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理论读书报告.docx
9页读《翻译批评导论》有感——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近几年来,翻译出版物迭出,其中不乏具有真知灼见者在我最近所阅读的书中,除了 《翻译多元论》这本书之外,还有一本书也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 授杨晓荣的《翻译批评导论》或许,是因为我平时的阅读面不是很广阔,之前我并不知道“翻 译批评”这一词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对“翻译批评”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到 它的重要性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翻译多元论》这本书主要有七个章节——翻译批 评基本概念、翻译批评基本原则、翻译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参照系、翻译批评的层次和方 法、翻译批评的依据——翻译标准、翻译标准探索、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思路和现代视野 从整本书来看,作者全面梳理翻译批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集中探讨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 标准问题;从技术层面和学科层面阐述翻译批评方法论,充分体现翻译研究的综合性和跨学 科性质不过,下面我重点谈谈翻译批评的目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根据此书,我了解到,作为翻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翻译批评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 念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杨晓荣教授将其定义为“翻译批评主要针对具体的译 作或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
因此,翻译批评可以使鉴赏,也可以是指出错误 式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借评论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 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取某种论证的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 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作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对于这个定义,很多 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定义虽然将翻译批评这一概念简单化了,但还 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比较具体清晰地指出翻译批评到底是在干什么,使我们这些初次接触 翻译批评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它此外,我还了解到了翻译批评的目的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进行翻译批评呢?其 实,翻译批评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翻译质量翻译质量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体现,从细节的取 舍、语言风格的控制到审美价值的重塑通过对译作质量进行分析,评论其得失,可以在不 同的程度上起到或批评或褒扬的作用:批评者,意在指出谬误,纠正偏差,以利译者改进, 并使其它译者得以引为鉴戒;褒扬者,意在推介佳译,树立榜样,分析其高明之处,给其他 译者以指导和启发翻译批评的第二个目的就是理论探讨在评价译作优劣的同时,可以对 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论分析以增强说服力,同时获得研究方面的成果。
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翻译批评并不以评价译作质量的高低为最终目标,这种类型的批评,其主要目的就 是借评论译作来说明或探讨一些理论问题比如通过分析译文探讨翻译标准,或对某部译作 中标题的译法予以描写性研究以探寻相应的规律、翻译原则及其原理等等综合起来看,翻 译批评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虽然常常有人会把翻译批评看成没有个性的、依附于翻译活动的奴仆,使其得不到应有 的重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根据翻译批评的定义和目的,就可以推测出翻译批评在整个 翻译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支撑翻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翻译批评置于翻译理论和翻译 实践之间,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和中介,英国翻译理论家 peter newmark 视其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翻译实践的理论升华和理论构建需要翻译批评这个中介;另一方面,翻译理论又根 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实践活动来修正、补充和丰富翻译理论,并反过来引导和推动翻译实 践的发展无疑,翻译批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构成了一个严整的自循环系统,通过良性 的互动关系,不断促进了系统内各系统元素的整合,而且还推动翻译学整个学科不断往前发 展。
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批评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第一,翻译批评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 一个译者的翻译水平;第二,翻译批评可以拓展译者的知识面并加深对母语和外语的理解; 第三,当译者面对众多的译本选择时,翻译批评能够帮助他们理顺对文本的理解;第四,经 过不断的翻译批评,译者可以归纳自己的观点,从而加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所以, 不论是从翻译学的发展来看,还是从译者翻译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来看,翻译批评都应该得到 足够的重视不过,很遗憾的是,很多老师或翻译研究者和学习者都忽略了翻译批评记得, 我以前常常会将几个翻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不过,我并不知道这就是一种翻译批评,因为 我并未了解翻译批评但是,读了杨晓荣的《翻译批评导论》,我明白以前我们所做的许多事 情和研究都包括在翻译批评范畴之中总之,读完本书后,我不仅深深地感受到翻译批评的重要性,也看到自己学习和研究的 不足以及翻译批评在教学中的缺失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应该积极地将翻译批评 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一领域对翻译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我们更应该去学习有关 翻译批评的知识,并且尽可能地对一些译作进行翻译批评的探究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翻译 批评,才能真正明白翻译质量的高低和翻译标准,才能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译作。
