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docx
7页本制度规定了对事故进行分类等级的概念,以及对事故处理的程序和 事故缺失的运算方法1 事故分类1.1 伤亡事故,指企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急性中毒1.2 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操纵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 成为火灾事故1.3 爆炸事故,由于某种缘故,发生化学和物理爆炸使国家财产遭受 缺失和人员受到伤亡以及造成停产等1.4 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刻,产量缺失或修复费 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1.5 质量事故,指产品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达不到技术标 准和技术规范的事故1.6 污染事故,指由于各种缘故,造成产品、半成品、化学原料放射性 等各种有害物质大量流失,严峻污染大气或水源,致使人员伤亡和经济严 峻缺失,甚至破坏生态平稳,形成公害的均称为污染事故1.7 交通事故,指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则或由于其他缘故,造成车、船 坏人员伤亡或财产缺失的事故1.8 医疗事故,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义务人员诊疗过失,直截了当 造成病员死亡、组织器官损害,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1.9 自然灾难事故,凡属于外界缘故阻碍,或客观上尚未被认识而发生 的各种不可抗拒的灾难事故,称为自然灾难。
1.10 未遂事故,凡因操作不当,爱护不周等各种缘故,已构事故的条 件,足以造成灾难,因发觉及时得到挽救或侥幸未造成严峻后果者,称为 未遂事故1.11 破坏事故,凡蓄意制造的事故称破坏事故2 事故类别企业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损害、机械损害、起重损害、 触电、淹溺、灼烧、火灾、高处坠落、堰塌、锅炉爆炸、中毒和窒息,其 他损害共十五类2.1 物体打击,包括物体、滚石、锤击、碎裂、崩决、砸伤等损害,不 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2 车辆损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2.3 机械损害,包括绞、碾、碰、割等2.4 起重损害,指起重设备有缺陷或操作过程中引起的损害2.5 触电,包括电击2.6 淹溺2.7 灼烧2.8 火灾2.9 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以及平地坠入坑内2.10 堰塌,包括建筑物倒塌,土石堆置物倒塌2.11 锅炉爆炸,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2.12 容器爆炸,包括固定或移动式容器2.13 其他爆炸,包括尘粉爆炸、钢水爆炸、管道爆炸2.14 中毒和窒息,包括煤气、汽油、沥青、氮气中毒和缺氧2.15 其他损害,包括扭伤、跌伤、冻伤等归入十四种类别有困难的损 害3 事故等级3.1 伤亡事故3.1.1 轻伤事故:职工受伤后,缺失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 105 个工作日一下的失能损害。
3.1.2 重伤事故,职工受伤后,缺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 个工作日的 失能损害,即只含重伤而物死亡的事故3.1.3 死亡事故,当时死亡或受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3.2 职工伤亡事故,按照损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为四类3.2.1 轻伤事故,至只有轻伤的事故3.2.2 重伤事故,指有重物而没有死亡的事故3.2.3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3.2.4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含三人)3.3 设备、操作事故3.3.1 特大事故,设备损坏造成全厂性停产72 小时以上,三类压力容 器爆炸或修复费用达五十万元的3.3.2 重大事故,因事故阻碍,多系统缺失日打算产量的 25%,单系统 缺失日打算产量的 50%或设备严峻缺失,修复费用达十万元(含十万元) 的为重大事故3.3.3 微小事故,凡未达到上述条件者为微小事故3.4 火灾爆炸事故3.4.1 特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含十人)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 伤三十人;受灾五十户以上;烧毁财物缺失五十万元以上3.4.2 重大事故,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烧毁 财物缺失五万元以上3.4.3 不具备前列两次情形的事故,为一样事故。
4 缺失运算4.1 因工伤事故的运算方法4.1.1 千人负伤率:表示某时刻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造成轻伤 的人数,按下式运算:千人负伤率=轻伤人数/平均人数*1034.1.2 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刻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 重伤的人数,按下式运算: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4.1.3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刻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 死亡的人数,按下式运算: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4.1.4 损害率:表示某一时刻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损害的人数指 轻伤、重伤、伤亡人数之和,按下式运算:百万工时损害率(A)=损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4.1.5 损害严峻率:表示某一时刻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缺失工作 日数,按下式运算:损害严峻(B)=总缺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4.1.6 损害平均严峻率,表示每次受损害的平均缺失工作日按下式运算:损害平均严峻率N=B/A=总缺失工作日/损害人数4.2.1 概念4.2.1.1 事故直截了当缺失,指原材料缺失和设备缺失4.2.1.2 产量缺失,指各种缺失之和4.2.2 缺失运算4.2.2.1 事故总缺失金额=直截了当缺失+严峻缺失费4.2.2.2 产量缺失=停车设备台数*停车时刻(小时) *设备小时打算产量(吨)4.2.2.3 产量缺失金额=缺失产量*产品单位成本(不变价格)5 治理分工与报告程序:5.1 各类事故由总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畴内,对分工 治理的事故负责,负责调查、登记、统计、建档和报告,安全技术部门负 责全公司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和上报、各职能部门应于每月终了后三天内 将有关报告抄送安技部门。
