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欧国家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趋势.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0518702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欧国家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冯存诚2012-1-5 9:17:16 來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1期对东欧国家来说,90年代并非经济中速增长的年代,而是低速增长的吋期, 大多数国家的增长率戻至将比已属偏低的80年代的增长率还要低,其总体的增 长率大致可能只有1—1.5%而且,很可能要到1995年前后,绝大多数东欧国 家才能结束负增长的逆境,从H前的态势看,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走 出谷底要快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前三国的回升幅度 也要比后四囚高一些导致这种发展趋势的墓本原因在于:90年代的东欧各国, 不仅起步于80年代衰落不堪的物质技术从础,而且面临决定政治制度的取向, 面临着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临着外部经贸合作方针的根本性改 换,而临着以国际高新技术调整本国产业结构这一极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这 种动荡不定的全方位、多层次转轨时期,国民经济是很难实现正常增长的一、八十年代东欧国家经济先后陷入困境以匈牙利在1980年初付诸实施新…轮改革措施为发端,东欧国家在80年代 相继掀起了第三次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潮多数东欧国家的改革较之六,七十 年代更为深入。

      但就实质而言,除匈牙利之外,其余国家的经济改革仍未能突破 国家对企业让利放权,而企业仍旧附属于国家行政部门这种已延续了 30年左右 的浅层次改革的旧框架匈牙利虽然在1988年将改革深入到所有制领域,加Z 初步形成配套改革局而,经济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提高了许多,最终却因政治改革 失控乃至政权易手而功亏一農至于捷、罗两国的改革,一个改革深度与广度远 远低于1968年春的改革,另-•个较之1978年的改革明显地倒退在这种改革格 局下,新体制受到I口体制从经济运行组织机构、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阻碍冲击, 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因而不可能有力地带动国民经济冲出困境在这种 改革的大气候下,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企业,并未能依改革者的初衷,成为 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出现在充分发挥了竞争机制的市场上,以致垄断现彖依 旧严重存在,破产法的实施只具有象征意义,因而企业H我发展与H我约束的机 制也就不可能出现实质性的增强另一方而,规范血系统的、以税制和金融体系 为主导手段的中央宏观测控机制却迟迟未能建立起来,以致中央的宏观调控对抑 制种种偏离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短期行为软弱无力因此,企业因让利放 权而调动起来的牛产积极性并没有被强劲地引入设备更新换代、工艺技术和管理 方式的现代化、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消除环境 污染的正轨,血是很快自流到非法涨 价、变相提价、囤积居奇,粗制滥造、违 背合同等唯利是图、无视企业信誉与前途的岐路丄去,改革开始仅仅一年多,波 兰就发生了大批企业单纯追求数量和产值,而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社会性问题.在 南斯拉夫,每半政府公布一次上调商品价格和劳务费用的决定后,企业便利用定 价自主权更大幅度地提高本单位产品的价格作为对策。

      罗、捷、保政府对价格一 直控制很紧,企业几无定价权,便径自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增加职工工资,然后 千方百计纳入成本或谎报亏损,多方活动迫使政府提高H己产品的价格或增加补 贴这样,东欧国家大多岀现了企业来增产却增收的怪效应,工资性收入的非规 范增长,造成社会总供求间的缺口越扯越 大政府在指令性计划己经相半削弱 的情况下,应对的政策往往貝得诉诸于超前消费借助没有商品储备基础的增加工 资、滥发奖金等不正常手段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显然,这种“国民收入超分配” 的方式从能诱使企业和职工更多、更广泛地采用短期行为來增加小团体和个人的 非法收入,而愈发不顾及整体经济效益,最终使社会总供求Z间的缺口急剧扩展 而这又促成了产生难以控制的恶性通货膨胀到80年代末期,几乎所有东欧国 家的通胀率实际上已上升到10%左右,匈、波、南尤其高,1989年已分别达到 17%, 2000%, 2665%与此同吋,因经济效益每况愈下使上缴利税不断减少而导致国家预算的“盘子”越来越小,加之对于越来越多的亏损企业不能真正实施 破产处理而只好背上不断加重的补贴“包袱”,而使用于增强国民经济物质技术 基础的资金全年不敷开销匈牙利等国党出现了购置四方先进设备连续5年递降 的严重状况,致使调控产业结构的国策实施起来步履蹒跚。

