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水库工程概况.docx
7页七一水库工程概况七一水库位于鄱阳湖水系信江支流金沙溪中游棠梨山西侧,距玉山 县城16.0km,工程地理位置图见图1.1-1工程于1956年开始查勘和规 划设计,1958年经上级部门批准于7月1日动工兴建,定名为七一水库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24.0km(本次复核,下同),总库容22800万 m3水库灌溉面积10.51万亩,电站装机9250kw,是一座以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 筑物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灌溉发电引水隧洞及电站等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枢 纽工程等级为II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为2级正常蓄水位为160.40m (黄海高程,本工程以前各阶段均采用假设高程,黄海高程二假设高程 +66.399m,下同),相应库容为20100万m3;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 遇,设计洪水位为161.61m相应库容为21325万m3;校核洪水标准为 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163.02m 相应库容22800万m31工程概况1.1主坝主坝原设计为大体积心墙坝,现状坝顶高程167.40m (大体积心墙 顶高程165.60m),坝顶长420.0m,坝顶宽12.0m,最大坝高53.10m。
大坝上、下游分别为块石和草皮护坡,上游坝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 1:3.0、1:4.0、1:3.75和1: 2.78;下游坝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1:3.0、 1:2.75、1:2.75和1: 2.75上游坝脚粘土铺盖总厚约6.3〜9.0m,分新、 老两层,老铺盖于1960年建坝时施工完成,新铺盖于1974年扩建加固 时施工完成下游坝脚排水棱体顶高程120.40m2010年主坝坝体防渗加固采用C20常态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材料 防渗标号为W6防渗墙厚0.60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底深入强风化 层中、下限左岸绕渗采用帷幕灌浆防渗加固上游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护面,厚0.14m下游坡进行整坡处理,布置草皮护坡,新建纵横向排水沟坝顶改建为25混凝土路面1.2副坝副坝位于主坝左侧约2.2km的垭口处,原设计为宽心墙坝,坝顶高 程为166.20m〜168.00m 坝顶长135.0m,坝顶宽8.0〜12.0m 最大坝高 23.5m上游坝坡为块石护坡,坡率为1:2.45〜1:3.48下游坝坡为草皮 护坡,坡率为1:2.15〜1:2.20.下游坝脚排水棱体顶高程148.40m2010年副坝防渗加固在心墙位置加设防渗墙,防渗墙轴线位于坝轴 线,墙厚0.40m,墙体材料采用防渗标号为W6的C20常态混凝土,防 渗墙体需穿透砂卵石层、全风化岩石层,进入强风化岩石中、下限部位。
上游坡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护面,厚0.12m,下游坡进行整坡处理,布置 草皮护坡,新建纵横向排水沟坝顶改建为C25混凝土路面江西省上饶市溪口落家坞野猪坞:小葛岭,龙洞葛仙公山•观音山苦坑挪析村里岭脚铁板坑垄廖E村古城潭头高山山底毛家:叶村坞演街詹家垄吾冢店携底玉山县仓溪下棚■.▲矗岭箱老屋老虎窝 *宅前莫梨山 oW图1.1-1七一水库地理位置图1.3溢洪道溢洪道位于主坝以东约2km、副坝以西约200m的天然垭口处, 溢流道堰顶高程154.90m堰型为WES实用堰,堰体为100#细石混 凝土砌块石,并在迎水面、堰面及反弧段均设有0.5m厚150#混凝土 防渗抗冲面板溢洪道由引水渠、导水墙、闸室及堰后护坦等组成, 设5孔溢流,每孔净宽12.0m,由5扇高6.0m的弧形钢闸门控制墩顶高程为163.90m 牛腿尺寸为1200x2000x900mm (宽乂高乂 厚),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采用II级钢筋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消能防冲设施按50年一 遇工况设计对应的库水位为161.10血下泄流量为1200m/s消力 池池深3.00m,池长35m启闭机房平台高程为171.00m。
启闭机房排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混凝土柱考虑启闭机水平力的影响,断面尺寸 600mmx1000mm,其中长边与水流方向平行启闭机平台为板梁结 构,主梁尺寸1200mmx500mm (高x宽),次梁尺寸800mmx400mm (高乂宽),板厚150mm交通桥净宽6.0m,采用C4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结构人 行桥采用“T型梁结构,桥面宽2.2m1.4灌溉发电引水隧洞灌溉发电引水隧洞位于主坝右侧山体内,由进水口、闸门井段、 渐变段、洞身段、调压塔及发电分岔管等组成,其功用主要为灌溉、 发电及水库放空隧洞进口底板高程121.40m,全长471.0m,桩号 0+366.0之前为0.40m〜0.50m厚的200#钢筋混凝土衬砌,内径3.5m; 桩号0+366.0以后为0.45m厚钢筋混凝土加12mm厚钢板内衬,钢板 与钢筋混凝土之间设20mm厚柔性垫层,内径3.2m1.5副坝坝下涵管副坝坝下输水涵管于1963年建成,位于副坝右段坝体底部,主 要承担东十渠引水灌溉任务,为140#钢筋混凝土圆管,内径1.0m, 管壁厚0.30m,进口底高程142.90m 出口底高程141.98m 坝体中 部设启闭竖井控制。
