们人类从哪里来?3.过渡:有一个人,他走遍了世界各地,通过观察各种生物和化石,给出了我们答案4.展示课件:达尔文认为:人类是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通过观察和思考,写作了《物种起源》以及《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物种起源》认为: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认为:从各个方面以事实和论据阐述了人类是从猿类进化而来的,同时详细论述了性选择的问题所以,达尔文认为人类起源于"某 些原始细胞",后来逐渐进化,变成了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其中一些哺乳 动物再经过进化变成了古代的类人猿,然后才进化成今天的人类5.展示课件:现代中国人的祖先积极思考并回答学生认真观看PPT通过问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人类起源的认识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现代中国人的起源和演化总结升华:古化石人类学家通过对远古人类化石的研究,探寻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这些头骨化石,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现代中国人是怎么演化来的课堂练习(3分钟)判断:1.一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太不值得了。
×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选择:1. 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科学家是( C ) A.郑和 B.达尔文 C.哥白尼2.以下哪个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 B )A.日心说 B.进化论 C.天体运行论认真思考,及时巩固本课所学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四、课堂小结(2分钟)五、拓展空间:制作手抄报要求:选择一位你喜欢的科学家,把他的科学发现、科学成果、科学精神制作成手抄报并和家人分享《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精神的第二个维度是实践和创造2. 认识科学能够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3.辩证地看待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懂得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二、教学重难点辩证地看待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懂得只有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畅所欲言1.展示图片:2.提问:春节期间,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拜亲访友?(注:教师提前布置调查作业,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了解他们春节期间选择的交通工具。
3.预设:学生畅所欲言4.追问:你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有什么不同?5.预设:学生畅所欲言6.展示课件: 7.提问:说说是什么带来这样的变化?8.预设:学生畅所欲言整体了解所学内容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和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小结过渡:国家的发展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这当然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改变生活,我们先来循着火车的发展轨迹来看看探究新知(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14分钟)1.展示课件:火车的发展轨迹2.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的动力是什么吗?3.给出答案:4.过渡:科技也像火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阶段5.展示课件: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6.讲解:200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结束了人们只能使用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蒸汽机提供的新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7.展示课件: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工厂8.展示课件: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9.讲解:100多年前,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机器大生产的主要动力。
人类社会由以蒸汽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入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10.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带“电”的发明有哪些?11.预设:学生畅所欲言12.追问: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13.展示课件:爱迪生与电灯泡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只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但是他勤奋好学,利用一切机会自学科学知识在研制电灯时,为了寻找耐用的灯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