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记忆.docx
14页舌尖上的记忆 记忆中的憧憬 小时候,我经常生病医院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每次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大夫拿着针管走向自己时,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恐惧的苦涩感在“哇哇”的大哭声中,结束了针头与我的亲密接触这时,一颗雪白宛如珍珠的东西塞进了我的嘴里它冰冰凉的,带着丝丝的甜味,在我口中融化这舌尖上的甜蜜顿时清走了我心头的苦涩那时,一颗糖豆带给我的不仅是味觉上的甜,还有稚嫩心田上傻傻的憧憬 记忆中的温馨 一到过年,不管多少琐事缠身,父母亲和我都会聚到奶奶家吃团圆饭那时,一锅热腾腾的饺子总能让我垂涎三尺夹起那宛如小船般灵秀可爱的饺子,带着刚出锅的热度,放入嘴中一咬,浓郁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再仔细一嚼,菜的清爽与肉的浓厚瞬间让我忘记了跋涉的疲倦,陶醉在无尽的温馨之中也许,饺子的香味带给家人的,不仅是口齿间挥之不去的可口,还有一股盈满了家的味道的香甜,像小溪般缓缓流过心田,带给我家乡的亲切感和团聚时的温馨回忆 记忆中的母爱 夏日炎炎,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回到了家这时,母亲会递给我一杯冰爽的柠檬汁一口饮下,清凉的气息如清风般拂去了我心头的燥热,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森林中,忘记了烦忧这舌尖上的清新给予了我动力,更有母亲那关爱的力量。
冰爽的柠檬汁带给我对母亲的甜蜜回忆 人生匆匆,不妨停下快速的脚步,捡拾起那回忆中的味道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沁人心脾的美好的味觉享受,更有那篇篇恰如画卷的温馨记忆……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舌尖上的记忆2 春天的阳光懒懒的,悠闲的躺在云朵上暖洋洋的天气,懒洋洋的我,推开一个面包店门,思考片刻,要了一份曲奇 “姐姐,一份曲奇” “好!”一个矮矮胖胖的姐姐应了声,拿出工具,在工作台上做曲奇玻璃门里的身影渐渐模糊,被另一个熟悉的身影取而代之 从小到大,我就近乎于迷上了一些小甜品什么曲奇、小面包、迷你蛋糕—————只要是小甜品,我都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若小甜品出自外婆之手,则更像是被增添了魔力一般让我割舍不下 一个小长假,我去了外婆家,不知道是因为晕车还是生病了,怎么也吃不下东西妈妈在焦急的同时更有心痛以为肚子里有虫,又以为是缺钙,所以,又是吃杀虫药,又是补钙,把我折腾个够,也不见一点好转我想吃曲奇!”外婆倍加高兴,赶紧去做 下午两点左右,一份新鲜的曲奇摆在我面前,温度刚好,甜味适当,多一分太腻,少一分太淡,我拿起一块,小动物样子的曲奇中间夹着几颗红豆。
我轻吹一口气,忙不选地送进口中顿时,曲奇的香味弥漫在了口腔中,香糯的感觉滋润着我的味蕾,只是一口,我便陷了进去,食欲也被曲奇给打开了 后来,外婆老了,不做了,再也吃不上外婆的曲奇了思绪回来,望着店内姐姐做的曲奇,想着能否有外婆所做的曲奇那种熟悉的味道呢? 要知道,那是独属于我舌尖上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3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
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舌尖上的记忆4 走在大街上,正午的阳光发了狂,拼命地烘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炽热的味道,连往常街边高大繁茂、生机勃勃的树木也仿佛被抽干了精力,懒洋洋地耷拉着枝桠汗水从额上不断滚落,我实在支撑不住,停下脚步,向四围望了望,随后推开了一家冷饮店的门 店很小,装修朴素却温馨,头顶上方不断吹来阵阵凉爽的空调风,使我躁热的心也随之安静下来抿了抿有些干裂的嘴唇,我缓缓走向微笑着看我的老板我顿了顿:“老板,来杯绿豆冰沙吧!再加两个绿豆饼好嘞!”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利索地忙活起来我隔着玻璃门看着那忙碌的身影,内心情不自禁地震颤了一下,眼前视线渐渐模糊起来,老板的身影被另一个熟悉的背影所替代——妈妈 从小到大,我就近乎痴狂地迷恋上一切跟绿豆有关的食品,什么绿豆汽水、绿豆冰沙、绿豆饼、绿豆粥……只要与绿豆有关的食物,无论什么,我都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若这绿豆是出自妈妈的手,则更像是被增添了魔力一般让我割舍不下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临近期中考试,而我却在考试的前一天患了感冒,妈妈在着急的同时更有些心疼。