5.2 各类事故治理分工5.2.1 人身伤亡事故,爆炸事故由安技部门治理5.2.2 生产工艺事故由生产部门治理5.2.3 设备事故(检修质量事故、设备制造质量事故)由设备部门治理5.2.4 火灾事故由安全保卫部门治理5.2.5 产品质量事故有质量检验部门治理5.2.6 交通事故由安全保卫部门或车辆治理部门治理5.2.7 污染事故由环保部门治理5.2.8 基建工程事故由基建有关部门治理5.2.9 自然事故、未遂事故按照职能部门的职责范畴分工负责治理5.3 两种以上的综合事故,凡涉及人员伤亡的,以安技部门为主;由于 设备引起的生产操作事故,压力容器以及锅炉爆炸事故,以动力设备部门 为主;由于操作事故引起设备损坏,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5.4 按事故分工规定,逐级做好报表的呈报工作,所有各类事故的年终 总结和汇报材料均应抄报安技部门5.5 报告程序5.5.1 事故的最先发觉者,除赶忙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 或生产部门报告,而后逐级上报5.5.2 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及各类重大事故应赶忙报告有关部门和公司 领导,若事态仍在连续要随时报告5.5.3 发生事故的单位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送主管部门。
报出时刻: 一样事故三天内,重大事故七天内5.5.4 凡外单位人员在厂内劳动、实习、培训时发生伤亡事故,按表外 统计上报5.5.5 凡因工伤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一个月以后,由轻伤转 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5.5.6 对重大事故,工厂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二十天内报送 上级有关部门6 调查与处理6.1 不论发生任何大小事故,都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 认真调查和分析,查明缘故,明确责任,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专人限期 完成6.2 事故调查6.2.1 总经理必须对职工伤亡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登记、统计、调查和 报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6.2.2 轻伤事故,由车间主任组织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等有关人员、会 同工会进行调查,确认事故缘故,提出改进措施并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登记 表>及时报送安全部门和工会6.2.3 发生重伤事故,由公司要紧领导人组织公司生产技术、设备安全、 保卫、技术等有关人员会同工会组成调查组6.2.4 伤亡事故、重大和特大伤亡事故分别由公司和公司主管部门组织 调查组,当地劳动部门、公安局、检察院和工会参加其中特大伤亡事故 调查组织由省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安全部门、经委和工会参加。
6.2.5 事故调查要尽快查明缘故,拟定事故调查尽快查明缘故,拟定改 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在事故发生后二十天内向有关部 门报送《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6.2.6 对一样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由车间部门领 导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明缘故,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对事故责 任者提出处理意见6.2.7 对重大事故,企业领导人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必要时 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和工会等有关单位参加,查 明缘故,确定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6.2.8 调查事故应充分利用摄像、录音等先进手段,对所有事故调查分 析的资料如现场调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报告书 和施工方案、修理票证等整理登记建立事故方案妥善保管6.3 事故处理6.3.1 事故处理时,按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事故的责任者, 领导的责任者和要紧责任者6.3.2 由于不服从治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作业,而发生重 大事故构成重大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惩戒6.3.3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可按照事故大小,缺失多少,情节严峻, 以及阻碍程度情形,令其赔偿经济缺失或给予行政警告、降职降薪、撤职 留公司查看,开除出公司,直截了当追究刑事责任。
6.3.4 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者,要追究责任,从 严处理6.3.5 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7 抢险和爱护7.1 发生事故,必须主动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7.2 发生重大事故时,公司领导亲自指挥,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 保卫、卫生院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戒备工作,在抢救时,应注意 爱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做好 标志7.3 对有害物大量外泻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戒备线,抢救人 员应配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8 责任划分8.1 公司安全治理实行总经理责任制,同分管领导分工责任结合的责任 制正职分配的工作,副职不执行或拖拉未办导致事故的,由副职向正职 反映,建议得不到重视和支持,或研究不解决而造成后果的,由正职负要 紧责任8.2 公司制度不健全不科学,由总工程师专门分管厂长负责,治理部门 已制定规章制度,领导不颁发或不组织实施由领导负责8.3 设计有缺陷或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由设计者和审批者负责在施工和 生产过程中发觉设计有缺陷,能够采取措施补偿而不采取的由施工或生产 部门领导负要紧责任。
已制定措施却不执行,而酿成事故的,由违反者负 责8.4 凡转让、应用、推广的科学成果,必须通过技术鉴定,其科技成果 中未提出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及“二废”处理的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 程,要追究科研设计单位的责任8.5 制造施工部门未严格按图纸制造,施工未经设计或修改设计未经批 准而施工者,要对由此发生的事故负责8.6 持安全作业证违章发生事故,由本人负责,被委派作业发生事故, 由委派者负要紧责任8.7 徒工在学习期间,必须在师傅带领下进行工作,不听师傅指导擅自 操作造成事故,由本人负责,在师傅指导下操作发生事故,由师傅负要紧 责任8.8 因治理不善,纪律涣散,违章违纪严峻,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