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毫针刺法考核评分标准.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7519505
  • 上传时间:2018-04-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毫针刺法考核评分标准毫针刺法考核评分标准考号: 姓名: 得分:项目内容分值评分要求评估 10 分1.核对医嘱、治疗卡 2.评估患者病情、体质、目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既 往病史 3.病人针刺部位皮肤情况 4.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2 51 2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全酌 情扣分计划 20 分1.预期目标:进行治疗后,病人各种急、慢性疾病症状 解除或缓解 2.准备: (1)医生:衣、帽、鞋、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无菌毫针、无菌棉球、无菌棉签、 皮肤消毒剂、弯盘 (3)病人:缓解紧张情绪,空腹者进食,排空大小便 (4)环境:调节室温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55 53 21.预期目标要求口述,视回 答情况酌情扣分 2.准备不符合要求者每项扣 1 分实施 50 分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再次核对治疗卡 2.协助病人松开衣着,注意保暖,根据针刺部位,取合 理体位 3.按医嘱选择正确的穴位,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 病人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选取合适的毫针,消毒术者持针手 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的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行针与补泻手法,病人局部产 生酸、麻、重、胀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得气” 。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 10-20 分钟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晕针、滞针 等情况认真询问病人感觉,消除紧张心理,出现意外, 紧急处理 8.出针 一般用左手拇、食指持消毒棉球按住针孔周围 皮肤,右手持针柄,边捻边退到皮下迅速拔针,随即用 无菌干棉签轻轻按压针孔片刻防出血 9.核对针数,防止遗漏 10.操作完毕,协助病人整理衣物,安置舒适卧位,整理 床单位 11.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5455 5 5553 351.操作程序漏 1 项扣除该项 分 2.操作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3.程序颠倒可造成不良影响 者酌情扣分 4.操作不熟练酌情扣分评价 10 分1.病人体位合理,穴位准确,针时“得气”快,感觉舒 适,症状改善 2.针刺后病人安全,未发生针刺意外 3.护士操作熟练, ,方法正确,无菌观念强,熟悉针刺意 外情况的处理43 3患者体位不舒适、未询问患 者感觉、针刺后发生意外、 操作不熟练、查对制度、无 菌观念不强酌情扣分简答 10 分选择回答 1.注意事项 2.针刺意外的处理 3.针刺角度和深 度10根据回答具体情况酌情扣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针刺用的毫针,要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对有硬弯、锈蚀、有钩等不合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2.针刺前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清除紧张恐惧心理选择合适的体位,注意保暖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准确取穴,正确掌握进针方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及行针的手法针刺中,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意外 ,应紧急处理4.起针时要核对 穴位及针数,防止将毫针遗留在病人身上,发生意外 5.病人在饥饿、疲劳、醉酒、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体弱者不宜过强刺激,尽量采用卧位6.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7.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通经活络的腧穴,禁止针刺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8.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及有出血倾向、高度水肿者,不宜针刺9.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毫针刺法的有关知识,让其了解毫针的注意事项及针刺意外的预防,密切配合治疗针刺意外的处理:针刺意外的处理:1.晕针指针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处理:立即出针,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头稍放低,给饮热茶或糖水,闭目休息片刻,即可恢复重症用指掐或针刺人中、足三里、内关、炙百会、气海,也可以向鼻内吹入少许关散,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2.弯针 指进针后针身在病人体内发生弯曲处理:轻度弯针,可按一般起针法将针拔出。

      若弯曲的角度较大,可轻轻摇动针体,顺着弯曲的方向慢慢退出若弯曲是由于病人体位改变所致,则要先矫正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起针3.滞针指针体在体内异常紧涩,出现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处理:嘱病人放松肌肉并稍留片刻,轻弹针柄,或按摩穴位四周,可在滞针附近再刺 1-2 针,以解除肌肉痉挛,然后起针;若滞针是由于同一方向捻动过度所致,则应向相反方向捻动,再进行起针4.折针指针在体内发生折断的现象处理:保持镇静,嘱病人保持原有体位,如折断处尚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可用手指或血管钳取出;若微露出皮肤表面,可用手按压四周皮肤,使残端露出皮肤处,再用血管钳取出;若残端全部陷入肌内,用上述方法取针无效,应立即通知医生,在 X 线下定位,手术取出5.血肿 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肿痛,多因刺伤血管所致处理:轻者可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重者应立即按压并冷敷加压止血,必要时遵医嘱注射止血药如刺伤腹腔内小血管引起腹痛者,休息数天即可痊愈,但需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若误伤大血管引起严重出血而导致休克,应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6.气胸针刺胸背部穴位过深,刺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引起气胸处理:应立即报告医生,可让病人取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咳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重症者及时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处理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角度和深度:主要是根据施术部位,病情需要以及病人的体质强弱,体形胖瘦等具体情况而定1.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一般有直刺、斜刺和平刺三种①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穴位(四肢、腹部)的针刺;②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肉较浅薄处以及内有重要脏器的部位(如背部)的针刺;③平刺又称“沿皮刺” 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肉特别浅薄处(如头部)的针刺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而定①体质:一般年老气血虚弱,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年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可深刺②体形:体形瘦小者宜浅刺;体形肥胖者宜深刺;③部位:头面及胸背宜浅刺;四肢及臀腹部可深刺;病情:表证、阳证、虚证新病宜浅刺;里证、阴证、实证、久病可深刺常用的几个穴位:人有十二经脉,361 个经穴中指中节同身寸、拇指中节横纹同身寸、一夹法(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是三寸)1.足三里 定位: 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深度 25~40㎜ 作用: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2.合谷 定位: 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处,深度 15~25㎜ 作用:疏风解表,镇痛通络(面口合谷收 头痛、牙痛、口眼斜、头面部疾病)3.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 2 寸,掌上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度 15~25㎜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合谷、内关、足三里可使胰腺炎病人血清淀粉酶迅速降低,可止呃逆,对正常人无此作用) 4.外关 定位:腕横纹上 2 寸,桡尺骨之间,深度 10~25㎜ 作用:清热、消肿、通经止痛5.曲池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 深度 25~40㎜ 作用: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抗菌消炎,对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的阑尾炎,针刺曲池、阑尾穴有肯定的疗效6.三阴交 定位:内踝上 3 寸,胫骨内侧后缘,深度 15~25㎜ 作用:调脾胃、益肝肾三阴之会,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滞产、产后血晕、阳萎、遗精等常用7.人中 定位:人中沟中央的上 1/3 与 2/3 交界处 作用:清热开窍,回阳救逆8.百会 定位: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作用:开窍醒脑、回阳固脱毫针刺法:持针手法:①执笔式持针法②拇食指持针法③拇中指持针法④拇食中指持针法进针手法:①指切进针法:左手爪甲切压穴位,右手在爪甲切压进针②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进针③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内浅表部位的进针④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指将皮肤撑开,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进针行针与得气:行针基本手法:①提插法 幅度 1~1.5㎝ ②捻转法:到一定深度后左右回旋捻动,不﹥360°得气:患者出现酸、麻、胀、重或抽搐,有时也出现温热,凉爽、烧灼、触电样感,医者则有针下沉紧、沉涩、沉重感觉,如同磁铁吸引针一样。

      留针:一般留针 10-20 分钟,慢性、顽固、疼痛性、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延长,隔数分钟行针 1 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