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碱减量处理工艺.docx
6页减量处理工艺介绍一、什么是碱减量工艺:聚酯纤维与天然纤维比较有优良的物性,但缺点是手感粗糙、刚硬聚酯纤 维刚直是由于结晶度高的部分形成表皮,所以表皮用碱溶液减量,使纤维表面粗 糙化,单丝变细,纤维组织生成空隙,有丝般的柔软手感和悬垂性聚酯纤维耐酸性强但对碱很敏感,特别是在强碱高温水溶液发生分解利用 这一特性来改善手感,1950年代杜邦公司等研制出来的.不过碱减量加工法使 制品用途的多边化及提高附加值,在工业中的利用是从1970年代正式开始二碱减量加工的理论:-[0CH佩普h + XaOHXaCOO-哂代说佣+ HOC尬恥出上图表示聚酯纤维在碱溶液中分解成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化学理论上来讲1mol聚酯分子能和2mol的NaOH充分反应聚酯分子的分子量是192, NaOH是40,理论上的减量率计算方式为:理论诚量率炸(⑼ 咖0H(%QW・F))/(2 *40)依据以上公式,理论上42 %以上的NaOH来处理的话,聚酯纤维完全可以溶 解三、减量处理的效果:1•手感变化:硬度随減量率的增加而減小,手感变软;2•伸长强度的变化:由于纤维表面在碱的作用下水解,表面积按比例呈同心圆状 溶解变细,伸长强度下降;3. 表面的变化:经碱处理后,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形状,对光的吸收 增多;4•碱减量加工布的染色变化:碱减量加工布与未加工布比较,纤维的表皮层脂键 水解,溶解部分使表面积增大。
减量加工布与未处理布相比,吸收开始始温度约低10-15°C,初期吸着率增大四、碱减量加工影响因素:1. 处理温度处理温度对减量率的影响,处理温度提高,减量率提高;2. 碱的浓度碱的浓度提高,减量率也提高;3. 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碱浓度提高,生产上加工时间缩短;但是减量时间过短会带来减量不 匀和诸多后患减量温度、碱的浓度和减量时间这三个因素对减量的影响顺序如下:温度>碱的 浓度>时间碱减量后的水洗:碱减量时所分解的低聚物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在染色时易造成染色不匀五、染 色:1、染色的目的被染物(纤维, 丝, 织物物)用染料染色,提高商品的感觉和使用价值(坚牢性)2、纤维和染料(1)纤维某种程度强力和带有柔软性的细长线状物织的分子(经反复结合形成的高分子物 质) 根据纤维长度分类:长丝,人造短纤维;根据构成原料分类:天然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等;根据用途:衣类用,产业用,家具用等2) 染料色素:光的选择性吸收或反射固有的色相的物质;染料:根据适当染色方法上染纤维,使用适合目的的牢度的色素;颜料:和染料有相同的牢度,但和纤维没有结合力3、染色现象纤维进入适当温度的染料水溶液,染料以相当的速度和纤维结合,溶液中的染料 量減少,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并在此处停留的现状叫上染。
染色现状不只是纤维和 染料间的反应,还有纤维、水、染料、染色添加剂等的相互作用染料(1)染色过程a. 染液中的染料微粒以染料分子状态在水中溶解,染液中溶解的染料分子扩散, 向染料和纤维的界面移动,染料的均匀溶解和分散是必要的b. 染料分子被纤维表面吸附(染料和纤维间的结合过程)吸附过程主要是氢键、极性、非极性结合,对于合成纤维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包含了广义的吸附情况C.染料分子从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的扩散(染料在纤维中固着或平衡状态)纤维表面吸附的染料单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移动到内部,均匀的染色,在一定 条件下染色不会加深2)染着平衡染色进行中,纤维和染料吸附、脫落现状反复进行到饱和,其以上染料的吸附、 附着叫平衡状态到达染着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实际染色的情况下,染料扩散到纤维内部某种程度时染色结束3) 染着速度 纤维表面吸附的染料分子扩散到纤维內部的速度染色现状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是它不是瞬间起反应的,是经过逐渐的变化过程达到 平衡,所以实际染色时到达平衡之前,染色速度比染着平衡更重要※一般来说上染速度快的染料短时间内达到深色,但容易产生色斑;上染速度慢 的染料匀染性好,但不易上深色,洗涤牢度也低。
4、涤纶纤维的染色(1) 染色机构① 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的染色过程分 3 个阶段a. 染料分子的分散溶解b. 纤维表面吸附c. 纤维内部扩散平衡② 决定染色过程基本的要因是相对亲和力、扩散特性及结合力相对亲和力是染 料分子从水向纤维上染的倾向,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之间的亲和力非常小扩散 特性是纤维內部的空间对染料分子通过的抵抗涤纶纤维內部的抵抗比较大结 合力也是很弱,有助于匀染,在牢度方面有很大的影响2) 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温度度的增高一般使涤纶纤维內部构造松弛,高分子链的热交换增大,因此 瞬间形成染料分子可以通过的缝隙,扩散距离增大高温高压染色是120-130°C 的温度短时间染色色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可以补救栽体染色发生的多方面缺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