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卷)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doc
8页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 (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济(j) 济世 救济 济济一堂 无济于事B.否(fǒu) 否定 否则 否极泰来 矢口否认C.发(f) 发胶 须发 间不容发 令人发指D.便(bin) 便饭 便览 便宜行事 大腹便便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狼藉 改弦更张 读书札记 一幅楹联B.象样 心心相印 竭泽而渔 纵横捭阖C.通谍 绿荫蔽日 和盘托出 无耻谰言D.修葺 绵里藏针 别出心裁 焦头烂额3.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长江流域,无疑也是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发源地 表明 共存B.发祥地 证明 并存C.发源地 证明 并存D.发祥地 表明 共存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B.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C.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D.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盈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6.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 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小题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混沌不清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已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12.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镜头加以重映B.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C.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13.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B.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14.在作者看来,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的一项是A.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B.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C.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D.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1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第二卷(共105分)四、(15分)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6分)登鹳雀楼 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18.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并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4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 !”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解释:①少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一片树叶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