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doc
5页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学背景:《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要的一节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更为复杂的一种图形的计算,所以在本章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了两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复习法、提问设疑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CAI、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CAI依次出现相应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用底×高÷2? 2.教师设疑:CAI出示一个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二、教学新课: (一)、引入课题: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验探究: 1.猜一猜: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②梯形的面积会跟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2.小组合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标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思考: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怎么拼? ②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小组合作,学生实验。
3. 实验汇报 4. 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个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现在给你一个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怎么求?为什么? 5.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三、练习: (一).基本练习:(CAI出示题图) (二)解决问题:(CAI出示题图)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五、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S = (a+b)×h÷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做到了一下两点: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梯形与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再让学生用一个梯形,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移”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推导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对于推导的过程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