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25万马尔康幅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划分.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181455
  • 上传时间:2018-0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5 万马尔康幅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划分摘 要: 通过 1∶25 万区域地质填图(修测) ,对1∶25 万马尔康幅的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厘定,对区内的区域变质岩进行了初步重新划分,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组合进行了变质相带划分,初步划分了变质期次,重新厘定了三级变质岩带 关键词: 1∶25 万马尔康幅; 区域变质岩; 变质带;变质相 1. 序言 根据《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的划分原则,研究区属于两个一级变质单元即川西变质地区和扬子变质地区南东部属灌县―南江变质岩带;北西大部属松潘―甘孜变质地带;其中松潘―甘孜变质地带又可划分出两个三级变质单元,即金川―理县变质岩带和龙门山后山变质岩带研究区内除第四系松散堆积外,其余岩石、地层均已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改造本文仅对区内的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区域变质岩进行探讨 2. 区域变质岩的分布特征 通过本次 1∶25 万马尔康幅工作,对研究区的变质单元进行了重新厘定,本次区调工作对研究区内东部的两条主要大断裂作出了修正,依据修正后的大地构造相来划分变质岩相带,将研究区内的变质岩带分为映秀―雪隆包变质岩带和金川―理县变质岩带 2.1 金川―理县变质岩带 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北部及西部的广大地区,以龙门山后山断裂带为界,是研究区内最大的区域变质岩分布区,相当于《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的阿坝―马尔康变质岩带的一部分。

      该地区受印支晚期―燕山期区域变质作用,受变质的地层有黄水河群、志留系通化组、泥盆系危关组、三叠系菠茨沟组、扎尕山组、杂谷脑组、侏倭组和新都桥组、二叠系雪宝顶组、西沟组该带内主要变质岩石类型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石英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类等 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可将区内变质岩划分为低绿片岩相的绢云母―绿泥石带、黑云母带,低角闪岩相的十字石―蓝晶石带和角闪岩相的矽线石带等变质相带,具体的划分特征见表 1 2.2 映秀―雪隆包变质岩带 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东部,该变质带与《四川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龙门后山变质地带相当,但范围相比较而言要窄很多,变质体大体以山葱岭―雪隆包穹窿为中心,雪隆包岩体沿 NNE 向呈椭圆形产出,岩体四周为断层围限,与早古生代变质岩系均呈构造接触,界面向外倾斜,东侧陡倾近于直立受变质的地质体主要为元古代黄水河群变质岩及元古代花岗岩类,它以捕虏体的形式存在于晋宁―澄江期花岗岩中,与其呈侵入接触关系它主要由一套中浅变质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凝灰岩、沉凝灰岩、砂岩、粉砂质黏土岩、黏土岩等变质而成,并有不同时期的辉绿岩脉和超基性岩侵位其中,使其变得更为复杂。

      雪隆包岩体四周以及映秀复式岩体与古生界变质岩系为构造接触,糜棱岩化带连续发育,宽窄不等,并局部可见混合岩化 通过对黄水河群变质岩系的矿物共生组合、组构、变形特征及变质基性岩脉群的研究,表明它是多期变质变形的产物,从其形成以来至少经历了三幕变质作用 (1)第一幕: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该幕变质作用是本区的主期变质作用以十字石、石榴石、角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和反向递增变质带为特征该幕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石榴石多为柄状、杆状常具环带构造,石榴石具有包裹体,包裹体成份主要为石英、钛铁矿或其它不透明杂质,其包裹体中的石英比变基质中的石英粒度细小得多黑云母常呈斑晶状,边缘呈撕裂状,强烈定向,与相应的层理对应,多见其向绿泥石转变的特征;阳起石呈纤状、柱状,强烈定向;角闪石呈柱状,多呈碎斑形式存在;绿泥石呈自形、片状,常与阳起石共生,在成份上比第三期变质作用形成的绿泥石更富镁而低铁 (2)第二幕:绿片岩相的退变质作用 该幕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韧性剪切带中,常形成一些线型带状的退变质带叠加在主期区域变质带上 它是在第一幕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引起先存的变质岩系发生不同程度的构造岩化,形成与前述变形程度强弱不同的糜棱岩、初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为特征。

      该幕变质作用,一方面使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发生塑性变形,使其粒度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缩减形成各种眼球状构造、不对称旋转构造、核幔构造、粒化边缘结构云母和绿泥石被揉皱、扭折;石英出现波状消光、带状消光和变形纹另一方面则在糜棱岩化过程中发生恢复重结晶作用,使被粒化下来的颗粒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新的重组和形成新的矿物共生组合,这个阶段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多构成碎基或充填于碎斑的应力影区 (3)第三幕: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 该幕变质作用所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新的矿物组合均不定向,形成无向组构为特征它们在具有向组构的变质岩中显得格外突出其变质作用表现为:   十字石带中的十字石转变为绢云母和石英,石榴石退?为绿泥石、角闪石向黑云母转变或白云母的轻微黑云母化石榴石带中则表现为新的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等的形成其中绿泥石呈变斑晶形式出现,不定向,常呈团块状集中于一起,在化学成分上,比主期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绿泥石更富铁并且富镁石榴石呈细小粒状、自形、环带构造不发育,常与无向的黑云母共生该幕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黑云母十分新鲜、自形―半自形、不定向、部分呈薄膜状,常与呈斑晶状的绿泥石稳定共生从部分薄片观察表明,部分黑云母是由该幕变质作用以前形成的绿泥石发生黑云母化,由绿泥石转变而来。

      3. 变质相划分与结论 通过研究总结,各变质相带之间的划分依据都有明确的界限,主要根据临界变质反应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为标志进行区别通过对上述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的认识,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的区域变质作用较弱,变质矿物共生组合普遍较为简单,主要为较低级的变质矿物组合,以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的绢云母―绿泥石带为主,与董申保(1986)所划变质相及变质矿物组合中的低绿片岩相吻合在研究区南东出现变质矿物黑云母和更高级的变质矿物石榴石、十字石、矽线石等,分别可以划入低绿片岩相的黑云母带、高绿片岩相的石榴石带、低角闪岩相的十字石―蓝晶石带和角闪岩相的矽线石带 参考文献: [1] 四川地质矿产局,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 ,地质出版社,1997 [2]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1∶20 万小金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 》 ,1984 [3]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1∶20 万马尔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 》 ,1979 [4]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25 万马尔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008 [5] 成都理工大学, 《1∶5 万映秀幅地质说明书》 ,1996。

      [6] 张?拢? 王博, 韩淑英.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后石花金矿蚀变特征的初步研究[J]. 西部资源, 2015(2):156-15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