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拴马桩艺术特征考察报告.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5585074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4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拴马桩艺术特征考察系别:美术系专业:美术学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二零 年拴马桩艺术特征考察报告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拴马桩”是广泛流传于陕西渭南乡村的民间石雕品 也称“拴马石” 在农家宅院、门前用以拴马、牛等牲畜的石雕桩 雕刻精美的拴马桩称“样桩”、“看桩”拴马桩所用石材多是灰青石、 黑青石,少数用细砂石一般大型的通高约300 厘米,中型的约260 厘米,小型的约 230 厘米石桩分四部分:桩头,是石雕的主要部 位;桩颈(台座)承托桩头,一般为上圆下方,其上浮雕莲瓣、鹿 马、鸟、兔、云水、博古等图案;桩身,少数刻串枝纹、卷水、云 水纹;桩根则埋入地下桩头圆雕,有表现人物,人与兽和多人物 组合形象,也有表现神话故事人物如寿星、刘海、仙翁等动物形 象则有狮、猴、鹰、象、牛、马等较精彩的是人骑狮多在石狮 子前肢或人臂腕间镂凿穿系缰绳的孔眼,石狮子突出其扭转身躯的 动态,骑者则表现为俯身前冲,或驼背卷伏的动态,颇为生动人 物五官及衣饰刻划细致,所持物件如烟斗、如意、琵琶、月琴都很 逼真拴马桩石雕在整体上能综合运用圆雕、浮雕、线刻手法,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上雕刻,寓意深刻,惟妙惟肖,特别是桩头 的动物、人物形象,传达着现在还无法完全解读的文化信息,也因 此获得了“地上兵马俑”的称号。

      关键词 拴马桩 雕刻 图案 分类 造型一、概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有数以千计的拴马桩,每件拴马桩均 由桩首、桩颈、桩体与桩根几部分构成,桩首雕凿立体图案,人物 走兽、飞鸟等是拴马桩的艺术所在桩颈多数四面浮雕纹饰,内容 丰富多彩其中 8 件有纪年铭文,这是研究清代拴马桩时代特征的 宝贵实物资料,是鉴定这段时间拴马桩的标准件— j v拴马柱(记录时间:2012年10 月)乾隆十九年(1750 年)款狮子拴马桩(图 1)通 高 188 厘米,桩首高 42 厘米,桩颈高 12 厘米,横 截面23x23厘米,桩体高134厘米桩首雕蹲狮, 狮双耳后抿,张口龇牙衔彩带颈带项圈,下挂缨 穗响铃前左足踩球,前右腿直立,后腿屈蹲于方賈|耆 圆形台座上,台座侧围绕一周彩带雄狮挺胸,i ' IS1-1乾隆十九年款獅子推马桩高㈣珈 平视远方,有气势桩颈四面浮雕奔马、花朵、折枝花、果枝四角下雕垂柱,方柱形桩体一侧 刻纪年铭“乾隆十九年四月四日监立”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款狮子拴马桩(图 2)细沙石质,通高 99厘米,桩首高40厘米,桩颈高10厘米,横截面22.5x17厘米 桩首狮子双耳下耷,咧嘴龇牙衔彩带。

      颈带项圈,下挂响铃,右前 足踩球,左前腿撑立,后两腿屈卧,头右微转,斜视前下方雕工 细腻,造型丰满,神情机警敏捷,形象逼真生动下设方形台座, 边有一周乳丁纹,侧绕长彩带颈四面浮雕如意祥云桩体残断, 仅余上半部其侧面刻铭三行:“原天赐”“大清乾隆二十二年”“原金 环”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款狮子拴马桩(图 3)通高 190 厘米, 桩首高51厘米,桩颈高9厘米,横截面22x21厘米桩首狮子双耳 斜竖,咧嘴衔彩带颈带项圈,下挂方形牌右前足踩球,左前腿 撑立,后两腿屈卧,头微右转其颈上胸前挂的长方形牌上刻有铭 文“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四日制造 ”下有台座,座侧绕长彩带桩 颈四面分别浮雕雀鸟、折枝花朵、回首奔兽、海水日出,由于年久 风蚀严重,有的已不清楚四角下各有一垂柱,桩体无纹饰道光元年(1821年)款狮子拴马桩(图4)通高192厘米,桩首 高25厘米,桩颈高10厘米,横截面19x19厘米桩首狮子双耳下 耷,张嘴龇牙伸舌身上须毛呈乳丁状,短直胡须前两腿直立, 后两腿屈卧,头微右转斜视前方,气势凶猛下设须弥形台座,桩 体侧面有一兽面,正面刻铭文“道光元年二月二十六日毅旦”“郝玉惠、 朝柱施”。