      产业结构长期陈旧落 后,加上外贸、外汇改革的明显滞后,使出口生产企业鲜少风险和压力,开发新 产殆、增强竞争力的意识很差,从而导致停留在五年一贯制或更长周期上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的销路难 以拓展甚至呈不断变狭窄之势,难于换取保障正常进口所 需的外汇就连在东欧以重视开放电子新技术领先而闻名的保加利亚,也只能在 经互会范围内显其身手,而对西方的出口很少起色另一方面,进口西方第一流 工艺设备却成为东欧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现代化技术改造的急迫需求 尽管这类高附加值的资本货物行情持续看涨,尽管东欧各国的购入量并不充分, 但它同价格趋于看跌,市场趋于紧缩的东欧商品间却不能不形成相当可观的外贸 逆差,也就形成越演越烈的欠西方国家的债务,致使东欧国家的外债急剧扩大 到80年代末,外债已成为影响东欧国家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重大障碍1989年 底,波兰欠西方的债务总额达404亿美元,匈牙利为197亿美元,南斯拉夫为 177亿美元,保加利亚为100亿美元,捷克和斯洛伐克为72. 3亿美元只有罗 马尼亚依靠极力圧缩进口和居民消费而偿清了全部外债,但因此却招致了国民经 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连续五年以JL的吋间内,波、南、匈已经或即将每年还本 付息35—50亿美元,使外汇储备下降不足6个月进口额的水平,使正常的进口 水平无法维持。

      超出国力负荷地偿债,不能不联带造成东欧国家内债剧增,赤字 直线上升,进而又成为诱发高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在这种种消极因素缠扰下, 东欧国家的国民经济己无法正常运转,经济增长率比起7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至 少低50%,有些国家在10年中竟有8—5年发生负增长或零增长显然,在如此 衰败的基础上,东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起飞是十分艰巨的二、政局尚未真正稳定,严重影响各项重大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自1989年6月到1991年上半年,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 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先后发生了更改社会制度的政坛剧变, 摒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试图建立西方式的议会制民主国家迄今为止, 东欧各国的大选己经完毕,非共产 党的政府己经建立,然而,各该国的政治取 向尚未最终完成,各种政治力量间的矛盾并未根本缓解,社会也因此而没有实现 真正的稳定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毕竟已在东欧各国生存了 40年以上,尽管出现过 不少问题与挫折,但也实实在在地给予大多数居民以多方而的物质利益在系统 进行过经济改革的匈牙利,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更深一•些因血,一旦现 政府实施过份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全盘资本主义化政策,广大群众就要组织大规 模游行与罢工,迫使政府收回成命或重新修订政策。

      即使在比较坚决地要求走西 方式道路的波、捷也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上述情况在去年10月13日的波兰大选 中,有原共产党人参加的民主左派联盟所获选票在各党派中居第二位,就是-•个 明显的例证这表明,右翼政常的纲领并未真正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至于罗、南、保三国,由于解放前居民从未经历过资产阶级的议会制民主制 度,生活水平较波、捷更为低下,血共产党的作用和影响却远比北三国强大这 三国共产党的组织至今没有完全解体或己迅速重建,并且保持了部分政权因而, 在这三国,究竟选择何种制度的斗争至今仍未结束在这种尚未稳定的政局下,执政的右、中翼政府需要以很大精力应付来自舆 论界的强人圧力,要时常处理工会与反对党组织的种种游行和挑战,以致政府制 定的许多项重要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不能不受到干扰和影响,很难收到预期效 果波兰私有化进程一再推迟,匈牙利《补偿法》未能生效前己大打折扣就是明 证三、非国有化进程缓慢,困难接踵而至非国有化是东欧各国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环节与基础部 分由于这一进程改变了所有制关系的格局,从而牵动着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 影响着他们的劳动情绪;因此 非国有化进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着东欧各国 今后四年经济发展的前景。

