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灾发生特征.docx
6页旱灾发生的多样性云南旱灾多样性主要体现:一是由于云南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 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春旱或冬春连旱发生最频繁,严重影响云南省小春作物的产量水 平二是云南地域性干旱较明显,曲靖、昭通、保山、楚雄为云南省的历史旱区,且各有特 点,白树明、黄中艳研究表明云南旱灾的地域性表现为明显稳定的大面积片区与局部镶嵌并 存,其他地州局部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旱[2]三是山区半山区旱情较坝区严重,由于山 区水利工程缺乏,水资源难以利用,加之“水往低处流、人在高处住”的客观等原因,导致 了一旦出现旱情,山区半山区将出现严重的饮水安全,当出现严重的资源型缺水时,坝区的 旱情可能更加严重,坝区供水主要通过水库供水,人口集中,一旦水库蓄水出现问题、坝区 的旱灾将会非常的严重四是云南旱情出现新的特点,由于极端气候的变化,导致云南历史 旱情较轻的地区,也发生了较严重的干旱,2011年云南省热带雨林地区景洪市也发生了较严 重的旱情,大部分农作物受灾,粮食绝收1. 2. 2旱灾涉及范围广、旱灾损失大“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干旱危害的地域十分广泛,且持续时间长,在云南省 历史上,经常出现联系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连续干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旱灾的损失由传 统的农业损失为主,逐渐扩展到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旱灾的损失远远比洪灾的损失大得多, 不论从旱灾的影响范围、程度、持续时间、对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生活影响等方面都呈现出 加重趋势。
从1998-2010年13年中,农作物因旱损失加大的趋势明显(见图1),农作物受旱 面积累计达到1. 329 829万hm2,成灾面积累计达到8 129. 11hm2,绝收面积累计达到8 129. 11hm2;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也呈增加的趋势(见图2),临时饮水困难人口累计达到 4 874. 49万人,大牲畜累计达到2 923. 1万头;旱灾损失也越来越大(见图3);因旱粮食 损失累计达118. 41亿kg,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458. 45亿元,1998-2007年10年间,影 响工业增加值累计达775 812万元1. 2. 3旱灾持续性时间长旱灾的持续时间较长,据云南省的历史旱灾资料来看,经常出现冬春干旱或春夏干旱, 甚至会连续几年的干旱,1987-1998年的12年里,云南出现4个典型春夏大旱(或重旱)年和 1个典型夏季大旱,2005、2006、2007年连续3年的大旱以及2009-2011年连续3年的特大干旱 这些持续性干旱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影响十分严重的,引发了灾难性后果1. 2. 4干旱趋势越来越严重、抗旱形势越来越严峻采用了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1998-2010年13年的干旱灾害情况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除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和大牲畜数量未发现明显趋势增加或减少 趋势外,无论是农业损失还是工业损失都呈现明显加大的趋势。
根据资料记载,云南旱灾发 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大,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对工业、人民生活用水造成巨大的危害, 1950-2010年61年间,云南共出现57年干旱,其中大旱21年,特大干旱5年根据调研及相关 水利部门的统计,2011年旱灾损失大部分地区超过去年白树明、黄中艳在2003年对“云南 省未来10年未干旱趋势预测”中指出:至少10年云南气候仍处于偏暖期,其中前5年还是暖 湿气候主导,后5年有可能很快进入干暖期,期间云南干旱频率将高于20世纪80年代,旱灾 损失很可能比最近10年明显加大,果不其然,在这10年中发生了 6年大旱,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加之近年来云南省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蓄 水不足,多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云南旱情加重的趋势将越来越严重面对旱灾,政府投 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救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云南旱灾的多样性、 广泛性,复杂性,以及旱情的严重性,抗旱面临严峻挑战,抗旱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图1云南省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年际变化Fig. 1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ffected Area of Crops During The DroughtIn Yunnan ProvinceP 人口 /万人 T—A牲帝/'万头J———1^—>3s.5EmM)wG I ■I f .J* —I. rl.■r-・l>XJriJ4 2年份图2云南省因旱临时引水困难年际变化Fig. 2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ater Diversion Caused by Temporary DroughtIn Yunnan Provincefc—JU _IJ ij F hj j rl—1,Jfw 4邛4 0 R白B『.1粮食挖眞址\L kg -■-农业宜提缰济樹先:S■- * 誓响】.览席山血/盯対元1 学菇 2(XhJ ?CHC 20iH3iM)fi 2W 艸 1D2012(W图3云南省因旱损失年际变化Fig. 3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Losses Caused by Drought In Yunnan Province表1 1998-2010年13年干旱灾害mann?kendall检验结果Tab. 1 Test ResuIts of Drought Disaster by Mann?kendall from1998-2010, 13 Years Long通甘旻旱翫舉hillsa呈临时茂*: [j■审t 71农豊■斥姫济ISA.-e 元霧碉工鼻塩肿S万元人口万丸£L3-1SQi nsD. |7J口 d强盟却il. I MR141的■fKr°;洞*0. 口打■ w刚锁上升B^y.± 升購蝶上卄无明惶吧明•玄上升叨菇上丹盼遇上升2浅谈云南干旱原因根据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初步分析了云南省干旱的原因,云南干旱主要有几方面 的特性:工程型缺水干旱;水质型缺水干旱;管理型缺水干旱;资源型缺水干旱;地形地貌 型缺水干旱并存。
