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docx
32页第一章1. 叙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区别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要点:①理论依据 ②炮制的目的要求 ③强调根据药材自身的 ④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 综合应用性学科2. 叙述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及主要特点1. 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2.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3. 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4. 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现代(1911年至今)3. 叙述中药炮制各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及论述一)春秋战国至宋代1. 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提出了 “止血者燔发”,收载有“炮、炙、燔、煅、熬”等炮制术语❖《黄帝内经》中“治半夏”❖ “角发”、“燔治”是最早的炭药一血余炭❖ 口父咀一当时的切制饮片2. 秦汉时期❖ (1)炮制理论方面:炮制的目的和原则初步建立❖ 《神农本草经》:①首次提出了生熟异用❖ ②炮制降毒❖ ③强调产地加工3. 魏晋南北朝❖成就:炮制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炮制理论方面❖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陶弘景将炮制技术进行归纳,是最早的炮制分类方法;❖《雷公炮炙论》(雷教)标志着中药炮制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毁《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总结了当时炮制成就、创建了炮制新方法、 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4. 隋唐五代❖《新修本草》:世界最早的药典首次将炮制列入法定范围;5.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类《药典》),依法炮制,法定了制药标准(二)金元、明时期《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作用缪希雍《炮炙大法》为第二部炮制专著,共载药439种三)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成就:①叙述了辅料炮制的原理和作用;②完善了净制理论;5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有哪些?两级标准:国家标准:首先要执行《中国药典》省、部(局)级标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如国家与部级标准中未收载的品种或项目,可执行各省、市、 自治区的炮制质量标准4.炮制专著都有哪些?三大炮制专著的概况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主要特点及贡献雷公炮炙论雷毁南北朝刘宋时期300种① 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② 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 作用③ 运用辅料炮制药物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439种① 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② 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修事指南张仲岩清代232种① 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② 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性—-弟二章1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 效2炮制对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的质量分别有哪些影响?在炮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3炮制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有哪些方面?1. 净制与临床疗效去除①杂质 ②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如麻黄,巴戟天 ③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 药物2.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① 水处理② 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③ 适时适宜干燥3.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还有湿热炮制,如蒸法,煮法等① 炒法:在提高疗效和抑制偏性方面作用较大,如炒种子类药物,焦山楂,蛤粉炒阿胶等② 煅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 煅后不但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4. 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4,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固体辅料]—[作用三中I司传病体酒制升髭-酒黄连,清上焦湿热醋制入it一酷元胡,政jn■解郁止痛辅料(包括药汁)盐制入管一盆黄枇,溢明降火,退虚热美制景歆一美半真,蜻强化痰止咳作用密制廿缓一增曜出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如紫苑、款冬花等4传统的制药原则有哪些?其方法是什么?一.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 —* *弟三章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一、 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净制去毒:如薪蛇、乌梢蛇,去头、鳞、骨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加热去毒:砂烫马钱子辅料去毒:醋制芫花压榨法:柏子仁霜蜜炙麻黄二、 改变或缓和药性性味偏盛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可通过炮制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生甘草一一甘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的功效炙甘草一一甘温,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蒲黄生品一一性滑,活血行瘀止痛蒲黄炭——性涩,止血蜜炙麻黄可使辛散作用缓和常用炒法、蜜制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甘能缓”,“炒以缓其性”三、 增强药物的疗效(1) 增加溶出率,提高疗效如饮片切制,炒(逢子必炒),炙(延胡索)等2) 减少有效成分损失,保存药效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苓、苦杏仁等。
