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16 周环反应.ppt

87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49704253
  • 上传时间:2018-08-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4MB
  • / 8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周环反应周环反应PericyclicPericyclic reaction reaction一 周环反应概况二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三 前线轨道理论的概念和中心思想四 直链共轭多烯π分子轨道的一些特点第一节 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一 周环反应概况1.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形成环状过渡态的协同反应协同反应 协同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键 破裂和形成时,它们都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环状过渡态2. 周环反应的特点:1. 反应过程中没有自由基或离子这一类活性中间体产生;2. 反应速率极少受溶剂极性和酸,碱催化剂的影响,也不受自由基引发剂和抑制剂的影响;3. 反应条件一般只需要加热或光照,而且在加热条件下得到的产物和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是高度空间定向反应电环化反应 环加成反应 σ-迁移反应3. 周环反应的主要反应类别:二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1. 原理的提出1965年R . B . Woodward 和 R . Hoffmann 研究大量协同反应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从量 子 化学的分子轨道理论出发。

      提出了: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福井谦一1951年提出前线轨道理论原理的表述:协同反应的途径是由有关的分子轨道的 对称性性质决定的——反应物与产物的轨道对称性相 合时,反应易于发生;不合时,反应就难发生简述:在协同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或曰:分子总是倾向于保持轨道对称性不变的方式进行反应能很好解释已知的协同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产物的立体选 择性;且预言了许多当时尚未发现的协同反应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普遍意义对指导一类重要有 机合成——成环和开环,有重要意义福井谦一和霍夫曼因此分享了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内函:化学反应是分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在一个协同反应中,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即在一个协同反应中,由原料到产物,轨道的对称性始终保持不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最低的能量形成反应中的过渡态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有三种理论解释:① 前线轨道理论(本章将重点介绍)② 能量相关理论(将简单介绍)③ 休克尔和毛比乌斯(Hückel-Möbius)理论R. B. WoodwardNobel Prize Winner (1965)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65 American chemist best known for his syntheses of complex organic substances, including cholesterol and cortisone (1951), strychnine (1954), and vitamin B12 (1971).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65, “for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art of organic chemistry.”伍德沃德美国化学家。

      1917年4月10日生于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在1936年,当他的同班 同学以学士学位毕业时,二十岁的他获得了哲 学博士学位然后他立即进入哈佛大学从事博 士后研究工作,他以极其精湛的技术,合成了 胆固醇、皮质酮、马钱子碱、利血平、叶绿素 等多种复杂有机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他合 成的各种极难合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达24种 以上,所以他被称为“现代有机合成之父”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1 “for their theorie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concerning the cour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Roald Hoffmann USA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USA1937 - 1981年获获得诺贝诺贝 尔化学奖奖霍夫曼 R. (Roald Hoffmann, 1937 ~ )美国化学家,1937年7月18日出生于波兰兹洛乔夫 195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一名医科大学预科生 1957年获学士学位,先后在华盛顿国家标准局、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

      同时在哈佛大学师从古特曼学习 理论化学1959年参加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量子化学项目的工作,后又参加美苏交流项目在莫斯科大学和戴维达 夫一起研究激子理论1960年回哈佛大学学习,1962年 获博士学位1962年~1965年任该大学低级研究员 1965年任康奈尔大学化学副教授,1968年升为教授 1974年成为钮曼物理学教授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1 “for their theorie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concerning the cour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Kenichi Fukui Japan Kyoto University Kyoto, Japan (1918 – 1998)198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日本物理化学学家 福井谦一(KenichiFukui, 1918~1998)1918年10月4日生于日本奈良市,1938年进入京都帝国工业化学系学习, 1941年大学毕业同年在军用燃料实验室工作,1948年获得工程学博士学 位1948年起在京都大学任教197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工业学院任美国国 家科学基金会的高级化学家,1973年为日美科学交流项目成员。