1971年因副坝加高培厚,该涵管于1972年相应 接长18.0m,现总长度110.0HL该涵管现已封堵处理在副坝左岸山 体内新建一灌溉引水隧洞新建灌溉引水隧洞由进水渠、隧洞段、埋管段、明渠段四部分组 成隧洞段进口高程149.20m,进口设置固定拦污栅在隧0+000.00m 位置设有闸门井,闸门井底板高程149.20 m,孔口尺寸为1.20x1.00mo 闸门井尺寸为3.00x3.50 m隧洞采用城门洞型,尺寸为1.40mx1.80m, 洞身衬砌厚度为300mm开挖时需要对局部不稳定岩体随即锚杆加 固,衬砌后对拱顶进行回填灌浆处理由于隧洞下游覆盖层较厚,不 具备成洞条件,因此,采用埋管型式埋管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尺寸 为1.40x1.80 m,埋管壁厚0.40m,埋管长度为48.50m埋管段后设 置5m长消力池,后接明渠段,明渠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尺寸 1.40mx1.80m,壁厚 0.4m1.6电站及灌区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9250kw,年发电量2939.3万kw.h,由厂房、 升压站和开关站等组成;灌区有东、中、西十渠各一条,总长88.0km七一水库地理位置重要,下游有玉山县、铅山县和上饶市、乡镇 20余个,人口 70余万,耕地面积14.0万亩以及梨温高速、浙赣铁路、 320国道等重要交通设施,水库大坝一旦失事,将给下游人民生命财 产造成巨大损失。
2坝址区工程地质2.1主坝坝址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左岸山坡角20〜25°,右岸山坡角35〜37自然山坡稳定,植被尚好坝址区冲沟较发育,切割较深,未 见有较大的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梓山组(C1Z)砂岩、 砂砾岩和泥质页岩互层,局部夹炭质页岩和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 (Q4)等坝址断裂、节理裂隙和劈理均很发育河床岩石风化最浅,右岸 岩石风化次之,左岸岩石风化较深地下水及库水对普通硅酸盐水泥 无任何类型的腐蚀河床相对不透水层(岩石透水率q<5Lu下同)顶板埋深在基岩面 以下5〜10m;左岸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9.8〜10m; 右岸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9.6〜35.1m左岸上部(高 程162.5m以上)岩体透水性强,右岸局部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藏较 深坝体填筑土料主要为紫红色、褐紫色、褐色、黄红色等杂色含砾 (砂)低液限粘土和粘土质砾(砂),坝体土结构较密实,属中等压 缩性土,从坝体填筑土的分区来看,心墙坝的特征不明显按心墙坝 的防渗要求来分析,除坝轴线部位填筑的含砾低液限粘土的渗透系数 平均值满足规范要求外,坝体其他部位各种填筑土的渗透系数平均值 和大值平均值均大于1x10-5cm/s,不满足规范要求。
按均质坝的防渗 要求来分析,主坝各部位填筑的粘土质砾渗透系数平均值为 2.4x10-4—4.1x10-4cm/s,不满足规范要求2.2副坝自然山坡稳定,植被尚好坝址区冲沟较发育,切割较深,未见 有较大的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S)灰白、微红色砂岩、 粉砂岩及页岩;石炭系中统C2)灰白色石英砂砾岩、灰白色石英砂 岩、页岩及黑色炭质页岩,局部含煤层,以及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 物(Q4)等由于火成岩侵入和构造影响强烈,致使坝址岩层产状紊乱,断层 和裂隙发育,坝区岩石风化特征总体表现为表层的均匀风化,由于受 地形、构造及岩性影响,各部位岩体风化厚度有一定的差异副坝地 下水类型和环境水评价与主坝相同垭口底部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5.0〜5.5m;左岸 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埋深在基岩面以下10.0〜19.5m副坝坝体原填筑的心墙土料相对较好,坝体填筑土料分区具有心 墙坝特征心墙土(含砂低液限粘土)的结构较密实,压实度为0.96, 属中等压缩性土,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4x13cm/s,渗透系数不满足 规范要求;心墙部位后期加填的粘土质砾和含细粒土砾,填筑质量差, 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3.3溢洪道、溢洪河道溢洪道沿线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两岸地形基本 对称,左右两岸山坡较陡峻,山体垭口鞍部高程约156.0〜166m,山 顶高程150〜220m,自然山坡较稳定,植被较好溢洪道和溢洪河道通过地段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中下统碎 屑岩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及冲洪积层等溢洪道底板及两岸山坡岩石风化较浅,表部一般为弱风化,厚度 10.0〜14.5m,下部为微风化岩石,沿结构面有风化加深现象溢洪 道通过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类型类似坝址区2.4灌溉发电引水隧洞隧洞进口事故闸门并基础坐落在新鲜砂岩、砂砾岩和页岩,允许 承载力为500〜550kP a,能满足建筑物基础要求2.5副坝引水隧洞隧洞通过地段山体较单薄,自然山坡稳定隧洞进出口岩石呈全 风化,岩石破碎,裂隙发育隧洞埋深一般为6.6〜28.0m,隧洞围岩 为全〜弱风化岩体,岩体裂隙发育,一般属I〜V类围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