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资源学教程》-左其亭-电子教案 10第十章水资源管理.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89405873
  • 上传时间:2019-05-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9M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章 水资源管理,本章将结合前面介绍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内容,介绍国内外水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的制定、水事纠纷、水法律以及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10.1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工作流程,10.1.1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水资源管理(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达到水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系统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 水资源管理内容涉及范围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觉悟和参与意识 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时进行水量分配与调度,10.1.2水资源管理的原则 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 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 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 坚持用水价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10.1.3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 水资源管理的工作目标、流程、手段差异较大,受人为作用影响的因素较多,其工作流程与水资源配置类似图10-1 水资源管理一般工作流程图,⒈确定管理目标 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之前,首先要确立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管理手段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障。

      ⒉信息获取与传输 信息的获取与传输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通常需要获取的信息有水资源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 同时,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及时将预测结果传输到决策中心资料的采集可以运用自动测报技术;信息的传输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设备或网络系统来实现⒊建立管理优化模型,寻求最有管理方案 根据研究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水资源条件、生态系统状况、管理目标,建立该区水资源管理优化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得到最优管理方案 ⒋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分析 对选择的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 ⒌水资源运行调度 水资源运行调度是对传输的信息,在通过决策方案优选、实施可行性、可靠性分析之后,作出的及时调度决策10.2水资源管理体制综述,总的来说,水资源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是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或由国家指定某一机构对水资源实行归口管理 分散管理是由国家各有关部门按分工职责对水资源分别进行有关业务的管理,或者将水资源管理权交给地方当局执行,国家只负责制定有关法令和政策 10.2.1美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美国水资源管理机构分为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机构和地方(县、市)政府机构三级。

      目前在水资源管理上实行以州为基本单位的管理体制由于美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水法,以各州自行立法与州际协议为基本管理规则,州际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则由联邦政府有关机构(如垦务局、陆军工程兵团等)负责协调州以下分若干水务局,统一管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涉水事务 目前,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已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10.2.2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依据新水法,英国在环境部下设立国家流域管理局,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按流域适当归并成立了8个流域管理局,其管理范围与10个水务局职责范围完全一致一个流域中的两个机构职责分工明确:流域管理局担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行政职能,负责水质监测和洪水防御;水务局实行民营化运作,统一负责水资源开发、调配、节约、治理、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10.2.3法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法国对水资源的管理基本上采取以流域为主的方式,属于分散管理模式由流域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流域水务局负责保护水资源、监测水质、防止污染、征收排污费和水费等 流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和批准水务局提交的五年规划方案和各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流域水务局的主要任务是对流域各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活动进行金融和技术激励,确保各用水户之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以满足法律规定的水质标准等。

      10.2.4日本水资源管理体制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多部门分管负责的形式,属于分散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中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一级部门有建设省、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厚生省和国土厅等 总体来说,日本的水资源管理属于分部门、分级管理的类型10.2.5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中国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并由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10.3水资源管理措施,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改善体制、加强公众参与,采用经济运行机制,制定管理方案并进行实时调度等多个方面 10.3.1措施之一:管理体制与公众参与 ⑴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水资源管理起主导作用 纵观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优势,可以看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以求获得较大的综合效益。

      我国的现状要求必须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⑵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是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的基础 公众参与,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公众是水资源管理执行人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公众参与能反映不同层次、不同立场、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人群对水资源管理的意见、态度及建议 ⑶水资源管理法制建设及执法能力建设 这是水资源管理实施的法律基础 加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水资源管理法制体系,走“依法治水”的道路10.3.2措施之二:经济运行体制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运行机制包括: ⑴以水价为经济调控杠杆,促使水资源有效利用 制定水价的目的在于,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生态系统、景观娱乐等社会效益用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供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间接经济社会效益 在水价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必须保障起码的生存用水和基本的发展用水;而对不合理用水部分,则通过提升水价,利用水价杠杆,来强迫减小、控制、逐步消除不合理用水,以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

      ⑵依效益合理配水,分层次动态管理 该措施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全面、科学地评价用户的综合用水效益,然后综合分析供需双方的各种因素,从理论上确定一个“合理的”配水量 再认真分析各用户交纳水资源费(税)的承受能力,根据用水的费用—效益差异,计算制订一个水资源费(税)收取标准比较用户的合理配水量与实际取水量,对其差额部分予以经济奖惩⑶明晰水权,确定两套指标,保证配水方案实施 明晰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要建立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体系 水资源宏观控制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企业、各灌区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 水资源微观定额体系用来规定社会的每一项产品或工作的具体用水量要求 10.3.3措施之三:水资源方案及实时调度 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制定,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也是水资源管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步:,分析水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建立预测模型 计算生产生活需水量,计算生态需水量,建立水资源管理优化模型,寻求优化方案 制定管理方案,,,,,,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制定水资源分配的具体方案 制定目标明确的国家、地区实施计划和投资方案 制定水价和水费征收政策 制定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政策 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 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实施的具体途径,包括宣传教育方式、公众参与途径以及方案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等。

      另外,要实时进行水量分配与调度这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保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10.4水资源行政管理,10.4.1水资源行政管理的概念 水资源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是指与水资源相关的各类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在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之内,对与水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不包括水资源行政组织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 10.4.2水资源行政管理的职能 水资源行政管理的职能是水资源行政管理主体依法对与水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水资源行政管理最传统、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行政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方式的特有职能,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与水资源有关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水资源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 姜文来等把水资源行政管理职能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 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国家实施宏观水资源行政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保障措施,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信息发布 控制和协调水量分配 保护水质和生态系统 防洪抗旱 大型水利工程的管理 其他职能,对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知识、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应急处理措施等,10.4.3水资源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及我国现行组 织结构 水资源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是指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的政府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纵向、横向各种机构的职能、地位、权责、领导关系和运行机制。

      组织结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水资源行政管理的效能高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命令——控制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多目标、多层次的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管辖的与水资源行政管理有关的部门主要有:规划计划司、政策法规司、水资源管理司、建设与管理司、水土保持司、农村水利司、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10.4.4水资源行政管理的手段 水资源行政管理的手段是履行水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水资源行政管理目标、发挥水资源行政管理实际效力的必要条件,是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与被管理对象之间的作用纽带 行政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多种形式⑴行政手段 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利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以行政命令或法规条例的形式对各种水资源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将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产生后果等限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或一定的标准之内 ⑵经济手段 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利用价格、税收、水权等经济杠杆对各种与水资源相关的活动进行间接的激励或限制,从而实现预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其特点是强制性,⑶法律手段 运用法律手段,将水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水资源管理法制体系,走“依法治水”的道路。

      ⑷宣传教育手段——重要手段 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关于水的法律法规、基本政策以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和措施(或技术),从而提高广大公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10.5水事活动与水事纠纷,10.5.1水事活动 人类社会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种活动,统称为水事活动 水事活动包括人类开发、利用、配置、治理、节约、管理、保护、观赏水,以及协调水与人之间、人与人用水之间关系的各种活动 10.5.2水事纠纷 水事纠纷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在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或其他水事活动中因权益纠纷而引起的行政争端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全国共发生水事纠纷4万余起,比较典型的有晋冀豫漳河、川黔同民河、冀京拒马河、江浙太湖、浙闽交溪流域、吉林内蒙古霍林河等水事纠纷 10.5.3水事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根据水利部印发的《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指出:处理省际水事纠纷,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有利于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由纠纷各方本着互谅互让、团结治水的精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