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新高考专用).ppt
45页专题 18地理环境整体性2022高考一轮总复习考点帮近几年考情分析重要程度:考题分值考点题型难度命题情景核心素养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9-1112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难苔原带植被延伸变化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21年河北省高考真题1824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中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及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9-1112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中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位置的变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104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中乌拉尔山脉两侧自然景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9-118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中勘察加火山群林线和雪线的变化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3722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中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6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择题中图们江流域的森林的变化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19年海南卷-2120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题中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2重要程度:【考向预测】厄尔尼诺与拉妮娜3图中的碧水,蓝天,白云,山地,草地,牛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实际上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思考1:图中展示的自然环境涉及到了哪些圈层和要素?新疆赛里木湖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一)基本要素(一)基本要素气候(大气)、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土壤、生物(植被、动物)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二)三大循环(二)三大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三)(三)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1.气候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青藏高寒区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东部季风区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对河流的影响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a 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对水文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对水文的影响:对湖泊的影响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对水文的影响: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3)对土壤的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4)对生物的影响 改变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影响种群大小; 动物物候期提前,例如 开花日期、羽化时间、繁殖产卵时间、迁徙日期等 影响繁殖能力和繁殖欲望、影响冬眠行为 生境改变,栖息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动态变化、甚至生物灭绝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生物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土壤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大气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水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3.土壤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岩石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水、地形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物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大气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4.生物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对点演练】对接高考(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10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11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DBD【对点演练】对接高考(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ACD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案例1: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3.案例分析【案例案例1 1】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某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的发育程度差,有大面积荒漠土;地形地貌受风力作用影响显著。
土壤地形和地貌生物水文气候从整体性的角度描述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案例案例2 2】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案例3:全球气候变暖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不同区域之间,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它区域意义: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案例4: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地貌),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大气),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大气)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受流水冲蚀,泥沙随流水汇入黄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水文),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生态环境问题)颗粒更小的泥沙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这一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运动,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答题术语涉及事物与问题答题要素与思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主导要素的变化由这一个要素的变化分析其他要素的变化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对接高考【对点演练】(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DC对接高考【对点演练】(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对接高考【对点演练】(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1.沃克环流(1)定义: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岸之间东西方向的热力环流信风海水向西运动东岸冷海水补充西岸暖流堆积气流下沉气流上升热力环流(2)成因: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太平洋中、东侧:晴朗、干燥;海温低太平洋西侧:多雨、湿润;海温高1. 沃克环流正常状况的大气环流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2.厄尔尼诺现象(“圣婴”)时间时间: : 圣诞节圣诞节前后(前后(1212月月2525日)日)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距平值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赤道附近海区暖水向南入侵东南信风减弱 东太平洋沿岸东太平洋表层水温海水上升流营养物质鱼类、鸟类西太平洋表层水温西太平洋沿岸赤道逆流 增强盛行 气流。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