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地质灾害.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7264111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0.6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江苏省地质灾害江苏省地质灾害 2008-2-2 江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平原辽阔,江海岸线绵长,水、土、气等自然条件较好,开 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经济中心和通商口岸,也是近代工业、乡镇工业的 发祥地,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 江苏以全国 1%的土地, 全国 5.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 9.6%的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极为充分,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较为明显, 但人口、 经济的高密度以及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给江苏的 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并进一步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 展 1.1 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地质环境基本特征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 地处国家 “T” 型主轴线的结合带,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 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为辅的现代地质环境格局 沿连云港—新沂—徐州—泗洪—盱眙—南京—苏州一带为低山丘陵区, 地质环境具有地 形地貌差异悬殊, 基岩起伏大, 岩性复杂, 风化作用普遍并赋存有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等特点, 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灾害。

      东部广大平原由长江、古淮河及海洋合力造就的冲海积平原,地质环境具有地势低平、 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大、成因复杂、软土层发育,垂向上多层含水砂层相互叠置,基底构造复 杂等方面的特征因而,当地下水的开采不科学时,极易产生地面沉降、地面裂缝以及地面 塌陷等灾害 多次的地壳活动及强烈的地质构造, 造就了江苏境内的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如徐州地区 的煤,南京等地的有色金属,至于水泥灰岩、建筑石材更为普遍但是,过量开采矿产资源 不仅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引发滑坡、 崩塌等灾害, 而且留下的地下采空区导致大面积的地面 塌陷灾害 江苏拥有 1019km 长的江岸线和 954km 长的海岸线,岸线物质主要由松散砂层构成, 抗冲蚀性差,在水流作用下,易发生江、海岸坍塌灾害 1.2 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变化, 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地质事件 在江苏境内,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 及江、海岸坍塌,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也在十几亿元之巨, 已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1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 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目前,苏锡常以及沿海地区,大多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灾害,以苏锡常地区灾情最为严重 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含水层多、变化大,水资源比较丰富20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该区深层承压水水头仅在地面以下 2m~3m然而,由于地方经济的发 展,尤其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工农业迅猛增长,对地下水的开采量猛增、开采强度过大,致 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水位普遍距地表以下 50m,局部地区在 80m 以下过量开 采地下水, 致使地层释水压密、 固结, 造成地层压缩变形, 从而使苏锡常地区地面逐渐下沉, 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区域性沉降洼地截止 2006 年底,苏锡常地区累计最大沉降量已达 3m,累计沉降量在 200mm 以上的面积约 5770km2,约占苏锡常平原地区总面积的 1/2,沉 降量在 1m 以上的地区约 440km2,而 500mm 等值线已连片圈合了 3 个中心城市,面积超过 1500 km2近年来,由于严格执行江苏省人大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采地下水的决定,地 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大部地区沉降速率小于 10mm/a,然而,由于地面沉降的滞后效应, 地面沉降还会继续发展。

      苏北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已普遍存在, 虽然区域地面沉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局 部地区地面沉降已呈加速发展态势,大丰、盐城城区及周边地区约 360Km2范围内,累计地 面沉降量已超过 600mm,最大沉降量达 1259mm累计沉降量大于 200mm 的分布面积约 4000Km2,大部分乡镇沉降量在 50mm-100mm 之间由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紧依黄海, 地面沉降灾情一旦严重,其所造成的后果比苏锡常地区还要严重,应高度重视 地面沉降对于本来地势就低洼的苏锡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也是巨大的 主 要表现为:农田涝渍、农作物减产,一大批城镇的地面标高逐渐低于河湖水位,洪涝灾害加 剧,水利设施的标准降低或失效,桥梁净空减少,影响船舶通航;铁路、公路、工矿企业等 与地面高程有关的工程设施均需不断维护修理、翻建,居民院落室内经常淹水,百姓群众生 活苦不堪言;国家测绘水准网基准点失效,对于城市规划、工程施工、环境整治等方面带来 了诸多的隐患 1.2.2 地裂缝地裂缝 就地质条件而言,苏锡常地区第四系地层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底起 伏变化大,所产生的地面沉降既有整体、大面积沉降,也有不均匀、差异性沉降,由此进一 步诱发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这一点与上海、天津等地面沉降不同。

