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诗仙李白(解说词).docx
7页一代诗仙李白(解说词)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入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名字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她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概五岁时才迁到这里她爸爸叫李客客”也许是是对外地人的称呼,表白她们不是本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她爸爸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表山绿水的芬芳她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她“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始终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因此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她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她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她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此诗句就可以看出来,她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主线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她向诗坛的进军她“五岳寻仙不辞远,毕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重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样广大的地区,至少在精神上,她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并且人生经历也布满了传奇色彩她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她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觉得真的可以白日飞升,她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她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种一般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她曾投笔从戎,以东晋出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龄已六十她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她毕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布满了荣光和艰险她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
她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多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她的诗里她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关山月》)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布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床前明月光,颖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静夜思》)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阐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懂得不是霜偏生又这样联想,正好透露出她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束这样一股思乡的冷气因此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孟浩然的诗将田园生活写的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大不相似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种极一般的旅游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
有几种诗人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至于她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一方面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局限性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刀,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宋代出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觉得,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方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仍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有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有那足以舒筋活血的畅通。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仅惊动诗坛,并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进,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她到长安,予以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觉得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主线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小朋友入京》)她一厢情愿地觉得,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君,就要把她召到身边,请教她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她错了,她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种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眼里,是醉了还是疲倦了?兴庆公园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固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快乐,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她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出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采,于是众生应和,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她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她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觉得她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觉得她不是肩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精确的评价按中国老式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她们不懂得,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她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她真的当宰相称大将军去了,她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重要因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由于她主线不想去适应到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觉得不如给她自由,让她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佳的解决措施。
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再这里碰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起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嶙奉命征讨判贼,李白只懂得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嶙的帐下她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劣乱如麻,四海难笨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她觉得这回该轮带她大显身手了谁知李磷野心膨胀,不听调遣,成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她,只判她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阐明,只阐明她不懂政治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种什么人,她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两人对饮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故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她喝的醉醺醺的,陶然自得的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她会象老朋友促膝谈心同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她能这样呆呆的坐着看山,象孩子同样透着傻气她一路来到安徽泾县,在一种叫桃花潭的地方住了下来,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她,临别时她吟诗相赠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声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就象老朋友分手时随便说的话,一种名动中华的大诗人,居然也没有一点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深情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足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她大声疾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君远参军》)昂首天外,主线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原则:“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她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她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她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但是气来的人,不肯被踩进泥坑却又无力抗争的人,敢悄悄的直始终腰,在心灵深处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她追求自由,追求抱负,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导致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她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她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伺御虚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她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嘘,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主线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总之,她到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