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同步训练及解析.doc
9页第8课 百家争鸣一、 选择题1.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上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立局面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世袭制的合理性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3.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说:“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应该查阅(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6.孔子的言论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仁”C.“知之为知之” D.“温故而知新”7.孔子不仅是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对中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有利于实施仁政治国C.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D.有利于树立君主权威8.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下列内容中体现其主张的是( )A.追求精神自由 B.反对空谈仁义C.“兼爱”“非攻” D.实行“礼治”9.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的“正确”是指(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仁政”10.《荀子》中记载“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在描写古代战争的小说中,也常出现“擂鼓”和“鸣金”之词据此,请指出“鼓”和“金”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是( )A.充当武器 B.指挥作战 C.音乐欣赏 D.激励士气1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其中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12.“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13.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法家(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 D.提倡“仁者爱人”“为政以德14.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下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A.道任性 B.儒立德 C.墨兼爱 D.法务实15.我国古代墨子主张“兼爱”、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二、 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治理)之以德,齐(整顿)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材料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材料四: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论争的共同问题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3)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儒家A.________“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礼治”墨家墨子B.________选贤任能,提倡节俭道家庄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C._____韩非子以法治国第8课 百家争鸣三、 选择题1.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上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立局面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开始于西汉,故A不符合题意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开始于东汉,故B不符合题意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发生春秋战国时期,但属于经济领域,故C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秦以前,故D符合题意2.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世袭制的合理性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井田制、分封制逐渐瓦解,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相符,故D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3.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可知,爷爷的言论说明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这符合老子的思想据学可知,老子创立道家学说故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知,《道德经》反映了事物具有两面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A正确。
B项是墨子的观点,与《道德经》无关,故B错误C项是孔子的观点,故C错误D项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故D错误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说:“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应该查阅(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论语》儒家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文化遗产的精髓,主要在《论语》中,故C符合题意《春秋》是史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尚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故排除D6.孔子的言论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仁”C.“知之为知之” D.“温故而知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有助于今天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故B正确ACD三项属于孔子教育方面的主张,和题干不符合,故排除ACD7.孔子不仅是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对中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有利于实施仁政治国C.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D.有利于树立君主权威【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他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了孔子的教育贡献,他“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 A正确。
BC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故排除BC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8.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下列内容中体现其主张的是( )A.追求精神自由 B.反对空谈仁义C.“兼爱”“非攻” D.实行“礼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思想A项是庄子的思想,故排除AB项是韩非子的思想,故排除B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故C符合题意D项是孔子的思想,故排除D9.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的“正确”是指(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仁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老子的主张,故A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B错误以法治国”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主张,故C错误由于秦始皇、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秦朝很快灭亡,秦亡的教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正确的,就是统治者要认识到“民贵君轻”,实行“仁政”,给D正确。
故选D10.《荀子》中记载“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在描写古代战争的小说中,也常出现“擂鼓”和“鸣金”之词据此,请指出“鼓”和“金”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是( )A.充当武器 B.指挥作战 C.音乐欣赏 D.激励士气【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闻鼓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