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守护大学之根基——论自由教育的本原与回归.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1900778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守护大学之根基一论自由教育的本原与回归(作者: 单位: 邮编: )论文关键词:自由教育;自由;理性论文摘要:自由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自由"理性”以 自身为目的”基础性与普遍性”是自由教育的基本精神,它既符合了人 的本质属性和教育本质,又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内在需求本文通过对 自由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本质内涵的研究与探讨,从论及大学的保守 性与现代社会适应性中认识到自由教育是守护大学根基的最佳选择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近代,再到现今,自由教育一直是西方教育的传统之一,且对大学的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古老的教育形式历经千年的社会变迁,其本身的含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而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气息自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自由教育因其蕴含 的基本精神保持着现实的延续和发展的根基,却也因其保守的特色而 遭受世人的质疑然而我们仍不难发现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的实践中 都有自由教育的影子,大学的天性具有自由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界在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高等教育根本性问题的过程中,溯及自由教育的本 原以及呼唤自由教育的回归成为了时代的选择。

      一、自由教育的源始在西方教育史中,自由教育是大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主要方向之一,对大学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自由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 •古希腊时期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自由教育便已开始孕育和发 展,经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必须超越生存需要, 培养人的自由能力,获得自由公民的智慧和教育他还提倡一种闲暇 教育,在这种闲暇中,发展自己的理性,并且从中获得内在的愉悦快 乐,达到人生的幸福境界因此,自由教育的最初内涵是:一种适合 于自由人的教育,其主要目的:一是要促进人的身体、道德和智慧的 和谐发展;二是要促进人的理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使人从愚昧和狭隘 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必须以自由学 科为核心,应避免单一的专门教育2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模式和精神通过被神学改造的“七艺”和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入到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传统中, 成为适应近代以前知识形式的主流教育形式和正统思想然而中世纪 把人的理性、价值统统置于神学的阴影之下,脱离了古希腊自由教育 为理性发展、人的价值提升而存在的宗旨,自由教育仅仅留下了一个 缩影。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 育”重新阐释,但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多是研究过去各个时代的古典文 学,使得自由教育概念有了一个重大改变:古典文学研究本身就相当 于自由教育,自由教育被赋予了人文教育或文科教育的含义3•近代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起,近代自由教育 的含义又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19世纪,通过英国教育家赫胥 黎的改造和发展,自由教育逐渐被赋予了“普通教育”或说是“通识教 育”的含义按照赫胥黎的学术思想,自由教育“就是在自然规律方面 的智力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包括了各种事物以及他们的力量,而且也 包括了人类以及他们的各个方面,还包括了把感情和意志转化成与那 些规律协调一致的真诚热爱的愿望⑴这样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普 通教育,它力图把人的教育同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因素连接起来,从而 在内容上使其内涵更广泛与丰富,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 各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4•现今时代到20世纪,顺着人类对其自身、社会以及教育内在本质 的认识不断深化,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断挑战,自由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变更和完善美国20世纪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对当时“自由教育作此描述「自由教育乃是一种理智的训练,而这种训练将使人在新的 问题出现时有能力解决他们,在新的情况出现时能够掌握它们,在新 的需要出现时能够满足它们,并能改造环境,使它符合人类精神的抱 负。

      ⑵同时,他强调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系科、不同专业之间 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只有发展 通识教育或共同教育才符合大学之道的思想,才能沟通现代与传统, 使文明不致断裂至此,自由教育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 化,其概念内涵也由传统的自由教育完成了向现代通识教育的演变二、自由教育的本质内涵自由教育又称“普通教育”或是“通识教育”,是通过人的内在 本性的自由,打破某些不合理的律则和限度,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并 带来某种精神上的超越因此,它意味着个体身心、道德和智慧的和 谐发展,是一种天然的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是广泛的普通教育, 而不是偏狭的专门教育在追溯自由教育历史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由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进行拓展和加深,但彼此在深层次意义上仍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东西“自由”理性"以知识本身为目的"基础性与普遍性”,它们始终是贯穿自由教育的基本内核1 •自由自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为之追求的终极目标,有着永恒的价值,而咱由”作为自由教育的核心概念,则理所当然成为了其首要 的精神归依自由是自由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从人身自由到理性自 由再到心灵自由,教育旨在使人成为人,通过学习自由学科内容以培 养既有自由能力又有自由意识的人。

