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课件.ppt

37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83193749
  • 上传时间:2024-08-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68MB
  • / 3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 ¡教    材:¡ 《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第二版¡        蒋晓文主编 东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 《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                            姜蕾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2.《服装生产管理》¡         杨以雄主编 东华大学出版社¡3. 《服装工艺学》成衣工艺分册(第二版)¡                        张文斌等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总学时:72学时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内容¡第1.1节    服装工业发展简史¡第1.2节 国内外服装生产现状及趋势¡第1.3节 服装生产概述¡第1.4节 服装生产管理概述 1.1.1  世界服装工业发展简史¡公元前3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开始使用铜针¡14世纪出现钢针¡1790年,英国托马斯逊特发明了手摇链式线迹缝纫机¡1829年,法国西蒙纳制造出有实用价值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32年,美国亨特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1851年,美国胜家兄弟设计制造出全金属的锁式线迹缝纫机¡1890年,出现了电动缝纫机 1.1.2  我国服装工业发展简史¡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用骨针及动物的筋线缝制兽皮衣服¡5000年前,掌握纺纱织布、养蚕制丝等技术¡1890年从美国引进第一台缝纫机¡1928年上海生产出第1台工业缝纫机、第1台家用缝纫机¡1949年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956年后旧行业撤消或重组成国营企业,其发展分两个阶段:™从合作化到改革开放前为服装工业发展的基础阶段™改革开放后进入战略发展阶段¡“六五”期间--造血型发育时期;¡“七五”期间--战略发展时期;¡“八五”期间--长足发展时期: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出口创汇,由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 1.2.1 世界服装生产现状及趋势(P3)¡世界六大时装中心™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中国香港¡2007年服装出口国(地区)™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印度、韩国、印尼、孟加拉、土耳其、柬埔寨、越南 1、生产现状¡广泛采用电子技术,效率高,质量好¡设备具有连续化、多针化、汽烫化特点,向高速化、自动化、专业化、电脑控制程序化等方向发展¡面辅料品种繁多,纺织、服装、印染一体化 2、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服装向高质化、高科技、企业结构高级化转轨¡中等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无意放弃纺织服装业¡发展中国家纷纷转向服装出口¡双向转移模式,即服装生产结构中知识技术密集部分向高层次国家转移,劳动密集部分向低层次国家转移 1.2.2 我国服装生产现状及趋势¡从1994年开始,我国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服装出口额居世界第一,成为服装生产出口大国¡CAD、CAM、FMS系统正在推广使用¡服装三维CAD、立体模拟系统、服装自动化生产系统(CIMS)等正在研究、开发和应用中¡    P4 1、发展中的服装工业¡情报网系统的建立¡服装CAD广泛应用¡综合自动化裁剪车间CAM¡灵活生产系统(FMS)¡整烫手段提高¡立体真空包装、吊挂储运  2、服装工业展望¡服装CAD发展动向—三维CAD¡操作自动化—全自动缝制设备¡服装CIMS的研究与应用¡整烫自动化¡成衣染色技术 1.3.1 服装生产方式及特点¡成衣化(工业化)ready-to -wear™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标准化连续生产™利用专用设备提高效率和质量™成本较低,价格适中¡半成衣化(半定做)easy-order™单裁,工业化制作¡定做  order¡家庭制作  home dressmaking                                           成衣化率¡发达国家                90%以上¡小康社会                50~60%¡温饱社会                20~30% 1.3.2  成衣化服装生产过程款式设计服装CAD、CAM设备及技术版型设计样品试制工艺设计排料裁剪验片、打号、粘衬 中间检验锁眼钉扣部件缝合中间熨烫拼装缝合整件熨烫终端检验成品包装入库自动裁床、粘合机、各种缝纫机、整烫、验针机等设备MIS、ERP管理系统、CAPP计算吊挂流水线 1.3.3 服装企业类型¡按服装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类™国营™集体所有制™私营(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按服装企业生产用原料分类™梭织类、针织类、特殊材料类(皮革、裘皮等)¡按服装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纯加工型(内贸、外贸)™品牌型™综合型  1.4.1  管理的概念和定义¡所谓管理是选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生产和经营的全部活动与进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和鼓励,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均衡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期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生产和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管理的定义: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善用各种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1.4.2  服装生产管理的要素¡人(人(men))—服装企业作业人员除了数量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技能程度和努力程度(工作态度)等¡材料(材料(material))—面辅料的物理性能、配伍性、加工的难易等¡加工方法(加工方法(method))—工艺标准的制定:质量标准、 检验标准、工时定额等¡机器设备(机器设备(machine))—服装加工机械¡资金(资金(money))—生产资金的周转,生产成本等¡市场与信息(市场与信息(market and information))—消费市场需求动向,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 1.4.3 服装生产技术系统整烫检验设备保全缝纫裁剪样板制作IE(作业研究、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OR(经营计划研究)QC(质量管理)VA(价值分析)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成本管理技术固有技术(生产基础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开发技术(科技人员)研究开发信息管理 1.4.4 服装生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服装生产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简称PDCA,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为提高服装生产管理水平和集成度,世界各国不断研究和使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计算机管理系统日益普及,如QR(快速反应)、SPA(制造零售一体化)、SCM(供应链管理)、服装EDI(电子数据交换)、JIT(及时生产供货系统)、POS(售点计算机条码管理系统)等 作业一¡1、简述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趋势。

      ¡2、服装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第二章      服装生产准备 本章内容¡第2.1节    服装材料的准备及管理¡第2.2节 服装材料的检验与测试¡第2.3节    服装材料的预缩和整理¡第2.4节    样品试制 第2.1节     服装材料的准备与管理(自学为主)                    ¡2.1.1  材料准备的基本原则( P7) 2.1.2  材料的选择¡按织物的纤维原料构成分类¡按织制织物的纱线的纺纱工艺分类¡按织制织物的纱线结构分类¡按织物形成方法分类 2.1.3  材料的配用™伸缩率™耐热度™质感™坚牢度™颜色™金属配件™价值和档次 2.1.4  物料的管理¡用料计划与预算™成衣部分(通过排料图计算可得)™损耗部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仓储管理 服装材料的耗用预算(P29)¡自然回缩损耗¡缩水损耗¡织疵损耗¡段耗™机头布™不够段长且不能裁独件的余料™落料不齐™更改规格或裁附件所余布料™因无法套裁的残疵产生的断料或废品衣片¡残疵产品的损耗¡特殊面料正常损耗™倒顺绒毛类每件加放7㎝,格子料加放1格,倒顺格加放2格,倒顺花加放7㎝以上¡其它损耗™材料测试、样品试制等 2.2.1  验布工序¡目的:减少服装成品的次品一、验布项目1.幅宽™同匹面料最大与最小幅宽™同批面料各匹的幅宽2.疵点™织造疵点™染整疵点™污渍破损 3.色差™同匹面料间的色差™各匹面料间的色差4.纬斜和纬弯(丝绺不正)5.数量(与来料单是否一致)™匹数™长度 二、验布方式和要求1 .验布方式验布机或验布台、人工2 .验布要求™光线 ™正面或两面 ™作标记 ™确定质量等级 2.2.2 材料性能测试一、收缩率测试™自然收缩率™湿热收缩率¡干烫收缩率¡湿烫收缩率¡水浸收缩率 ¡二、色牢度测试™磨擦色牢度测试™熨烫色牢度测试™水洗色牢度测试¡三、耐热度测试¡四、缝缩率测试™缝制条件:同向试样、规定缝制要求(缝针、缝线规格、针迹密度和底面线张力大小)、不用手送料™评定对象:下层缝料 2.3.1  服装材料的预缩一、预缩的概念 P25二、预缩的手段与方法1 .自然预缩¡适用:收缩率不大的面料¡要求:无堆压自然存放2 .干热预缩¡适用:在温度作用下收缩率较大的面料¡要求:给热的温度和时间低于热定型温度和时间 3 .湿热预缩™烘房™预缩机:呢毯式和橡胶毯式4 .湿预缩(水浸预缩) 2.3.2 材料的整理¡目的: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1 .织补™成品织补™半成品织补2 .整纬™手工整纬™机械整纬 样品试制的内容¡样品试制:根据款式图——实样制作                       按客户来样——确认样制作      目的是被客户认可¡试样:按客户修改意见及生产工艺进行实物标样制作       目的是确定最佳生产方案、保证质量 2.4.1 实样试制¡1、分析效果图或实样¡2、绘制结构图¡3、粗缝试样、修改纸样¡4、加工样品¡5、样品的审视与评价※注意保留技术资料 2.4.2 试产¡模拟批量生产的加工手段和加工条件进行少量实样试制¡目的:™观察分析生产可行性和操作时间,改进工艺;™提供技术资料和技术数据,提供生产用实样 ¡1、试制准备   材料组织   试制条件准备   工艺资料、设备、人员¡2、试样   制定合理、科学的生产工艺 2.4.3 技术数据、资料的测定与收集¡数据测定™工时™材料消耗™技术参数¡资料记录与收集™原材料资料™工艺技术资料™实物标样 作业二¡1、名词解释¡ 收缩率 自然回缩率  材料的预缩¡2、验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定购面料时如何确定面料用量?¡4、如何测定面料的缝缩率? 第三章    裁剪工程 批量裁剪的任务批量裁剪的任务—裁剪通知单裁剪通知单  ¡任务:将服装材料按服装样板切割成不同形状的裁片¡工艺过程:制定方案、排料划样、铺料、裁剪、验片、打号、包扎 批量裁剪流程 本章内容¡第3.1节   裁剪方案的制定¡第3.2节   排料划样¡第3.3节   铺料工序¡第3.4节   裁剪工序¡第3.5节   验片、打号与分包¡第3.6节   粘合工序 第3.1节   裁剪方案的制定 3.1.1 裁剪方案的内容¡整个生产任务分几床进行裁剪¡每床铺几层面料¡每层面料裁几种规格¡每种规格裁几件 3.1.2 裁剪方案的表示方法1、数学式表示法        (件数1/规格1+件数2/规格2+…)×颜色、层数床数     ……         (件数3/规格3+件数4/规格4+…)×颜色、层数例       (1/36+2/44+2/40)×灰100          (2/38+2/42+1/46)×白3002、表格表示法床号床号面料层数面料层数号型规格及套排件数号型规格及套排件数3638404244461灰灰1001222白白3002212 3.1.3 裁剪方案制定的原则(一)符合生产条件™生产条件 :面料性能、裁剪设备情况、加工能力1.铺料层数™理论最大裁剪厚度=裁刀长度 - 4 cm™允许铺料的最多层数 = 最大裁剪厚度/面料厚度    实际铺料层数应根据面料的性能、服装要求的质量等级及裁剪工人的技术水平等条件确定。

      ○耐热性较差的面料,应相对减少铺料层数○质量要求较高的服装,也应适当减少铺料层数¡一般情况下™化纤或毛呢面料铺70~80层™灯芯绒类面料铺80~100层™绒布类面料可铺130~140层™涤棉等混纺类薄料可铺250~300层™其他面料可铺200层左右 2.铺料长度 铺料长度由裁床的长度、操作人员的配备及每件服装平均用料等情况决定 排料件数 = 裁床允许铺排长度 / 每件服装平均用料量 每床铺料层数和每层允许铺排件数确定后,方可制定裁剪方案二)提高劳动效率(三)节省面料、排料方便 套排件数与面料利用率的关系 四、裁剪方案制定的方法         裁剪方案制定的方法很多,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主要有:比例法、分组法、并床法、加减法、取半法等等  (一)比例法         比比例例法法适适用用于于某某批批服服装装各各规规格格件件数数间间具具有有某某种比例关系的情况种比例关系的情况例1:某厂接到生产西服上装的任务,规格、件数如下根据生产条件得知铺料层数不能超过300层,每层最多可排5件,试确定此生产任务的裁剪方案  规格    30        31       32       33       34        35  件数   300      600      600     600     600      300分分析析::30、35规格的西服件数为其他规格的一半,即各规格之间件数的比例关系为             1:2:2:2:2:1,因此可采用比例法确定裁剪方案。

