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居民消费效应分析.doc
7页日本居民消费效应分析日本居民消费效应分析一、日本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一)日本财政支出结构状况 1.日本全国性财政支出结构伴随着“经济复兴”计划的实施,战后的日本经济经历了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高速增长时期,相应地日本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增加,从 1990 年的 692690 亿日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967280 亿日元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因素的变化,需要日本政府不断将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与居住民密切相关的领域,满足居住民多样化的需求进入 21 世纪以来,日本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情况见表 1从财政支出的费用类别来看,日本财政支出主要分为社会保障费、文化教育科学费、养老金、公共事务费、国防费、经济协作费、小企业援助费、地方转移支付费及国债还本利息费等其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科技和养老金支出,合计占比从 2000 年的%上升到 2010 年的%,而且以社会保障支出为主国债利息支出仍是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之一,平均占财政支出的%同期,地方转移支付占比振荡上升,从2000 年的%,上升到 2010 年的%国防支出因为受到国防军费开支约束一直较为平稳发展,2000-2010 年期间基本上保持在%-6%之间,而在经济协作和小企业援助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比一直较小。
2.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民生导向型政府职能的特点2000-2008 年涉及居住民福祉改进的福利支出占比不断提高,从初始的%上升到%,卫生和教育支出占比平均保持在%、%,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农林水产事业支出占比、工商支出占比和土木支出占比平均为%、%、%其中土木支出占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下降到%会议、总务、警察、消防等行政管理服务类支出占比基本上保持在 16%以下,2008 年国债支出占比为%,比 2000 年提高了 2 个百分点(见表 2)二)日本居民消费现状 1.日本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即在一定时期内(经常为一年),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其反映了一国居民消费的整体发展水平从居民消费率的纵向比较来看,日本居民消费率整体上不民消费的长期与短期变动关系,本文建立了 VEC 计量经济模型二、日本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1.日本财政支出结构基于与日本居民消费的密切关系程度,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保障、文教科支出、国债支出与地方转移支出,分别用js、je、jt、jl 表示这些变量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2.日本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日本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来表示,记为 jc本部分的数据选择区间为 1990-2009 年,所有的数据是根据日本财务省网站的历年统计资料整理得到,所有变量的检验均通过软件验证二)计量分析 1.日本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长期均衡基于科学分析的需要,首先应对变量jc、js、je、jt、jl 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 3由表 3 的 ADF 检验可以看出变量jc、js、je、jt、jl 非平稳,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变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均是 I(1)过程通过协整检验的迹检验法或是最大特征值检验法,可以发现变量 jc、js、je、jt、jl 之间存在至少一个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 4因此,日本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文教科支出占比、国债支出占比、地方转移支出占比,与居民消费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根据各个解释变量前的系数来看,变量 jt 前的系数最大,为,这表明日本国债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长期来看将会导致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提高个单位另外,变量 jl 与 je 前的系数也较大,分别为、 ,这表明日本地方转移支付支出占比、文教科支出占比每提高一个单位,将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提高个、个单位。
变量 js 前的系数为,这表明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每提高一个单位将导致居民消费率提高个单位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日本社会保障支出、文教科支出、国债支出与地方转移支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日本居民消费2.日本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影响由于变量 jc、js、je、jt、jl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相应建立 VEC 模型,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如式(4)所示三、结论及启示(一)主要结论 1.日本国债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正向效应因为日本国债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系数为,这意味着在现阶段日本国债支出适度增长及向居民消费领域的倾斜,会促进本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为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当内需严重不足,政府通过大规模的举债将有效刺激本国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但是,举债取得的国家财政收入这是透支年度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当前居民消费需求,替代未来年度的居民消费需求因此,上一年度的国债将导致本年度居民消费需求反方向变动表现在日本两者短期的动态关系上,上一年度的国债支出占比的变动会导致本年度居民消费率反方向变动个单位但是,日本历年的债务规模过于庞大,在缺乏有效国债监管的情况下,会造成该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 年日本国债负担率高达 235%,远高于美国、希腊和葡萄牙等国。
因此,日本政府为了避免陷入债务危机,已经开始缩减财政支出规模,从而影响日本财政支出用于居民消费领域的支出安排,最终将影响该国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的提高2.日本地方转移支出占比的提高有利于日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为日本地方政府转移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系数为,这意味着地方转移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正向变动关系目前,日本通过完善的“收支均衡型”转移支出制度,缩小各地经济发展差距,增强各地经济发展实力,从而提高地方政府提供产品的能力,促进本辖区内居民生活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与地方转移支付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如《地方自治法》 、 《地方财政法》 、 《地方税收法》 、 《地方交付税法》 、《地方分权改革一揽子法》 、 《地方分权推进法》 [3]等,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收入权限,为居民消费的合理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短期内,上一年度地方转移支出占比的变动,会导致本期居民消费率正向变动个单位3.日本文教科卫支出占比的增加可以提高日本居民消费能力从长期来看,日本文教科卫支出占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系数为,即两者之间长期存在正向的变动关系日本政府加大在文教科卫领域的财政倾斜力度,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为居民消费起点公平奠定基础,最终促进居民消费和缩小居民消费差距。
从短期来看,上一年度文教科支出占比的增加将引起本期居民消费率水平的提高,变动幅度为个单位4.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为居民消费提供“安全网”,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从长期来看,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系数为,这意味着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居民率提高个单位作为社会“稳定器”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可以熨平经济波动对居民消费造成的冲击,降低居民消费时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从短期来看,上一期日本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的变动与本期居民消费率的变动同方向二)对我国的启示 1.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恢复与发展,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债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学者更偏重国债的投资效应,而忽略了国债的居民消费效应,而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同样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因此,作为补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债应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充分发挥其对居民消费的正向净效应有鉴于此,一方面,我国需进一步完善国债流通市场和国债流通制度,充分发挥国债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债的投资效应,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另外,举借国债应遵循适度规模原则,降低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尽量避免李嘉图等价效应的出现,增加居民消费意愿。
2.进一步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为地方政府提供优效品提供财力,促进区域间居民消费水平的均衡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取消税收返还措施,重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平滑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出现巨大的波动,缩小地区间居民消费差距,实现消费公平;建立规范的横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为居民消费公平的实现提供良好的财力保障;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效率;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支持,减少在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存在财政转移资金的随意挪用、截留或浪费等现象,减少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3.教育、医疗、卫生是消费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们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者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应加大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出,保障居民消费公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加大财政教育支出投入力度,合理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基础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责任4.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更是弱势群体的“安全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由一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否所决定,相应地财政性社会保障资金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居民放心消费、合理消费。
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合理增长,应加大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力度,促进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者:罗志红 朱 青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