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永英历史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86366933
  • 上传时间:2022-05-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中法战争乘胜即收也是明智之举贵州省赤水市第一中学 刘永英邮编 564700 15985029459【摘要】:1883年至1885年中法之间因为越南问题爆发战争,中法战争后期,清 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朿 战争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比如 当时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严峻等考虑到这些因 素,可以认为,乘胜即收是清政府迫于当时齐方面的不利形势而作出的明智Z举关键词】:中法战争 内外局势 乘胜即收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 争是中国人民包括封建统治者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一次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 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1885年3月下旬, 在越南战场上中国军队取得了镇南关——谅山战役的胜利,而清政府却在这之后 不久接受了议和的条件,决定乘胜即收结束战争长期以来,学术界的许多论者 都认为,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 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近 来,则有学者指出,清军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Z后的军事形势,并不如人们 所想象的那样冇利,如果战事继续下去,胜负难卜,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结束战 争,虽然战争的结局与国人的感情和期望有不小的距离,但这实质也是-•种明智 之举,本文将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在镇南关——谅山大捷中,并没冇改变中法战争的形势镇南关大捷的确对中法战争起到一定的影响,但客观地说,只是一个阶段性 的胜利,优势仍在法国一方首先,越南大部分仍为法军占领,在停战询,越南 阮朝已受法国实质保护,越南90%以上领土、各大主要城市都已落入法军手上, 而清军只有镇南关成功防守,从未攻克大型都市,加上越南和广东海权已失,难 以补给,越南实则上已落入法国手上 其次法军退守北宁、河内,已经重新集结 兵力,组织防御,准备反扑;再次茹费里的辞职,并不是由于法国人认为他不应 该发动侵略越南、中国的战争,而是出于法国人认为他侵略不力,遭受挫折,损 害了法国在远东的侵略利益所致实际上法国资产阶级的对华战争侵略政策并没 有改变,茹费里刚下台,法国议会就通过了增拨军费的议案,开始策划新的军事 行动如杲不是双方签订停战条约,不能够完全排除中法战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中法两国当吋的死伤情况推算,中国死伤十几个人,法国只死伤一个人 而且法国还可以在越南征兵,而中国只可以用中国人中国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 必须在法军的I-倍以上,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差距中国能够持久吗?二、 清朝的总体国力仍不如法国当时的法国,工业革命早已完成,成为强大的工业大国,经济实力在世界名 列前茅。

      而中国则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经济实力每况愈下其次,当时中法两国的军事实力,绝不再一个 档次之上,中国是不可能打败法国的清朝政府武器装备落后,尤其是海军力量 更是薄弱,福建水师马尾一战损失惨重,北洋水师尚未建成,无法和法军进行海 战在海上,法国可以利用其海军,封锁中国海面,可以任意进攻中国任何一个 沿海城市和军事要塞这种反差说明中国的国力与法国相比,尚冇很人差距,中 国不足以赢得这场战争况且战争在中国的家门口进行,时间越长,中国的损失 就越大,而法国完全可以把战争无限期的进行下去三、 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到了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为在亚洲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 资场所,竞向中国的邻国和边疆各地交相侵逼:英、俄势力侵入西北边境,FI本 借端侵略东南海疆重地台湾,英、法觊觎西南边疆,造成对中国边境的严重威胁 中国边艦地区列强环伺,危机四伏,对英、俄、日、法的交涉顾此失彼,穷于应 付,处于“弱肉强食”的国际形势下中法战争爆发时,除了法国对中国构成严重危险Z外,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 面临俄国、仃本的现实威胁,及时中止中法战争是清政府对当时险象环生的国内 外局势的全面冷静的权衡。

      日木在明治维新后制定“大陆政策”,将对外扩张作 为基本国策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是日本扩张的首要目标日本利用中法战 争Z机,在朝鲜策动“卬申政变”,企图将朝鲜置于其势力范围,使得清朝政府 极为震惊,并直接牵制了北洋海军的力量如果中法战争继续进行卜•去,就会演 变成一场旷口持久的拉锯战,法国极冇可能转而与F1本合作,FI本自是求之不得, 中日战争可能会提前爆发,中国被迫陷入南北同吋应付二强的困境而惯于趁火 打劫的沙俄也不太可能放弄任何在它看来扩张领土的绝好时机,俄国在1881年 的中俄伊犁交涉中没有得到满意的利益,便趁此机会想捞些便宜,1884年9月 10 口军机处电告出使俄、英大臣曾纪泽:“奉旨:闻法人有与俄、倭密约,明 年法犯北洋,俄犯吉林,倭攻朝鲜,以图牵我兵力之说自系法人虚声俄国有 无举动,著曾纪泽密察,随时电闻 [1]9月13日,李鸿章电告译署:“俄 新闻馆言:中国伊犁背约,将来法攻中国,俄亦欲夺疆土日前俄冇兵船一帮, 在烟台装粮煤、洋钱甚多,不知何往 [2]这些表明了清政府对俄国威胁的 警惕而法国处于欧洲大陆上,面对着英、德等欧洲国家,以及新兴的美国、口本 等的支持,由此可知,中国相对来讲,处在比法国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