                      由于铺料层数不能超过300层,确定每床铺300层面料;大小规格套排,每层面料最多可以排5件,可将  30、 31、 32、 33、 34每个规格各一件排为一床再将31、32、33、34、35每个规格各一件排为另一床裁剪方案(1)如下     (1/30+1/31+1/32+1/33+1/34)×300     (1/31+1/32+1/33+1/34+1/35)×300   还可以有裁剪方案(2)     (1/30+ 2/31+ 2/32)× 300      (2/33+ 2/34+ 1/35)× 300 比比较较::以上两种方案都满足了生产任务单的要求,但方案(2)中套排的组合是较小的号排在一床,较大的号排在另一床,这对于节省面料是不利的一床中应大小号穿插套排才能有效地节省面料另外,方案(2)中,每床都有两个规格的衣片需要排两件,则这几个规格需要准备两套样板如果只用一套样板,很容易漏排;而用两套样板,既增加了制板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注意:裁剪方案往往有许多种,需根据实际情况选出最优方案 (二)分组法           分分组组法法适适用用于于某某批批服服装装各各规规格格件件数数间间虽虽不不成成比比例例关关系系,,但但经经适适当当分分组组,,可可转转化化为为具具有有某某种种比比例关系的情况。

      例关系的情况例2:某批服装生产任务如下,根据生产条件,每床最多可排5件,铺料不超过100层,只有2个裁床可用,试确定其裁剪方案    规格      10        12         14         16         18    件数      40        80         90         25         25 (三)并床法¡   并床法用于当某批生产单中出现一种或几种规格数量较少甚至只有几件,或经过前述方法分床后,某规格只剩下很少数量的情况若将这些数量较小的规格单独排料进行裁剪,则铺料裁剪效率较低如果裁床足够长,且辅料层数不超过要求,可将这些数量较少的几种规格,与其他规格两床或两床以上合并在一起进行辅料、裁剪  并床示意图 (四)加减法            加减法用于当生产任务单中几种规格的件数之间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情况但若对其中某些规格的件数作适当调整,即多加几件或减少几件,便能找出其中规律,再运用前述分床方法制定裁剪方案         对生产任务单中的某几个规格件数稍作改动后,虽与订单略有出入(一般以增加数量为宜),但从排料来看,不仅不会浪费面料,还有可能节省面料,而且使裁剪方案的确定较为方便。

      首要条件:首要条件:面料应有足够的保证           国际上通常能接受的情况是,实际产品数不超过订单数±5%,且多是在中号规格中进行件数的加减 ¡ 例3:某生产任务如下,生产条件为:铺料层数不多于150层,每层最多套排件数5件,试确定此生产任务的裁剪方案件数  规格颜色343638404244白3192930289红026761蓝057776橙4131715167黄3121415167黑23359615119 分析:①34规格数量很少,可单独裁剪或与其他规格并床;②38和40规格数量较接近,可以利用加减法使两者数字相同,再利用比例法分床;③36,42,44三个规格之间,36、44两规格数量之和接近或等于42规格的数量,也可采用加减法使36规格+ 44规格=42规格,再利用分组法进行分床 ¡调整后的生产任务如下:件数  规格颜色343638404244白31929+130289红02+36+1761蓝05777+46橙4131715+216+47黄31214+11516+37黑23359+26151+119 ¡裁剪方案确定如下:¡   (1/44+1/42   1/34)×白9 3,红1 0,蓝6  0,         ¡                                   橙7  4,黄7  3,黑19  2¡3  (1/38 + 1/40) ×   白30,红7,蓝7,         ¡                                   橙17 ,黄15,黑61¡    (1/36 + 1/42) ×   白19,红5,蓝5,         ¡                                   橙13 ,黄12,黑33¡注:第一床也可分为二床 (五)取半法            取取半半法法用用于于小小块块衣衣片片且且每每件件服服装装所所需需该该衣衣片片数数为为偶偶数数的的情情况况,,如如袖袖口口等等部部位位衬衬料料的的裁裁剪剪方方案案制制定定便便可可利利用用取半法。

      取半法例4:某款服装需袖口衬如表示,试确定其裁剪方案     规格      38       40       42       44        46        48     件数     112     196     252     252      224      140分析:分析:①袖口衬各规格的实际裁片数应为所列件数的一倍,如 40规格 196件,实际应裁出392片袖口衬    ②由于袖口衬的片数均为偶数,可用取半法进行分床如 40规格每层可排3.5件,即 7片衬 可确定裁剪方案如下: (2/38+ 3.5/40+ 4.5/42+ 4.5/44+ 4/46+ 2.5/48) × 56注意:注意:①衬布的铺料层数不能太多,因颗粒胶易熔化②铺料必须采用往返折叠铺料法以保证衣片对称 ¡例:某生产任务单如下,写出至少三种可能的裁剪方案,选择合理的裁剪方案,并简述其理由生产条件:每床可裁剪6件,铺料最多150层¡规格     XS    S     M     L      2L    3L    4L¡粉色      0     50    50   150   150   100  100¡白色    100  100  300  300   200   200    0     (1/S+1/M+1/L+1/2L+2/3L) ×粉50,白100    (1/L+1/2L+1/4L) ×粉100    (1/XS+2/M+2/L+1/2L) ×白1003 作业三:¡1、裁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裁剪方案  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某厂只有3台裁床,每床最多铺5件,少于200层,试将下列任务单分床,列出几种可能的裁剪方案,并比较其优缺点。

      件数  规格颜色3638404244黄150300450450150粉5010015015050 第3.2节   排料划样¡一.排料的准备工作¡(一)掌握有关排料的基础资料¡1.本批面料的幅宽尺寸,分幅排料;¡2.本批生产任务单的裁剪方案;¡3.每件服装的衣片样板数;¡4.技术部门下达的用料率指标  (二)领取并检查样板—样板领用记录 样板复检单  3.2.1 排料的原则一、符合服装制作工艺要求1、衣片的对称性 2、面料的方向经纬向   表面状态        毛绒面料、条格面料、图案面料3、面料的色差 二、保证设计要求    如:对条格——准确对格法-定位挂针                  ——放格法三、节约用料    先大后小   紧密套排   缺口合并   大小搭配注意点:    1、排料图比上布边进1.0cm,比下布边进            1.5~2.0cm    2、排料后复查:是否遗漏、对称、规格、丝缕、  刀眼    3、排料时,要留出裁剪设备在剪切裁片时可以活动的空间, 以免应向剪切的准确性 3.2.2 排料图绘制方法™1、复写纸法(纸皮划样)™2、面料划样(直接划样)       条格类必须用此法™3、漏板划样(穿孔印法)      大批量生产、排料图可多次使用™4、计算机排料、划样 面料利用率的计算 ¡   1.    平均单耗法:¡                                           排料图长度¡服装的平均单耗= —————————————¡                                  此排料图所排服装的件数2.百分比法:                          排料图上所有衣片样板所占面积面料的利用率= ———————————— ×  100%                                        排料图总面积                            所有浪费面料的重量面料的耗损率= ——————————— ×100%                                       本批面料的总重量   2.      称重法:                                  所有裁片的重量面料的利用率= ——————————— ×  100%                                本批面料的总重量 第3.3节   铺料工序 3.3.1 铺料工艺要求▲布面平整▲布边对齐▲减少拉力▲保证面料方向性▲条格对准▲铺料长度准确 3.3.2 铺料方法™单向铺料法(Facing  One  Way)™往返折叠铺料法(Nap-up-and-down)™对合铺料法(Face-to-face) ¡面料不够排料图长或面料有严重疵点时¡两块衔接面料的质地、色泽必须完全相同关键:确定衔接部位和长度步骤:1、观察排料图,找出裁片在纬向交错较少的部位即为布匹衔接的部位。

      2、在布匹衔接部位各衣片的交错长度即为衔接长度3、在裁床边缘画出布匹衔接部位和衔接长度的标记        图例3.3.3 布匹的衔接           每铺完一匹应将所铺面料的颜色、层数等内容作详细记录经整理后,成为裁床生产报表    3.3.4 铺料记录 铺布原始记录表单号:             款号:                  款名:                        日期:            面料:             门幅:                  克重:                                       序号编号缸号匹重颜色                  SIZE 3.3.5 铺料设备一、铺料裁剪台¡裁床通常由台面、边框和基座组成™台面大多是夹层组合结构,板芯为高压硬质碎料,两面均匀铺上一层热压材料板,该材料板的特点是耐磨性好、坚硬,表面不易被刮伤台面之间的对接最好采用嵌入台面的企口连接方式,确保连接后的台面没有突出的边沿,平滑顺畅™    台面边框通常镶上与台面颜色反差较大的边带,以起警示作用边角部位均需经过倒角加工,保证没有突出的边线或锐利的尖角,以免损伤面料。

      图例 ™ 较高级的裁床台面配有气垫装置,其台面内部装有喷嘴通气时在面料和台面之间形成一层均匀的气垫,使布层悬浮在气垫上,裁剪人员可轻易地移动布层且保证面料不会受到拉伸而产生变形,布层间的错位现象也能有效地消除            图例™确定裁床台面宽度时,除参考面料的幅宽外,还需考虑留出裁剪设备底座及操作所需的空间,以使裁剪设备能正常工作™常见的台面宽度为1000~2400mm,台面长度为2000mm左右 二、固定式拖铺设备¡组成:一对支架和一个布辊¡工作原理:拉动布料时,布辊可自由转动¡特点:必需由二名工人共同完成铺布任务¡                                               图示 三、移动式拖铺设备¡人工移动式拖铺设备                                   ™组成:载布辊、导布架、两对滚轮™工作原理:布架由人工控制沿铺料裁剪台移动™特点:只需一名工人便可完成铺布任务                ¡电力移动式拖铺设备™组成:驱动系统、计数器、退卷台、驱动辊装置、对布边装置、走距控制装置、压布器等™可加装输送平台,将铺布机自动从一张裁床移动到另一张裁床边,方便省时                                                   图例 四、端部裁刀—铺料辅助设备¡用途:铺料过程中将每层布料裁断。

      ¡组成:手柄、旋转刀片、轨道、提升装置¡工作形式:可与各种拖铺设备配合使用,分有手动、自动两种¡ 图示 第3.4节   裁剪工序 3.4.1 工艺技术要求一、保证裁剪精度     裁剪精度:           ◆裁出衣片与样板之间的误差           ◆各层衣片之间的误差           ◆剪口、钉眼等位置的准确度 要求:﹡熟悉裁剪工具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操作者 2、裁剪操作规程¡用裁刀裁剪时,先裁小衣片,后裁大衣片¡转角时,从两个方向分别进刀,切出尖角,不能直接拐弯¡手压扶面料力量要柔和且垂直,大小适中,以免面料错位、变形¡始终保持裁刀与面料层平面垂直¡剪口、钉眼位置准确、大小合适(2~3 mm)二、减少裁剪温度1、采用合适的裁剪设备,如可调速或低速2、减少铺料层数,便于散热3、间歇操作,防止热量积聚链接 3.4.2 裁剪设备一、直刀裁剪         图例™①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手控,裁剪灵活性较高,适用范围很广,可完成一般的衣片裁剪™②裁剪厚度大,生产能力强直刀的裁剪能力是以它的最大裁剪厚度表示的直刀的裁刀长度较长,为13~33cm™③裁剪精度较低因裁刀由人工控制,且裁剪时裁刀顶端电动机的重量使直刀产生轻微的振动,引起裁剪误差。

      ¡ 较为先进的直刀带有自动磨刀装置能节省因磨刀更换刀片的时间,裁剪效率提高 二、带式裁剪¡① 裁剪精度高: 刀片宽度窄,且只有一个运动方向,可切割形状复杂、曲线多的小衣片;  图示¡② 生产能力大;¡③ 面料层必须首先被切割成小块,而后再移到带式裁剪机上裁剪,为方便操作,防止面料层错位,需用裁剪夹将面料夹住,因此对节约面料不利¡④  操作时,要求工人必须十分熟练细心,否则易出事故;   ⑤与直刀和圆刀相比较为笨重、不灵活,所占场地较大,更适合于大中型服装企业与直刀或圆刀配合使用     带式裁剪适合于轻薄及针织面料的裁剪,对干厚重的面料裁剪不适宜,因设备刀片的刚度和强度较差,容易变形,影响加工质量 三、自动裁床(服装CAM)¡系统大多由电脑控制中心和特制的裁床组成¡ 电脑控制中心:                                            图示™ 由小型电脑、主控面板、刀架刀具变速控制及定位伺服装置、电源设备等组成,共同完成下列功能:™① 读入磁盘上的排料资料在服装CAD系统中将排料图资料存入磁盘,供服装CAM系统的电脑控制中心读入服装CAD也可与服装CAM联机使用,减少资料存储磁盘的过程。

