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1164902
  • 上传时间:2018-0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2.5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民国·赵缉庵著 赵玉青、赵寿毛整理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山西名医赵缉庵先生遗著,以《针灸要诀》,《按摩十法》,《针灸经学图表》,《针灸验案》四卷合编而成其中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临证治疗的经验,例如针灸补泻手诀,注痛诀,摸,推,剁,敲,拿,广,抖,伸,活,意按摩十法,十四经穴名,别名,出入交会,针刺深浅,艾灸壮数,部位取法,疾病主治,以及各类验案等,并附针灸手法和经穴图多幅书中对于理论的阐述和理论的总结都有独到之处,是学习和研究针灸,按摩的参考书 自序 余自幼钻研中医学术,攻读《内经》、《难经》、《甲乙经》、《伤寒》、《金匮》等医籍,兼学本草、方药,以及历代各医家学说,积数十年医治经验,进一步得解针灸真诀,曾于民国十三年癸亥著述《针灸》书八卷,与孙、王二君共同研究合作出版,在我县石印局排印,已为各省医界所共赏,然排印成套亦只数百,未半载即售尽,且出版仓卒,内多未尽之义,久欲再为补著,却无暇顾及庚午秋又本数十年心得经验,著成《针灸要诀》一卷、《按摩十法》一卷、《针灸图表》一卷、针灸验案》一卷,合成四卷书内所列进针诀、退针诀、行针诀、补泻诀、注痛诀等种种手法,均经自己亲身实践后,行之有效,才敢标题立论,详为说法,只求一目了然,为文不厌浅俗,且又于各经图表外,另绘着色总分各图,务求详明,俾学者易于识别,期望济世活人之针灸学术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是否可观,愿就正于针灸学术者再为之斧正焉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山西雁门缉庵赵熙序于并垣客次 凡例 一、是书所列针式,除外科所用各针外,粗细长短,分为十一种每种针式下必注明针形若何,何病使用,从《内经》九针样式变通而出,只求使用便利,不必拘泥古式 一、是书所言进针诀、退针诀、行针诀、补泻二十三诀、注痛十一诀、预防折针诀、速救折针诀、挽救晕针诀,以及出血减痛诀、燃艾灸治诀等种种手法,皆从《内经》及历代名医针灸书内揭出,并标题立论,为他书所未有所列各诀,是在实际治疗中,行之有效者 一、是书所言艾火温度,人身红白细胞增量,从日本原次免太郎灸治书内择出,以证明燃艾灸治之利益 一、是书系实验学问,篇幅虽短,所言皆手法要诀,解释务求详明,已说不妨再说,语论浅俗,不厌重复一、是书所附表图,务求简便详明表按十四经穴名、别名、出入交会、浅深分寸、灸数、呼吸、以及部位、取法、主治,无不分栏界格,注解明白,俾学者一览而知至人身经络穴道,除各经按常式分绘外,又绘总分各图,酌加五彩(由于印刷原因,本书未加彩图),较之古书图式尤为精详 第一卷 针灸要诀 一、针式总论及图解(图略,下同) 《内经》所用九针,一曰鑱针,二曰圆针,三曰鍉针,四曰锋针,五曰铍针,六曰圆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

      其用法不同,而长短粗细亦各别然其治疗疾病之意,不外取气、取血、取痛、取痹,或用以通关过节,或用以攻邪散结然当时开化未久,用物简单,一切工匠制造,多未发明,故治疗可以师古意,而针式宜用新制造如古人以砭石代针,用以出血,泻头部诸热,其法可谓便矣然砭石之使用,不若棱针之精妙,盖砭石易致损坏,手法较拙者,必有伤筋伤络之患,故后世多以三棱针代之三棱针取马啣铁制成,棱而有锋,非惟携带便利,且沿皮穿刺,出血较易,既可免疼痛之患,又可无损伤之虞,此较古为优者一也铍针主取痈脓,圆利针主取痛痹,锋针主取痈热出血,此样针,皆为痈疽脓血而设现在外科针刀,无器不备,且制造精良,取用便利,此较为优者二也针学创于中国,而制针工艺亦应改进现在制造金银各针,以日本为最精,其所制毫针、长针、大针、圆针,皆仿我国《内经》九针样式,有长者,有细者有粗者,银合铜铸,金用开金其针柄则或铁、或银、或金不等,其柄形则为圆棱亦异,针丝细而且硬,上下均匀,搓转便利,此较古为优者三也故吾谓凡用针刺者,不必泥用古时九针,而古时九针所主治,除外科所用各针外,其余取气取血,消结散邪,及取一切深邪远痹应用诸针,皆可按古意变通其式,但求使用便利,不必泥古执一。

