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酸乙烯酯.docx
9页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中温合成(摘要:介绍了一种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醋酸乙烯酯中温合成的工艺实验比较 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单一的水溶性引发剂所合成的乳液的性能,探讨了最佳工 艺条件,讨论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聚乙烯醇对乳液粘度和固含 量的影响,以及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用量,并且从实验中 得到了由中温50°C合成的生产成本低而性能优良的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关键词:中温 氧化-还原体系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THE MIDDLE TEMPERATURE GATHERING ACETIC ACIDTHENE ESTER EMULSION IS COMPOSED(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Chemical Engineering 213164)ABSTRACTThe system having introduced that one kind uses oxide- to restore initiates the handicraft that the temperature composes in acetic acid ethene ester. Parallel・ ・=• ・・・ -4 ・ 丫丫・丫・・・・experiment oxide deoxidation initiates system and unitary water-solubility initiates two kind type emulsion function of agent, have discussed the best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viscosity and the effect strengthening contents having discussed that the monomer , the emulsifier, initiate the agent ,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oval to emulsion, in having ascertained proper dosages, and having got a reason from experiment middle 50°C warm composite cost of production is low but the function is good gather acetic acid ethene ester emulsion adhesive.Keywords: middle temperature oxide-deoxidation system gathers acetic acidethene ester emulsion第一章 绪论1.1 前言聚乙酸乙烯酯(PVAc)乳液俗称白乳胶,1929年问世,1937年进行工业生 产。
自1980年以来, 我国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工业发展迅速, 近年销售量仅次于脲 醛树脂, 居第二位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家具组装、建筑装 潢、织物粘接、印刷装订等领域中多孔性材料的粘接等我国聚醋酸乙烯乳液生 产厂家很多, 但主要生产厂家大多依托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生产企业1.2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发展趋势及现状我国聚醋酸乙烯乳液产量约20万t,消费醋酸乙烯9万t,占醋酸乙烯总消费 量的9.1%早期的PVAc乳液类产品受合成原料单体及合成工艺路线的限制存在很 多缺点,比如放置易沉淀(乳液粒度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易结皮,耐水性差 PVAc 类产品从其诞生到现在,价格低一直是其他类成膜剂所不及的随着国民经济的 增长,应用领域的拓宽,聚醋酸乙烯型乳液胶黏剂的性能、用途已经无法满足市 场需求因此需针对其缺点做进一步的改进1.3 合成原理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是由聚醋乙酸乙烯酯经自由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采用分散聚合和乳液聚合的方法[4,] 本研究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乳液聚合 是用在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 的的乳胶粒,在其中进行自身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 方法,其聚合过程根据反应机理可分为四个阶段:分散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乳 胶粒成长阶段、聚合反应完成阶段。
其聚合反应如下:OCOCHs皿壬ch24h第二章 实验部分2.1 主要试剂与仪器2.1.1 主要试剂试剂规格聚乙烯醇(工业级1788号)乙酸乙烯酯(聚合级)、十二烷基磺酸钠(AR)、乳化剂OP-10(工业级)、过硫酸钾(AR)、甲醛和次硫酸钠(AR)、邻苯二甲酸二丁酯(AR)、蒸馏水2.1.2 主要仪器仪器规格四口烧瓶(250ml) —个、冷凝器管一支、滴液漏斗一个、搅拌装置一套、量筒(10ml、50ml、100ml)各一个、烧杯(50m l)两个、温度计一支、加热套一套2.2 合成步骤(1) 按配方将聚乙烯醇、蒸馏水加入到装有回流冷凝管的 250ml 四口烧瓶中, 开动搅拌,加热升温到80°C,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2) 降温至50C,依次加入1g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1/2的引发剂、1/3 的单体反应30min后滴加另一半引发剂和另2/3的单体控制滴加速度在30-40 滴/min,滴加时控制反应温度不变3) 单体滴加完后,继续反应0.5h,再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拌20min 后降温2.3 产品的质量指标表1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质量指标外观乳白色液体pH值4-5粘度/ Pa・s4.2固含量/%42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产品的运动粘度:粘度=刻度读数X转筒因子X 10-3 单位:Pa • s固含量二(固体质量/乳液质量)X100%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聚乙烯醇对粘度的影响采用全部醇解的PVA1799和部分醇解的PVA1788进行实验⑸,结果用 PVA1788制备的乳液粘度为3.8 Pa -s ,用PVA1799制备的乳液粘度为3.0 Pa •, 这主要是PVA1788中一CH (OCOCH)—的叔氢产生接枝的效果。