      ™② 按照工作指令或排料图资料自动计算刀架及刀座位移并控制定位™③ 按裁片轮廓复杂程度,自动计算刀具下刀角度并控制速度™④  伺服机构可依刀侧所受阻力,自动计算并控制刀具补偿,使裁刀始终保持垂直状态™⑤  依设定的时间及距离,自动控制刀座磨刀间距 ¡裁床:裁床主要包括裁剪台、刀座、刀架、操作面板和真空吸气装置-A.裁剪台:台面上铺有鬃毛垫,其作用是托住布料,并保证刀具运动时,不 会与台面相碰,防止刀具和台面损伤™B.刀架:架设在裁剪台上,作台面X轴方向的移动™C.刀座 :安装在刀架上,作台面y轴方向移动™D.操作面板:此面板上有裁剪速度,磨刀间距,刀架、刀座启 动或暂时终止裁剪等工作指令键™E.真空吸气装置:此装置通过导管与裁剪台下的吸气口相连接,启动后可将台面与另外覆盖在布料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之间的空气抽出,利用大气压力将面料压缩,使之紧紧吸附在裁剪台上,这样,面料层之间在裁剪时不会因裁刀的移动而产生滑动,从而保证裁片的精确度  图例   3.5.1 验片工序¡验片的主要内容:™检查裁片的裁剪精度™检查条格产品在相应部位是否能按要求对准条格™检查裁片边缘是否有毛边、破损,是否圆顺™检查裁片是否有超过要求的疵点 3.5.2 打号工序¡目的:™避免同一件服装出现色差™保证缝制加工中同规格衣片的缝合™内容:床号或批号、规格或号型、层数等¡一、打号方式™1、以一层面料中同规格衣片为基本单位打号例             4                     170/88            132                   ↓                      ↓                  ↓         床号或批号      规格或号型         层数™2、以同一匹面料中同规格衣片为基本单位打号例       □ □ □           8           42             5            13               ↓                ↓          ↓            ↓            ↓           款式号           床号     规格        匹号     每匹层数 二、打号要求¡打号墨水¡打号部位¡绒面面料的打号¡粘合衬、棉衬等的打号三、打号方法¡1、用粉笔作标记¡2、使用号码机¡3、使用标签粘贴机工作过程 3.5.3 分包▲分包前,粘衬衣片先粘衬▲根据流水作业条件分包,一般20件左右一包 3.6.1 粘合衬在服装上的应用一、粘合衬的作用¡使衣片容易形成与人体相吻合的形状¡使衣领、袖口、腰头等处具有适当的硬挺度和弹性¡增加钮扣、钮孔等处的强度¡提高服装的可缝性™衣片在缝纫时其纱线不滑脱™衣片加工时不走形 二、粘合衬的种类¡按底布组织分™非织造衬、梭织衬、针织衬¡按热熔胶种类分™聚酰胺类(PA)、聚氯乙烯类(PVC)、聚酯类(PET)、聚乙烯类(PE)¡按涂胶工艺分™热熔转移法、撒粉法、粉点法、浆点法、网点法、网膜法、薄膜法、双点法 ¡剥离强度™牢固、不易与面料脱开¡缩水率及耐洗性能™耐水洗、耐干洗,不起皱、不起泡、不脱散、不收缩,能用汽油类、三氯乙烯等溶剂干洗¡热缩率™熨斗熨烫时(160°C左右),不会失去粘合效果,不收缩¡外观™粘合部分不应该过分硬化,有良好的手感及悬垂性,且渗胶现象少等三、粘合质量要求 3.6.2 粘合原理及加工方式一、热熔胶在粘合过程中的变化 一、热熔胶在粘合过程中的变化¡升温阶段™温度T=Tm (熔点温度) ,热熔胶呈固态™升温时间 t1 与粘合机压板温度、室内温度、压板压力、织物厚薄、纤维导热性能、热熔胶熔点等有关)¡粘流阶段™温度T> Tm ,热熔胶浸润织物表面并扩散到纱线内发生粘合作用™粘流时间 t2 与热熔胶的浸润时间、扩散时间、织物表面状态、热熔胶粘流度等有关¡固着阶段™温度T< Tm ,热熔胶呈固态™固着时间 t3 与热熔胶的结晶速度、环境温度等有关 二、粘合加工原理三个工艺参数三个工艺参数: 粘合温度T、粘合压力P、粘合时间t或粘合机输送速度 3.6.3 粘合工艺参数▲粘合温度T——条件: T> Tm T 越高,粘合的剥离强度 F 越大T过高,发生渗胶现象,且使面料及衬料脆化,强度降低一般控制在140℃~150℃,不超过160 ℃粘合温度T= 熔压面温度Ts+热损耗△T ▲粘合压力PP越大,剥离强度 F 越大P过大发生渗胶现象,P的作用:便于热传导; 加速热熔胶浸润与扩散▲粘合时间tt 增加,F提高t 过长,面料及衬料脆化 作业四¡1、排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铺料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布匹的衔接?           如何进行衔接?¡3、服装生产中如何控制粘合质量? 第四章  缝制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第4.1节 缝针¡第4.2节 线迹¡第4.3节    缝口与缝型 4.1.1 缝针分类¡缝纫机针与缝纫线是形成线迹、连接服装衣片的基本部件.由于机针和缝线在缝纫过程中与面料直接接触,对缝纫质量的好坏,如跳针、断线、缝口皱缩等现象有直接影响。

       ¡随着服装工业的发展,缝纫机种类越来越多机针型号也随之增多,目前约有15000种以上  ¡按用途分 ①家用缝纫针:主要用于手工或低速运转的家用缝纫机,包括各种型号手针和家用机针由于只需完成普通的缝合所以对家用缝针的要求不很高,缝针的结构也较简单 ②工业用缝纫针:大多在中、高速缝纫机上使用根据缝纫机种类,工业用机针还可分为平缝机针、绷缝机针、包缝机针、链缝机针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缝纫机,需选用相应的机针型号¡按针体外形分①直针:大多数缝纫机使用②弯针:多用于暗线迹的加工.如缲边机、纳驳头机等 4.1.2 缝纫针的基本结构          1、针尖     2、针杆   3、针梢    4、针柄子            5、曲挡    6、针孔    7、容线槽    4.1.3 机针型号一、针型  是某缝纫机种所使用机针的代码,是对缝纫机的种类而言的目前,各个国家针型标号仍不统一,但对于同型机针,其针杆直径和长度是一致的 针型标号  二、针号  是机针针杆直径的代码,是对缝制物种类而言的常用的针号表示方法有三种.即公制、英制和号制¡①公制:以百分之一毫米作为基本单位量度针杆的直径,并以此作为针号。

      如 55号针.针杆直径D=55/100=0.55mm¡②英制:以千分之一英寸作为基本单位量度针杆的直径,并以此作为针号如022号针,针杆直径D=22/1000=0.022英寸¡③号制:只是机针的一个代号,号数越大,表明针杆直径越粗  针号对照表  缝纫机针与面料的关系   4.1.4 针尖形状及选用 ™圆形针尖¡尖形圆形针尖™缝纫暗线迹、细薄面料、缝口要求高的部位¡普通型圆形针尖™最常用,缝制轻薄到中等厚度的梭织物及精细的经编针织物¡轻型圆形针尖™缝制轻薄到较厚的梭织物、伸缩性较大的针织物、易损坏的纺织品 ¡中型圆形针尖™可缝制各类型的纺织物,更适合粗厚面料的缝制¡特殊圆形针尖、粗型圆形针尖™用于中等到厚重梭织物,或伸缩性大的纺织物™异形针尖¡用于人造革和皮革类面料的缝制 4.2.1 基本概念¡针迹:缝针穿刺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线迹: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所配置的缝线形式¡缝迹:在衣片上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缝型:一定数量的布片和线迹在缝制过程中的配置形态¡缝迹密度:在规定长度内的线迹数.亦称针脚密度¡ 4.2.2 线迹的种类¡ 线迹是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采用自链、互链、交织等方式在缝料表面或穿过缝料所形成的一个单元。

      –自链是指缝线的线环依次穿入同一根缝线形成的前一个线环;–互链是指一根缝线的线环穿入另一根缝线所形成的线环;–交织(亦称为连锁)是指一根缝线穿过另一根缝线的线环,或者围绕另一根缝线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10拟定了线迹类型标准(ISO4915-81《纺织品——线迹的分类和术语》将服装加工中较常使用的线迹分为六大类、共计88种不同类型¡我国于1984年制订了线迹类型的国家标准(GB 45I5—84),等同于ISO4915-81 ™1.100类类——链链式式线线迹迹    由一根或一根以上针线自链形成的线迹其特征是一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依次同一个或几个线环自链编号为101~105、107、108共7种™2.200类类——仿仿手手工工艺艺线线迹迹    起源于手工缝纫的线迹其特征是由一根缝线穿过缝料把缝料固定位编号为201、202、204~206、209、211、213~215、217、219、220.共13种™3.300类类——锁锁式式线线迹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交织而形成的线迹编号从301—327,井27种 ™4.400类类——多多线线链链式式线线迹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互链形成的线迹。

      编号为401~417,共17种™5.500类类——包包边边链链式式线线迹迹   由一组(一根或数根)或一组以上缝线以自链或互链方式形成的线迹.至少一组缝线的线环包绕缝料边缘.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以后与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的线环互链编号为501~514、521共15种™6.600类类——覆覆盖盖链链式式线线迹迹   由两组以上缝线互链并且其中两组缝线将缝料上、下覆盖的线迹第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固定于缝料表面的第三组缝线的线环后,再穿入缝料与第二组缝线的线环在缝料底面互链但601号线迹例外,它只用两组缝线第三组缝线的功能,是由第一组缝线中的一根缝线来完成编号601一609共9种  4.2.3 线迹的三要素¡①线数——线迹由几条缝纫线组成;¡②结构缝纫线在服装面料上形成何种状态¡③线迹密度——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线迹单元个数,通常以2cm或3cm为单位长度线迹密度是缝制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其大小对缝口强度、缝线消耗量及缝口缩皱均有影响 4.2.4 线迹的功能¡连接裁片(主要功能)¡加固作用——利用线迹使服装某些部位形状保持相对稳定.如领子、袖口等处的明线、口袋两边的套结等¡保护作用——如包缝线迹即为保护衣片布边不脱纱、不破损;¡辅助加工作用——在缝制过程中,有时为加工的方便和顺利,常利用一些线迹作辅助加工。

      如绷缝、抽褶等;¡装饰作用——一些服装上利用缉明线等加工手段达到美化装饰的目的,有的则迹中加入花色线以起到装饰衣片的作用,如覆盖线迹 4.2.5 常用线迹的结构及用途一、锁式线迹 ▲特点:™①至少有两根缝线,上线(针线或面线)A及下线(旋梭线或底线)B™②每两根缝线以相互交结的方式形成线迹™③在正常状态下,交结点位于两层缝料的中部™④线迹正反面形状相同,均为虚线形,分有直线形锁式线迹,曲折形锁式线迹及锁式暗线迹 结构及用途1、直线形锁式线迹、直线形锁式线迹(301号)亦称为平缝线迹.在服装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直针的计数分为单针和双针锁式线迹2、曲折形锁式线迹、曲折形锁式线迹(304号)其外形为曲折形虚线曲折形锁式线迹的弹性高于直线形锁式线迹,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亦可防止织物的脱散,作简单的包边用该类线迹较多地应用于女式内衣、胸罩等的缝制加工以及打结锁眼、装接花边等 3、、锁锁式式暗暗线线迹迹(306号),其外形一面为双线条虚线.另一面看不见线迹锁式暗线迹亦称单面线迹或缲边线迹,机针在缝料的同一面穿入穿出而不是对穿缝料,其交结点在缝料的表面  二、链式线迹▲特点:①可由单线、双线或多线构成线迹;②缝线以自链或互链成环的方式形成线迹;③套结点位于缝料表面;④缝迹外形.一面为虚线状直线,另一面为新旧线环依次相互串套的锁链状或网状线环,或者两面均为网状。

      结构及用途1、单线链式线迹、单线链式线迹— 易脱散易脱散™直线形单线链式线迹(101号)¡主要用于衣片的暂缝™曲折形单线链式线迹(107号)¡外形是曲折形,主要用于简单的锁扣眼、装饰内在的缝接等加工™单线链式暗线迹(103号)¡外形是横向锁链状,缝料另一面看不见线迹主要用于衣片下摆折边的缲缝.领里、驳头等的纳缝加工 2、双线链式线、双线链式线迹迹由针线1和钩子线a互相串套而成™直线型双线链式线迹(401号) ﹡ 正面线迹形态与锁式线迹相同,弹性和强力较锁式线迹为好,   不容易脱散,常用在弹性较强的面料和受拉伸较多的部位可与三线包缝线迹构成复合线迹,如五线包缝线迹™曲折型双线链式人字线迹( 404号)  ﹡ 一般用于服装的饰边.如犬牙边™双线链式缲边线迹(409号)  ﹡用于外衣、裤子的底边缲边 三、包缝线迹™亦称锁边缝线迹,缝线呈空间配置,线迹外观为立体网状 ¡单线包缝线迹™自链成环,线迹不可靠,用于简易的锁边加工、裘皮服装的缝接等¡双线包缝线迹™上下线环的套结点在衣片的边缘,起保护作用用于针织服装底摆、袖口等处向里翻折的边的缝合,或简单包边¡三线包缝线迹™线迹弹性良好,比单线双线包缝线迹牢固可靠。