此外,翻译 批评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一些翻译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因此,作为 翻译研究者和学习者,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位翻译批评者不过,要想成为一名优 秀的翻译批评者,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语言文学修养、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 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地努力篇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读书报告封面(学硕)《翻译理论与实践》读书报告完成日期:2013年 12月6日篇三:《翻译多元论》读书报告 读《翻译多元论》有感——拓展知识面,构建多元翻译理论框架最近,我看了一系列有关翻译的书,有几本书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其中,一本就是安徽 大学周方珠教授的《翻译多元论》从这本书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翻译原则,也意识到自己 作为翻译学习者的不足下面我将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谈一谈这本书 对我的启发众所周知,翻译理论研究继文艺学、语言学之后,又有了美学、语篇分析、社会符号学、 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等从多角度研究翻译的方法和理论工具,从而使翻译学成为一门以翻译为 研究对象的、开放的、跨学科的人文科学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跨时 空的信息转化活动,它的理论也必然建构在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的多元理论框架之上。
完备系统的现代翻译理论必须突破中外传统翻译理论的藩篱,将文化学、语义学、语境学、 句法学、文体学、语用学、哲学、美学、文艺学等已成定论的相关学科的理论融入其中,使 其形成多元框架基础,从而构成对翻译实践实际而又具普遍性的指导作用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力我想,这也是《翻译多元论》这本书的宗旨此书总共有六大章节,分别从文化翻译论、 语义翻译论、句法翻译论、风格翻译论、语用翻译论和文学翻译论这六个角度阐释了译者在 做翻译时应该考虑的要素在文化翻译论这一章节中,作者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的角度说明,翻译应被置于东西文 化的大语境中,剖析文化差异体现在语际交际中的一系列问题如“词汇空缺”与“语义空 缺”的对策,“文化内涵”的表达,“民族色彩”的存、留、取、舍,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超 载和信息流失问题在语义翻译论中,就语义表达的准确性而言,他强调翻译中的词义选择 和语义变迁及词语的历时语义和共时语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只有将语义学、语境学 和词典学的系统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选词在句法翻译论中,他不仅清楚地阐明了英 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而且还从基于句法学理论的“翻译单位的多元转换机制”的角度阐释了 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形式对应”和“翻译等值”的命题。
在风格翻译论中,就文体和风格的 翻译而言,作者认为,文本的语言风格、文体风格与作家的风格密切相关译者虽然可以为 其译作贴上自己的“标签”,但原作的风格必须依稀可见在语用翻译论中,作者认为,语用 学的理论,尤其是言语行为理论和关联理论对话语意义在译文中的确切表达具有指导和启示 作用语用学理论是翻译理论的重要一环最后,在文学翻译理论中,作者提出,译者应将 原文留给读者的想象与审美空间毫无保留地留给译文读者为此,他不仅对如何保真文学信 息提出了一些建议,还对文学模糊和文学语言的多样性进行了诠释,以便能更好地指导翻译从整本书来看,虽然周方珠教授只是从其中的六个角度来阐释翻译多元论,但是他却提 醒了我们,随着有关翻译的知识和理论不断地丰富和深化,译者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了解和学习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结合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 进行解读和措词,进行比较准备的翻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其实,这也是很多译者、 翻译研究者以及翻译学习者(包括我自己)所缺乏的能力和素质根据我个人的翻译实践, 在翻译过程中,我常常只是专注于逐字逐句地将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显然,这样翻译 出来的译文是很糟糕的,经常枯燥无味、漏洞百出。
不过,读过周方珠教授的《翻译多元论》,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那就是知识面太狭窄,并且未将相关的理论和 实践结合起来我猜想,很多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不足之处吧此外《,翻译多元论》这本书也 折射出很多大学在培养培养翻译专业学生方面的错误和不足在课程设置上,很多学校只是 给翻译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有关翻译实践的课程,比如商务翻译、外事翻译、文学翻译等这 些课程一般更侧重于翻译练习和实践,而忽略了翻译理论这一方面虽说也有翻译理论课, 但涉及的理论知识也不是很多,也不是最前沿的理论,那更不用说将多元翻译理论了因此, 无论是翻译研究者和学习者,还是学校,在翻译学习或翻译教学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 走总之,翻译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翻译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不 同的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使人目不暇接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译学界呈现出了理论 多元,百花齐放的局面所以,作为翻译方面的学习者或研究者,我们应该紧跟世界的潮流, 熔文化学、语义学、语境学、句法学、文体学、语用学、模糊语言学、接受美学等相关学科 的最新理论于一炉,厘定翻译理论的跨学科内涵,建构译学理论的多元框架体系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才具有意义,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翻译水平。
篇四:《翻译学》 读书报告一、书名:《翻译学》二、著者:谭载喜三、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四、页数:357页五、內容概要本书共九章第一章为绪论作者认为:尽管翻译是一项古老而蓬勃开展的活动,但翻译研究却受经 验主义、教条主义、片面观点和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长期发展缓慢其中根本原因是长期 以来翻译研究未能享受起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所以作者呼吁:确立翻译学得独立学科地位 必须作为一切翻译理论工作者的共识第二章:翻译学的学科性质作者认为:翻译学是一门与符号学、文艺学、社会学、心 理学、信息论、数控论,尤其是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综合 性科学第三章:翻译学的任务和内容书中所阐述的翻译学学科建设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翻 译的历史、理论、流派;探讨翻译的性质、作用、标准、原则和方法;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 说明各类翻译的特点和不同要求;探索语言转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定翻译人员应具备的 素养、才能和培养提高途径,预测翻译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作者认为,翻译学大的任务的具 体落实就是翻译理论的建立翻译学的内容和任务是“揭示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第四章:翻译学的研究途径书中主要论述了5种基本途径:文艺学途径、语言学途径、 交际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翻译学途径。
作者认为:翻译活动涉及两种语言或符号系统, 无论从哪种途径翻译,都离不开对比的方法可以说,翻译学的研究是语言对比、社会文化 对比、符号系统对比的研究第五章:翻译学与语义研究书中指出翻译时应从句法、修辞、词汇三个层次和所指、 联想两个方面探讨语言的意义第六章:翻译学与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