      在国 内,为时20余年的太平天国、捻军及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的反清斗争,更使清 朝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危难局势Z中这样,中国势必会战败,以签定更为严重 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结局四、 台湾局势紧张当吋中国木土台湾也处于危急之中,台湾海峡被法军封锁,台湾告急,刘铭 传守军粮援不继,很难持久坚持下去,因此,清政府想尽快结束战争,以解台湾 Z急否则,台湾很有可能失陷应5年签订的《中法新约》内容中捉到的“法 军退出台湾、澎湖” [3],足以证明保障了台湾的安全虽然在此条约内容中, 中国损失自主的铁路修主权,但这个铁路修主权好像并没有实现至于中越陆路 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如今看来这并不完全是什么坏事, 只是海关税率较低而已而中国得到的好处却是停战和解,保障了台湾安全两 者相比,谁大谁小,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五、 清政府财力不足,将会制约洋务运动的发展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已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 地,外国侵略者加紧在中国倾销商詁和掠夺原料,进行经济掠夺,操纵和控制了 中国的经命脉此外还有大量资金被挪用,毎年400万两军费中有300万两被用于 修建颐和园,加剧了军备资金的短缺。

      加上清朝政府兵单饷细,财政困难,为支 持战争,已耗资数千万两,各省协饷不能应付军需,又被迫以海关作抵押,向汇 丰银行借款七次约1200多万两,这加剧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而当时清政府发 起和领导的洋务运动正方兴未艾,正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试想 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在军事方面的资金本已I-分有限时,怎么会有资金投入到洋 务运动中去,这将会严重制约洋务运动的发展六、 清军的后勤保障出现了较大问题,前线缺粮在宣光之战吋,进攻部队缺粮只能食粥,甚至“辄饿竟日”,大大影响了战 斗力在缺粮的同时也缺饷张之洞电告清政府:“云、桂两军现皆缺饷,亟须 筹借”滇军进攻宣光时,由于缺饷,后继部队霆军、前进困难,经多方筹借才 使该军到达云南边境中法战争中云南清军的“欠晌达六百余万两”在武器弹 药方面清军处于劣势,枪炮五花八门,给弹药的供应带来很人困难张之洞电告 清政府,广西前线,“冯子材出关无炮,不能攻坚及远……请伤借三十尊” o冯 子材岀关作战的炮还是临时借来的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长期战斗下去的实力七、 主和不等于无原则的让步,更不等于投降中法战争中的主和派和主战派:人们一般认为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 曾纪泽、张之洞和清流派为代表的是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 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和慈僖却一意主和,是主和派。

      对于这两派人们一 般赞同前者,认为只要是主张采取强硕措施抵抗的,那一定热血爱国的,即使失 败了,那也是悲情英雄,值得称颂的而后者则卖国,遭到诋毁,认为朝廷中软 弱妥协的一定是坏人,是无耻投降卖国的,有汉奸的嫌疑但试曾想过,中国有 太多的悲情,反没有了意义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坏就坏在那些高调分子手 中,譬如如今网上之愤青,往往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脾气远胜于知识,名为 爱国,实则误国,这愤青之流,古而有之,所以,我们如果理性地想一想,这样 的评价就太过于简单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是主和也好,主战也好,都是 为了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在动机上,这两派并没有高下Z分关键耍看 谁的主张更符合实际,更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其次,从上面的判断标准來看,我 们却不得不把我们评判的天平向主和派倾斜因为只要我们具备起码的军事就知 道,中国的军事实力与法国是无法相比的所以,在越南问题上,中国作出让步 是迟早的事情,而月•越早越好,因为越早,法国的要求越低时间拖得越长,法 国的要价就越高,事实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最终不是扼制了法国的赔款要求吗?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中法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严峻,不得不 予以高度警惕。

      因此清政府经过努力抗争,乘胜即收结束了战争其结果保障了 台湾的安全,扼制了法国的赔款要求等,使中法战争成为近代一次没有赔款的中 外战争,这是得來不易的为此,有理由认为中法战争“乘胜即收”是比较明智 的选择参考文献:[1] 中法战争(第5册)•第537页.[2] 李鸿章全集(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8页.[3] 中国近现代史教参书(上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