      用于衣片边缘的包缝及针织服装衣片的缝合与包边 ¡四线包缝线迹 能止防止线迹脱散用于针织外衣的缝合加工或内衣受磨擦较多的部位如肩缝、袖缝等,起加强作用¡复合线迹:弹性好、强度高、缝口稳定、效率高  五线包缝线迹(双线链缝+三线包缝) 六线包缝线迹(双线链缝+四线包缝) 五、覆盖线迹™有装饰线的绷缝线迹,在上线线环中以穿套的形式加入能覆盖缝迹的装饰线,外观美观,弹性好用于衣片的拼接装饰a)双针五线覆盖线迹(b)三针五线覆盖线迹 第4.3节    缝口与缝型 基本概念™缝口:各裁片相互缝合的部位™缝型:缝口的结构形式,指一定数量的缝料以某种线迹在缝纫过程中的配置形态对缝纫产品的加工方法、成品选题(外观、强度等)具有决定性作用 4.3.1 缝型的要素¡①裁片之间的相互关系¡②线迹种类 ¡③车缝行数,即缝口经过几次车缝,留有几条缝迹 4.3.2 缝型的种类和表示方法¡ISO4916分为八类缝型,284各布边配置形态,543种缝型标号 一、缝型种类(a)一类缝型(b)二类缝型(c)三类缝型(d)四类缝型(e)五类缝型(f)六类缝型(g)七类缝型(h)八类缝型 ™ (1)一类缝型:一类缝型:缝料有两片或两片以上.有限布边和无限布边分别位于一侧,即有限布边与有限布边在一侧相互重叠,无限布边与无限布边在一侧。

      ™ (2)二类缝型:二类缝型:缝料有两片或两片以上,无限布边各居一侧,缝料在有限布边处相互对接搭叠™ (3)三类缝型三类缝型:有两片或两片以上缝料,其中一片有一侧是有限布边.另一片两侧均为有限布边并把第一片缝料的有限布边包裹住™(4)四类缝型四类缝型:有两片或两片以上缝料,有限布边于同一平面对接 ™(5)五类缝型五类缝型: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缝料若缝料在两片以下.其两侧均为无限布边.如再有衣片,其一侧或两侧均可是有限布边™ (6)六类缝型:六类缝型:只有一片缝料,其中一侧为有限布边™ (7)七类缝型:七类缝型:有两片或两片以上缝料其中一片的一侧为有限布边,其余衣片的两侧均为有限布边™ (8)八类缝型:八类缝型: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缝料所有布边均为有限布边 二、缝型的表示方法¡(一)缝型标号™国际标准ISO4916中,缝型标号由五位数字组成:              ×.×× . × ×¡第一位数字从1~8表示缝型类别¡第二、三位数字从01~99表示缝料布边的配置形态¡第四、五位数字从01~09表示缝针穿刺衣片的部位和形式 (二)缝型的图示方法¡缝针穿刺缝料的两种可能一是穿过所有缝料,另一是不穿透所有缝料或成为缝料的切线¡用一个大圆点表示衬绳的横截面¡所有缝型示意图都按机上缝合的情况绘出,如经多次缝合,应绘最后一次缝合情况。

      4.3.3 服装生产常用缝型 4.3.4 缝口的质量要求一、缝口强度      所谓缝口强度,是指缝口的牢固程度,亦即缝口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一般指垂直于缝口的作用力有时,缝口强度也指缝口的延伸度、耐疲劳强度、耐磨性1、缝口强度的测定可利用织物拉伸强力机参照织物断裂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试样宽(缝口长度)5cm 2、缝口的破坏形式¡缝纫线断裂型™面料强度较高而缝纫线强度相对较小时,缝口的破坏是由缝纫线的断裂所造成的¡面料破损型™用高强度的缝纫线缝合强度比较低的面料时,当缝口受到拉力作用,首先是平行于缝口的纱线发生位移(滑脱),接着是缝口处的面料被拉破从实用考虑,前者更为重要 3、影响缝口强度的因素¡缝口的形式¡线迹的形式¡面料的性能¡缝纫线的性能™最小结扣强力或环套强力™(P97图5-10)¡面料在缝制中的损伤(针洞)¡线迹密度 二、舒适性  要求柔软、自然、舒适,不能太厚、太硬 三、对位  缝口处对条对格 四、美观  缝口处不出现皱缩、歪斜、露边、不齐等现象 五、线迹密度及线迹收紧程度  线迹密度  线迹收紧程度—垂直于缝口方向施加适当的拉力,应看不到其线 迹的内线;沿线迹纵向拉紧,线迹应不断裂。

      作业五1、名词解释:      针迹  线迹   缝迹  缝型    缝迹密度  缝口2、试比较锁式线迹和链式线迹的主要特点3、缝口的破坏形式有哪几类?影响缝口强度      的因素有哪些?4、了解不同种类服装的加工工艺特点 第五章     缝制生产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缝制工序分析缝制工序分析一、工序的概念和分类工序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概念 ™“工序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的单元,是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构成作业系列的单元,是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工艺过程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工艺过程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产品质量检验、制定工时定额和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也是产品质量检验、制定工时定额和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2、分类、分类 ™工艺工序工艺工序——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加工工序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加工工序如裁剪工序、缝制工序等如裁剪工序、缝制工序等™检验工序检验工序——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进行检验的工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进行检验的工序™运输工序运输工序——在工艺工序或在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在工艺工序或在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送劳动对象的工序。

      送劳动对象的工序 二、工序分析的目的和表示方法工序分析的目的和表示方法¡(一)工序分析的目的(一)工序分析的目的™明确产品加工工序的内容顺序、所用时间及需要的工具和设备,明确产品加工工序的内容顺序、所用时间及需要的工具和设备,使生产有条不紊,使生产有条不紊,便于生产指导和管理便于生产指导和管理™工序分析表或工艺流程图可作为工序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安工序分析表或工艺流程图可作为工序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安排等的基础资料,排等的基础资料,有利于生产线平衡有利于生产线平衡™在生产中,找出加工工艺的不足,将工序进一步改善通过对在生产中,找出加工工艺的不足,将工序进一步改善通过对以往产品加工工序的改进,以往产品加工工序的改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率¡(二)工序分析的表达方式(二)工序分析的表达方式™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直观、明了直观、明了™工序分析表:工序分析表:详细、全面,易于作业指导详细、全面,易于作业指导 1、工艺流程图¡内容™工艺流程图应包括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时间(纯加工时间或标准加工时间)、所用设备的机种和型号或工艺装备、工序号等内容通常使用各种固定的图形符号来区分各工序的作业性质。

      根据实际需要企业亦可自行制定某些符号•形式–一般设“基本裁片”为大部件,“碎料”为小部件工艺流程图填写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工艺流程图的表达方式工艺流程图的表达方式P113 缝制工序符号  P113   工艺流程图填写形式工艺流程图填写形式 工艺流程图填写形式工艺流程图填写形式 2、 工序分析表¡工序分析表包括工艺图、工序号、工序名称、缝型、工序分析表包括工艺图、工序号、工序名称、缝型、使用机种或工艺装备、加工时间等内容使用机种或工艺装备、加工时间等内容 三、工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工序分析时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考虑选用最合理的加进行工序分析时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考虑选用最合理的加工工艺、最捷径的作业顺序,保证各工序衔接畅通,以达工工艺、最捷径的作业顺序,保证各工序衔接畅通,以达到生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的目的到生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的目的¡1、准备基础材料、准备基础材料™包括产品款式结构图、工艺文件、样衣等,对所要投产的包括产品款式结构图、工艺文件、样衣等,对所要投产的产品心中有数;产品心中有数;™明确产品的裁片数、工艺制作方法、加工顺序;明确产品的裁片数、工艺制作方法、加工顺序;¡2、列出基本裁片及碎料、列出基本裁片及碎料™基本裁片与碎料和服装的款式结构密切相关,对产品结构基本裁片与碎料和服装的款式结构密切相关,对产品结构要掌握并理解透彻。

      要掌握并理解透彻 例:某女长裤无前后口袋及裤袢,例:某女长裤无前后口袋及裤袢,腰头缉明线、钉扣腰头缉明线、钉扣¡基本裁片(大片)基本裁片(大片)™右前片、左前片、右后片、左后片右前片、左前片、右后片、左后片¡碎片(小片)碎片(小片)™裤腰、门襟、里襟裤腰、门襟、里襟¡附件附件™腰衬、门襟衬、里襟衬、商标、号型标志、钮腰衬、门襟衬、里襟衬、商标、号型标志、钮扣、拉链等扣、拉链等 3、 决定填写形式¡大部件大部件——右前片、左前片、右后片、左后片右前片、左前片、右后片、左后片¡小部件小部件——裤腰、门襟、里襟裤腰、门襟、里襟¡工艺流程图可采用以下形式:工艺流程图可采用以下形式: 4、 划分工序,编制工艺流程划分工序,编制工艺流程 划分工序、编制工艺流程就是按生产形态分解和组织生产工序、制定工序的工时定额和技术要求,同时按具体款式服装的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序顺序这是设计服装生产流水线、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的一项基础工作 (1)不可分工序不可分工序™在不变更操作技术性质和不更换生产工在不变更操作技术性质和不更换生产工具操作时,不能够再进行细分的生产工具操作时,不能够再进行细分的生产工序。

      这些工序如果再细分就会造成不合序这些工序如果再细分就会造成不合理及浪费现象理及浪费现象 ((2)划分不可分工序的依据)划分不可分工序的依据¡全面了解产品的加工过程和制作工艺上的全面了解产品的加工过程和制作工艺上的要求要求¡收集本厂和其它工厂生产同类产品所取得收集本厂和其它工厂生产同类产品所取得的经验及资料的经验及资料¡研究采用什么样的加工方法,何种专用机研究采用什么样的加工方法,何种专用机器设备器设备 ((3)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划分不可分工序由大件裁片开始,按加工顺序,划分不可分工序由大件裁片开始,按加工顺序,将所有作业进行分解将所有作业进行分解™手工作业与机器作业分开手工作业与机器作业分开™不同机械设备作业分开不同机械设备作业分开¡技术人员应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某种具体产品技术人员应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某种具体产品先编制粗的工艺流程,附件或碎料与大片接合时,先编制粗的工艺流程,附件或碎料与大片接合时,填在大件裁片或主线的旁边,同时记录已加入的填在大件裁片或主线的旁边,同时记录已加入的附件或碎料数量,以防遗漏附件或碎料数量,以防遗漏¡ 编制工艺流程时,尽可能将作业性质相同或类似编制工艺流程时,尽可能将作业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工序相对集中,减少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传送。

      的工序相对集中,减少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传送 5、编写工序号、编写工序号¡工序号可按整个工艺流程图顺序统一编写,或工序号可按整个工艺流程图顺序统一编写,或按各大部件分别编号如按各大部件分别编号如A—××、、B—××、、C—××、、D—××,其中,其中A、、B、、C、、D分别表示各大分别表示各大部件部件 6.确定加工时间.确定加工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时间研究,将纯加工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时间研究,将纯加工时间或标准加工时间填入工艺流程图中,并统计间或标准加工时间填入工艺流程图中,并统计各种不同作业时间各种不同作业时间 7.填入设备名称或机种型号.填入设备名称或机种型号¡各工序所用设备种类十分重要,若使用设备各工序所用设备种类十分重要,若使用设备不同,会直接影响缝制加工的工艺方法、加不同,会直接影响缝制加工的工艺方法、加工时间和工序流程,因此必须注明各工序所工时间和工序流程,因此必须注明各工序所用设备 8.核对检查.核对检查¡核对检查工艺流程图加工顺序是否正确,有否核对检查工艺流程图加工顺序是否正确,有否漏序、漏件等漏序、漏件等 9.整理存档.整理存档¡每款服装的工艺方法和流程均不相同,生产前每款服装的工艺方法和流程均不相同,生产前需重新进行工序分析,编制相应的工艺流程,需重新进行工序分析,编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工作量庞大而繁杂。

