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设计参考.docx
7页人类工效学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4776—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4批准1994—07—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本标准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和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2引用标准GB 3975人体测量术语GB 1000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 12985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通则3术语和符号3. 1水平基准面PXY在工作岗位,人站立的或座椅放置的平面(见图1至图3)3. 2垂直基准面PYZ与人体冠状面平行,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并且通过工作岗位上限制人体向前的点所在 的平面[见图1(a)至图3]3. 3座位面高度S座位设计平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3. 4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坐姿时手操作平面与座位设计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图1坐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图2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和D尺寸同图1b)图3坐立姿工作岗位尺寸图示(B和D尺寸同图1b)3. 5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立姿时手操作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和图3)。
3. 6工作平面高度A安放作业对象或工装夹具的平面和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3. 7作业面高度C手作业平面和工作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3. 8工作台面厚度K工作平面与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3. 9脚支撑高度F脚支撑面的几何中心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3. 10小腿空间高度U座位设计平面与脚支撑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3. 11大腿空间高度Z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座位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3. 12坐姿工作岗位的腿空间高度 G限制大腿向上动作界面与脚空间上方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和图3]3. 13立姿工作岗位的脚空间高度I容脚空间上方界面与水平基准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3. 14腿部空间进深T1垂直基准面和限制小腿或膝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3. 15脚空间进深T2垂直基准面与限制脚前伸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3. 16腿部空间宽度B限制膝或脚向外侧扩展的两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3. 17横向活动间距D两相邻工作岗位上的纵向中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b)]。
3. 18向后活动间距W垂直基准面和限制人体向后活动界面之间的距离[见图1(a)至图3]4工作岗位的类型根据作业时人体的作业姿势,工作岗位分为三种类型: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和 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5工作岗位尺寸根据与作业关系的程度,工作岗位尺寸分为与作业有关的和与作业无关的两类5. 1与作业无关的工作岗位尺寸以作业人员有关身体部位的第5或第95百分位数值(见GB/T 12985和GB 10000)推导 出与作业无关的工作岗位尺寸表1 mm尺寸符号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坐立姿工作岗位D31000W31000T133303803330T2353031503530G<340—<340I—3120—B3480—480