      今将吾采用各样针式提供针家备用针之长短粗细分寸,列表如下: 1、毫针二种 图 1:此样针细如毫发,故曰毫针,能针三百六十五穴,主取寒热痛痹,长一寸六分,刺手足腹背头面平常各穴使用 图 2:此样针长七八分,刺小儿及百会穴,深二三分者使用 2、细针四种 图 3:此样针较毫针略粗,细如猪鬃,故曰细针,长三寸,刺深邪远痹,关节火气,及腹中块邪、环跳穴使用 图 4:此样针长二寸半,刺腿臂深邪,及腹部癥瘕使用 图 5:此样针长一寸六分,与毫针主治用途无别 图 6:此样针长七八分,刺穴深三四分者使用 3、粗针三种 图 7:此样针较细针又粗,形如龙须草茎,故曰粗针,长三寸,刺壮士肥人,深邪坚块使用 图 8:此样针长二寸,刺壮士腿臂、腹部诸穴使用 图 9:此样针长一寸,刺壮士肥人腿臂、手足部诸穴使用 4、三棱针二种 此样针以马啣铁制成,三面有棱锋,故曰棱针,针尖要锐,锐则容易入穴,针腰要粗,粗则张大穴眼,刺浅血易出,长一寸五分,刺手足十二井穴,及头上五行泻血使用 图 11:此样针长二寸半,刺牙床深处,及舌下金津、玉液出血使用 以上行针,共分九样,均用金质造成 九样针,长短分寸粗细,各取适用,刺浅刺深不一,刺近刺远有殊,且人之肥瘦壮弱,皮肤之厚薄粗细,块邪之坚软大小,尤有区别,在医者临症时审察,按病分刺,用粗用细,用长用短,择宜而施,未可拘泥。

      三棱针,市上多有出售者,但恐不是马啣铁制成,盖马为火畜,马啣铁受气已久,毒汁消减,故制造三棱针,以马啣铁为最良 二、进退针手势图解 (一)毫针进针手势图解 以右手大指持针柄,以左手食指、中指按穴肉,将针锋插人食指、中指两缝间,徐徐搓转而入,用平补平泻法若系补针,则候病人呼气将尽时,而吾方纳针,若系泻针,则候病人吸气将尽时,而吾方纳针至左手大指,必须抵定持针柄之右手心,则左手两指,紧按穴肉而侠针腰,右手两指,紧握针柄所谓手如握虎,势若擒龙,非惟一气,易于进穴,且病者动而针不动,可免意外危险 (二)毫针退针手势图解 用针补泻后,法应出针,仍如前图之手势,徐徐搓转而出,亦用平补平泻若系补针,则候病人吸气时而吾方出针,出针后,则急以手指揉闭穴眼,不使气泄若系泻针,则候病人呼气时,而吾方出针,并摇转,使针孔撑大,邪气尽出针头出穴后,迟数分钟许,始揉闭穴眼,以防中风 (三)细针进针手势图解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护针身以左手拇指、食指紧压穴上,协助右手搓压进穴施行各种手法后,徐徐搓转出针 (四)粗针短针进针手势图解 以右手持针柄,左手拇指压在穴上,先切后重压,右手拇指同时用劲压推,搓针入穴,重心在拇指,快速进针后,施行各种手法,手法毕,搓转出针。

      三、针刺方向图解 (一)直刺法 此法是针柄、针身、针尖直入直出,由进针到退针方向不变 (二)斜刺法 此法是进针保持一定深浅度,防止伤及内脏及血管 (三〕卧刺法 此法沿穴串刺,是沿皮浅刺,可单刺一穴,亦可一针串数穴,适用于眼区周围及头部、胸胁部、背部 (四)点刺法 此法持短针轻微反手一点,是快速浅刺,如蜻蜒点水,适用于小儿及体弱者 以上针刺方向须医者因人、因症、因部位灵活掌握 四、补泻手诀 行针补泻,曾在《针灸》书内,约已著述详明然其法散见于各篇之内,学者每嫌眉目不清,苦难搜寻,兹将补法九诀,泻法十诀、平补平泻四诀各为标题立名,注明是何理由,如何用法,使学者顾名思义,按法演习,果能手法精炼,则补泻自无遗义矣 (一)补前按摩(补法第一诀) 未施补泻进针前,则用按摩手法,以开启活动其气,使经易于补足《内经》云,“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又云;“按摩勿释 即补前之按摩法也至于如何手法,详于《按摩十法》内兹不多赘 (二)随气搓转行九阳数(补法第二诀) 随阴阳经络之气道而搓转针柄,行九阳数九阳数者,九次一停,每补顺行九次,九九八十一数而毕,则阳数尽也不已者,再续为行针。