      工作量庞大而繁杂¡对于同一服装企业,所生产的大多为同类服装,对于同一服装企业,所生产的大多为同类服装,从基本结构到制作工艺,变化不会太大从基本结构到制作工艺,变化不会太大¡企业有必要将所生产的各种服装部件,按一定企业有必要将所生产的各种服装部件,按一定规律加以分类,编成标准工序分析表或工艺流规律加以分类,编成标准工序分析表或工艺流程图,作为资料存档程图,作为资料存档当生产类似部件时,可当生产类似部件时,可随时参考,省时省力特别对于小批量、多品随时参考,省时省力特别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为适合种生产更为适合 例:加工设备与工艺流程的关系例:加工设备与工艺流程的关系¡合袋布工艺 ¡绱门襟条工艺 ¡开袋口工艺 例:女长裤工艺流程图 作业五¡1、分别列出精做男西裤后裤片双线嵌袋、前裤片斜插袋、做装裤腰的工序分析表¡2、试编写下图所示款式女裙工艺流程图 第二节第二节 缝制生产方式缝制生产方式¡一、缝制加工方式一、缝制加工方式™ 服装生产企业中的缝制加工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服装生产企业中的缝制加工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①①整件制作;整件制作;②②粗分工序加工;粗分工序加工;③③细分工序加工。

      细分工序加工¡     (一)整件制作(一)整件制作 由具备较高技能的作业员负责完成除手工和熨烫作业以由具备较高技能的作业员负责完成除手工和熨烫作业以外的所有缝纫工作(手工和熨烫等作业由其他作业员完成)外的所有缝纫工作(手工和熨烫等作业由其他作业员完成),直至整件服装缝合为成品直至整件服装缝合为成品 ▲ ▲ 整件制作的优点:整件制作的优点:①①初期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只需平缝机和案板);初期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只需平缝机和案板);②②灵活性高,可适应款式的不断变化;灵活性高,可适应款式的不断变化;③③因每个工人只需负责自己加工的服装,缺勤不会造成太大因每个工人只需负责自己加工的服装,缺勤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的问题;④④熟练的工人可生产出质量较高的服装;熟练的工人可生产出质量较高的服装;⑤⑤无须裁片的分扎与配发,收发员(或技术员)每天与作业无须裁片的分扎与配发,收发员(或技术员)每天与作业员进行交接工作即可员进行交接工作即可 ▲整件制作的缺点:整件制作的缺点:™①①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高,招聘工人难,工人工资高,如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高,招聘工人难,工人工资高,如果是新手或不熟练工人,需进行培训方可上岗;果是新手或不熟练工人,需进行培训方可上岗;™②②生产效率低,因缝纫工需完成一件服装的大部分工作;生产效率低,因缝纫工需完成一件服装的大部分工作;™③③低效率和较高的劳务费致使服装的成本提高;低效率和较高的劳务费致使服装的成本提高;™④④因成品质量与工人的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及情绪等因因成品质量与工人的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及情绪等因素有关,较难获得稳定、统一的服装质量。

      素有关,较难获得稳定、统一的服装质量▲整整件件制制作作的的方方式式适适合合于于生生产产批批量量小小、、款款式式变变化化大大的的服装加工,通常用于加工高档时装的服装厂服装加工,通常用于加工高档时装的服装厂 (二)粗分工序加工(二)粗分工序加工¡将整件服装的缝纫过程粗分为几个工序,按将整件服装的缝纫过程粗分为几个工序,按照服装加工的先后顺序,每个作业员完成其照服装加工的先后顺序,每个作业员完成其中的某些工序,最终将服装裁片组合为成品中的某些工序,最终将服装裁片组合为成品缝纫过程的分解,可根据作业性质(如手工、缝纫过程的分解,可根据作业性质(如手工、缝纫、熨烫等)、服装裁片的部位等条件划缝纫、熨烫等)、服装裁片的部位等条件划分 ™粗分工序加工的特点:粗分工序加工的特点: ①①  灵活性高,能适应款式的不断变化;灵活性高,能适应款式的不断变化; ②②工工序序分分配配相相对对容容易易,,生生产产线线易易保保持持平平衡衡生生产;产; ③③分分配配任任务务时时,,根根据据款款式式、、批批量量及及传传送送条条件件,,将将服服装装各各裁裁片片分分扎扎在在一一起起投投入入生生产产小小组组,,收收发发工作由各组组长处理;工作由各组组长处理; ④④生生产产效效率率较较低低,,初初期期投投资资费费用用与与所所占占空空间间较整件制作方式大较整件制作方式大 。

      ▲ 粗分工序加工适合于需频繁变换款式的时装粗分工序加工适合于需频繁变换款式的时装及定做服装的加工及定做服装的加工 粗分工序加工工艺流程粗分工序加工工艺流程——西服裙西服裙 (三)细分工序加工(三)细分工序加工 细细分分工工序序加加工工方方式式就就是是将将缝缝纫纫过过程程进进一一步步分分解解为为更更小小的的工工序序,,每每个个作作业业员员需需完完成成更更为为专专一一的的作作业业,适适合合于于款款式式变变化化不不大大、、生生产产周周期期较较长长的的服服装装,,如如衬衬衫衫、、西西服服、、西西裤裤、、制制服服等等的生产加工的生产加工 ——西西服服裙裙细细分分工工序序加加工工工工艺艺流流程程 l  细分工序加工的优点:细分工序加工的优点:①①能能有有效效地地利利用用专专业业人人员员和和设设备备,,服服装装加加工工质质量量和和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②②对对工工人人的的技技能能要要求求不不高高,,因因工工人人可可轻轻易易地地在在短短时时间内掌握重复操作;间内掌握重复操作;③③分分配配任任务务时时,,根根据据款款式式、、批批量量及及传传送送条条件件,,将将服服装装各各裁裁片片分分扎扎在在一一起起,,分分别别送送至至各各支支线线的的相相应应工工位同时加工,再由主线合成。

      位同时加工,再由主线合成 ¡三种加工方式三种加工方式™日产量比例大致为日产量比例大致为1:2:4;;™占地面积的比值约为占地面积的比值约为1:1.6:3细分工序加工的缺点:细分工序加工的缺点: ① ①所需的人员、设备数增多,初期投资所需的人员、设备数增多,初期投资费用较大;费用较大; ② ②需要将工序很好地分解,保证生产线需要将工序很好地分解,保证生产线平衡生产,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平衡生产,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 第三节第三节 缝制流水线类型缝制流水线类型 一、流水线的基本特征一、流水线的基本特征  1.加工产品在各工位之间作流水式移动; 2.在工作场地中各工位的职业化程度较高; 3.各工位的作业员只需完成整件服装制做中的某 几个工序即可; 4.生产按一定的节拍进行 流水线的整体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得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一性较高 二.缝纫流水线类型与应用二.缝纫流水线类型与应用(一)集中捆扎式流水线 (Bundle  Line) ¡由运输台(带)将成捆的裁 片送给各作业员完成其应做的工序 后送回存储中心,再由管理者发送给下一作业员,直至完成整件服装。

      集中捆扎式流水线示意图 特点:      1.各工位生产质量易于控制;     2.生产灵活性较高,不必为服装品种的更换而改变机台位置;     3.在制品运送量过大,会使生产周期延长;     4.对负责收发的管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     适合款式变化较大、粗分工序的时装类产品加工  (二) 渐进扎束裁片式流水线( Progressive  Bundle  Line) ¡将操作工位按工位顺序或设备种类有序排列,每个作业员接受一捆裁 片,完成要求的工序任务后,重新将裁片捆扎送至下一个作业员每个工位需配备存储装置每个作业员需知道本工位的“上家”和“下家” 渐进扎束裁片式流水线示意图       特点:     1.便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位间易于调配;     2.不易出现半成品涌塞地带;     3.作业员解捆及捆扎所需花费的时间较多;     4.车间在制品较多,生产周期较长                 适合夹克衫、衬衫、牛仔服等品种变化一般,生产批量中等的成衣加工  (三) 线型流水线(Straight Line)¡顺着作业流程方向,利用一定的传输装置将一件服装的裁片或半成品从一个作业员传递至下一个作业员,逐件而不是成捆地加工前移。

      线型流水线示意图 线型流水线特点:    1.加工时的逆流交叉现象较少;    2.车间中的在制品少,车间容易保持整齐划一;    3.每个作业员所需空间较小;    4.生产灵活性低;    5.易出现半成品涌塞地带,使生产线失去平衡;    6.流水线上需要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员        适于品种变化小、批量较大的,如衬衫、西裤、西服、制服等加工周期长,且有稳定销售量的服装加工  (四)灵活生产流水线   (Flexible  Manufacturing  Line)¡又称模块式生产系统由若干台缝纫设备和熨烫设备组成的加工模块,按单循环方式排列成U字形;每个模块一般由2~3个加工台组成(可根据服装款式和加工工序的多少进行增减,最多可达6个加工台);由一个工人操作整个系统的模块数一般不超过10个,工人采用立式多工位操作 模块式生产系统示意图 ¡特点:™每个工作站的员工要求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但对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高,训练成本较大™生产灵活性高™在制品量少,生产周期短™返工和修补量可大大减少,质量得以提高™所用设备多,投资费用大™对生产管理的水平要求高¡这种单件流水生产方式,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中高档产品。

      第三节第三节 工序编制和流水线设计工序编制和流水线设计 ¡        工工序序编编制制是是将将要要制制作作的的产产品品部部件件,,合合理理分分配配给给有有能能力力做做相相应应工工序序的的作作业业员员,,且且每每个个作作业业员员所所完成的工作量需大致相当,使生产线尽可能平衡完成的工作量需大致相当,使生产线尽可能平衡工序编制的目标:工序编制的目标:①①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②② 保证生产过程最短;保证生产过程最短;③③确保流水线平衡稳定地运行,不出现瓶颈现象确保流水线平衡稳定地运行,不出现瓶颈现象 因此工序编制过程也就是流水线的设计过程因此工序编制过程也就是流水线的设计过程 一、工序编制的步骤和方法(一)确定工序技术等级(一)确定工序技术等级™工序的技术等级是根据工序在操作上的难易程度,该工序的技术等级是根据工序在操作上的难易程度,该工序在产品质量上的主次地位等情况确定的一般可工序在产品质量上的主次地位等情况确定的一般可参考有关工种既定的技术等级内容,确定某工序应由参考有关工种既定的技术等级内容,确定某工序应由何级别的技术工人来担任何级别的技术工人来担任。

      (二)确定工时(二)确定工时 缝缝纫纫工工序序的的操操作作情情况况,,有有““定定期期””和和““不不定定期期””两两种动作 ™连连续续不不断断发发生生的的重重复复动动作作,,称称之之谓谓““定定期期动动作作””,,或或称称为为““操操动动””这这些些操操动动所所占占用用的的时时间间称称为为““操操动动时时间间””((亦亦称称纯纯加加工工时时间间))如如::手手拿拿衣衣片片→放放到到缝缝纫纫机机作作业业位位置置→启启动动机机器器 →缝缝制制结结束束→取取剪剪刀刀→切切断断缝线缝线→把缝好的产品放到传送台把缝好的产品放到传送台™除除了了操操动动以以外外的的其其余余动动作作称称为为““不不定定期期动动作作””,,其其所所占占用用的的时时间间称称为为““余余裕裕时时间间””((亦亦称称浮浮余余时时间间,,包包括括换换线线、、记记录录、、思思考考等等作作业业浮浮余余;;搬搬运运、、商商量量工工作作等等车车间浮余;喝水、休息等其它浮余)间浮余;喝水、休息等其它浮余)                       完完成成某某工工序序所所必必要要的的时时间间称称为为标标准准作作业业时时间间((tsp)),,它它与与余余裕裕率率((αi))和和实实际际动动作作时时间间((ti))可可用用下下列列关关系系式式表表示:示:¡                                                                  ¡若要确定某工序的平均标准作业时间,应观察若要确定某工序的平均标准作业时间,应观察15人以上。

      人以上 (三)组织工序(三)组织工序工工序序组组织织工工作作,,就就是是将将所所划划分分的的不不可可分分工工序序,,按按照照一一定定的的要要求求合合并并成成新新的的工工序序,,这这种种新新的的工工序序就就称称为为““组成工序组成工序””1、组织工序的要求、组织工序的要求¡ ①①合合并并在在一一个个组组成成工工序序内内的的各各道道不不可可分分工工序序,,应应当符合当符合连续性的要求连续性的要求,以减少辅助动作时间以减少辅助动作时间¡ ②②合合并并在在一一个个组组成成工工序序内内的的各各道道不不可可分分工工序序,,在在工艺技术上应当符合工艺技术上应当符合同类型的要求同类型的要求¡ ③③组组织织工工序序要要符符合合经经济济原原则则,,一一般般说说来来,,机机、、辅辅工工序宜分不宜合工工序宜分不宜合 ¡④④组组织织工工序序在在完完成成时时间间上上虽虽然然以以节节拍拍为为标标准准,,但但常常不不能能与与节节拍拍正正好好相相等等或或成成整整数数倍倍关关系系一一般般要要求求所所组组成成工工序序的的完完成成时时间间与与节节拍拍的差距应在的差距应在 7%以内¡ ⑤⑤各各组组成成工工序序的的加加工工顺顺序序,,必必须须符符合合顺顺序序性的要求性的要求,不应当发生倒流、倒放现象。

