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030302
  • 上传时间:2018-06-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06.60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是政治经济学说的“核心”——恩格斯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列宁1 n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n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本章通过阐明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剥 削的实质 n通过本章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剩余价值 生产的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 实质 在此基础上,全面掌握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基 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 源2 3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节 剩余价值值生产产的方法 第四节 工资 第五节 对待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不同观点的 简述 本章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 ;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的统一 ;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难点: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原理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5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回顾:货币的本质货币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非资本1、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 n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 不同商品的交换) n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 币) ★ 区别:(1)顺序不同 (2)起点和终点不同 (3)交换目的 准确的资本流通公式:G —W —G’( G’ =G+△G)“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马克思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6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G—W—G’ 是资资本总总公式,是所有资资本运动动的一般形式 (适用于商业业、产业产业 、借贷资贷资 本 ) 原因:它表明了资资本运动动的最根本的特点:把一个价值额值额 投入到流通,为为 的是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值额 。

      产业资产业资 本运动动公式: G—W…P…W’—G’ 生息资本(借贷资本)运动公式: G—G’ G—W—G’概括表明各种运动形式的实质都是为了攫取剩 余价值 “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马克思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 矛盾(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①按照价值规律要求,W在商品流通中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 果不会发生m ②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的结果发生货币增殖,产生了m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 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马克思7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②不等价交换也不 会发生价值增殖(纵向:一个资本家/横向:多个资本家) ★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总之,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转化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8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G—W—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在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内 得到解决,需要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 1、劳动力的定义: 人的劳动能力,即人体中存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1)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一无所有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① 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人体(承载体)——生存——生活资料9 ②劳动力价值的构成:③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a a 、、有一个最低限度;b、包含 历史和道德因素;c、劳动力 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10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与普通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工人的劳动 ②特殊性在于: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 余价值 ③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 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要素 (3)劳动力的买和卖形式上平等的欺骗性 ①在劳动力市场上,买卖双方自由平等,缔结契约(流通领域) ②离开劳动力市场,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失去自由(生产领域)11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 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 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 人家来鞣。

      ——马克思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企 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 来体现;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 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 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 •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70% 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 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不是说人 是商品),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个人效率和社会效 率的提高思考: 如何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 政府应该如何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引导劳动力黑市) 户籍壁垒(城乡二元体制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 二、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 四、资本的属性 • • 五、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五、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 律律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家在流通领域中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开始退出流通,进入生产领资本家在流通领域中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开始退出流通,进入生产领域,此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真正开始域,此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真正开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 值的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特殊性: (1)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只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其之所以要生 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其生产的 真正目的是价值(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一个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在价值形成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首先要把资本主 义商品生产还原成一个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1)工人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2)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了 生产资料的价值 (3)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新价值等于资 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时点,就是商品价值形成 的过程17 18 19 2、资本主义生产最终是价值增值过程(m的生产 过程) (1)价值增殖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相比,“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 形成过程 (2)“一定点”——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①若价值形成过程只达到这一点(新形成价值只等于劳动力价值 ),这是一个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②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就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即剩余 价值的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 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3)剩余价值:—— 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到此为止, m的来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了科学的解决2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21 二、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二、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背景:科技革命的发生 1、剩余价值生产的主体发生变化由一、二产业向三产业延伸,由体力劳动者为主向智力劳动者为主转换 2、剩余价值生产的载体发生变化由有形产品(物质产品)向无形产品(劳务、信息、知识) 转化 3、剩余价值生产的范围发生变化由国内向国际、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化 4、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发生变化:泰罗制、福特制——“人民资本主义”(雇工持股制)泰勒制:是一种工业管理方法,泰勒制可以使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叫科 学管理 “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列 宁 福特制:流水作业方法23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 本家和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一个历史的 范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 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购 买Pm,另一部分用来购买A,这两部分资本在价值生产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具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反映在资本形式上就形成了C和V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概念。

      24 (1)不变资本(C):定义: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 机器、厂房、设备、原料等具体形态存在特点:价值只是发生转移,但不发生增殖;是活劳动的“吸 收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物质条件 (2)可变资本(V):定义: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特点:价值不是通过转移来保存,而是由工人劳动再生产 出来具体劳动消耗使用价值,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形 成新价值(V+m)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两者在剩余价值生 产过程(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25 3、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m的真正来源,表明m不是全部资本带 来的,而只是其中的V带来的 (2)因为这一划分,我们将看到m对V的比率,亦即剩余 价值率( m')或称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率3)马克思是在区分C和V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 理论,并进而构建了资本积累理论、再生产理论及剩余 价值分配理论总之,C和V的科学区分对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及 其历史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杂问题的钥匙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杂问题的钥匙” ”————恩格斯恩格斯四、资本的属性:一般性和特殊性• • (一)资本的特殊性(一)资本的特殊性• •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表现出 不同的社会属性不同的社会属性•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性质是带 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或公有制主 导下的私人资本,反映着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二)资本的一般属性:(二)资本的一般属性:资本的一般性,即资本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都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