      苏锡常地裂缝最先发现于 1989 年,尔后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至今仍未停止,截至 2002 年底, 全区共调查出地裂缝灾点 25 处 地裂缝展布以 NE 向为主, 呈张性和同向跌落特征, 具有规模大(地裂缝带长度一般 100m~2000m、宽度 30m~400m 不等)危害严重的特点 2003 年以来,苏锡常地区未发现新的地裂缝,已发现的地裂缝灾害点虽有个别点仍有持续 发展动态表现,但程度明显趋缓,表明地裂缝高发期已结束 地裂缝的危害较大,目前已发现的地裂缝灾害,大都通过村镇建筑群地裂缝经过的地 方,建筑物都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的损失怵目惊心,据统计,地裂缝损坏的房屋累计近 3000 间,动迁单位数十家,由此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1.2.3 滑坡、崩塌滑坡、崩塌 江苏山体虽然不高,但滑坡体很多,特别是近 10 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不合理 的削坡、开挖、采矿、工程建设等活动,造成了滑坡、崩塌灾害频发滑坡、崩塌主要分布 在镇江、南京、连云港、宜兴、盱眙、仪征等地,约 800 多处,滑坡规模不大,但由于多发生在居民区或公共设施附近,突发性强,危害很大 1990 年以前,南京近郊地区,栖霞山、幕府山先后发生滑坡,尤其是栖霞山南麓滑坡, 曾多次危及沪宁铁路,使铁路被迫修筑隧道避开滑坡,耗资巨大。

      1991 年以及 2003 年,南 京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降雨,在南京地区引发了 60 多处滑坡,滑坡体物质主要由下蜀 土或风化残坡积层组成,规模最大的滑坡体积达 6.8 万 m3由于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及时, 未出现人员死亡事故 镇江市是一座依山傍水、享有“山林城市”之美誉,具有 2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 城,市区有大小山体 20 余座由于山体坡度较陡,下蜀土发育,在大气降雨的作用下,易 在下蜀土土层裂隙面以及岩土交界面滞留,形成滑移面,造成边坡失稳,导致滑坡发生历 史上,镇江市曾多次发生滑坡,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用地逐渐紧张,迫使人们进一步向坡地发展,但因缺乏科学的论证,导 致斜坡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增高与南京类似,1991 年以及 2003 年,镇江亦发生了百年不遇 的洪灾,在镇江市区发生了约 300 处滑坡、崩塌,其中 1991 年发生的地处市中心居民稠密 区的云台山大滑坡,由于预报准确,300 多户、1000 多名居民及时紧急疏散、撤离,才未造 成人员伤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连云港滑坡、 崩塌主要发生在山坡坡麓地带, 1995 年以前, 共发生 30 多处, 总体来讲, 规模较小。

      1.2.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 分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 主要发生在浅埋的石灰岩岩溶发育地区 由于在抽排地下水时水位下降、 或雨季降水的潜蚀作用,将溶洞或大溶隙中的充填物迁移、掏空,从而造成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以徐州市区及郊区最严重,自 1986 年以来,每年都有发生,仅 1992 年 4 月 10 ~13 日,徐州市中心云龙区民生街一次就发生 7 个塌陷坑塌坑呈群状展布,大者直径 10 余米,小者直径 1m~2m,20 多户居民墙倒屋塌,一片凄惨景象塌坑周围一般都发育 同心环状地裂缝,并逐渐向外围扩大,塌坑也由小向大发展由于徐州市多数岩溶塌陷区处 于市中心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黄金地带,其危害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南京栖霞山公园大门至桃花亭一带岩溶塌陷灾情亦较严重,共发生 13 个塌陷坑,塌坑 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0.3m~22.8 m,可见深度 0.6m~7.6 m1995 年 4 月 10 日发生的一 次岩溶塌陷,面积就有 200m2,影响范围 400 多 m2,导致明镜湖等风景顷刻消失,直接经 济损失数百万元 除此之外,在南京浦口区、无锡、苏州、宜兴等地相继发生了数次岩溶塌陷。