      不应当发生倒流、倒放现象¡ ⑥⑥宜宜于于在在流流水水线线外外集集中中加加工工的的部部件件,,应应尽尽量量置置于于流流水水线线外外加加工工,,具具体体产产品品、、具具体体情情况况应作具体分析确定应作具体分析确定 二、工序编制效率 编编制制效效率率是是评评价价工工序序编编制制优优劣劣的的系系数数,,其其数数值值可可从从一一个个方方面面表表明明生生产产线线是是否否平平衡衡编编制制效效率率可可用用下式计算:下式计算: 难难度度工工序序时时间间是是指指产产品品经经过过工工序序编编制制后后,,最最费费时时工工位位所所需需的的作作业业时时间间,,此此工工序序常常称称为为““瓶瓶颈颈工工序序”” 平平均均加加工工时时间间是是指指生生产产线线中中加加工工某某件件产产品品时时,,平均每个作业员应完成的作业时间,亦称节拍平均每个作业员应完成的作业时间,亦称节拍 例例::某某吊吊挂挂线线作作业业人人数数32人人,,产产品品标标准准总总加加工工时时间间为为1283″在在作作业业人人数数确确定定,,产产品品标标准准总总加加工工时时间间已已定定的情况下,一般可根据车间目标产量安排生产。

      则的情况下,一般可根据车间目标产量安排生产则 在作业人数确定,车间目标产量已定的情况下,在作业人数确定,车间目标产量已定的情况下,                                                                                                                                  如如果果在在生生产产中中某某道道工工序序的的加加工工时时间间为为62″((即即为为“瓶瓶颈颈工序工序”),则),则                                                                                              如如果果在在“瓶瓶颈颈工工序序”上上合合理理安安排排,,使使该该工工序序加工时间降为加工时间降为52″,则,则                                                                                                           日产量日产量 = 718×77.13% = 553.8(件)(件) 即:即:“瓶颈工序瓶颈工序”从从62″降为降为52″,编制效率从,编制效率从64.69%提高到提高到77.13%,日产量从日产量从464件提高到件提高到553件,增加了件,增加了89件。

      件 三、流水生产和流水线设计三、流水生产和流水线设计1、、流水生产流水生产™工工业业化化服服装装生生产产一一般般采采用用流流水水作作业业在在服服装装生生产产中中,,衣衣片片或或半半制制品品按按照照一一定定的的工工艺艺路路线线,,有有规规律律地地从从前前道道工工序序流流向向后后道道工工序序,,这这种种作作业业方方式式称称为为流水作业,也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也叫流水生产 大规模的流水生产的特点大规模的流水生产的特点((1))工工作作地地专专业业化化,,组组成成流流水水线线的的各各个个工工作作地都固定完成一地都固定完成一 道或少数几道工序道或少数几道工序2))工工作作地地按按工工艺艺过过程程顺顺序序排排列列,,加加工工对对象象在工序间按单向流动在工序间按单向流动3))生生产产具具有有节节奏奏性性,,加加工工对对象象在在各各道道工工序序间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投入或产出间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投入或产出4))各各道道工工序序的的工工作作地地数数量量同同各各道道工工序序的的单单件作业时间的比例相一致件作业时间的比例相一致 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l))产产品品要要有有一一定定的的批批量量,,使使流流水水线线能固定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

      能固定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 ((2)产品结构和工艺要相对稳定产品结构和工艺要相对稳定3))生生产产工工艺艺过过程程能能够够划划分分成成若若干干简简单单工工序序,,而而且且这这些些工工序序能能够够适适当当地地进进行合并或分解行合并或分解 2、、流水线设计流水线设计▲计算流水节拍计算流水节拍¡ 流流水水线线的的工工作作节节奏奏称称为为流流水水节节拍拍对对单单一一品品种种的的流流水水线线,,节节拍拍表表示示流流水水线线生生产产的的一一个个重重要要工工作作参参数数,,反反映映流流水线的生产率流水节拍可用下式计算水线的生产率流水节拍可用下式计算式中:式中:r————流水节拍;流水节拍; 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分);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分); n————计划期流水线的产量(件)计划期流水线的产量(件)其中:其中: t== t1 A t1————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分);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分); A ————时时间间利利用用系系数数,,考考虑虑设设备备调调整整、、检检修修、、休休息息等等时时间间的系数。

      的系数 式中:式中:Σti——单位产品的总工时;单位产品的总工时; K——流水线工人人数流水线工人人数 在实际生产中,当各工作地的负荷不均衡时,常会出现在实际生产中,当各工作地的负荷不均衡时,常会出现“瓶颈工序瓶颈工序”,即流水线中该工序的加工时间最长因此,即流水线中该工序的加工时间最长因此 ,在,在设计流水线时,实际上流水节拍的计算应以该工序为准设计流水线时,实际上流水节拍的计算应以该工序为准 如果已知流水线的工人人数和单位产品所需的总工时,如果已知流水线的工人人数和单位产品所需的总工时,则流水节拍可按下式计算则流水节拍可按下式计算      例1:下图示某女裙缝制工艺流程,总加工时间为1599秒,未标明时间的工序为外发加工,不考虑编入流水线,已知流水线中作业人数为12人,试进行工序编制     平均加工时间(PT)= 1599秒 / 12 人                                        = 133.25秒/人 四.工序编制实例四.工序编制实例 女裙各类作业所需人数 1. 采用渐进扎束裁片式生产系统  女裙缝制工序编制方案一  女裙缝制工序编制方案一(工位调整)工位号工序号作业时间作业性质11-2、1-3、1-4、1-5132手工21-7、1-8、2-597平缝32-2、2-3、2-4、2-6、1-9155手工41-10、5-13112专用53-7、3-8、5-15142平缝65-1120平缝75-2、5-4、5-5160平缝85-3、5-6、5-7148手工95-8、5-9140平缝104-2、4-3、4-4、4-5、4-6120平缝、手工115-10、5-12135平缝121-6、3-5、5-16、5-11、5-14138包缝、手工 女裙缝制编制方案二         平均加工时间                     133.25E 1= ———————×100%= ————×100% = 83.3%         难度工序时间                       160           133.25E2 = ———— ×100% = 86%               155方案一的编制效率: 方案二的编制效率: 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试比较两个方案对实际生产的影响。

      2. 采用灵活生产系统       以每1~3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工序编制        方法:(1)算出个人节拍时间PT、小组节拍时间PT ×2、PT× 3,编制效率力争达到90%以上;(2)以主要部件、零部件加工与组合工序尽量分开为原则,按流程的先后顺序,将各工序分配给相应的小组; (3)组内的编制要考虑作业的性质、工序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尽可能将同种同性质的工序由组内某一人完成            以上例女裙生产工艺流程为例:                      PT=133.25秒;                      PT×2 = 266.5秒;                      PT×3 = 399.75秒   女裙缝制工序编制方案三 按编制方案三以小组方式生产(图中虚线所示),编制效率:            133.5                       E = ————× 100% = 93.2 %                                     143                  组内工序编制效率:                      组内节拍时间(PT’)              E’=  —————————— × 100%                       组内难度工序时间注意点:(1)小组尽量由2~3人组成。

      2)充分考虑作业人员的技能程度和性格3)小组的结合要考虑它的长期性,组内人员应配合较好且协调  第四节   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一、流水线平面布置的形式¡车间内部流水线平面布置的形式取决于流水线的种类在服装工业生产中,由于产品的批量、品种及工艺要求不同,流水线的布置形式也不相同,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传送带式流水作业¡这种流水线是利用传送带作为衣片或半成品的传输工具¡根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分为™直线形布置¡单列直线形流水线(图a)¡双列直线形流水线(图b)™环形布置(图c)¡缝纫机(或操作台)布置在回转的皮带输送机的两旁 单列直线形流水线 双列直线形流水线 环形传送带流水线  (二)单机组合式流水作业¡按照成衣各部位的加工顺序配置必要的机器设备,加工设备的排列基本上按作业流程进行这种布置方式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服装厂所采用的方法这种布置适用于加工品种相对稳定、技术难度不太高的产品,如运动衫、T恤衫、衬衫等流水线的布置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横列式¡缝制设备与缝制设备两侧互相连接,沿横向排列成一长排,通常两排机器成相对排列,中间相隔80cm左右,做成槽状,用来堆放产品这种排列方式,占地面积小,缝制操作符合“左拿前放”的作业要求,动作较为省力。

       横列式机器排列图  2、纵列式¡    缝制设备沿纵向排列成几列,类似学校里教室的课桌排列方式这种布置便于管理,生产效率较高,但占地面积较大  纵列式机器排列图(课桌式)  3、综合式¡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可不用横列式或纵列式布置方案,而采用以烫台为中心的左循环方式配置生产设备,如图所示在生产童装时,按照产品的加工顺序,以左循环方式,将各种缝制设备布置在烫台周围 综合式机器排列图 (三)集团式流水作业¡按照组成产品的各个部件,如领、袖、前身、后身等,分成若干个专业加工组,最后集中合缝,各组内配置相应的缝制设备,各工作地之间衣片或半制品的传输采用小车等运输工具¡适宜加工品种比较稳定的产品,流水线的能力较大集团式流水作业的工作地布置有多种形式,下图为西服生产线采用集团式流水作业的工作地布置图  西服生产线集团式流水作业机器排列图 (四)吊挂传输式流水作业¡利用悬挂式的吊架,将预先配好的裁片,从工序一端的起点操作台,按指令传输到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台,循序加工,直到最后完成整件成衣的合缝、锁钉和检验等项操作¡整个系统可以通过电脑或可编程序控制器灵活地控制每个吊架的传输地址¡可大大节省工人操作的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并且还能强化生产管理,适应“快速反应”生产要求。

      吊挂传输式生产流水线布置图 ¡基本要求™使衣片和半制品的运输路线最短™工人操作安全、方便™有利于生产管理和有效地利用生产面积¡在具体布置时,应当综合考虑产品品种和批量、机器设备的种类和尺寸,厂房形式和柱网尺寸以及管理水平等条件¡    流水线长度的布置,一般不超过50m,否则不利于管理当流水线长度超过35m时,应设置1.5~2m的横向通道采用传送带式流水线布置时,在两条传送带中间应设置0.5m的纵向通道二、车间内生产流水线布置的要求 ¡ 流水线的首尾两端,在有投料和产出的地方,距墙应有3.5~4.5m的间距;在无投料和产出的地方留2~2.5m的间距¡沿车间长度方向,两条流水线之间的间距应大干4.5m沿车间宽度方向有两条流水线时,流水线之间的通道应有2~2.25 m;有3条流水线时,通道应为2.25~2.75 m;有4条流水线时,通道应为2.75~3 m¡流水线与侧墙的距离应留1.1~1.2m¡车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3m,工人从最远的工作地到最近的车间通道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40~50m ¡                                        车间布置实例 ¡作业六:¡1、为什么要进行工序编制?¡2、何谓“瓶颈工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瓶颈工序”的存在对流水线生产有什么影   响?¡3、名称解释:不可分工序  组成工序  流水节拍  瓶颈工序   工序编制效率  标准作业时间余裕率 第七章    熨烫、整理、包装 第一节        熨      烫一、熨烫的作用        熨烫定形在服装的加工过程中,主要起下列三方面的作用:™(1)通过喷雾熨烫使衣料得到预缩,并去掉皱痕;™(2)经过熨烫定形使服装外形平整,褶裥和线条挺直;™(3)利用纺织纤维的可塑性,适当改变纺织纤维的伸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况的要求,达到使服装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二、熨烫定形的基本机理及过程¡     通过热湿结合的方法,使纤维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分子链段可以自由转动,纤维的变形能力增大,而刚度则发生明显的降低,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强迫其变形,以使纤维内部的分子链在新的位置上重新得到建立冷却和解除外力作用后,纤维以及织物的形状会在新的分子排列状态下稳定下来,这就是熨烫定形的基本机理¡        熨烫定形包括三个基本过程:(1)纺织材料通过加热柔性化;(2)柔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变形;(3)变形后冷却使新形态得以稳定▲首要条件:纺织纤维的柔性化 ,使织物改变形态▲主要手段:对织物施加外力使产生变形、加速变形的过程,并能按照人为的意志塑造纺织品的形态▲关键:达到预定要求的变形时给予冷却熨烫定形的这三个基本过程是有机联系的,对时间的配合有着很严格的要求 三、熨烫工艺参数¡熨烫过程中,熨烫的工艺参数——温度、湿度、时间及压力,对熨烫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熨烫温度(T)™温度的作用是使织物纤维分子链间的结合力相对减弱,让织物处处于于高高弹弹态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熨烫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纤维材料的种类¡2.熨烫压力(P)™对面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纤维中的大分子按压力施加的方向发生移位,重新组合,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变形。

