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肃北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089421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甘肃省肃北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肃北县民宗局一、肃北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肃北县文化体育事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 年来,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 帮助下,已基本形成以县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乌兰牧骑、图书 网络信息共享县级支中心,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28个村(社 区)级综合文化室为基础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框 架网络,县乡基本具备开展基础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开展相应的节 庆文化体育活动全县的基层文化机构基本健全,县文体局是全县文 化体育行政部门,现有职工11人,其中领导职数5人,本科学历7 人,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2人文化馆和乌兰牧骑是文化局所属 两个事业单位目前,县文化馆实行三馆合一,共有职工22人县 乌兰牧骑于2002年重新组建,现有管理和演职人员共31人撤乡并 镇后,3个基层乡镇均设立了综合文体站,3个文化站共有职工44 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或同等学历10人,初 中学历4人,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31名县、乡、村各级 文化设施基本健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平房共36间,面积740平方 米,村级文化活动室25个,75间,面积1025平方米,县图书馆和 乡村图书馆共有图书42000余册。

      二、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在改革推动下,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 足进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我们借助在肃北县举办那达慕文化旅 游节、全市民运会等大型文体活动的机会,集中有限的资金大搞城市 建设和文化基础建设,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周末文化广场、县 中心广场、体育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县图书馆等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 公共文化设施,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为开展丰富多彩 的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载体自2006年以来,相继组建了专业 群众文艺队伍1支(6人),社区舞蹈队2支(100人),民间 社火队5支(250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舞蹈队15支(600人), 牧农村群众业余舞蹈队7支(140人),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支(34 人),全县活跃在文化战线上各类文艺骨干人才达到1200余人,初 步形成了分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每年全县各级文化单位以 “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广场文化活动”等品牌活动为抓 手,每年组织开展的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达数十场,有效促进了城乡 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图书馆建设方面,2009年年初顺利完成县图 书馆电子网络建设工程和远程图书信息工程,并按时完成了县图书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任务,于2009年3月初按计 划实现了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大众阅览室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工作, 每年平均接待各类读者7650余人次。

      根据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图书馆 要求,我局积极与党城湾镇、石包城乡政府协调,已于2009年5月 初,为这两个乡镇文化站成功争取到国家文化部实施的全国“送书下 乡工程“配送的价值4000元的图书资料共计964册2009、2010年 落实马鬃山镇、党城湾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设施,价值二十万元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在党城湾镇城北村建成首个“农家 书屋”示范点以来,截至2010年底再建成农家书屋15个(其中党城 湾镇8家,石包城乡4家、马鬃山镇3家),总藏书达到20000余册, 总价值达387900元流动舞台车自配送后已行程两千余公里,为一 线牧农民送去文艺精品,充分发挥了 “流动舞台”送文化下乡,受到 了各族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我县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实践与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公共文化事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已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事业 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求知、求美、求乐需求,2005年以来, 我县在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的同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 创新公共文化事业运行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公共文化事业的新发 展1、 冲破“文不理财”的陈旧观念。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通过“文企联姻”、“公益文化项 目推介”等活动,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举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与企业共 办文化,吸收社会资金,实现了文企双赢2006年起,我县先后建 成老干部文化活动中心、县图书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农家书屋 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动,使我县公共图 书馆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市民的工作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2、 突破“官办文化”的单一模式在街道社区、牧区农村,社 会集资兴建“文化设施”热悄然兴起,文化专业户、社区自乐班、农 民文化大院等民办文化大量涌现,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城镇,社会力量办文化正成为新的亮点,以社区 文化活动为中心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3、转变“小打小闹”的发展格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要求公共文化事业在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同时,打破固 有的活动形态,实现由小打小闹、随意粗放型向立体型、高艺术含量 型的转变,由小地域范围向区域性、市级、省级活动转变三、全县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截止2010年年底,全县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3家,其中互联 网营业服务场所4家,音像制品店6家,打字复印、美术装潢单位5 家,棋牌台球娱乐室26家,印刷企业1家,专业演出团体1个,从 业人员120余人,营业收入120万元,上缴利税20余万元。

      针对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监管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整顿规范文化市场,加强对文化体育市场和 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与检查,积极会同公安、工商、教育等部 门联合行动,开展夏季“百日严打”、打击非法出版、“反盗版百日行 动”等专项行动,加大力度对超时经营、非法经营、不正当经营等违 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业的停业;继续深入开展扫黄” “打非”专项斗争,重点清缴“三物”(政治性非法出版物、 侵权盗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收缴销毁各类盗版书籍、音像制品 15余本(张),整治清洁了文化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狠抓文化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牢固树立以项目为支撑的文化事业发展观,把抓项目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工作机制,狠抓文化建设项目,注重落实项目的启动和新项目的立项申报,文化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狠抓文化建设项目,改善文化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五、加大力度,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普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同时对全县文物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作了全面普查,截止目前,我县文物普查工作组 行程12760公里,已普查文物点115处,新发现文物点8处,并对新 发现的文物点进行登记造册、数据库资料录入、电子档案整理、建立 保护名录等工作。

      文物普查工作已经按计划完成了登记造册、文物征 集、建立保护名录等计划进度任务,全县文物保护网络体系更加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范围涵盖11个门类31个项目,共收集整理到包 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 “民间音乐”等普查项目原始书籍 (记录稿)129本(篇);音像资料275盘(张),实物道具11件(把); 完成普查重点项目录像资料78分钟,光盘25张编纂文字资料计3 万多字,顺利完成肃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任务,为今后进一 步完善健全肃北县“非遗”项目数据库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三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六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三十八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位六、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一)加大投入,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渠道在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加 大财政对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文化体育产业发展 的重大项目给予前期经费投入、补助;对重要的文化体育产品的开发,每年向国家、省、市争取8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非公经济投资文化 体育产业,鼓励企业赞助艺术、体育表演团体和文化艺术、体育表演 活动等。

      鼓励对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农村文化体育项目等给予捐赠二)培育人才,建设文化产业队伍创新用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竞争、激 励、分配约束机制积极实行双向选择,建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新 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建 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灵活多样的分配激 励机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