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高中地理-统考版复习课件-第36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pptx
45页第36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最新考纲: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联系资源的分布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方案的利弊2人地协调观: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分析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教材整体感知命题趋势分析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程评价及其影响往往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连带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低模模块块一一 夯夯实实基基础础知知识识模模块块二二 探究核心考点探究核心考点模模块块一一 夯夯实实基基础础知知识识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不均匀流动性不平衡【疑难辨析1】资源输出地区经济都比较落后吗?提示:不都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输出地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地位于江苏扬州,该区域经济水平较高2西气东输工程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的线路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_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_轮南上海广州【疑难辨析2】城市分布是影响西气东输走向的唯一因素吗?提示:城市分布并非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唯一因素。
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市场消费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地形、地质、河流、补充气源等因素也影响管线的走向2)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一直以_为主,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_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_: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_煤炭北煤南运西部中后期【疑难辨析3】天然气是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吗?提示: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模模块块二二 探究核心考点探究核心考点考点一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1.高考真题【例1】2018全国卷,36(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1)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2)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答案:(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答案: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解题能力培养对接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模块化施工的原因区域认知中国与俄罗斯区域经济特征的差异,对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的认知地理实践力引导考生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发展的意义,关注我国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2.方法规律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西电东送西电东送三条路线示意图(1)原因: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2)线路:(3)产生影响:对输入地的影响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对输出地的影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3.题组精练考向1能源调配的实施背景12018年新疆完成“疆电外送”4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读“疆电外送”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1)实施“疆电外送”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地区间能源结构差异大B我国东部已经没有煤炭资源C我国地区间人口密度差异大D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2)新疆实施“疆电外送”的优势为()A煤炭丰富B水能丰富C接近市场D交通便利DA考向2能源工程线路走向及影响22021吉林长春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长三角的中俄“输气管道”东线工程,由黑龙江黑河入境,途经9省市自治区,中方境内管道全长5111千米,计划2023年建成,是中国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跨境战略通道这项总价超4000亿美元的管道工程穿越地球上最荒凉的地带,一步步将“大资源”引向“大市场”材料二中俄“输气管道”东线工程线路图。
1)分析中俄“输气管道”东线工程线路弯曲度大,没有选择直线的原因4分)解析:图中显示该线路在俄罗斯境内弯曲处连接了气田,中国境内连接了大庆、北京、上海等城市,而大庆又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地;再结合“大资源”引向“大市场”分析即可答案:与多个气源地相连,增加天然气输出量;连接中国多个城市,靠近天然气市场;原有油气基础设施好,降低建设成本2)简述该管道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的有利影响8分)解析:迁移运用西气东输知识分析即可答案: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有效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缓解沿线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可以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借此发展天然气加工和化工行业考点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高考真题【例2】2015广东卷,41(4)(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答案: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解题能力培养增大湿润多样性旅游业产业结构污染对接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南水北调通水后南四湖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工业污染还要进一步治理,社会、经济、生态才可持续发展综合思维湿地扩大后的影响及工业污染的治理措施区域认知南四湖区域地理特征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2.方法规律1南水北调调水的背景分析2调水方案三线方案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引水线路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可自流供水;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迁移人口多水量有限;地形复杂,工程量大3.南水北调产生的影响分析(1)积极影响: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消极影响(以东线为例):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3.题组精练考向1南水北调实施的背景1全长1432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水,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读图,回答(1)(2)题1)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A15月B68月C910月D1112月(2)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最有效的措施是()A实行季节性水价B修建水库C提倡节约用水 D增加引水线路AB考向2调水工程的原因及影响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BC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DA考向3世界其他地区的调水工程3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用于供应西班牙东南部塞古拉河流域的农业灌溉用水、饮用水等。
读图,完成(1)(2)题1)西班牙实施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A沿途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B西班牙人口、城市集中在东南部C塞古拉河流域水热配合差,且背风坡效应明显D塔霍河流域降水丰富,水资源供应量大且稳定(2)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对塞古拉河流域环境的影响有()A洪涝、地震等灾害频率减小B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减轻C大气污染普遍减轻D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