      压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织物的种类¡3.熨烫湿度    ™在熨烫过程中,必须对面料充分加湿给湿的作用主要是:¡①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改变了纤维分子间的结合状态,纤维间抱合力下降,可塑性提高;¡②能较有效地消除熨烫中产生的极光 ¡给湿的方法:直接喷洒、垫湿布,或在加热、加压的同时喷出湿气等,根据不同的熨烫方式选用 ¡4.熨烫时间(t )™由于织物的导热性较差,要保证良好的定型效果,熨烫时需有一定的延续时间,以使纤维大分子链能够有机会重新组合,且在新的状态下定位否则,烫出的效果均为暂时性的定型,无法保持长久¡    另外,由于在熨烫过程中,需对面料加湿,所以当形变要求达到后,必须将织物中的水分烫烫干干蒸蒸发发,以取得较好的定型效果否则,湿润的面料纤维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大分子链很可能再次发生移位,使原有的熨烫效果丧失¡    熨烫时间t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施熨烫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大小 三、熨烫加工种类¡按加工顺序分™(1)产前熨烫:在裁剪之前对服装的面、里料进行的熨烫处理,目的是使服装面料或里料获得一定的热缩或去掉皱褶,保证裁出衣片的质量产前熨烫,多用于少量服装的制作™(2)中间熨烫:在加工过程中、各缝纫工序之间进行的熨烫作业,包括部件熨烫、分缝熨烫和归拔熨烫等。

                   ①部件熨烫:对衣片或某半成品部件的定型熨烫,如领子整形、袋盖定型、袖头的扣烫等熨烫加工;            ②分缝熨烫:用于烫开或烫平缝口的熨烫加工,如侧缝、后背缝、肩缝以及袖缝等的分缝加工;            ③归拔熨烫:将平面衣片烫出立体造型的熨烫加工™(3)成品熨烫:是对缝制完的服装成品做最后的定型、保型及外观处理其技术要求是保证服装线条流畅、外形丰满、平服合体、不易变形,具有良好的穿着效果 ¡▲按定型所维持时间的长短分有暂时性定型熨烫、半永久性定型熨烫和永久性定型熨烫™(1)暂时性定型熨烫:指服装在平时使用过程中,受到热量、温度的变化,以及浸湿等作用,定型便会消失;或是在轻微机械力作用下,定型就会消失的熨烫加工™(2)半永久性定型熨烫:指可以抗拒一般使用过程中的外界温湿度、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但当遇到较强烈的外力时,定型就会缓慢消失的熨烫加工™(3)永久性定型熨烫:按熨烫时织物纤维的结构发生变化,定型后的形状难以复原的熨烫加工多数情况下,总的熨烫效果实际上包含着以上三种定型成分 ▲按熨烫所采用的作业方式分有熨制、压制和蒸制作业1)熨制作业:是以电熨斗为主要作业工具,在服装表面按一定的工艺规程移动作业工具,使服装获得预期外观效果的熨烫加工。

      熨制作业多用于中间熨烫、小型服装厂的成品熨烫2)压制作业:是将服装夹于热表面之间,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服装获得平整外观的熨烫加工压制作业大多是在成形烫模上进行,熨烫出的服装各部位具有良好的立体造型压制作业在中间熨烫及成品熨烫中均用,多用于男、女西服或裤子的熨烫加工3)蒸制作业:是将服装成品覆于热表面上,在不加压的情况下,对服装喷射高温、高压的蒸汽,使服装获得平挺、丰满外观的熨烫加工较适于具有毛绒感的服装的熨烫加工,主要用于服装成品的最终整形加工¡熨制与压制作业的缺点:加工时直接在服装表面施加压力,对面料的毛感破坏较大,特别是毛向较强的面料,如丝绒、羊绒类面料经熨制或压制作业后,毛向倒伏,严重影响服装外观    四、熨烫流水线安排 ¡图例 第七章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 ¡生产技术文件是服装生产及产品检验的技术标准,是整个服装生产的灵魂,它决定最终产品是否符合生产任务要求,服装质量是否达标等关键性问题¡要求制定技术文件的有关人员,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要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可包含四个方面:™生产总体设计技术文件™生产工艺技术文件 ™质量标准技术文件™技术档案   第一节 生产总体设计技术文件¡生产总体文件是反映服装企业主要的生产品种和规模、设备配备情况等总体技术参数的文件。

      主要内容有:™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产品的生产时间™劳动员工数量配置™所需加工工具和设备的配置™工序编制效率™生产流水线设计 一、生产总体设计表生产品种名称总产量(件、条)日产量(件、条)投入产出日期日生产时间日生产班次各部门员工数(含管理人员)裁剪员工缝纫员工整烫员工合  计 加工时间裁剪工时 缝纫工时整烫工时合  计生产节拍时间 二、设备配置表机器名称型号与规格生产品种1品种2品种3裁剪缝纫整烫附件 第二节 工艺技术文件¡    工艺技术文件是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是企业对具体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所制定的工艺方面的规定¡(一)工业样板¡(二)工艺标准¡    当某产品确定投产后,企业技术部门应根据相应的标准拟定一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工艺技术文件,即工艺标准(也称为“工艺与规格”、“工艺指导书”、“工艺制造单”等)     ¡工艺标准一般包括:¡    1.产品名称、批号(款式号或合约  号)、样板号、订货单位、生产数量、编制员、审核员、发布日期;¡    2.服装款式结构图:包括正、背面成品  结构图,所用面料;¡    3.成品规格表;¡    4.原、辅料规格表;¡    5.裁剪工艺要求;¡    6.缝制工艺要求;¡    7.整烫工艺要求、包装要求等内容。

      ¡(三)流程工艺文件™流程工艺文件是表示整件服装或服装某部件在流水作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经过的路线和程序的文件在服装生产中,流程工艺一般以工序流程图或工序分析表的形式列出¡    流程工艺文件是安排生产流水线、配备作业人员及准备工艺设备必需的技术文件工序流程编排得合理与否,是决定整个生产是否畅通的重要因素 ¡ (四)工序工艺文件¡工序工艺文件是指导每道工序具体操作的技术文件,其形式有工艺册和工艺卡两种¡1.工艺册™工艺册是将某一产品在生产时所经过各道工序的工艺方法、操作要求等内容制定成册,由车间技术员掌握保管,并负责传达给具体的作业人员若某道工序的作业员遇到问题,可到车间技术员处查询相应工序的工艺内容工艺册对操作者随时查阅十分不便,但作为资料存档较为合适 ¡2.工艺卡™工艺卡是生产中总体工艺规程在具体工序中的体现, 是将每道工序的工艺技术要求等内容制作成卡片,挂在相应工序的工作台上方,便于操作者随时对照查阅,对指导操作十分有利但与工艺册相比,工艺卡存档较困难,另外,若想查阅相关工序或所有工序的工艺要求时不太方便¡工艺卡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品名、工序号及名称™    (2)结构图:画出所要加工部件或部位的结构图,若需     要,还应画出此部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等。

      ™    (3)结构说明:若某部件(部位)较复杂,仅有结构图还不能完全表达清楚,可以加注结构说明,使操作者能正确地操作对于结构较简单、加工不复杂的部件,可不必画出结构图,只需说明其结构即可 ™(4)部位尺寸:明确所加工部位的尺寸,或列出尺寸明细表及公差范围™(5)操作要领:指出操作工应做的准备工作,具体的操作程序、方法和要求™(6)外观要求™(7)面、辅料用量:列出所加工部位的面料、里料、缝线、商标、垫肩、钮扣等材料的名称、规格及其用量,便于操作前的准备工作™(8)应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列出所加工部位应使用的设备及其工艺装备(操作时需要的辅助工具,如锥子、净板、剪刀等)™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所生产的品种等,工艺卡的内容会有所增减 第三节 质量标准技术文件¡服装质量标准种类(按标准级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企业标准™内控标准¡服装质量标准内容™外形质量™操作质量™规格质量 第四节 技术档案¡建立技术档案可以帮助企业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企业技术部门也可借鉴已生产的各类产品的设计加工的技术资料,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加快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技术档案一般包含™设计图、内外销订货单、生产通知单、原辅料明细表、原辅料测试记录表、工艺单、样板复核单、排料图、原辅料定额、工序定额、首件封样单、产品质量检验表、成本核算表、成品验收单等 一、订货单    订货单简称订单,有内销和外销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客户名称、国别、服装品名、所用面料。

      数量及规格搭配、交货期等 内销订单 外销订单  二、生产计划表单号客户唛头款式数量交货期备注制表:                   审核: 三、生产通知单¡生产通知单亦称生产任务单,一般由企业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生产通知单就根据生产计划和订货单的要求,写明所需生产的服装品种,应用的面辅料,产品的图样、规格、颜色搭配等较为详细的内容,以便于组织生产 四、原、辅料规定¡原、辅料规定通常以“原、辅料明细表”、“备料单”或“要货单”等形式出现¡  对于要求较高或有特殊要求的面、辅料,还应将其性能测试的结果罗列成表供生产部门参考使用 原辅料明细表 原辅材料检测表 五、首件产品鉴定记录表¡首件产品鉴定记录表是指对流水线生产出的第一件成品进行分析和鉴定,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控制加工质量,降低返修率,有些企业称之为首件封样单 首件产品鉴定记录表 六、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是对所生产的服装成品将要花费的金额进行估算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原、辅料所占费用的比例较大,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服装的加工费用,包括本厂内的加工费和外加工费、包装费等机器折旧费、水电费等耗用金额,依据各企业实际情况,最后折入服装成本。

      成本计算单 七、生产工艺单客户:款号:品名:面料:订单数量:交货期:3840424446允差款式图序号设备作业内容胸围 1身长234商标要求:工艺要求:质量要求:锁钉要求:包装要求: 生产工艺单实例 八、铺布原始记录表单号:             款号:                  款名:                        日期:            面料:             门幅:                  克重:                                       序号编号缸号匹重颜色                  SIZE 九、裁剪单单号:                              款号:                                    件数:                款名:                                                                              裁剪日期: 床次:               数量:                  累计:                      尚欠:编   号规   格颜   色件   数裁剪人员 十、裁床报表颜  色 规             格总    计38404244订单数裁剪数订单数裁剪数订单数裁剪数订单数裁剪数订单数裁剪数单号:                              款号:                                    客户:                款名:                                                                             裁剪日期: 床次:               数量:                  累计:                      尚欠: 十一、产品检验记录款号品名客户合同编号生产数量交货期检验部门日    期姓  名工序号编号检验数不合格数不合格原因重检合格数备  注合  计 十二、不合格品统计表款号:客户名称:受检总数:总不合格数:日期:单号:品名:总不合格率:统计工序:工序加工不良数类                                 别序号因素不良数序号因素不良数序号因素不良数111222333444555666合计 柏拉图特性要因分析表款号客户名称受检总数总不合格数日期统计工序:工序加工不良数一、质量统计表二、绘制柏拉图序号不合格项目数量比率累计A袖口大小弯941B领圈打褶52263C小肩大小31477D线路太松2986E其它314100合计22100100三、不良要因分析四、测量结果(见下页) 测量结果 柏拉图示例 第八章 服装质量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质量管理™概念™发展过程¡质量检验阶段¡统计¡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自学教材P169~P171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简称为 TQ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费根堡姆,他给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   一、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 ¡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 ¡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组织质量检验工作 ¡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 ¡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 ™通常,下列情况之一的工序应作为管理点:A)关键工序或关键部位,即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工序或部位B)质量不稳定的工序C)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D)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的工序E)对以后工序加工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工序F)用户普遍反映或经过试验后,反馈的不良项目  三、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辅助过程,是指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它包括物资采购供应,动力生产,设备维修,工具制造,仓库保管,运输服务等¡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四、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认真处理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P——计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PDCA循环把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计划或策划阶段、实施或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或处置阶段¡通常情况下,又把四个阶段分为八个步骤,即™计划阶段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实施阶段的执行对策;™检查阶段的效果检查™总结阶段中的巩固措施、处理遗留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四个阶段必须保证,而八个步骤要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及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异  八个步骤:¡①分析现状,发现问题;¡②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③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④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⑤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⑥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⑦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⑧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的特点:¡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4.统计的工具¡  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原因分析可以应用因果图、因素展开型系统图、关联图等工具¡要因确认要保证科学上的正确性,统计技术提供的很多方法如排列图、矩阵图、散布图、方差分析、假设检验等都是有效的工具¡制定措施计划大多采用对策表的方式,但在具备某些条件时亦可采用网络计划(矢线图)或过程决策网络图法等工具¡检查必须是明确的,往往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如排列图、柱状图、波动图等  第四节    ISO质量保证体系一、 什么叫ISO? ¡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

