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二级人力资源考试重点——第二章(自己总结)(共10页).doc
10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知识要求】一、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 个体差异原理(二) 工作差异原理(三) 人岗匹配原理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二、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选择、改错(一) 选拔性测评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特点:1. 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2. 测评标准刚性强3. 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4. 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5. 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二) 开发性测评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公开)(三) 诊断性测评指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特点为1. 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查找原因),或全面广泛(了解现状)2. 结果不公开3. 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表面特征观察入手,深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作出诊断,最后提出对策方案四) 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穿插于选拔性测评中,特点为:1. 概括性总结性测评,其他类型测评具有具体性2. 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一致性、稳定性 效度:距离目标的差距三、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一)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二) 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三) 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四) 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五) 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四、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1. 当“一”和“二”作序数词解释时,一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实质量化,对象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有实质意义)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方式形式量化,对象不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2. 当“一”和“二”作基数词解释时,一次量化是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二次量化是指整个素质测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二)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都可以看成二次量化(第一次解释的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属于形式量化,每个测评对象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类别,测评对象是那些界限明确且测评者能完全把握的素质特征)模糊量化是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对象是那些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无法把握的素质特征)(三)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等距要求强弱、大小、先后关系、对象间差异相等比例要求测评排列顺序等距,还存在倍数关系(四) 当量量化指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权重本身就是当量量化很常用,不同岗位、不同企业当量不同五、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一)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要素一般由标准、标度、标记组成1. 标准——选择从揭示的内涵看,有客观形式、主观形式、半客观半主观从标准表示的形式看,有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从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看,有测定式和评定式2. 标度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连续区间型和离散点标式);定义式;综合式3. 标记没有独立意义,只有当它们与相应强度或频率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二)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构成1. 横向结构(1) 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2) 行为环境要素考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条件外部环境包括工作性质和组织背景(3) 工作绩效要素2. 纵向结构——注意区分(1) 测评内容指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具有相对性(2) 测评目标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内容和目标具有相对性与转换性(3) 测评指标测评目标操作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测评内容是测评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三)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类型1. 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2.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六、 品德测评法(一) FRC品德测评法——计算机辅助分析(二) 问卷法——实用、方便、高效16因素个性问卷(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MMPI)(三) 投射技术罗夏墨迹图、主题统觉测验、美克威画人测验七、 知识测评六个知识测评层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我国测评专家提出了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八、 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能力要求】一、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一) 准备阶段1. 收集必要的材料2. 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 测评方案的制定(1) 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2) 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减少测评过程中测评误差的一种手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 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4) 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人事测评方法通常采用四个指标: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二) 实施阶段——核心1. 测评前动员2. 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 测评操作程序(1) 报告测评指导语:1) 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2) 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3) 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4) 举例说明填写要求5) 测评结果保密和处理,测评结果反馈(2) 具体操作:单独操作和对比操作(3) 回收测评数据(三) 测评结果调整1. 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1) 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客观,以下为主观)(2) 晕轮效应(3) 近因误差(4) 感情效应(5) 参评人员训练不足2. 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3. 测评数据处理(四) 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 测评结果描述:数字和文字描述2. 员工分类标准有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 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曲线分析法二、 企业员工测评实施案例(一) 组建招聘团队(二) 员工初步筛选(三) 设计测评标准(四) 选择测评工具(五) 分析测评结果(六) 作出最终决策(七) 发放录用通知第二节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第一单元 面试的基本程序【知识要求】一、 面试的特点1. 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2. 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3. 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 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5. 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二、 面试的类型1. 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2. 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3. 根据面试的进程,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4. 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分为情境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三、 面试的发展趋势1. 面试形式丰富多彩2. 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3. 提问的弹性化4. 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5. 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 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能力要求】一、 面试的基本程序★(一) 准备阶段1. 制定面试指南(1) 面试团队的组建(2) 面试准备(3) 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4) 面试提问技巧(5) 面试评分方法2. 准备面试问题(1) 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2) 提出面试问题3. 评估方式确定(1) 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2) 确定面试评分表4. 培训面试考官(二) 实施阶段1. 关系建立阶段:封闭性问题(预料到的问题)2. 导入阶段:开放性问题(有准备的问题)3. 核心阶段:行为性问题(关于核心胜任力)4. 确认阶段:开放性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封闭性问题(对核心阶段所获得信息进行确认)5. 结束阶段:给面试者一个提问的机会(三) 总结阶段1. 综合面试结果(1) 综合评价(2) 面试结论2. 面试结果的反馈(1) 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2) 关于合同的签订(3) 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3. 面试结果的存档(四) 评价阶段二、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1. 面试目的不明确2. 面试标准不具体3. 面试缺乏系统性4. 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5. 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三、 面试的实施技巧1. 充分准备2. 灵活提问3. 多听少说4. 善于提取要点5. 进行阶段性总结6. 排除各种干扰7. 不要带有个人偏见8. 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 注意肢体语言沟通【注意事项】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 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2. 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3. 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4. 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5. 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6. 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7. 关注特殊员工8. 慎重做决定9. 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第二单元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知识要求】一、 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选择、改错背景性;知识性;思维性;经验性;情境性;压力性;行为性问题二、 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与一般结构化面试的区别在于: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一) 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1. 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 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 探测行为样本(二) 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 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
一个人的行为是具有连贯性的2. 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三) 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情境、目标、行动、结果【能力要求】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一) 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重要★1. 组建测评小组2. 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3. 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4. 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5. 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二) 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它的主要依据是选拔性素质模型1. 将选拔性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一个选拔性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1个素质,1个指标,1套题)2. 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问卷3. 将问卷发放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先测试,检验其有效性4. 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三) 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重要★以测评指标的等级为横坐标,以选拔性素质水平线与选拔性素质等级的交点为零点(优秀员工为零),给指标的各个等级赋予相应分数,分数越趋于零,候选人与岗位拟合得越好四) 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五) 结构化面试及评分(六) 决策★1. 淘汰不具备关键选拔性素质(很难改善的选拔性素质)的候选人2. 对剩下每位候选人的指标等级得分作如下处理:求得负分的每个指标的得分的平方和S,并按S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候选人编号。
S越小,标号越小,说明人岗越匹配3. 对S相等的候选人作如下处理:先对比得正分的指标的数目,得正分越多,说明候选人越优秀,编号排在前面4.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