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
5页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作者:新闻秀才 出自:独立独到独家 浏览/评论:892/3 日期:2005年7月9日 11:40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常用镜头镜头画面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因此,它的画面结构单调、构图平淡,难以吸引观众,更谈不到电视画面形象的完美那么,作为摄像记者如何力求做到采访镜头画面的完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般情况,县(市)级电视台的采访,大多采用单机拍摄,而单机拍摄采访镜头,就要求记者有较高的采访、拍摄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构图与构思、角度的选择、光线运用、画面虚实运用等本文所谈均为单机拍摄 一、构图的技巧 作为一名摄像师(记者),必须全面掌握摄像与摄影构图知识摄像构图就是电视拍摄中每一个镜头画面的布局结构记者应根据采访的内容来决定构思,选择镜头画面 首先要懂得构图,构图的实质所在就是要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充分了解画面要反映的内容,使画面富有艺术魅力和形象表现力,提高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作为电视摄影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摄影构图知识,热爱摄影构图艺术熟练构图的技巧不是一而就的,需要下苦功练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我的体会,练习构图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自己做一个取景器随身带上,随时练习二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作为取景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练久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各种画面构图,当你置身现场进行拍摄时,相应的构图就会自然地跳出来供你选择,就一定能拍摄到优美的镜头画面 二、角度的选择采访类节目都以拍摄人物为主体我们拍摄人物时,要拍出被摄对象的特征生活中人们观察某一个感兴趣的物体时,总是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来看物体的各个方面,从而对该物体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印象,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采访镜头画面也是这样下面,我就从拍摄角度来谈一下拍摄人物的基本要求 1、拍摄距离的远近变化 摄像机用同一镜头拍摄时,因拍摄距离的不同,所带来的景别也产生了大与小的变化电视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采访镜头中常用的景别为中景、近景和特写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或景物局部画面在中景画面里人物较为突出,能够清楚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动作和感情它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能表现外部动作,又能适当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是电视采访节目常用的景别在采访类节目中,一般在节目的开端使用中景,因主持人需交待采访内容的环境和被采访者的关系。
然后,把镜头推向近景(采访对象)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画面能充分表现出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各种神情,被清晰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其次近景画面又能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如在观看采访型谈话类节目中,当出现近景画面时,观众觉得电视画面中的人物正在对自己说话一样,仿佛自己与朋友交谈一样在访谈型节目中,我们通常以近景拍摄为主如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拍摄的各种谈话类节目,始终以被采访者为主体,这样能使画面稳定,给观众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感总之,摄取能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神情,摄取人物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物近景画面成功的关键所在 特写镜头是在近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景别,是让观众逼近画面对象,窥察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在屏幕上可以造成强大而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突出和强烈的效果我们在采访中,常遇到这样的动人画面,如亲人久别重逢,交谈中人物激动或悲伤的场面,这时一般情况应采用特写 2、拍摄方向 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体的形象发生变化,又会使背景发生变化在采访节目中,拍摄方向的选择应注重被摄人物的特征,所以,拍摄角度以正面和前侧方向为宜。
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还会给观众以安定、庄重、肃穆的感觉但正面拍摄人物要特别注意对象的外形(缺陷)特点这个因素前侧方向拍摄既能表现对象的正面特点,又能再现出对象的部分侧面,并且改善了正面构图的平淡和呆板同时,也符合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自然状态侧面和背面拍摄角度,画面不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所以,一般不提倡在人物采访节目中但是,对于过渡镜头的拍摄是非常必要的 3、拍摄高度 在采访节目中,我们基本采用平拍角度拍摄采访对象平拍较符合人们通常的视线,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同时,平拍还有助于主体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的杂景,从而突出主体 由于仰角度和俯角度不符合观众的视角效果,除非在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段,一般不用于采访节目中 三、光线的运用 人物采访拍摄应根据人物的脸部特征来应用光线,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一般情况以自然光为主,自然光中分顺光、侧光和逆光 顺光拍摄,使被摄主体表面均匀受光有平和、高雅、明快的视觉效果侧光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时,所形成的光影强烈对比,能够加强人物动作的力度;拍摄人像时,会显得棱角分明、个性突出以上两种光线是较为理想的拍摄人物采访时的光源。
在人物拍摄中应尽量避免逆光和顶光拍摄,因逆光处在被摄体背后,物体正面处在阴影之中,背景与主体画面形成高反差当然,为追求艺术效果和特定条件下用逆光拍摄,必须采用手控光圈,来控制曝光量同时采用反光板、灯光等进行曝光补助,以获取最佳图像顶光的光线几乎垂直于地面照射,照度强、反差大、拍摄人物不能表现主体感和质感同时,眼、鼻、下巴下方阴影较大,有丑化人物的感觉 四、画面的虚实 在采访型节目中,画面物体的虚虚实实,虚实结合也是我们电视摄像的常用手法,它能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1、运用长焦距镜头,突出主体 镜头焦距的长短会影响画面的透视效果,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得到的画面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被虚化的背景与景深范围内的主体形成鲜明的对照,当观众观看这种画面时,视线就会自然地落在景象清楚而明显的主体上 2、运用大光圈、小景深突出主体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在拍摄中,欲取最小景深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大光圈,它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样可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的手法在光线太亮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大光圈小景深呢?当然是减弱拍摄对象的光亮度其一,被摄体从室外转移到室内,从阳光下转移到阴影下(最好用手控光圈)。
其二,选择拍摄时间,在上午九时以前或下午三时以后为宜,或采用阴天的散射光拍摄,这样可获得最大的光圈值 3、运用近距拍摄,突出主体 我们知道影响景深的另一因素是拍摄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短当摄像机离被摄体距离近时,可获得较小景深,除焦点上的物体清晰外,其他物体全部虚化,为此,在允许的拍摄范围内尽量使摄像机靠近被摄体,使焦点定在主体上,让背景虚化,突出主体 五、镜头的推拉 我们在采访拍摄中,一定要注意推拉镜头的运用推镜头虽然从形式上通过取景器向被摄主体接近,规范了观众的视点和视线,同时,也突出了形象的主体但是,在运用中,要注意起幅、推进、落幅这三个关键,不能“漫无边际”,没有任何表现意义仅仅是为推而推其次,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保持被摄主体在画面结构的最佳位置在采访类型的节目或谈话节目中,一般来说,在节目开机时采用中景,让观众了解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关系和现场环境,然后让镜头均匀地推向主体近景拉镜头有较好的展示功能,它能充分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展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展示出较大景深的空间感和现场气氛但随着拉镜头向后拉开,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大变小,由近变远,在视觉上形成远离感。
所以,拉镜头一般用在节目接近尾声时来表达一种退出感或结束感但是采访节目中,不排除特殊拍摄的需要总之在人物采访节目中,不要随意、反复使用推拉镜头,反复推拉镜头,会造成画面结构的混乱,表意不清,不合时宜 以上的一些观点看法,只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正作 者:徐敏曙。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