我又是打点滴,又是吃药,烧是退了,吃晚饭时我却没有食欲,只是想吃绿豆粥妈妈倍加高兴,赶紧去熬 晚上八点左右,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甜粥摆在了我面前,浓度刚好,甜味适当,少一分太淡,多一分又太腻我舀了一勺,晶莹的米粒泛着光,绿豆在其中点衬着,我轻吹了口气,忙不迭地送进嘴中顿时,绿豆粥的清香溢满了我的口腔,香糯柔滑的感觉滋润着我的味蕾只是一口,我便深陷了进去 说来也怪,第二天早晨,我原本的感冒症状消失得干干净净,无丝毫疲惫妈妈说我体质好,我却将其归功为那碗绿豆粥,以至于迈进考场时,都还回味着绿豆粥的味道 除了绿豆粥,妈妈烘培出的新鲜绿豆饼更是我的最爱,香喷喷热乎乎的,怎么吃都不够说句实在话,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厨艺并不太佳的妈妈为何能做出那么多令我念念不忘的美味 现在妈妈很少做绿豆饼了,用她的话说是工具不足材料缺乏我也没办法,因为妈妈从不说她的配方虽然有些遗憾,但那绿豆饼却也永远地成为了我幼时独有的记忆,后来我也找了很多家生意火爆的绿豆饼店,也曾五点起来排队专为了买一盒新鲜热乎的绿豆饼,但却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味道了 回忆渐渐散去笑容满面的老板端着一杯绿豆冰沙和一盘绿豆饼从厨厅走出来。
我看着老板的笑容,心中涌现出一丝期待与好奇,期待那绿豆饼有着些许我朝思暮想的熟悉味道,好奇着即使味道一样,又是否有着记忆中相同的温柔与暖意 那是独属于我舌尖上的记忆 舌尖上的记忆5 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什么美味佳肴,山珍海味,饕餮大餐但是在我心里,却有一种记忆永久地回绕在我的舌尖,那就是奶奶在年夜饭时包的饺子 每逢年夜饭,我们一家人都会去奶奶家吃年夜饭,而奶奶包的饺子是我们家年夜饭的重头戏奶奶的饺子堪称一绝,首先是颜色的绝,奶奶包的饺子是五颜六色的,红的、紫的、黄的、绿的,还有黑的呢!做这种彩色饺子工序可不一般,先要用榨汁机榨出红色的番茄汁 ,绿色的芹菜汁,紫色的甘蓝汁和黑色的墨鱼汁呢!然后再分别用这些汁和面,就做出不同颜色的饺子皮了记得我问奶奶:“这样做的饺子皮多麻烦啊!”奶奶只是笑笑不说话,在一旁的爸爸说:“奶奶不嫌麻烦,是想让咱们吃的高兴啊!”的确是的,当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小饺子摆在盘子里的时候,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呢!奶奶的饺子不光颜色好看,样子也是形态各异呢!有的像小元宝,有的像小月牙,有的像小莲花,真好似一件件手工艺品要说最绝的,还是饺子的味道,每一种颜色的饺子都有不同的味道:番茄的鲜酸,芹菜的青脆,鸡蛋的香软,墨鱼的嫩滑,让吃的人根本停不下来。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每年大年三十,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全家老小围在一起,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一边和面擀皮,包饺子,我们家也不例外,每逢奶奶包饺子的时候,我和表姐一定会来“帮忙”,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捣乱,我们偎在奶奶跟前,你往我脸上吹一口面,我在你脖子里抹一片白,闹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奶奶也绝不会责骂我们,只是边包饺子边看着我们姐俩乐当然,我们也会正经干活,结果却是把奶奶的元宝饺子变成了“小馅饼”,可姑姑却在一边说:“这姐俩做的是太阳花啊!”望着这名字好听模样实在古怪的“太阳花”,我们一家人又笑成了一团 终于到了吃饺子的时刻了,当奶奶把一盘冒着热气的五彩莲花饺子端上桌时,大家更是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我也赶紧夹了一个放在盘子里,趁热放进嘴里,顿时,水饺馅里的汤汁涌上了我的舌尖,啊!好醇,好润,好香,我沉浸在美味的世界里了,闭着眼,陶醉地说了句:“啊!美味极了!”这一下又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吃过无数次水饺,但是留在舌尖上的记忆却永远是年夜饭上的那顿水饺,想想也许是它让我想起一家人的欢笑,想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情吧! 舌尖上的记忆6 又是一年汤圆香,各色的汤圆充斥着商场的冰柜。
我在其中漫无目的的寻找,又带着遗憾离开我只是想找回过去记忆中的味道…… 每到元宵节,我和母亲都会去上海看望太姥姥她见我来,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跑去厨房为我们包汤圆 太姥姥把之前磨好的黑洋酥拿出来,团成一个个“黑珍珠”,又团了几个稍小的,单独放在一只小碗里她又拿出自己亲自磨的面粉,和成如果冻一般的糯米面团我就像太姥姥的小尾巴,随她进进出出,心里美滋滋的 一切就绪,太姥姥终于坐下来她先从糯米团上揪下一小块来,做成碗的样子再将黑洋酥团紧贴着“碗”边放进去,然后一点点把汤圆封口如果黒洋酥在放的时候没有贴紧“碗”,让调皮的空气进去,在煮的时候,它们就会撑破皮,让黑洋酥跑进水里这一切看似并不繁琐,却需要细致入微在太姥姥做起来,就游刃有余 我总是坐在她身边,如痴如醉的看着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专注的做着这些工作在点点光晕下,她的双眼闪着点点光芒,仿佛想要看透一切 一颗颗汤圆倒进了沸腾的水,在水中翻滚……我来不及等它冷却,就咬上一口,里面的黑洋酥先流了出来,便觉得口舌生津,唇齿飘香待汤圆端上了桌,我才发现我吃的,是太姥姥为我特制的小汤圆,她又用剩下的面团做成了小巧玲珑的圆子煮好后倒进米酒,撒上些许桂花,阵阵诱人的香味弥漫这间小小的屋子。
那是我吃过最好的汤圆,那芝麻的清香盘据在我记忆的深处,真愿时光永远等着在那一刻…… 太姥姥日渐苍老,如今已是年近一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