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平和县地质公园.doc
79页1福建平和灵通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第一章 地质公园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一、概况平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南部,隶属于漳州市平和县管辖园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24°04′20″-24°14′25″,东经 117°01′10″-117°15′15″面积约 40km2平和县北部为永定、南靖两县, 东连龙海、漳浦两市县,西临广东大埔、饶平两县,南靠云霄、 诏安两县, 总面积 2328.6km2平和县以公路交通为主,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两条省道(郊柏线、牛旧线)为干线,县乡道为支线 ,向 东、南、西辐射,内通外连,干支联网的公路网布局,为平和县旅游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区际交通来看,主要由 2 条国家专养的省道来联系平和与粤东、闽西区域,区内公路共长 123.31km,其中郊柏 线 86.05km,牛旧 线 37.26km这两条公路南北东西向纵贯全县,道路状况较好全县共有县乡养护公路 275 条,全长 1596km,公路密度为 0.82km/km2,公路通车里程为漳州市首位,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中心城 镇的联系已基本保障,以中心城镇到各景区、景点的道路也可直达,可间接连接二、地形地貌园区处于闽中大山带博平岭南段,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侧高中间低。
因受多组构造控制影响,地形复 杂,地貌 单元众多中山、低山、丘陵之山脊与河谷、盆地、平原相间排列走向呈 NE-SW、NW-SE 和 SN 向园区西部有双尖山(1190m) 、鹅公山(1436.3m)、大芹山(1544.8m)是闽南地区第一高峰灵通山主峰擎天峰高21281.7m,灵通山由北向南分 别有 30 多座高于千米山峰 组成(1150.2、1036.6、1036.5、1067.5、1147.3、1013.0、1035.0、1150.2、1183.0、1147.3、1013.0、1224.0、1281.4、1223.7、1108.5、1238.5、1250.6、1167.0、1083.5、1174.8)园区东部有望旗针(811.3)、石屏山(1005.9)、白石山( 947.5)中部有 矾山(1075.0)这些山体被花山溪、芦溪、九峰溪、安厚溪、大溪溪、文峰溪、五寨溪等所分割,构成了独立的中山地貌单元,并向河谷方向逐渐降低形成中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Ⅰ、Ⅱ、 Ⅲ级阶地)等层次分明的地貌单元分布格局园区以中山山地为主,中山约占园区面积的 55%,低山约占园区面积的 27%,丘陵,约 占园区面积的 17%,其余 为少量山间谷地。
三、气候1 气象水文本县地处博平岭南段,海拔 1544 米的大芹山双尖山纵贯南北,把全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多丘陵河谷平原,属于南 亚热带气候,西北部为中低山,属于中亚热带气候以夏长冬短,温热湿润为特色年平均温度 17.5-21.3℃一月 6-7℃,极端最低气温 2.5℃,七月 33℃极端高温 39.2℃但由于本县海拔变幅大(从 135 米至 1700米),地形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极悬殊年均无霜期 320 天平和县雨季长,降雨量充沛,全年降平均雨量 1660-2000mm,自中部向西 东两侧递减灾害性气候因素有台风、暴雨、寒潮、干旱和冰雹暴雨对土壤的破坏力最大,它来势急、雨量大,形成大量地表径流,冲刷表土,淹没良田,损坏庄稼,造成表土和肥料的严重损失按气象标 准,平均每年有 158 天暴雨(日雨量大于 50mm),全年除 12 月外都出现暴雨(1 月 1 次、2 月 3 次、 3 月 7 次、 4 月 10 次、5 月 18 次、6 月33 次、 7 月 26 次、8 月 29 次、9 月 20 次、 10 月 9 次、11 月 2 次),历年最大暴雨量大3溪为 304.6mm寒潮(春寒、五月寒、秋寒及冬寒),尤以孟春、秋季,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严重。
