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阜新市为例.pdf
7页崔料豁彝群瞥黔黔释 采 一荟 丽 蘸一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阜新市为例 罗月丰 ( 中国 地质大学 北 京1 0 0 0 8 3 ) 摘 要 资源 型城市 是我国 城市类 型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城市, 由于经济和地域结 构不 合理, 其发展 相对落后, 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揭 之后城市 如何持续发 展这一严峻问 题 在分 析了 如何进行资源 枯竭型 城市 产业及 经济结 构转型从而 促进地区长 期、 稳定、 健康发展的问题后, 以 率新市为例初步探 讨并 提出资源 型城市实 现可 持续 发展应从产业结 构、 资源开发、 绿色经营及 提高 人 口素质 等多方面 入手 加以解决 关健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经济转型 0 引言 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近 8 0 0 0 座 国有矿山中大部分是在困境中运行, 没有发展后 劲, 其中煤炭、 有色、 化工矿山尤甚 2 0 世纪5 0 年代建设的矿山有2 / 3 进人中 晚期, 有4 4 0 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而面临闭坑的威胁全国 4 2 6 座矿业城镇中有 4 7 座面临资源枯竭后 的 转型振兴和可持 续发展问题。
川 1 阜新市基本概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阜新市是一个因煤而兴、 因 煤而立的 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 年来, 累计为国 家开采原煤5 亿t , 发电1 4 0 亿k W- h 时, 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 进人2 0 世纪8 0 年代以 来,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 煤层越来越深, 开采条件更加复 杂, 开采成本逐年加大, 亏损逐年增多 加之部分矿井关闭, 下岗 失业人员逐年增多, 给 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 阜新的地方经济发展缓慢, 接续和替代煤电的产业还没有形成落后的经济基础和 单一的产业结构, 很难适应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导致了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1 . 1 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就业问题在所有的资源型城市中 都不同程度的 存在, 但在阜新更为突出, 多 年来一直未 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2 0 0 1 年底. 阜新市实有下岗 职工、 失业人员1 5 . 6 万人, 其中, 下岗职工1 2 . 9 万 人, 占 全市职工的3 6 . 7 %; 失业人员2 . 7 万人, 登记失业率为5 . 9 %, 居全 仁 作者简介」 罗月丰( 1 9 8 I -)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耍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联系 0 I 一8 2 3 2 2 0 2 4 , E - m a il l y f @ c u g b . e d u . rn ‘||||||||︺国朋愈.困田日846 一下 丽 骊袭豁馨纂赞馨禁黔 省 之首在 下岗和 失业人员中, 矿区占4 5 0 0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 矿区下岗职 工还将逐 年增加预计到 2 0 0 5 年, 全市下岗职工、 失业人员将达到 2 0万人 ‘|1|es.﹄班圆目圈留日847 1 . 2 煤炭资源 逐渐姜缩 在3 . 3 亿t 可 采储量中, 经济可采储量少, 煤层过 深, 条件复杂, 采掘成本过高 阜矿集 团( 原阜新矿务局) 作为百 年老矿, 进人2 0 世纪8 0 年代后,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 已累 计报 废主 体矿 井1 4 对, 而 现在, 全国闻名的海州露天矿也将报废 如果没有新的接替矿山, 阜矿 集团的煤 炭年产 量将骤减至5 0 0 万t 左右, 带来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1 . 3 大量 职工处于 贫困 状态 2 0 0 1 年, 阜新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4 3 2 7 元, 比全国和辽宁省平均水平分别低 2 5 3 3 元和1 4 5 8 元。
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 5 6 元的 特困居民 有 1 9 . 8 万人, 占市区人口 的2 5 . 6 %由 于自1 9 9 9 年来连续遭遇严重早灾, 农民人均收人仅为 1 1 2 2 元, 农村返贫人 口 上升到6 0 万人, 占 农村人口 的5 5 . 6 0 a , 1 . 4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总量小 阜新 市2 0 0 1 年末人口占辽宁省总人口的4 . 7 %左右,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辽宁省的 1 . 4 %, 居 全省倒数第一位1 9 9 6 年至2 0 0 0 年5 年间G D P 平均增长2 . 7 %, 比中国西部地 区 还低2 0 0 1 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7 0 0 元, 是辽宁省平均水平的3 1 . O Y . 替代产业没 有形成, 地方工业销售收人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6 户, 最高的不足2 亿 1 . 5 地方财政入不敷出 阜新市财政状况十 分困 难, 地方财政入不敷出, 是全省1 4 个市中唯一 1 个市级和7 个 县区全 部享受省补贴的市2 0 0 1 年, 阜新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人4 . 5 4 亿元, 全市人均 2 3 6 元, 为辽宁 省平均水平的3 4 . 5 %。
市政府除保证五大机关工资和社会保障支出以 外, 其 他建 设性支出无几① 1 . 6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 大量的 歼石山、 坑口 电厂及工业、 居民生活 污水、 垃圾没有得到治理, 造 成城市中总 悬浮颗粒 物超过II 级 标准0 . 5 6 倍, 最大 值超标1 3 倍; 降尘超标 1 倍, 最大值超标1 6 . 5 倍; 流经城市的主河流 — 细河全河段化学 需氧量超过V 类水标准4 . 0 5 倍( 以上为“ 九五 ” 期间 数据) 上 述诸多 矛盾和问 题都需要在实 现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解决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与 其他资 源型 城市相比, 阜新所面临的 问题更为特殊, 更为严重因此. 深入研究阜新的可 持续发展, 使阜新经济走上健康、 良 性、 持续发展的 轨道, 对于全国同类城市的经济发展工作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① 阜新统计年鉴2 0 0 2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口!'} 'L} 拳典参鬓睿iG t 琴T 7 条二;石 而一-- 2 阜新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2 . 1 资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条件的改变 在工业化初中期, 资源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坚挺的发展趋势, 但从整个工业化进 程看, 由于需求层次的变更、 技术的发展, 资源产业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