      从东欧各国近2年推选非国有化的实践看,由于始料未及的困难和障碍接连 出现,所付出的代价较之预计的规模成倍增大,政府大员的和学者们对于完成非 国有化进程所需时间一再顺延这已预示着即使大体完成这一过程,三、五年时 间也是远远不够的而在这种吋有社会阵痛和利益集团激烈冲突发生的所有制转 轨时期,经济的稳步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截至1991年秋,东欧各国非国有化进展大致如此:普遍处于刚刚起步或尚 在筹备的低水平波兰是主张非国有化最为坚决的东欧国家,该国政府1990年 出台的第一个非国有化纲领规定,年内要对100个大型国营工业实现非国有化 但很快就有一批专家学者指出这一 FI标的不现实性,于是政府将FI标压缩为20 个,以后又进一步调低为12个然而到了年底,只有5家大工业企业真正完成 了非困有化匈牙利被国外舆论认为是搞非国有化稳健血有帝法的东欧国家1990年6刀,匈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预计将实行向社会拍卖的大企业名单似初战 即不顺利,除一去个国最大的国际旅行社一一伊布斯而外,其他19个生产性大 企业均未能如期售完木企业的股票,全年也只有37家国营大中企业走完了私有 化的第一阶段,即转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

      捷克和斯洛伐克也是极力主张搞 非国有化的东欧国家1990年,联邦政府宣布了到1992年5月底将3223家国 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小1700个实行私有化的“大私有化”计划可是,在总共875 家大企业中,截至1991年7川,只有不足10家实行了私有化,而且其中一半以 上系因被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外国资本兼并才得以实现至于罗马尼亚、保加利 亚等国,尽管对商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步伐较大的私有化,但旨在对国营大中型 工业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的“大私有化”至今还处于空白状态它们既没有制定 出有关“大私有化”的具体政策,也没有象波、匈那样使负责私有化和非国有化 业务的专门机构真止有效地运转起来这种远远不能使人乐观的进程,是由于东欧各困根本不同JJ•西方大国的国 情、国力造成的,因而在实施私有化进程中难以跨越难度很高的下列各种障碍和 困难:1:尚不存在一个高度发育的中产阶级在西方大国近期的私有化进程中,购 买国有资产的主体,往往是本国的中产阶级几个、十几个股东就足以买下万人 大厂然而在东欧,这种条件尚不具备实行了长达40年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使东欧国家难以产生中产阶级也仅仅是在80年代改革大为深化的形势下,他 们才得以初具雏型(南斯拉夫中产阶级的出现要早一些),但其财力大体上也仅限 于购置第三处别墅或第四辆轿车的水准上。

      由之,靠本国居民的财力來完成国有 资产私有化的FI标势必遥遥无期据匈牙利官方统计,截至1989年底,该国工 业领域内的国有资产价值3万亿福林政府计划对其中的2万亿福林的国有资产 实行私有化但到1990年底,全国居民的存款总额仅为1500亿福林因血有的 专家估算,如果单靠本国居民的财力,可能要花30年吋间才能全部实现上述H 标至于波兰,据华沙大学经济学教授扬•维尼耶斯基于1990年底所作的估算, 若以本国财力完成私有化指标,至少需要25年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经济专家 认为,采用现行方式进行“大私有化”将要持续儿十年时间共主要原因在于, 仅国有大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即达2.5刀亿克朗,而半前居民储蓄总额只有268o 亿克朗一•般地讲,南、保、罗、阿四国的居民收入低卜波、匈、捷三国,而国 有资产的比重却大致相等甚至更高,这便决定了这四国的私有化进程将更为漫 长 至于由外国财团买本国的国有财产,这从表面上看不失为加速非国有 化进程的有效措施但是,近年来东欧齐国的民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