另外聚乙烯醇的制 23造方法不同,残存的醋酸根在分子内的分布不同,合成出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 粘度也不同,本实验选用PVA17883.2 引发剂对乳液粘度、固含量和粒度的影响引发剂的用量对聚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体的用量应该是单体用量的0.2%-0.7%引发剂的用量对聚乙酸乙酯乳液的粘度和固含量也有很大影响实 验结果如表2 所示表 2 引发剂用量与乳液粘度、固含量的关系引发剂用量/%粘度/ (Pa・s)固含量/%0.21.8300.43.8320.64.2360.84.0361.03.2351.22.036由表可知,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0. 6 %时,粘度和固含量最佳,分别 为 4. 2 Pa ・ s 和 36% 其规律是在一定聚合温度下,当引发剂浓度很低时,随着引发剂量的增加,粘 度、固含量增大,当引发剂继续增加时,乳液粘度反而下降,固含量基本不变原 因是,当单体量不变而引发剂用量增加 ,引发剂分解的自由基多 ,使活性中心增 多,从而使反应生成大分子的聚合物,乳液粘度、固含量增加;而引发剂用量过大, 分解自由基过多,引发速度过快,聚合物分子链短,相对分子量小,乳液粘度低实验初期引发剂采用的是过硫酸铵,聚合温度是70°C,而中温聚合的温度是 50°C,所以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且聚合温度是50C,聚合出的产品的粘度和固含 量大大下降,并且产品有分层现象。
所以采用的引发剂必须适用在50C聚合,所 以引发剂由原来的单一的过硫酸铵改为可以在50C聚合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本 实验采用的是过硫酸钾-甲醛和次硫酸钠由原来的过硫酸铵该为过硫酸钾,其 原因是以过硫酸铵-甲醛和次硫酸钠聚合出的产品粒度较粗,而过硫酸钾聚合的 产品粒度较细,且聚合出产品的粘度和固含量可以达到70 C时的粘度和固含量, 所以本实验采用的引发剂是过硫酸钾-甲醛和次硫酸钠3.3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粘度的影响在其它条件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改变乳化剂在其它条件均不改变的情况下, 改变乳化剂用量,乳化剂用量过少,乳液稳定性差,易破乳乳液粘度随乳化剂用 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15%时,粘度最大,乳化剂用量超 过最佳值时,乳液颗粒增多,粒径变小,粘度下降[5]3.4 反应温度对乳液粘度、固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的是中温合成,即合成温度为50C,所以温度的改变将对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粘度、固含量的影响很大,结果如表3所示表3 反应温度与乳液粘度、固含量的关系反应温度/°c粘度/ (Pa・s)固含量/%501.838551.228651.838704.242实验初级阶段采用的是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合成温度是70°C原因是在反应过 程中不断放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则会升温至50C以上,那么实验就是失败的, 所以实验的聚合温度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3.5 单体用量对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影响单体的用量应该是和引发剂的用量形成一定的比例(见3.2),单体用量如果 过多,则有一小部分单体没有被聚合,聚合出的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就会有分层现 象,且聚合不均匀;如果单体用量不足,也影响了产品的粘度和固含量3.6 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在聚合过程中,适宜的搅拌速度非常重要若无搅拌或搅拌强度不够,小的 单体珠滴倾向于聚结成大的珠滴、分层、搅拌的程度可以影响聚结速率和聚结出 程度,搅拌越剧烈,聚结速率越快越严重,当搅拌转速越高时,乳胶粒尺寸分布 越宽,且会出现气泡;搅拌强度也会影响聚合速率,当搅拌激烈时,单体珠粒便 小,数目增大,每毫升水中单体珠粒滴的表面积增大,则吸附在单体珠粒表面上 的乳化剂量增大,因而每毫升水中胶束数目减少,心生的乳胶粒的数目也会减 少,聚合的速率就会减慢[7]第四章 结论(1) 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的性质影响乳液粘度、固含量;(2) 乳化过程反应温度、反应物用量及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加入方式均对 乳液粘度、固含量产生影响;(3) 搅拌速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4) 在一系列优化条件下,即当反应温度为50C,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分别 为单体总量的0.2%〜0.7% ,并分批缓慢滴加,得到粘度为4.2Pa・s、固含量为 42 %、 pH 值为 4-5 的乳白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参考文献[1] 杨宝武•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1999 ,19 (4) :21 - 24[2] 张在新,余永涵,杜梦麟.中国胶粘剂工业的进展[J].中国胶粘,1998,7 (4):40-42[3] 秦益琴,张宝华,徐红•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研制[J].中国胶粘,1998, 7(4): 13-15[4] 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 . 高分子实验与专论 [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86-288[5] 周忠文.影响聚醋酸乙烯树脂乳液粘度的因素及反应机理探讨[J].中国胶 粘,1995 ,6(4) . 22 - 25[6] 杨宝武.聚醋酸乙烯乳液组成与性质[J].中国胶粘,1996 ,6 (1):46 - 49[7] 胡金生,曹同玉,刘庆普.乳液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