世界上进人工业 化后期的资源型产业带, 一般都出现区内资源枯竭, 采掘业等资源型产业衰落, 环境污染严 重等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促使产业结构高度化, 地区 经济将失去 活力以 煤、 铁为基础的德 国鲁尔区在2 0 世纪5 0 年代末期. 随着 世界 能源 需求结构的 变化和 科 一技革 命的冲击, 出现了 以主导产业衰落、 就 业人数下降、 人口 外流、 环境污染为突出表现的 结构性危机 阜新市的 支柱产业是以资源( 主 要是煤) 的开采和初加工生产为主的产业目 前, 阜新市还直 接面临 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 加之环境污 染、 技术老化、 设备陈旧、 矿区土 地塌陷、 水资源RE 乏等问 题已经相当 突出[L Z J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由 一般生活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发 展阶段和以原材料 工业为中 心的重工业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 开始进人以高加工度、 高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 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产品的买方 市场已经 基本形成, 阜新市以 煤炭为支柱的超重型产业结 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生产能力大量闲置随着煤炭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以及开采成本 逐年提高, 煤炭产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2 . 2 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长期以 来, 我国 遵循的是传统计 划经济体制下 生产力统一布局, 中央 政府根据各地的资 源察赋、 原 有生 产加工 体系以及劳动 力素质与结构, 进行有分工的生产力布局, 这种生产力 布局一旦形成其经济功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延续 资源地区向 东部地区 提供农副产品和 原材料, 经过东部比 较完善的工业 加工后再向西部地区提供工业产成品由于 加工工业的 利润比 较高, 价格上 存在较大差异, 作为 补偿, 中央政府从东部地区 上缴的利润中以财政拨 款的方式向 西部地区 提供购买资金 从理论上说, 这种生产力布局是合理的, 它可以 充分发 挥各地的 资源察赋优势 然而从实践中 看, 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又是无效率的, 因 为它弱化 了人们优化自身资源配置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 中央政府在效率优先的原则指导下, 对东部经济发展采取了优惠的政 策, 在计划投资、 财政分配、 金融领 域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 使东部地区 成为最有吸引 力的地区中 西部地区主 要是上游产品, 中西部为东部加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材料, 然后吸收 东部提供的制成品, 导致中西部地区形成价值“ 双向流失” 。
中西部在东部累积效应的作用 下, 各种资源不可遏制地流出, 使东部的 资源配置达到优化, 促进了其经济高速发展 其结 果是由于投资政策和价格政策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及其它较发达地区的发展, 而使以生产 能源、 原材料为主的地区利益受到损失 阜新作为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基地, 经济 结构一直 深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 严密 约束和 控制, 一方面国家对阜新的资源产业进行了 大规 模的投资建 设, 原有畸形经济结构被强化; 另一方面阜新在国家一度实行的所谓“ 捆住 卜 游, 放开下游” 价格政策下 蒙受了巨大的 经济损失 田 1||.|1国颐佩阅翻圈口848 一 —- 万二 ; 石 燕拭龚漂鬓祺缨誉拌共卿婪之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一一 第8 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 . 3 观念的束缚 阜新市经济结构长期以来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严密约束和控制, 为国家整体利益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所受到的 体制约束较之其 他城市更深、 更烈 长期以来, 能源原材料一直处 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资源型产业处于主 导地位的 经济结构日 趋僵化, 难以改变, 即 使在2 0 世 纪9 0 年 代中 期以 后, 国家经济已经步人了买方市场阶段, 原有的资源配置体制和价格体制 仍然有着深刻的惯性作用。
阜新是资源察赋条件优越的地区, 资源产业也曾给整个区域经 济带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居民 逐渐形成了 依靠资源、 依靠传统产业的思维惯性, 普遍缺乏 观念变更和创新的动力, 缺乏主动承受市场风险、 产业风险的能力, 变革既存经济格局的动 力明显不足, 一定程度 上存在等、 靠、 要的 思想思维观念的落后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障 碍之一 3 阜新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 3 . 1 资源 适度开 采的可 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 对资源的消耗, 特别是对非再生资源的消耗, 虽然满足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但 其必然 成为 今后长期 稳定和可持续 发展的限定因素, 这一点愈来愈明显许多学者在研究 城市可 持续发展时, 把保护非再生资源和 最大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循环利用资源作为城 市可 持续发 展的基本 原则托曼( T o m a n ) 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保护资源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 通过建立最低安全标准来要求当代人承担某种责任, 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费用—效益分 析来权衡利弊 得失 世界银行经济 学家 赫尔曼· 戴利( D a l y ) 将最低安全标准规定为3 条: “ 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 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 社会使用非再生资源的速 度, 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 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 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 度, 不得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纳能力。
; C 〕 所以, 所有矿产资源型 城市特别是 资源 枯竭型城 市都要注意妥善处理 矿业开发强度与矿业经济规 模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既要发挥矿业生 产的规模效益, 又要注意开发强度. 进行适度开发, 以尽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以便为矿产资 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