      《内经》云:“随而济之,恶得无实”此法最为补针多施之术,无论如何虚病,必用此诀 (三)慢提紧按(补法第三诀) 人之皮肤肌肉约分三部,初入三分为天部,再入三分为人部,又深入三分为地部卫气即在天部,慢提则下气不至上泄,紧按则上气填入下部,所谓“从卫取气” 益入营分也此法亦补针最要之着,但必须施于搓转之后 (四)退圆进方(补法第四诀) 补针入穴,要求添津益气,补针上提,要防损津失气提针要直,直则针孔无隙,下气不至上泄,故曰退圆进针要方,方则气填四周、上部益入下部,故曰进方此诀是《内经》古法,于施行提按手法时,最宜留神注意 (五)入多出少(补法第五诀,又名三进一退) 入多出少,则三进一退之法提针一次,按针三次,如将针提上天部,即将针柄连按三手,从天部按入人部,从人部按入地部,务使上气益入下气此亦《内经》古法也 (六)青龙摆尾(补法第六诀) 青龙摆尾者,卧倒针头,如龙前行,一左一右,摆动其尾,此法凡遇顽麻冷痹,滞着一处不行者,即将入穴针柄拨倒,使针头直朝病所,一左一右,慢慢拔动九次,如扶船舵,舵柄紧持不移,而舵头之入水者,摆动不已此诀多用于病患就近处取穴者,用以补之 (七)苍龟探穴(补法第七诀) 苍龟探穴,仍是入多出少之意,进针落穴搓转补气后,将针头板倒,向左深按攒剔一手,使气达入左边一次,又使气达入右边一次,有如苍龟入土之状,故曰苍龟探穴。

      (八)呼尽内针候吸引针(补法第八诀) 《内经》云:“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 盖言乘病人呼气已尽之时而吾方进针进针后,静待气至,留针久而经气实,则病自复,故而愈矣《内经》又曰;“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是言当病人吸气之时,而吾方出针,不使针下正气随呼泄出针穴外气在穴内,故曰各在其处也正气不随针孔喷出,则大气留止,神气自存 (九)退针用直急闭穴门(补法第九诀) 退针时紧持针柄,徐徐搓转而出,勿使针头左右摇摆,不致真气从针孔泄出,则神气留矣至针后,针孔虽小,急将针孔用指揉转紧闭,谨防气从孔出 (十)泻前按摩及泻时按摩(泻法第一诀) 泻前按摩,与补前按摩,同一活动气血之意,果能照下卷《按摩十法》所列按摩诸法,择术而施,则未用针而气已流通,入穴后自易泻邪,进针后,邪气缠绕针头,搓转不动时,尤必赖有按摩各法,即下卷《按摩十法》中所言之摸、推、敲、剁、伸,抖、拿、活、广、意十法也不必尽施,在医者择宜检用 (十一)迎气搓转行六阴数(泻法第二诀) 迎阴阳经络之气道,而逆行转针,行六阴数,曰泻法六阴数者,转针六手一停每泻必行六次,六六三十六数而毕不已者,再续为行针《内经》云:“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

      气至者谷气至也谷气不至,无妨再泻,即二次、三次均可总以邪退正来为目的《内经》又曰:“ 迎而夺之,无得无虚” (十二)紧提慢按(泻法第三诀) 《内经》曰:“从营置气”即紧提慢按之意也从营取气,置到卫部,即使地部之气,泄出天部也紧提则下气上出慢按则上邪不至下入,此种手法,与补法适成反比例然此法亦是搓转略松后,始能提按便利 (十三)退方进圆(泻法第四诀) 持针出入进退,或使提插手法时,进针要直,直则上邪不至入下,故曰进圆退针要方,方则下邪随针孔泄出,故曰退方 (十四)出多入少(泻法第五诀,又名三退一进法) 出多入少,即三退一进之意,按针一次,提针三次如将针头插入地部,即将针柄连提三次,从地部提到人部,又从人部提到天部务使下气提出上部,则邪自泄出 (十五)白虎摇头(泻法第六诀) 进针入穴后,穴下邪气壅聚,则将针柄不住前后左右摇转,使针孔撑大,则下邪当随针孔泄出,故曰白虎摇头此法与青龙摆尾之用针不同,青龙摆尾,是以针头拔气,而针柄不教摇转白虎摇头是以针柄摇大针孔,而上下皆摇转 (十六)吸气内针呼尽出针(泻法第七诀) 《内经》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又曰:“ 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是言乘病人吸气时,而吾方纳针刺穴,不使针与气逆,又乘病人吸气时而搓转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