影响平和县的台风平均每年 4 次,多集中 7-9 月,主要表现为过程暴雨和大风最大过程日降雨量 300mm 以上,最大风速达 28.5m 以上本县干旱年均 2.5 次,在 25 年中发生春旱 12 次,夏旱 25 次、秋冬旱 28 次最长旱期达 199 天(1962.11.13-1963.5.30)2、水系园区地形复杂,崇山峻岭间遍布小溪河流,由于其集水面积小,因而河流多短而小,且常形成独立水系主要为九龙江、韩江水系的上游主要河流有花山溪、芦溪、九峰溪等花山溪是全县最大的河流园区水系概况表名称特征 花山溪 九峰溪 安厚溪 大溪溪 文峰溪 五寨溪发源地 双尖山东北部 双尖山西部 灵通山东南侧 大芹山东南侧 峨嵋山东北侧 大矾山南侧流经地霞寨、国强、坂仔、小溪、山格崎岭、九峰,流入广东安厚4 条支流流入漳江大溪流入诏安东溪文峰6 条支流流入南靖五寨流入漳浦鹿溪长度(km) 64.2 40.7 17 16.2 20.4 13.4流域面积(km2)857.3 386.2 144.8 107.5 168.5 68.5年均径流量(10 8m3)8.36 3.91 1.23 1.23 1.7 0.88水系 九龙江西溪支流 韩江 云霄漳江 诏安东溪 九龙江西溪支流 漳浦鹿溪四、土地土地面积为 408.4 万亩,其中林地面积 383 万亩,占土地面积 93.8%,水田 234万亩,占 5.6%,旱地(包括茶果园)2.5 万亩,占 0.6%。
平和县土壤划分为六个土类,十五个亚类和四十三个土属,五十七个土种若依土类而论,则以红壤土类面积最大,面 积为 187.03 万亩,占全 县土地面积53.54%,其次为砖红壤性 红壤土,面 积 84.5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 24.18%,水稻土35.34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 积的 10.11%这三个土类 面积总和为 306.87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 87.83%,其余 d 三个土类仅占土地面积 2.86% (全县土地面积中尚有9.31%为 岩石、道路、村庄等)这种情形为本县的地形、地质和气候特征所决定如土壤的分布明显受地形的高低控制,丘陵区(面积为 227.5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65.2%, )、低山区(面积为 92.1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 积 26.3%, )主要发育有砖红壤性红壤土和红壤土五、植物本县温热多雨,植被种类繁多,资源极其丰富全 县 森林覆盖率达 70.6%其中人工造林 148 万亩,占全县 有林地面积的 61.7%木本植物有 151 科 866 种,分布在高程 500m 以下的多为马尾松、杂木混交和残存次生林,500m 以上为荒山灌木丛和禾本科植物,局部地区有针阔 混交林。
大部分地区 长 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稀少,代之为次生植被计有蕨类植物 21 科 40 属 42 种,裸子植物 9 科 6 属 20 种,被子植物 121 科 427 属 804 种主要植被类型有:① 针 叶林植被 --马尾松群系和杉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千米以下中山、丘陵,是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② 阔叶林植被—有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植被品种多、面积小,主要有栲、楠、樟、楮、木荷、山茶、黄端木、杜鹃、毛竹等5③ 灌丛和灌草植被 ——姚金娘、芒箕、厥 类、山茅、 凤尾草、夏枯草、鹧鸪草等草本六、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 鸟类、鱼类、虫 类及背甲类等其中两栖类 5 科 7属,爬行类 30 科 46 属,科 7 属,鸟类 30 科 60 属, 兽类 14 科 30 属,鱼类 15 科 41属 44 种其中有不少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七、矿产平和县矿种类型较多,已发现矿种 23 种金属 矿有金、银、铜、钼、锡、铅、 锌、铁、铍、锰、稀土等非金属 矿有叶腊石、明矾石、高岭土、硅石、钾长石、泥煤、耐火粘土、花岗岩、水晶、 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规模储量较小其中,铜钼矿 3 个矿点储量达 100 万吨以上, 铅锌矿 5 个矿点储量达 112 万吨,硅石储 量达 1000 万吨, 锰矿 5 个矿点储量达 8.78 万吨,明 矾石2 个矿点储量达 828 万吨。