      同时,自由是自由教育的前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自由意志”,其任务则是帮助人解开束缚, 真正实现人的精神自由2 •理性智慧及思维能力是人的独特价值,即理性充分运用和发 展理性才能实现真正自我的生活而自由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促进 人的理性的充分发展,并通过知识的积累来使人的整个生活得到有效 而正确的指导自由教育就其本身来讲,是理性的开发或者说是理性 文化的培养它以真理为依据,因而具有一般实用教育或是科学教育 所没有的终极价值3•以知识本身为目的为了寻求真正的自由,教育必须以知识本身为目的,为教 育而教育自由教育既然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就必然要求把它自身作 为追求的唯一目的,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力求自身的完善如果 教育把其本身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那么教 育也就真正地自由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具体而言是以知识追求为途径 的,因此可以认为自由教育是以知识本身为目的,并借此满足人的内 在精神需要,尤其是理性发展的需要4•基础性与普遍性从教育内容来看,无论是“七艺”教育还是当前的通识教育 课程,都无不反映出自由教育对于基础性与普遍性知识的重视即使 是专业教育,也需要以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前提,基础性与普遍 性的知识能够为社会不同领域之间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共同平台,同时 也为个体将来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根基。

      此外,在现代大众教 育的发展趋势下,自由教育不再局限于贵族精英,而是成为了每个人 都能平等享有的权利,于是被贴切地形容为普通教育三、还原与回归:自由教育的使命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是人从个体性迈向普遍性的过程,代表着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自由教育思想是大学 自诞生之初就实际存在的理念在正常状态下,大学有倾心于自由教 育的天性,除非社会用强力泯灭它的这种天性[3]这种直接从人出发 的教育观念,最终是最有利于科学、技术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 发展的然而,从20世纪伊始,高等教育慢慢从社会边缘向社会 中心发展,社会分工及专业科类的细化,知识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导 致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只能精通有限领域的知识,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 通晓一切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人于是,自由教育的思想逐渐式微,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欧洲各国还是在中国,都面临着挑战诚如布鲁贝克所说: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 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4]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偏爱于价值 自由的认识论教育哲学,而现实却更有利于政治论的教育哲学解决 两种高等教育的对立与冲突实际上是要解决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问题,也就是大学自身的发展与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关系的问题。

      如果 大学远离社会现实,那么大学便失去了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的合法 性;如果大学变为纯粹生产知识和文凭的工厂,那么大学也会因为丧 失了独特性而难以继续生存在政治论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在大学的保守性与适应 性这两个不同的音符下奏出和谐的乐章,自由教育无疑是一剂良方 自由教育关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关注着教育者精神层次的完善,这 些方面恰恰是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现代化教育相对缺乏的在人类知识 日益综合化的状况下,过于精细的专业分科已经受到了实践的和理论 的双重质疑追寻自由教育的脚步在客观上有利于缓和学校教育职业 化、专业化和实用化的不良倾向,且由于现代许多职业已渗入理论成 分,专业人员需要尽可能广泛地涉猎除专业涵养之外的文化,并且需 要有个综合性的了解任何职业技术性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必须以 一般的理解能力为基础倘若没有起码的理解能力,专业知识和能力 也会如同无米之炊而从各方实践上也可以看出,自由教育与职业教 育之间是可以和谐并存、相互支持的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同样具有 有用性特征,使得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着统一和协调的共同 基础Ok结束语自由是教育始终不变的终极信仰和追求自由教育这一传统的教育思想虽历经时代的变革,却因蕴藏其中的基本精神而备受推崇。

      英国的大学教育模式能够一直延续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大学之所以作为大学的一种真正的价值当代自由教育依然是为了自 由的教育,大学“为学术而学术,为自由而学术,为人本身而学术”的保守性特征将更有力地渗透并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在自由教育 与时代相交接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逐步转变了先前过分 强调职业训练和专业教育的大学办学政策,开始重视大学生知识系统 的全方位训练,注重文理科目融会贯通与交叉渗透于是,自由教育 以其内在的自由精神特质,实现自由人的教育顺应了人们对教育本位 回归的期望参考文献:口]单中惠,平波译.托•亨•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0 : 59.[2] 陆有轻译•赫钦斯.教育上的冲突[M].台北:台北桂冠图书 股份有限公司,1994 : 81.[3]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48.[4]王承绪,郑继伟,等译•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 1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