根据作业时使用视力和臂力的情况,把作业分为三个类别:I类:使用视力为主的手工精细作业分别以GB 10000中坐姿立姿女性、男性眼高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参照,并考虑 到姿势修正量和经验,确定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II类:使用臂力为主,对视力也有一般要求的作业分别以GB 10000中坐姿立姿女性、男性肘高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参照,结合经 验,确定坐姿工作岗位的相对高度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III类:兼顾视力和臂力的作业以I、II两类相应的高度平均值分别确定坐姿、立姿工作岗位的女性、男性的第5和第 95百分位数的相对高度H1和工作高度H2表2 mm类 别举 例坐姿工作岗位相对高度H1立姿工作岗位工作高度H2P5P95P5P95女(W)男(M)女(W)男(M)女(W)男(M)女(W)男(M)I调整作业检验工作精密元件装配4004505005501050115012001300II分检作业包装作业体力消耗大的重大工件组装25035085095010001050m布线作业体力消耗小的小零件组装300350400450950105011001200图4依作业要求确定的坐姿工作岗位相对高度H1和立姿工作岗位的工作高度H2数值。 展示了第5百分位数女性(5%早)和第95百分位数男性(95%占)情况,以及对视距和手、臂姿势的影响5. 2. 4工作平面高度A的最小限值a. 坐姿工作岗位(见图1)A > H - C + S (3)或A > H - C + U + F (4)b. 立姿工作岗位(见图2)A > H2 - C (5)5. 2. 5座位面高度S的调整范围^95% %% "1(5%) "1(95%) (6)5. 2. 6脚支撑高度F的调整范围S5% - S95% + U95% -U 5% (7)或F5%-F95% =H1(95%"H1(5%) + U95% ~U 5% ⑻5. 2. 7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限值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限值见表3mm尺寸符号 P P95 女性~男性女性男性Z135135175175U3754154354805. 3工作岗位尺寸的设计5. 3. 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一般程序a. 确定工作岗位类型;b. 根据5. 2. 3条确定作业要求的类别,在表2中查出和作业人员性别相符的第95 百分位数的相对高度H1或工作高度H25. 3. 2坐姿工作岗位5. 3. 2. 1工作面高度A被限定、不能升降时,座位面高度S、脚支撑高度F必须满足 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身材的升降调整范围。 5. 3. 2. 2工作面高度A可以升降时,座位面高度S必须可以升降调整,以适应第5和 第95百分位数身材的作业人员5. 3. 2. 3在设计女性和男性共同使用的坐姿工作岗位时,应选取男性的相对高度H1计 算工作面高度A;同时座位面高度5和脚支撑高度F必须有较大的调节范围,以适应女性作 业人员5. 3. 2. 4在用公式(4)计算工作面高度A时,必须使用小腿空间高度U和脚支撑高度9 的第95百分位数,保证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有必要的腿部空间高度G5. 3. 2. 5按公式(6)、公式(7)、公式(8)分别确定座位平面高度S和脚支撑高度9的调节 范围5. 3. 2. 6根据5. 2. 3. 2条检验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的大腿空间高度Z5%和Z95%是否 大于表3中的最小限值 ° °如果不符合要求,可参照下述方面进行修改:a. 加大工作平面高度A的尺寸;b. 减小作业点高度C,如改变工件、工装夹具安置方位(见5. 2. 2条);c. 减小工作台面厚度K值(见5. 2. 3条)经修改后的设计,应再作复核5. 3. 2. 7设计步骤举例见附录A(参考件),例15. 3. 3立姿工作岗位5. 3. 3. 1在工作面高度A被限定情况下,可使用踏脚台解决作业人员的适应性,同时 必须注意:a. 踏脚台的设置对立姿工作岗位原有灵活性的限制;b. 踏脚台的设置增加意外伤害的可能性;c. 脚踏台对不同百分位数身材作业人员的适应性。 5. 3. 3. 2在工作面高度A未被限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工作面能升降调节的台面以适应第5 和第9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5. 3. 3. 3在工作平面高度A必须统一的情况下(如生产流水线),工作高度H2按作业人 员性别异同分两种情况确定a. 作业人员性别一致时H 2 = [ H 2(5%) + H 2(95%)/2 ⑼其中H2(5%)和H 分别为表2中某一类别作业的女性或男性第5和第9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b. 作业人员性别不一致时,取H 2=[ H 刑.95%) + H 2(M.5%)/2 (10)式中:H2(W95%)—表2中某一类别、女性第9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H,ww:—表2中该类别男性第5百分位数立姿工作岗位高度 2(M.5%)5. 3. 3. 4用公式(5)确定工作平面高度A同时必须注意:a. 对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或女性)作业人员增加了视距,应检查是否影响观察和操 作;b. 对第5百分数的女性(或男性)作业人员,应该检查作业点是否可及5. 3. 3. 5当作业点在垂直基准面以外150mm以上时,必须保证站姿腿部空间进深T1、 脚空间进深T2和脚空间高度I符合表1中规定的数值。 5. 3. 4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5. 3. 4. 1用5. 3. 3中所示的立姿工作岗位设计方法,确定工作高度片:和工作平面高 度A5. 3.4.2根据作业要求的类别,从表2中查出工作高度H1(5%)和H1(95%);分别按5. 2.6 条和5. 2. 7条计算座位面高度S调整范围和脚支撑F调整范围;核算大腿空间高度Z是 否大于表3中规定的最小限值5. 3.小3检查在立姿工作时第5百分位数的作业人员能否触及以坐姿为主安排的工装卡 具、作业对象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和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铭续、周学敏、姚海兴、吴珂、肖惠、罗秋科本标准参照采用德国标准DIN 33406《生产区域工作岗位尺寸 术语 工作岗位类型 工作岗位尺寸》(1988年版)。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