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全县现有 56 万人口,县城人口 8 万多人,流 动人口约 3 万人全 县辖 10 镇 5 个乡,1 个 农场,240 个村, 8 个社区居委会,12 个作业区,2571 个自然村平和县历史文物丰富,自然景观多样,每年吸引不少周边民众前来旅游,成 为漳州市旅游大县特别是“八五”以来,平和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大幅度增长,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 100 万人次, 创 收达 3000 万元以上, 间接收入达 3 个亿,旅游业已成为平和 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旅游基 础设施日臻完善,80 年代以来,全县各级部门已投入了 2 亿多元发展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6通讯、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还筹建了新的旅游企业这些都为平和县旅游业新一轮创业提供有力的保证平和县是“全国水果百 强县 ”和“福建省水果十强县”全 县水果总产量 50 万吨,居全国县级第六位和福建省县级第一位,具有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白芽奇兰之乡的美称,琯溪蜜柚、平和香蕉、白芽奇兰茶是享誉国内外的绿色食品平和县还盛产芦柑、龙眼、荔枝等亚热带名优水果基础设备完善,平和县以公路交通为主,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两条省道(郊柏线、牛旧线)为干线 ,县乡道为支线,向东、南、西辐射,内通外连,干支联网的公路网布局,为平和县旅游 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投资环境完美,工 业化进程加快,形成食品罐头、果蔬冷冻、服装鞋 业、机械制造、茶叶加工、电力建材、 纸品纸箱等工业体系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观光旅游、投资发展的宝地二、园区乡镇园区跨大溪、安厚二镇,有 25 个自然村,共 370 户 ,1800 多人,耕地面积 1500多亩分属大松、下村、新荣、豪林、石寨、新光、溪口等村庄大溪镇面积 139.1km2,辖 25 个村,一个居委会,53500 人,其中城镇人口 5100人全镇 2006 年人均纯收入 3250 元主要 为农业,其次为劳务和工业安厚镇面积 120.9km2,辖 22 个村,一个居委会,51235 人2003 年工农业总产值 4.37 亿元,财政收入 830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3581 元第三节 园区历史沿革平和历史悠久,古为扬州之域,周为七闽之地;晋至六朝,属绥安县;隋属龙溪县;7唐垂拱二年(686 年)“ 开漳圣王 ”陈元光建置漳州府后,属漳浦 县;元至治年间(1321—1323 年)属南胜县,县城为南胜镇,至元三年(1337 年)迁至今小溪镇旧县村,至正十六年(1356 年),南胜县改名南靖县, 县城移至靖城,辖今平和、南靖两县;明正德十三年(1518 年)始置平和县。
灵通山是闽南名山,久负盛名在《古今图书集成》、 《漳州府志》、 《中国名胜词典》内均有灵通岩之记述,遐闻 海内外,是著名的旅游 胜 地灵通山风景区从 1987 年开始建设,于 1992 年第三批,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 15km2包括灵通宝 镜度假区、灵通奇观观赏区、青云接待中心区、 狮峰眺海浏览区、朝天古寺休闲区、天堂胜景朝圣区、 东川水上游 乐区 灵通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平和县灵通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8 年2005 年元月以来,平和县人民政府委托平和县旅游局对风景区实施管理现管委会设主任 1 名,由县旅游局局长兼任;设副主任二名,分别协助主任开展内、外部事务;设管委会委员二名,具体负责下设科室的相关事务现有干部职工 27 人,其中干部 7 人, 临时工 20 人景区目前的主要功能是浏览和佛教朝圣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山上已有标准客房 64 间,通往大溪镇的公路已建成,在主客源市场(以厦门为主、兼 顾漳州、汕头、潮州等地)通过大力宣传推介,效果相当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