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黄芪:生品一补中益气 蜜制一增强补气作用四、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中医对药物作用的趋向是以升、降、浮、沉来表示,中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大黄生品一苦寒,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酒制品一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生莱菔子一升多于降,涌吐风痰炒莱菔子一降多于升,降气化痰,消食除胀“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等五、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通过加热或辅料制可改变或增强药物对某一部位的作用,使作用更加专一醋制入肝”,“盐制入肾”如:生黄连一入心经姜汁炙黄连一入胃经吴萸制黄连一入肝经六便于调剂制剂1除去杂质,提高洁净度;2除去非药用部位,配方剂量准确;3分开不同药用部位;4质变酥脆,提高生物利用度;七、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1. 通过净制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2. 药物通过加热处理,干燥或保苷杀酶或杀死虫卵,保存药效 如桑螵蛸清蒸后,有两方面作用:(1) 保存药效,消除副作用 (2)杀死虫卵,易于贮藏3. 种子类药物炒后可防止发芽八、 利于服用指动物类、树脂类及其他有异味的药材(1) 矫味 甘草水炙远志2) 矫臭 紫河车、乌贼骨、乌梢蛇等2炮制对含生物碱类和昔类、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有哪些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1. 净选加工的影响由于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分布不一,经过净选加工可区分药材含不同生物碱的部位2. 水处理的影响有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能溶于水,在炮制过程中如用水洗、 水浸等操作时,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在切制这类药材时,宜采取少泡多润的原则,尽量减少在切片浸泡过 程中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如槟榔、苦参、黄连3. 加热制的影响各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有的在高温情况下不稳定,发生水解、分解的变化1对含毒性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如川乌、草乌中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经过水和热的处理,水解成毒性较 小的乌头原碱;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经砂炒后含量下降2. 对含活性成分生物碱的药物,热稳定性差,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石斛等4. 辅料制的影响酒、醋是常用辅料,可增加生物碱的溶出率1. 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如黄连、黄柏的酒制2. 醋是弱酸,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增加溶出率,提高疗效,如醋制延胡索3. 醋酸可以取代复盐中的酸类,形成可溶于水的醋酸盐复盐,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二、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 水制的影响❖应采取少泡多润,如甘草、大黄、秦皮。
2. 加热制的影响❖杀酶保苷,如槐花,苦杏仁等3. 辅料制的影响:① 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如黄苓、大黄等② 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降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含苷类药物一 般不用醋制三、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也称精油,是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常温下易挥发,在70%以上浓度的乙醇中 可全溶,在水中溶解度较小1. 产地加工的影响① 游离状态存在,要及时加工,如薄荷、荆芥等② 结合状态存在,要使其酶解(俗称发汗),如杜仲、厚朴等2. 水制的影响采用“抢水洗”,不宜带水堆积如藿香、薄荷、荆芥等3. 加热的影响① 一般应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② 通过炮制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如蜜炙麻黄③ 加热除去有毒副作用的挥发油,如乳香第四章1常用炮制辅料有哪些?其炮制作用是什么?炮制用辅料液体辅料(包括药汁)多用于炙制、蒸制、煮制、淬制等,协调增强药效1. 酒黄酒:含乙醇15%〜20%,炮制多用;白酒:含乙醇50%〜60%,浸药多用;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常炮制的药物:黄苓、大黄、白芍、当归,乌梢蛇等2. 醋炮制多用陈醋;主要成分:乙酸4%~6%醋多用作炙、蒸、煮等辅料,常用醋制的药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等。
3. 蜂蜜炮制多炼制后用;作用: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常用蜂蜜炮制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紫苑、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等4. 食盐水为食盐的结晶体加适量水溶化,经过滤而得的澄明液体食盐:水=1:4〜5主含氯化钠,常用来炮制治疗肾部疾病的药物作用: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常以食盐水炮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等5. 生姜汁用鲜姜捣汁或干姜煎汁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 1药材:生姜:干姜=10: 1: 1/3作用:性味辛,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缓和药性等作用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等6. 甘草汁为甘草水煎液,作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增溶等7. 黑豆汁 为黑大豆加水煮熬而得的黑色混浊液体作用:增强疗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8. 米泔水 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混浊液体或2kg米粉加水100kg 作用:①可除去部分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