2. 1工程型与管理型缺水干旱并存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山高坡陡,山高谷深,修建水利工程的投资大,效应低, 在云南大部分山区尚未建设相关的水利工程,已经建设的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一 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 更快枯竭在一些尚未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山区农村,旱情发生前一 些村民不重视水利设施管护,不注意节约用水,在旱灾发生时面临无水可用而主要江河缺 少用于灌溉水利工程设施,水库调蓄能力不足,河谷中的水无法提至山坡居民点和耕地2. 2水质型缺水干旱水质的恶化导致了可利用水源的进一步减少和供需矛盾加剧在全省15个设市城市中, 城市水资源不足或严重不足的有12个,占80% ;在全省109个县级城镇中,城市水资源不足 或严重不足的有78个,占71. 5%云南省水质污染严重,全省19个城市(镇)的28个饮用水源中,水质满足国家集中饮 用水源水质标准的占60. 7%;不能满足国家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占39. 3%,这部分供 水人口占整个城市供水人口的50%以上全省六大水系主要的116个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 污染严重,达不到国家V类水质标准的占37. 9%,符合W〜V类水质标准的占37. 9%,符 合I〜II类水质标准的占24. 2%。
2. 3资源型缺水干旱云南干旱的资源型缺水干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水资源总量变化的趋势上,一 个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上刘瑜、赵尔旭等专家利用“云南1961-2007年降水与气温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 检验”研究表明,近46年来云南年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 根据云南省水资源公报资料:2008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 333. 8mm,比常年偏多4. 3%,比 上年偏多3. 2%,属平水年;2009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963. 3mm,比常年偏少24. 7%,为 有资料以来平均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属特枯水年;2010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 185mm,比常 年偏少7%,属偏枯水年;根据云南省气象局统计资料2011年1月1日-11月7日以来全省平均 降水量仅为845mm,比历年同期的1 061mm偏少20%,比去年同期偏少15%,加之2010年库 塘蓄水不足,加剧了云南的干旱,2011年的旱灾比2009-2010年的旱灾更为严重;2008-2011 年降水资料来看,云南省2009-2011年降水量持续偏少,结合刘瑜等专家的研究成果,不难 看出,云南省的水资源量减小趋势明显,加之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 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今后云南可能面临资源型缺水问题。
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T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 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且地形 复杂,小气候特征明显,局地性气候明显,极端气候频频出现,所以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 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由于水资源量的时空分 布特征及局地气候原因,导致了云南干旱的多样性,呈现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资源型缺水 干旱2. 4地形地貌型缺水干旱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和 最低点相差6 600多m,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 为困难另外,云南省大部分山区人们都喜欢居住山顶上,而我省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 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11万km2, 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3近年抗大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云南省是个干旱频繁的省份,面对2005年50年一遇的特旱以及2009-2010年百年一遇的 特大干旱,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抗旱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积极应对我 省旱情,在抗旱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98-2010年13年抗旱过 程中挽回了316. 09亿元的经济损失,使社会安定有序健康发展,但由于种种客观或主观原 因在抗旱工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如下3. 1防洪抗旱办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旱害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协 调,云南省各县也成立了防洪抗旱办,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然 而目前防洪抗旱办在政府中的定位并不是很清楚,云南省各县的防洪抗旱办都设置在县水(务)利局的一个普通科室,在日常的管理协调中难以发挥其协调调度作用;其次云南省大 多数县份防办人员为临时抽调,人员少,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没有编制,责任落实难 度大;加之资源信息不足,缺乏抗旱专项经等等原因,导致了抗旱指挥部的职能难以发挥3. 2基础数据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完善、抗旱预案可行度不高基础数据的全面准确能有效的指导抗旱减灾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使有限的 资源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然而目前基础数据不完整,抗旱工作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状况,一旦发生特大干旱,往往花费巨大的成本寻找水源,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抗旱工 作,抗旱预案也因为缺乏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往往没有针对性3. 3科学抗旱水平低,抗旱成本大从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