      其来源于山西省,与秦地造型有异道光十五年(1835年)款狮子拴马桩(图5)通高201.5厘米, 桩首高55厘米,桩颈高11.5厘米,横截面边长26x25厘米,桩体 高135厘米桩首狮子双耳下耷,咧嘴龇牙吐舌,口衔彩带,胡须 直立周身卷毛,颈带项圈,下挂响铃左前足踩球,右前腿撑立, 后两腿屈卧,头微左转,显得十分凶猛雕刻细致,线条清晰下 设方形台座,座侧绕长彩带桩颈四面分别浮雕角杯、画卷、古琴、 扇面,桩体正面与两侧面分别浮雕挂屏,其内容为牡丹、梅花、菊 花背面刻年款“道光十五年”征集于山西省道光十七年(1837年)款驯狮拴马桩(图6)通高210厘米,桩 首高 74.5 厘米,横截面 27x26 厘米桩首为胡人驯狮造型胡人 头戴圆顶毡帽,顶上施长穗,垂于脸右,后露长辫,面相丰圆,大 眼高鼻,咧嘴带笑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腰系带,脚穿靴,骑在狮 子上驯教右手抓一绳,绳系一幼狮;左手抓狮耳狮子龇牙咧嘴 前一足踩球,另一腿支撑,后两腿屈卧,侧首摇身,似欲挣脱胡 人左肩爬一幼猴,既在驯狮,又带有表演性质下设方形座,座侧 绕长带,座的背面刻“道光十七年纪年铭”桩颈内凹,其上与两侧面 雕包袱角,分别雕刻桃、石榴、葡萄与枝叶。

      桩体四角雕垂柱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款驯狮拴马桩(图 7)通高 191.5 厘米, 桩首高 53 厘米,桩颈高 8.5 厘米,桩颈 23x22 厘米桩首为驯狮 造型驯狮人浓眉大眼,高鼻,嘴歪咧,头戴高尖顶毡帽,身着圆 领窄袖长袍,骑在狮背上,两手分别抓狮耳狮子咧嘴龇牙,颈带 项圈,下挂响铃,前两腿撑立,后两腿屈卧驯狮人肩上有一幼猴 在人物背面刻铭“贾六千三百文,增记,道光二十九年置”桩颈四面 分别刻书卷、彩云、琴、花叶,铲地浮雕四角下各有一垂柱桩 体光素无纹4—,ra? 边兄二十九迁找人物刪紳控弓桩离iw e便譲图日逋光中七年哉驯折拴马扯裔21厘来咸丰九年(1859年)款钱纹拴马桩(图8),通高丨88厘米,桩首高 39厘米,横截面38.5x14厘米长方柱形,横截面为长方形,通体 造型简单桩首近正方形,浮雕一圆钱状, “钱”面“咸丰九年”四字表 明雕刻年份寓意财源滚滚桩体粗素面,侧边中部斜凿一孔,为 系拴马缰之用上述有清代纪年的拴马桩,为研究其时代的石雕艺术提供了珍 贵的实物资料在众多的拴马桩中,桩首绝大多数为狮子或驯狮形 象所雕狮子造型写实,粗眉巨目,宽鼻大嘴,头后与项部的鬃毛 卷曲成乳丁状,颈带项圈,口衔长带,足踩绣球,形态驯服。