      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又称“经济联合国”(现有成员国120多个) ¡  ISO为一非政府的国际科技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的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发展国际标准,促进标准在全球的一致性,促进国际贸易与科学技术的合作 ¡  ISO 现有120个国家和地区成员  ¡  ISO标准由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S简称TC)制订ISO共有200多个技术委员会,2200多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  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二、什么叫ISO9000 ? ¡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即: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  因此,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益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三、什么叫认证 ? 四、推行ISO9000的益处¡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提高企业形象    五、ISO 9000组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1)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2)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3)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4)ISO 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  ¡ISO9000族标准主要由5个相关的标准组成:™ ISO90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3:19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4: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1部分:指南  ¡ISO9001、9002和9003包含着一些共同的要求,如: 定期校准试验和测量设备 使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的体系 保存记录的体系 产品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运输的体系 检验和试验的体系及处理不合格品的体系 充分的人员培训  第五节 QCC品管圈品管圈 ¡一、什么是一、什么是QCC:™QCC英文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中文译成"品管圈"。

      QCC品管圈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二、二、QCC的特点的特点¡1、普遍性企业的员工人人都可以参加QCC活动¡2、自愿性员工以自愿参加为前提,自我管理,不受行政命令的制约¡3、目的性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目的¡4、科学性QCC活动遵循规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科学的统计技术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5、民主性参加QCC活动的员工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民主精神实现既定的目标¡6、改进性实施QCC活动是要确保某项工作或活动的改进,否则毫无意义¡7、经济性QCC活动涉及的人员和范围不大,在日常工作中随时组织和进行,投入小,见效快,日积月累,经济效益明显¡8、发展性QCC活动遵循PDCA循环,持续改进,在原有目标上不断发展¡9、激励性通过QCC活动的实施,员工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通过QCC成果的肯定和发布,以及获得奖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 三、三、QCC的目标宗旨的目标宗旨¡  1、提高工作现场管理水平¡  2、提高工作现场员工团队士气¡  3、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4、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提高改善工作质量的意识¡  6、提高节约和降低成本的意识¡  7、增强自我提高和自我培养的意识¡  8、有利于培训学习型组织 四、四、QCC的精神的精神¡  1、尊重人性和民主¡  2、培育快乐工作的环境¡  3、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  4、开发无限的脑力资源¡  5、提升企业活力¡  6、改善企业机制¡  7、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 五、QCC与其他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1、QCC与产品和技术开发管理¡2、QCC与生产管理¡3、QCC与采购管理  ¡4、QCC与物料管理 ¡5、QCC与品质管理 ¡6、QCC与设备管理 ¡7、QCC与人力资源管理 ¡8、QCC与销售管理  QCC与产品和技术开发管理 QCC与人力资源管理 QCC与物料管理 第九章    现场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现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狭义上,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结果,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上的现场也就是一般大家默认的 ¡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的思想动态¡总之,到了现场才能清楚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就看其现场管理是否完成总的经济目的而设定了各项阶级性和细化了的具体目标,是否很好地引导广大员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经济合理地完成目标现场是企业所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重视现场管理的企业终究是要衰败的     四、现场管理的实施四、现场管理的实施¡现场管理是个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专业到位: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按PDCA循环,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  五、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五、现场管理三大工具¡工具之一:标准化 ™制定标准,并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工具之二: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五、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五、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第二节   6S管理管理 一、一、6S的定义的定义¡6S分别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这5个词的缩写。

      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内容的活动,称为“6S”活动¡5S日本品質管理大師今井正明所發明 二、二、6S的各项内容的各项内容¡整理(Seiri):就是分类,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出来,在现场保留要的物品,撤除不要的物品™腾出空间,防止场地的浪费;™防止误用,防止效率和成本的浪费;™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防止场地的浪费¡整顿(Seiton):就是堆放和放置,把要的物品定置摆放,并标识,用完后要物归原位™工作场所清爽、一目了然,提升公司形象,使员工保持好的心情和工作兴趣;™减少物品的寻找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有好心情;™消除积压物品,减少保管工作量,提升效率 二、二、6S的各项内容的各项内容¡清扫(Seiso):就是将工作环境中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环境的干净™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清洁(Seiketsu):就是维持以上3S的成果™塑造洁净的工作场所;™提升公司形象;™提升产品品位;™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二、6S的各项内容的各项内容¡素养(Shitsuke):让每位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营造团队精神;™培养好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营造一个遵纪守法的工作环境,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安全(Safety):通过以上5S的运行,减少工业伤害,保证人员、设备、产品、文件的安全性™减少工业伤害,保证员工健康;™保证人员、设备、产品、文件的安全性 三、6S关联图关联图1S整理2S整顿3S清扫4S清洁6S安全5S素养针对“地、物”针对“人”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将要用的物品定位放置将 不 用 的 物品清扫干净随 时 保 持清洁美观使每个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确 保 人 员 、 设备 、 产 品 、 文件安全性 第三节   工业工程 一、工业工程(一、工业工程(IE)的定义)的定义¡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之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地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亦得到迅速的成长¡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供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一、工业工程(一、工业工程(IE)的定义)的定义¡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譬如工业工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于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有连贯性,因此把各动作经仔细分析,分成一个个微细单元,删掉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可连接的动作,以达到工作简化、动作经济、省时省工之目的 二、工业工程(二、工业工程(IE)的起源与发展)的起源与发展(国际)(国际)¡在人类从事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时代里,人们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管理生产¡20世纪初,工业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代”,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和工业工程的经典著作从1910年前后开始,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L.Gilbreth)从事动作(方法)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还设定了17种动作的基本因素(动素,Threbligs)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最著名工业工程创始人¡1908年美国宾州大学首次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后来又成立了工业工程系,1917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协会。

      ¡此后有人主张把当时从事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种研究工作,从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由懂得工程技术的人员去进行,逐步形成了一批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工程师¡1948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五六十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先后成立了工业工程系,到1975年,已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 二、工业工程(二、工业工程(IE)的起源与发展)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国内)¡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80年代日本专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托,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应用工业工程技术,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国内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机床电器厂、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国最早于1993年招收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1994年起招收硕士生,目前我国已有70多所院校开办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应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工业工程(三、工业工程(IE)的主要范围)的主要范围¡现阶段的IE(工业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围大致是: 工程分析、工作标准、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时间标准、时间价值、价值分析 (V.A)、工厂布置、搬运设计等  四、工业工程师四、工业工程师¡工业工程师工业工程师就是将掌握的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和技能,结合工程分析等方法,去对一个生产集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输入系统的人力与其他各种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工业工程师以某一生产系统(产品流水线)为对象进行设计和优化设计,从而使输入系统的人力与其他各种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杜绝(减少)各种浪费,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他们是各级领导的助手、参谋和智囊通过他们的工作协助管理者发现问题,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业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工业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法律、德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外语等¡专门工业或行业知识——如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现代知识(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 ¡工业工程知识——运筹学、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工作研究、工效学/人因工程、现场管理优化、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产品开发与质量工程、企业设计与诊断、制造系统与过程的集成与控制、最优运作方法、IE的新发展(如灵捷制造、OPT、ERP、再造工程)。

      ¡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知识——工程经济、生产计划与控制、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金融、投资与市场营销、组织行为与设计、人力咨询开发与管理、心理学、语义学  工业工程师工作内容工业工程师工作内容¡ 对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降低消耗的工作和程序等进行规划、设计、改进与实施;/研究、设计与改进组织、工作方法和运营程序;/设计与改进操作方法、现场布置;/设计与改进工位器具等生产辅助手段;/对工作定额、劳动定额等进行分析、测定、改进、制定与评价;/对物料、能源等消耗定额进行测定、改进、论证、制定和进行成本核算等  工业工程师工资价位工业工程师工资价位¡由于工业工程是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价位相对较高¡  2005年最新工资价位¡  高位数:8500元/月¡  中位数:4500元/月¡  低位数:2000元/月  现场管理相关知识¡现场管理的现场管理的“三即三现三即三现”法法™现场作业时一旦发现有问题,应“即刻”前往“现场”,“即席”(当场)观察“现实”并“即刻”处理“现场”,从而切中问题要点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决策  ¡现场管理应明确指示的内容(现场管理应明确指示的内容(5W1H法)法)™何人(WHO)·何时(WHEN)·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故(WHY)·如何(HOW) Ø兵隨將轉,無不可用之才。

      Ø作為一個領導,你可以不知道下屬的短處,卻不能不知道下屬的長處知人善用  三、現場管理的精隨Ø責任到人.Ø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Ø哪怕是工作現場一扇窗戶的玻璃,其衛生清潔也有指定的員工負責. 三心換一心1.解決疾苦要熱心2.批評錯誤要誠心3.做思想工作要知心Ø用這三心換來員工對企業的鐵心 OEC管理法ØO—Overall—全面的ØE—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每個人,每件事,每一天ØC—Control and Clear—控制和清理Ø全方位地對每個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進行控制和清理Ø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Ø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Ø而且每天的工作品質都有一點兒(1%)的提高 OEC管理內涵◎以市場為中心 賣信譽,不是賣產品.◎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  降低成本,增加營利能力◎每天做計畫   目標量化分配到個人. 2、OEC五句訣◎總帳不漏項◎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核 日清控制系統的具體操作Ø日清控制在具體操作上有兩種方式:1.一是全體員工的自我日清2.二是職能管理部門(人員)按規定的管理程式,對自己所承擔的管理職能和管理對象進行現場巡迴檢查,也是對員工自我日清的現場複審。

      每天都有新目標Ø一九九七年,日本松下公司薄參事率代表團訪問海爾Ø當時薄參事問張瑞敏:「我想知道,海爾是如何在短短十三年發展起來的,其中有什麼訣竅?」Ø張瑞敏說:「我們是一點一點做出來的, 每天都有新目標讓主管,讓員工知道自己的新目標,然後將它分解到每一天、每一項工作中,一小步一小步的跑,才能有大的進步」 五W三H一SØWhat: 哪項工作發生了什麼問題?ØWhere: 問題發生在何地?ØWhen: 問題發生在何時?ØWho: 問題的責任者是誰?ØWhy: 發生問題的原因?ØHow Many:同類問題有多少?ØHow Much Cost:造成多大的損失?ØHow: 如何解決?ØSafety: 有無安全注意事項? 五SØ五S為日本品質管理大師今井正明所發明Ø取自五個以「S」為開頭的日本單詞Ø大致可以譯為:1.整理(Seiri) —摒棄不必要的東西2.整頓(Seiton) —按照使用順序擺放工具3.清掃(Seiso) —保持工作場所的潔淨4.清潔(Seiketsu) —保持自我的整潔5.素質(Shitsuke) —遵守工場紀律  ○安全 (Safety)  1S整理2S整顿3S清扫4S清洁6S安全5S素养针对“地、物”针对“人”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将要用的物品定位放置将 不 用 的 物品清扫干净随 时 保 持清洁美观使每个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确 保 人 员 、 设备 、 产 品 、 文件安全性 第十章 服装生产成本管理 一、生产成本的组成¡1、主辅料成本¡2、工缴¡3、利税 1、主辅料成本¡主面料种类及规格™梭织:门幅   规格™针织:克重   纱支¡用料估算™称衣服重量或根据服装规格计算面料面积™根据排料图的面料利用率计算用料¡配件™滚边布  罗口   横机领等 ¡辅料™机缝辅料™包装辅料¡  普通包装  单件塑胶袋若干件一纸盒¡  特殊包装  吊挂衣架¡印花、绣花™印花方法:¡水浆印¡胶印¡发泡印¡反光印™绣花:以针数计 2、工缴¡企业成本¡附加值 3、利税¡增值税17%¡利润   10%~15%    净利一般为5% 打样¡1. Fit Sample(初样)¡2. Sales  Sample(销售样)¡3. PP(Pre-Production)Sample(大货样)¡4.Ship Sample(船样) 成本核算实例(报价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