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造林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43406023
  • 上传时间:2024-0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9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造林学一、解释概念(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1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2 造林密度: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3 速生丰产林:采用集约的经营措施,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产量的林分4 分植造林:是将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5 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 性的一个方面二、填空(在每个括号内填入一个正确的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个括号 1 分,总计 20 分)1.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 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2.用材林树种的选择要考虑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和(稳定性)3.组成立地的因子有(植被)、(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因子 4.立地级法是采用林分(标准年龄时林分平均)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5.人工林五大林种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碳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 6.种植点的配置方式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植生组配置 或群状配置)。

      7.树种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双方有利、双方有害、(偏利作用)、(单方有害)、一方 有利一方有害、(中性作用)8.造林整地包括(土壤翻垦)和(造林地清理)两项内容 9.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为(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10.、造林规划设计是分层次完成的,因此通常造林规划设计分成三种类别(造林规划)、 (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三、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括 号内,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 1.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 A )型曲线A、S型; B、J型; C、反J型; D、L型2.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 A )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 型 A、咼; B、直径; C、材积; D、叶3.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 B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A、林分平均咼;B、优势木平均咼;C、最近5年咼生长;D、胸咼以上咼生长 4.下列林分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C )A、护路林; B、护提林; C、国防林; D、水源涵养林5.速生的树种( B )丰产树种A、一定是;B、不一定是;C、肯定不是;D、也是6.立地条件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林分,在( D )其产量是非常接近的,这被称做“最终 产量一定规律”。

      A、郁闭之前; B、刚刚郁闭时; C、壮龄林阶段; D、成熟林阶段7.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关系是一种( B )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8.立地分类常用土壤、植被、地形等因子分类,因此立地分类是( D )A. 土壤分类; B.植被分类; C.地形分类; D.综合体分类9.将树木枝条扦插在苗圃中培育成苗木,然后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属于 ( A )A、植苗造林; B、分殖造林; C、播种造林; D、插条造林10.红松为幼年阶段( A ),成年阶段为中性的树种A、耐阴; B、喜光; C、中性; D、喜阴11.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 产量( D )A、开始减少;B、继续增加;C、保持恒定;D、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 12.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 A )A、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B、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C、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D、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13.通常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树木单株材积生长( B )A、增加; B、下降; C、不变; D、根据条件表现不同14.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不包括( C )A、伴生树种; B、灌木树种;C、乔木树种; D、主要树种 15.我国东北地区整地季节可选在(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夏季和秋季四、判别题(判别下列每句话的对错,对的在每小题后边的括号内打厶错的打 X,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5分)1.以生产大径材为目标时,造林应该采取较高的密度X ) 2.混交树种是指与主要树种相伴的乔木树种 X )3.造林时种植点采用2.0X2.5m的长方形配置,其造林密度为2500株/公顷X )4.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分的最终产量没有影响 X )5.在造林完成 3 年后,进行的成活情况调查统计称为造林成活率 X )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 分)1.简答造林达到适地适树的途径答:1)选择:选树适地;选地适树(2 分)2)改树适地:改变树种的特性适应立地条件,如:育种手段1 分)3)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等措施改变土壤特性2 分) 2.简述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答:(每个答题点1 分)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2)、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 喜光速生树种应稀植,耐荫慢生树种宜密植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从生物学角度看,立地好的应密植;从经营的角度看,立地 好有利于培养大径材宜稀植。

      4)、根据栽培技术确定:造林技术过关,应稀植5)、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影响投资费用(苗木、整地、清理、栽植等)、经 营费用(间伐、抚育等),应计算投入产出比3.简述树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答:(每个答题点1 分)1)机戒作用方式:是一个树种对另外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2)生物作用方式:不同树种通过根系连生和寄生等方式发生的一种直接的种间作用 关系3)生物化学作用方式: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抑制或促进其邻近 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生物物理作用方式:是指在植物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而对其它植物产生的影 响5)生理生态关系:是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4.现在有三块造林地分别位于坡上部、中部和下部,有三种可选的造林树种分别为落 叶松、樟子松和红松,请为这三种地块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并简单说明理由答:(答对樟子松给1 分,答对红松和落叶松给各2分) 坡上选择樟子松,坡中选择红松,坡下选择落叶松因为樟子松属于耐旱树种,在山 坡上部可以正常生长,红松对水分的要求为中性,在山坡的中部适合其生长落叶松具 有耐水湿的能力,因此,在山坡下部可以正常生长六、论述题(详细论述下列问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 30分) 1.论述提高人工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

      答:(答出每条途径给3分,答出每个措施给1分)1)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 抗逆性等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而且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 栽植才能实现目的2)林分结构的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 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良好的结构是林分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为了达到调 整结构的目的,生产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 择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实现这个目 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综上所述,对于用材林造林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六 项措施即: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整地、抚育保护 2.论述混交林的优缺点答:(答出每个优点给2分,答出缺点的前两条给2分,最后一条给1分)A.混交林的优点:(1) 、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混交,增加养分利用空间喜光与 耐荫树种混交,形成复层林,充分利用光能需肥性不同树种混交,表现出对土壤养分 的充分利用。

      2) 、能够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可以直接补给营养物质改善 小气候因子 枯枝落叶的数量较多,分解速度快3)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可以增加 产量4) 、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强:凋落物多、根 系量大、树冠层次复杂对降水再分配防风固沙:多层林冠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多 样性美学价值高5)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抵御火灾能力强抗病虫能力强:食物分散、天敌增加 小环境改善不利发生病虫害抗风倒、风折、防止霜冻等能力增强B.混交林的缺点:(1)、培育技术复杂2) 、目的树种的产量低于纯林3) 、在极端立地上不能营造混交林,只能营造纯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