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 同步练习必修一.doc
8页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是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②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世界体系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④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外交孤立政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3、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特权 ④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C.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6、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A.苏联 B.朝鲜 C.南斯拉夫 D.古巴7、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惠 ⑤和平共处 ⑥一边倒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9、[2000年全国高考卷第22题]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10、亚非会议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它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C.亚非各国间不存在矛盾和分歧 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11、“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思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12、[1999年全国高考卷第24题]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 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13、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①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三个世界的估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二、材料解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请回答: ①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②“这些原则”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③“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三、问答题 15、概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的原因与主要内容,新中国是如何打破美国孤立政策,开拓外交新局面的?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参加社会主义阵营C.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D.独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17、[2000年文综吉林江浙卷]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问题”18、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出席国际会议,并在其间成功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是指 A.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 B.促使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19、二战期间,美国曾两次与中国共同发表重要宣言公告,这说明A.中国取得了与美国相同的国际地位 B.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开始转变C.美国为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 D.两国是对日作战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20、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21、[2001全国高考卷第18题],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22、[2004年全国高考卷]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2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实质是A.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斗争 B.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冲突C.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D.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瓦解的结果二、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1948年2月到1949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多次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附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是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对待,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实行“另起炉灶”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何沁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倒外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前,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材料四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管理),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针是什么?为何要采取这种方针?(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原则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建国初期“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25、资本主义列强一贯敌视中国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进行重重破坏和阻挠请回答:(1)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是如何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的?试举出三例加以说明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这两个新生的政权采取的手段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3)这两个新生政权采取的外交政策和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参考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617181920212223ADABBABAAD A C D C D C D C A B A14、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⑵周恩来 ⑶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得到亚非各国的赞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5、⑴原因: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顽固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国⑵主要内容:政治上不予承认、经济上禁运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
⑶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参加亚非会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4.(1)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旧的外交关系,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的政策不同;二战后出现美苏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原则:与共苏联结盟,同时坚持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独立自主原则;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3)评价:该政策适合建国初的国内外条件,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企图;有利于获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巩固新生的政权但“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利于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不利于打破外交僵局,不适宜国际局势的变化25、⑴与清政府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扶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出兵干涉北伐战争。
积极扶持蒋介石,分化革命统一战线举出三例即可)⑵手段相似之处:政治上反对;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认识:帝国主义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