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天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docx
14页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 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 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 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 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自然辨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他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 是联结马 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2、自然观 自然观是指研究自然界、 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 看法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已成为我国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4、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 主要观点: ①认为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 ②自然界“ 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 动和变化中” ③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2)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3)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 是从自然本身去认识, 一方面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另一方面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 ② 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古代朴素辨证自然 观使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 一方面为自然科学提供了认识自然界的整体观念,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另一方面,朴素 自然观中的许多天才的猜测和推断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再一方面,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 研 究目标和研究传统4)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① 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 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 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 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 方面科学的、具体的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③在认识上既带有整体性, 又带有笼统性和模糊性, 不能科学的说明自然界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 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②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 都遵循机械决定论 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③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的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自然界是分立的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2) 主要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①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坚持了委屈主义立场,吧各种自然现象都归结为物质的原因冲破了神学和唯心主义自然观的羁绊②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的标准,培育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4)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①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的一种倒退, 因为他把自然界描 绘成一部巨大的图景,没能如实的反映自然界的本质 ②在运动观点上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抹杀了物质运动 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 ③在思维方式上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 ④在本源问题上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 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 时间和空间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 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④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⑤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能动的活动, 成为人类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2)主要特征: 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①推动了人类自然观革命性变革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对人类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创新和推动作用, 实现了人类自然观发展史的一次革命②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③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吉基础5、三观 一、系统自然观 的科学基础:系统科学理论 主要观点:①辨证统一的物质系统②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系统演化的不可逆性④分叉和突现是其基本演化方式,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⑤“混沌 —— 有序”的交替过程主要特征 :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辨证统一二、人工自然观 的科学基础是:近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和生态科学主要观点: ①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 界,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 ②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③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 ④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主要特征 :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 一 三、生态自然观 的科学基础是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生 态关系的生态科学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在自然界之中, 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 界 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③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④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主要特征: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 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四、什么是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怎样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系统自然观: 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 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 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 结 生态自然观: 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 背景下,依据生态和系统科学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1)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 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人与生态系 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各有侧重:系统自然观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 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生态自然观从人类文明高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发 展3)相互关联:系统观为人工观和生态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观为系 统观好生态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 生态观为系统观和人工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 标6、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技思想, 对科技及其发展规律 的概括和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所以要从辩证唯物主 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上整体把握科学是认识世界,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改造世界,是现实生产力现代科技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横向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总体趋势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发展是多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7、科学、技术的定义及本质特征(1)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 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 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 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 系2)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 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化、 系统化的知 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 科学是产生知 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 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
科学是一 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织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六个维度:①科学作为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 活动、方法系统和知识体系 ②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③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⑥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⑤科学是精神生产领域的社会劳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 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 探索性和创造性、 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 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狭义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 广义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 改 造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技术理论、技能技巧、工艺、产品)两个方面 (五个维度:①从技术与人的关系出发,技术是客观化的人类器官 ②从技术与生产、 经济的关系出发③从技术与社会的关 系出发,技术被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 ④把技术当作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技术是一种认知形式或程序活动。
非自然的展现方式)⑤从哲学的层面出发, 技术一种与自然不同的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 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8、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