      1978~1979年任日本化学学会副主席,1982年任京都工艺和纺织大学校长 1983年~1984年任日本化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发现分子轨道的高能级支配着化学反应的进程他建立了前线 轨道理论这个理论成为解释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方法它能预测有机分 子化学反应的过程,对电环反应、迁移重排和环加成反应等都可以用这理 论去阐述和预测,人们只要计算外层电子层的形状和密度,就可以粗测出 分子间结合的方式80年代后把它应用在三个或更多的反应分子中他的研究方面涉及量子学、物理学、动力学和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 三 前线轨道理论的概念和中心思想1. 前线轨道和前线电子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称为最高占有轨道,用HOMO表示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的轨道称为最低未占有轨道,用LUMO表示HOMO、LUMO统称为前线轨道,处在前线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前线电子有的共轭体系中含有奇数个电子,它的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中只有一个电子,这样的轨道称为单 占轨道,用SOMO表示,单占轨道既是HOMO,又是LUMO这是因为分子的HOMO对其电子的束缚较为松弛,具有电子给予体的性质,而LUMO则对电子的亲和力较强,具有电子接受体的性质,这两种轨道最易互相作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2. 前线轨道理论的中心思想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有类似于单个原子的“价电子”的电子存在,分子的价电子就是前线电子,因此在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先作用的分子轨道是前线轨道,起关键作用的电子是前线电子1. π分子轨道的数目与参与共轭体系的碳原子数是一致的2. 对镜面( δv)按对称--反对称--对称交替变化对二重对称轴(C2)按反对称--对称--反对称交替变化3. 结(节)面数由0→1→2…逐渐增多4 轨道数目n为偶数时,n /2为成键轨道,n /2为反键轨道n为奇数时,(n-1)/2为成键轨道,(n-1)/2为反键轨道,1个为非键轨道四 直链共轭多烯的π分子轨道的一些特点4321节面32103*4*21丁二烯分子轨道 4n体系对称面ASASC2轴SASA4321丁二烯分子轨道 4n体系对称面ASASC2轴SASA654321节面543210己三烯分子轨道 4n+2体系对称面ASASASC2轴SASASA654321一 电环化反应的定义二 电环化反应描述立体化学过程的方法三 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则四 前线轨道理论对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的证明五 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的应用实例第二节 电环化反应一 电环化反应定义共轭多烯烃末端两个碳原子的π电子环合成一个σ键,从而形成比原来分子少一个双键的环烯的反应及其逆反应统称为电环化反应。

      h外向对旋二 电环化反应描述立体化学过程的方法顺时针顺旋反时针顺旋内向对旋三 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则允许△△△△hhhh共轭体系电子数4n+24n禁阻禁阻禁阻禁阻允许允许允许顺 旋 对 旋共轭体系电子数是指链型共轭烯烃的电子数允许是指对称性允许,其含义是反应按协同机理进行时活化能较低禁阻是指对称性禁阻,其含义是反应按协同机理进行时活化能很高1)电环化反应中,起决定作用的分子轨道是共轭多烯的HOMO,反应的立体选择规则 主要取决于HOMO的对称性2)当共轭多烯两端的碳原子的P轨道旋转关环生成σ键时,必须发生同位相的重叠(因为发生同位相重叠使能量降低)四 前线轨道理论对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的证明前线轨道理论认为:一个共轭多烯分子在发生电环合反应时,必须掌握二项原则:丁二烯电环化成环丁烯基态(加热)时的HOMO是:激发态(光照)的HOMO是:其他含4n个π电子的共轭多烯的电环化反应与丁二烯相似基态(加热)HOMO是ψ3:简化轨道如下:激发态(光照)HOMO是ψ4:其他含4n+2个π 电子的共轭多烯电环化的性质与此相似简化轨道如下:实例二:完成下列反应式五 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的应用实例实例一:完成下列反应式175oC+主要产物实例三:完成反应式m > 6 对正反应有利m < 6 对逆反应有利(Z,E)-1,3-环辛二烯m = 4(7Z,顺)-二环[4.2.0]辛-7-烯EZ△△实例四:如何实现下列转换?△对h顺hhh不能存在热顺Pb(OAc)4实例五:完成反应式并对反应情况作出解释杜瓦苯实例六 完成反应式并对反应情况作出解释CH3O --N2△-N2CH3O -实例七 完成反应式并对反应情况作出解释H2OH2O内向对旋外向对旋-H+一 环加成反应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二 环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则三 前线轨道理论对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的证明四 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的应用实例五 1,3-偶极环加成反应第三节 环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的逆反应为环消除反应。

      一 环加成反应的定义、分类和表示1 定义两个或多个带有双键、共轭双键或孤对 电子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环状 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环加成反应根据每一个反应物分子所提供的反应电子数来分类2. 分类和表示π4s + π2sπ2sπ2a异面同面二 环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则环加成反应的Woodward-Hoffmann选择规则h参与反应的π电子数4n + 24n同面----同面同面----异面允许允许允许允许△△△△禁阻禁阻禁阻禁阻hhh三 前线轨道理论对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的证明前线轨道理论认为: 两个分子之间的协同反应按照下列三项原则来进行:(1)两个分子发生环加成反应时,起决定作用的轨道是一个 分子的HOMO和另一个分子的LUMO,反应过程中电子由一个分子的HOMO流入另一个分子的LUMO2)当两个分子相互作用形成σ键时,两个起决定作用的轨道必须发生同位相重叠3)相互作用的两个轨道,能量必须接近,能量越接近,反应越易进行因为互相作用的分子轨道能量越接近,ΔE 越大,体系能量降低越多)即:反应过程中要轨道对称性相符,能量相近双分子反应: 一分子的HOMO与另一分子的L。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