      虽未造成 较大经济损失,但潜在危害较大 采空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主要是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因矿体被采出的采空效应,引 起上覆松散土层陷落所造成 采空地面塌陷集中分布在铜山县、沛县煤矿区,已形成的塌陷区面积 20 多万亩,并且 每年新增塌陷土地面积 5000 亩采空地面塌陷破坏了大量的农田,其中铜山县采空塌陷区 已影响到 99 个自然村,其中 11 个村已全无耕地,20 多个村人均耕地低于 0.2 亩,经济损失 惨重 开采铜、 铁等有色金属地下矿产资源导致的地面塌陷零星分布在南京梅山铁矿、 谷里铜 矿、九华山铜矿、安基山铜矿、铜井金矿、冶山铁矿以及连云港锦屏磷矿、新浦磷矿和苏州 潭山硫铁矿等矿采空区, 塌陷点 30 多个, 总体来讲, 规模较小 梅山铁矿地面塌陷始于 1979 年,当时规模较小,面积仅 0.79 万 m2,此后,塌陷基本以 15000m2/a 的速度在扩展,2003年,塌坑面积已达 37.5 万 m2,塌坑深度在 130m 之深 1.2.5 江、海岸坍塌江、海岸坍塌 江岸坍塌:江苏省域内长江岸线总长 1019km,主要由松散堆积物组成,冲蚀、崩塌现 象严重据遥感解译结果,坍塌江岸岸线长度占总长的 30%左右,约为 310 km,其中,宁 镇扬河段、 八卦洲洲头及两侧, 和畅洲洲头、 嘶马弯道为坍塌最强烈岸段, 长度约 80 余 km, 六圩、嘶马岸段坍塌速率为 55 m/a~125m/a。

      1984 年 7 月,嘶马镇 60 小时坍塌面积达 11.5 万 m2,致使县造船厂、县水泥厂及 230 万户民房化为乌有六圩段自 1931 年至今,塌岸宽 1.36 km~2.6km;龙潭段江岸累计最大坍塌宽度亦达 2.0km南通港 1980 年在新建港区南 300m 处,发生一起严重塌岸,塌岸长 170m,160 余亩滩面塌入江心2003 年 5 月 14 日南 通市姚港河入江口东侧 28 丈江段外发生江岸坍塌, 坍塌的江堤长约 50 米, 最严重地段的江 堤外侧护坡面完全坍塌,坍塌向江堤方向推进 8m~10m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境内江岸坍 塌岸段约 55 处,塌岸线总长达 387km,塌失农田 50 万亩以上,集镇 40 多个,损坏码头多 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 8 亿元之多 海岸坍塌:江苏省域海岸线长 954km,除连云港附近为基岩海岸、赣榆为沙质海岸外, 其余 90%为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射阳河口为界,北侧海岸侵蚀坍塌后退,南侧以淤涨为主 废黄河口两侧海岸线受自北向东的海流及波浪冲刷, 年均蚀退速率大于 30m, 废黄河口 1954 年蚀退 63 m,30 年来损失滩涂资源 12 万亩以上。

      南通吕四港、长江口附近岸线局部存在坍 塌现象目前,海岸在护岸工程保护下,坍势趋缓此外,风暴潮和台风对海岸的影响也不 可忽视,1997 年 8 月台风中,滨海县淤尖乡的岳堆、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