      众多 的狮子神态各异,造型生动雕刻线条流畅,并在细部下了功夫, 狮子身上的毛须根根可数综观驯狮拴马桩中的人物,多数形象、衣着与汉人不同,属胡 人形象特别是人与狮的有机联系,表现了一个有趣的情节,富有 生活气息加上赋予表现对象以丰富的情感,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 果除了人物与狮子造型,桩首还有飞鸟、骑象、猴子、吉祥物等 形象,桩颈四面浮雕图案有龙纹、麒麟、奔马、飞鸟、花卉、花果 祥云、各类杂宝图及吉祥图等,内容精彩,意趣浓烈,显得生动活 泼拴马桩是古代拴马或泛指拴牲口用的石桩,一般竖立在门前, 有的还置一上马石,与桩配套使用门前拴马桩、上马石,其间再 站立一匹高头大马,格外耀眼,显示出富贵之气,从而成为家门贵 贱、尊卑的标识有的学者称其为“望柱”也是有道理的,这同门 前置石狮、铜麒麟,阙楼与华表有相同含意古人认为,门前立拴 马桩还有镇宅祈福的作用在封建传统中,建屋盖房要看风水,以 消灾避祸,祈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官升爵进若是辟不了邪气, 就要竖一块“石敢当”碣石或者树一拴马桩辟邪,有的拴马桩上就 刻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拴马桩的桩首和桩颈所雕刻的图案、文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 涵桩首雕猴,为封侯加爵吉祥意;桩颈浮雕海水山石,即寿山福 海吉祥意。

      狮子与驯狮胡人桩首令人注目,在对关中地区拴马桩的 考察中发现,这两类拴马桩占绝大多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狮 子作装饰的历史已有两千年汉代狮子传入中国,古人认为狮子为 瑞兽,能化凶辟邪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人,狮子作为 护法者的形象得到传播,至唐代普及唐代或更早,胡人来中国或 经商或做工或任官吏,特别是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长安与西域的往 来频繁,西域文化传到中原,同时狮子舞与驯狮活动也带到中国, 拴马桩上的狮子与胡人驯狮形象就是这种文化交往的反映上述拴马桩中,有两件为胡人驯狮桩首,5 件狮子桩首,还有 1 件桩首为简易长方体,均有纪年款据考察统计,拴马桩遗留数量 很多,但有纪年款的极少,是宝贵的标准器针对简易长方体形的 拴马桩,本人曾到渭北地区调查了解,发现仅錾一孔者最为普遍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1.狮子粗眉巨目,宽鼻;平嘴,长嘴角,有的嘴角过了眼角;口衔 长带,颈带项圈带项圈的造型自宋以后出现,表明狮子已被驯化 狮子尾巴为飘浮状,有的由臀部垂下而唐后期至明代的狮尾分 3 股,两侧作卷曲型,中间作拂尖状2.狮子一般一前足踩球,或抚幼狮;另一前腿直立这种姿势自宋 代开始,至明清代已成格式化。

      侧首,体微扭曲,后腿屈卧于地 清代狮子形象显得更为驯服,忠于主人,温顺的形态如同饲养的宠 物3.清代的狮子形体浑圆丰腴,而胸部凸起程度减弱,不像宋元时期 的石狮健壮有力,胸部与四肢肌肉明显二者有明显的差别 4.头颈的鬃毛曲卷呈乳丁状,高隆,头顶没有鬃毛,显得狮子面开 脸大,有威风感5.山西地区征集的石狮与关中石狮有异山西石狮头顶高凸,脸两 侧与下部生有短直胡须,虽显凶猛,但力感不强三 、总论总之,从整体看,清代拴马桩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反映了当 时雕刻艺术的时代特征同时可以看出,石雕拴马桩已呈现一种程 式化的趋向拴马桩桩首石狮的造型特点以及其蕴含的文化符号内 涵.指出渭北拴马桩石狮作为陕西特有的文化符号 ,延续传承了中国 传统的镇邪祈福的精神文化内涵,其造型夸张自由、质朴率真,具有浓 郁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国民间石狮雕刻独有的精神内涵和造型法 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